守望着老家的白果树.doc_第1页
守望着老家的白果树.doc_第2页
守望着老家的白果树.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守望着老家的白果树在一个不曾有文字史的村落里,一株老白果树便是它所有的记忆。家族的,与群落的。 几十年前,朱家祠堂,早就有其名,而无其实。当年的形胜与光华,只存留在白果树久远的记忆里。 白果树()说不清。它像一个孤独的哲人,在朱家祠堂右侧的山嘴上,守着这个寻常村落的无语沧桑。它以轮回的方式,记录着生命的代序。 没有人能说出老白果树的年岁,就连村里最老的老人。人们只知道,白果树下的那个屋场,叫朱家祠堂。从未见过朱家的祠堂,只是将童年的记忆留给了白果树,留给了那一株曾长在祠堂前方的老树。 白果树下有个时中学校,远近闻名。正直清廉的朱总理,当年就从这所学校发蒙。不知八旬的总理,他关于故乡的记忆里,是否还长着这株白果? 我年且九十的父亲在那里也读过三年私塾。父亲的父亲,一辈子以刻字为生的爷爷,也见过白果树,他长年在外闯荡,在白果树眼里,这个艺人也曾是个孩子,是个青年。远看朱氏宗祠之形构,山围如椅。左右短短的两脉山嘴,如椅之扶手。中间两山相连,势平,如椅之背。越过这个椅背,即朱氏宗祠的背面,其山势依然围如座椅。其地曰棠坡,此为朱氏族人日常所居,亦为朱家所设私塾时中学校所在地。想当年,宗祠之肃穆与黉舍之喧闹,为山前山后两个天地。从朱家祠堂至棠坡,由翻山的风雨长廊连成。 在父亲缓慢的神往里,总不由自主地遥想千百年的斑驳晨昏和迷离烟雨,白果树下的那一片檐雅高啄和青灰错落,或许当初所惊起的不只是鹧鸪与山鹰,还有那些染着稻香的纯朴目光。 父亲描述的朱家祠堂,正中为门楼,上书“朱氏宗祠”四个镏金大字。进入祠内,正厅供奉着朱氏族人的祖先神位,那些蝇头小楷凝结的人世遗踪,在香的温热与烛的亮光中,隐约如梦。左右两厢,前后三进。房舍森然,地铺青砖,墙色灰深。祠内所有天井,皆以细致麻石砌成,连接屋宇的回廊,两侧均摆兰草、菊花、松柏等花木。祠后建假山,辟清池,曰荷花池。夏养荷花,碧波蛙语,蜻蜓其上;月色有声,暗香盈袖。 村落里所有的岁月都曾被白果树翻阅过。日本兵追杀乡野的那份惊恐,新中国成立时的那份激昂,“大跃进”时代高音喇叭里那些口号,青山绿水间乡里楼宇的渐次崛起,竹篱茅舍的悄然隐退村落里,到底有多少拨、多少代孩子爬上它的枝头摇落那金色的果子?到底有多少乡民叨着旱烟、掮着木犁从它身下走过?有多少女子在她的眼光里遭遇人生的初恋?有多少归乡的浪子在寂然凝望中莫名感伤?村落里生老病死,有哪一桩能逃得过白果树的眼睛? 没有人的记忆足以成为一个村落的根,除了白果树。村落里的生死喜乐,不过是它的春夏秋冬。对于一个家族来说,老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团圆”就在哪里。白果树何尝不是村里最老的老人? 白果树沉默地守望着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