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治疗.docx_第1页
发热的治疗.docx_第2页
发热的治疗.docx_第3页
发热的治疗.docx_第4页
发热的治疗.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热的治疗(3) 这样的例子还是有有不少的,这个病人也是个支原体肺炎,这个病人也是发烧咳嗽八九天,当时是给她用了些药,你看八九天还是不退烧、干咳,小孩发病前游泳。我认为她本身是一个阴虚内热的体质,然后感冒以后从阳化热,本来是应该是风热表证犯肺的时候,应该用些清宣清透的办法,但是她用了物理降温,我去的时候小孩的脑门上贴着降温的药贴。 我一看她也是一个肺气郁闭。我讲这个风寒的时候说要解表,风热的时候我重点要讲什么问题呢?既然是风热热证,你也不要用过度的寒凉,也要从凉性药中选些清中有透的药,你像金银花和连翘这都没问题。但是有些用单纯清热苦寒的药那不行,那不合适,它没有透的作用,会把这个邪气从表引入里,这种情况下还得让它从外而解。所以我用的方法就是用清透的方法,麻杏石甘合银翘散。同时让她撤掉冰袋,我觉得两天能退烧。 这是一个今年治的,我刚才给你讲的那个例子,就是讲麻黄汤,有个银行行长今年春节的时候,在我们那住院,我就给他治好了。给他治好了以后他第二天又说:“这是我朋友的一个孩子,她发烧也是八九天了,一直不退烧”。她这个女孩她妈就在医院工作,在那治八九天不退烧。就说:“你能不能帮她给看一看”?我说:“我去不了”。一月26号就是腊月27了,年前事那么多,这样的话,我说:“不行打个电话,问问吧”。就打电话,她妈就详细的介绍这个病情。我问了问,她说她们当时用了抗生素,她们这个医院的中医也请去会诊,那个中医就说:“这种病就乱用抗生素”。把那个西医就说了一顿。但是他开了方子以后,这个病人就腹泻,我问了问,开什么药我不知道。但是病人家长说了:“医生说了,肺和大肠相表里”。我估计说她有肺炎,他就从肺和大肠相表里这个论点出发,这就使用了很多泻药,用了泻药,要不然病人吃了他的药后就腹泻,所以他用了清降的方法,清热降火,结果高烧仍然不退,而且呢大便还多,高烧还是39度,当然加上抗生素,菌群失调,大便一天拉好多次。我一问这个情况,问了问病史,高烧了以后,让她看了看舌苔,还是诊断为表邪入里,肺气壅闭的这种情况。而且你用了一些像这种虽然是肺气壅闭,但前边的那个医生就从大肠去治,这种办法,好像用的不行。这个病人,你像一直用了八九天,当然中药没用那么多,她一直不退烧。我通过电话,我当时就判断病本来是从外入里的,他开始应该用解表的办法,结果用了压制性的方法,这邪气不得出,入里。入里之后呢,它主要是造成了肺气的壅闭,那肺本来是主宣降的,能升能降。咱们中医讲医宗金鉴上有句话:“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膀胱同气化”。所谓大肠相表里这知道,它这一个脏一个腑的关系,所以现在咱们治疗好多肺的病,用这个通腑泻热的办法,确实解决问题。你比如说现在有一些抢救呼吸窘迫综合症,那就是西医的重证,他们有事确实用这个通腑的办法能解决问题。另外为什么和膀胱同气化?因为肺主皮毛的。咱们温病学上说是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那鼻子是肺的外窍,它是主表的。那么膀胱太阳经也是主人体的一身之表,太阳为巨阳吗,也是代表表,有卫外的功能。表气,咱们中医伤寒论太阳病,实际上是表证的概念。所以肺在这种情况下,它和膀胱同气化,是指的这个。当然他还有一些通调水道什么的这一类的功能,另外它们共同主表,我觉得还是有一些相关性。所以前边这个医生他光知道通腹泻热,他就不知道表气郁闭之后,肺气不得宣发,他应该用宣的方法,当时用降的方法,可能不一定合适。如果确实是说没有表的问题,表气没有郁闭的问题,你请大肠热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用。刚才我说的也是这种麻杏石甘汤银翘散这两个方子合方,这么一个药,这个药我是给她开了几服药。我只是说一付药吃两次,一天可以吃两付,一剂吃两次,要是不出汗的话,一天可以吃三四次,那就是一天吃两服药。如果说是体温降下来以后,降到38度以后呢,就改方子。这个方子只是头几天用,结果就是一付药就解决问题,就退烧了,一付药就说,一天吃了一付就出汗了,两付就开始出汗比较多,热就开始退了。到了第二天早晨,体温已经降到38度了,她自己呢又加了一付,那我就不在用那个方子,就用一些清热化痰的药了。这时我就回家过年去了,等到大年初一那天她给我打个电话,说基本上吃完这几付药就不再发烧了,但是大便仍然泻得挺厉害,我说过年了我没法给你开药,我说先让她们住着院,西医先处理吧,等我过年回来,2月9号,通过那一段肺部炎症都吸收了,但是肠道菌群失调,这个西医给她乱用药啊,用万古霉素,肠道什么什么菌,我说你赶快把西药停了,我说这哪是用药啊,我其实就用了一个香砂六君子汤,就健脾的法就善后就行了,这就好了。 就是风热之邪,你要过用这些寒凉药,有时候它就造成热郁闭在里头,这样的话,不行。你看我用的药,它基本上是柴胡、桔梗或者僵蝉、蝉衣了,它都是清中有透,都是这样的药,要选这样的药,不能用些大黄那样的药,那肯定不行。而且现在这种情况非常多,所以我讲所谓双解,过去双解即解表又清里,现在这样的病人特别的多。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人特别是城市都生活比较好,小孩吃的膏粱厚味,他内热,再着点凉,然后造成外寒内热。这样的情况下,单纯的辛凉解表辛温解表有时候都不合适。有时候就是说,既要解除疏散他的寒,又要清他的热,这种情况下非常多。所以用药上,我经常是这样,有外寒的时候,我开方就这样开,麻黄汤一付,然后第二个方子可能就是银翘散,银翘散两剂。就是把这个外寒疏散,也不一定用一付药,可能给他吃一次或者两次,然后接着再清。就这样把外寒先给他散一下,再给他用银翘散,效果要好得多。甚至我还有一个方法,也不算是绝招,但是我的一个经验,我有时候就银翘散,我就开银翘散,银翘散开完之后加上麻黄,麻黄我只给他开比如说6g,我让你在第一付药里把麻黄放进去,就在第一付药里,银翘散加麻黄,然后你就剩下吃银翘散就行了。就是解决这种外边有寒,里头热,他有郁热,其实他这种热,他这和刚才讲的外寒里热有两个概念。一种确实是里边有热,还一种是因为外寒郁闭了,内外不通,它造成的郁热。像这种情况下,就先辛温解表,再用些辛凉解表。你把这外寒一解决,他有时郁热不用你特别去治,也能透出来就好了。还有的确实内热比较重,你给他清一清,这是双解的办法。 还有和解。和解就是枢机不利了,半表半里,这主要是用柴胡剂用得比较多。柴胡治发热我估计大家都会用,这个是非常好用的方子,它这个是治疗外感少阳证的发烧,这个枢机不利这种发烧,还可治疗内伤气郁这种发热,都可以,这我举几个例子。 这是一个小孩,其实就是一个肺炎,肺炎在当地治疗效果不好,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左上肺有大片阴影,有肺不张,所以炎症老是控制不住,抗炎治疗不行。以后就给他做支气管镜,这小孩非常痛苦,一个星期插一次支气管镜,然后把那个肺不张的地方给她冲洗,一个礼拜一次。这小孩非常痛苦,但是他倒不是高烧,是低烧,精神也差。我这个辩证也是,开始是发烧、咳嗽,也是个表证的问题,然后就入里了,入肺了,而且经过时间那么长,可能枢机也不利,肺的宣讲功能也不好,我还是用的和上面方子差不多,柴胡枳桔汤、升降散,另外我也用了一个千金苇茎汤,就这个方子。吃了几付药,开始的时候这个孩子一个星期透一次支气管镜,吃了我这个药之后,他还须用支气管镜,还去冲洗肺不张的肺部。但是第二次就再不用冲洗了。以后第二次吃了我的药,改了方,他再去,医生一看,说那个肺部的情况已经改善了。医生说:“你不用再做支气管镜了”。原来说你要连续治疗一两个月,剩下的就不需要再做了,病人就出院了。 还有一个,也是那时治疗的,这个人也是挺难治了。从农村在当地治疗40多天了。发烧、呕吐、胸腔积液,当时病危吗,病危也到北京儿童医院了。她就是肺先是积液,然后形成一个包裹性的脓肿。花了很多钱,用了很多抗生素。用了胸腔穿刺,用胸腔镜穿刺把那个包裹性脓液引出来。引出来以后,找我看病的时候,穿刺处形成一个瘢痕,她说瘢痕一挛缩,肺也伸不开,可能也疼,就是身体就这么歪着进来了。当时一看,还是烧不退,发烧仍然不退,已住40多天院了,孩子体质非常差,这个小女孩瘦的就剩一把骨头,精神萎靡,没病前就吃饭不好,但是脉是数大的。你本来这么虚弱的人,脉应该是细的,脉象应当是脉证相符,但是她是不相符,舌红、苔稍微黄一点。这个病人我是怎么分析得呢?她是比较体弱,体弱外感,病邪入里,泻热和水饮结于胸胁,就成了悬饮了。悬饮以后,当然她抽了积液以后,病为什么老不好?就是体质特别虚,虚了以后正虚邪恋。像这种病,你为什么选这个柴胡汤呢?柴胡汤它是安内攘外的办法。它一方面燮理枢机;另一方面原方有些人参这类的药,扶正的药,还有甘草大枣什么的。基本上我说还是在体虚的情况下,又有这种情况。还用小柴胡加枳桔汤,我给她用的太子参加千金苇茎汤。她就是小孩不能吃,吃了就吐,所以她用的办法就不能一天吃几次了。我就说:“反正一付药,你一次就吃一两口,你一天能吃下去就行了”。这个患者是8号来的看病,然后用了三天药,烧就退了。已经烧了40多天了,以后因为她大便还有问题,我就该了改方,最后用培土生金的办法。因为小孩体质特别差,得了他医生就说:“你这个瘢痕胸廓已经不对称,将来你好了以后,还得做次矫形手术”。结果好了后,胸廓对称,就出院了。 有一患者,肿瘤发热,得的是肝癌,他是一种肿瘤发热。肝癌我就觉得是肝胆郁热,内伤发热,枢机不利,还有胃失和降。开的方子很简单,小柴胡汤加桂枝、石膏、牡蛎,小柴胡加石膏汤吗。我为什么加牡蛎没有大枣呢?张仲景的用法小柴胡汤,如果这个人胁下痞满的话,要去大枣加牡蛎,这个病人是胃脘痞满的嘛,大枣是甘味药,甘味药妨碍脾胃的运化,我完全是按照张仲景的办法把大枣不要了,再上生牡蛎。吃了药两天以后,体温就退下来了。退下来以后,但是他胃肠痞满不想吃饭,这时就确诊是肝癌了。然后改个方子,针对肿瘤的。这个病人的爱人就跟我说:“你就给开点中药,回家吧”。我就开了这么一个方,柴胡、黄芩、半夏,还是在柴胡汤的底子加上了一些健脾的药,什么白术、黄芪;还加了一些软坚的药,牡蛎等等;加了一些解毒的药用干蟾皮、半枝莲。他吃了这个药,吃了以后,体温大概已经正常了,他的肝脏指标有改善,整个肝功酶学那个酶没变化, 但是原来那个胆红汁和直接间接胆红汁都是增高的,有轻微的黄疸,这个都恢复了,而且他胃肠道的症状,就脘腑痞满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就能吃饭了,就出院了。出院以后呢,他就每半个月来找我开一次药,一直维持到三个月,最后不来了,我估计这病人已经去世了。 我重点是讲柴胡剂,柴胡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太阳病和少阳病合病的一种情况,太少并病,这伤寒论是这么说的。 这是我们本院的一个同志,发烧已经一个星期了,怕冷,关键他是肢节疼,这关节的地方特别疼。我当时觉得辩证也是太阳少阳并病,柴胡桂枝汤。他少阳太阳并病就是桂枝汤柴胡汤合起来就是这个方,稍微加减了几个药,吃了以后第二天就退烧。我就讲两个,柴胡汤系列非常好,治疗热性病是非常好用的。这个我原来上学的时候,我归纳大量柴胡汤病例,然后分析这方证之间有什么差别。整个从理论上来说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它就应该既治太阳病也治少阳病,这是对的。但是从症状上来讲,我当时分析是这样的,就是我们用这个柴胡桂枝汤,就说小柴胡汤临床症状上来讲,和柴胡桂枝汤这两个方相比,柴胡桂枝汤一般肢节疼痛这些体表的症状更明显一些,这个我做过一些分析的。有时候柴胡桂枝汤证往往治疗一些脘腑的疼痛。它治疗脘腑的疼痛出处在哪里呀?这金匮上都有啊!心腹卒痛,这个千金上转引张仲景的方子,治疗这个心腹卒痛,突然的疼痛,就是柴胡桂枝汤主之。它本身就治疗。经方你就得背,你要想用好经方,你就得看伤寒论,看金贵要略,它那个方和它对应的证候都要搞清楚,要不然经放你就用不了,经方必须在这两本书上下功夫,把它的方子、性能、证候搞清楚。所以说我用这个柴胡桂枝汤我治过阑尾炎,当然他这个阑尾炎是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他又不想手术,我就用它。为什么用它?根据就在这里,因为金匮要略上它有这个用法。柴胡桂枝汤,所以说柴胡桂枝汤和小柴胡汤相比,它即解决一些比较偏表发热的问题,但是它往往比小柴胡汤证相比较,就是关节疼痛肢节疼痛可能要突出一点,有的病人,内伤病人,可能就胃脘脘腹疼痛要突出一点。我这里这个病人就是说他有太阳证的一些情况,恶寒、肢节痛,所以这样用。但是我也用过治疗内伤的,内伤就是我就是讲那些阑尾炎,这也可以把芍药用的量加大一点,桂枝加芍药汤。芍药本身就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当然在汉代的时候,有很多情况下,胃肠有瘀滞的时候,也用这个芍药。你看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经方你要想用好、学好,要把条文搞熟就行。 再一个柴胡剂,讲一个柴胡桂枝干姜汤。阳微结,我认为是阳微结,它这个地方,我就给它辨少阳太阴并病,实际上伤寒论上没讲少阳和太阴并病,没讲这个,但是它从道理上讲,是胆和脾的问题,我给它加了个名字就是少阳太阴并病。 还有一个患者西医诊断是亚甲炎,甲状腺炎。这个人是一个新华社驻某个省分社的社长,他是在2001年找我看的病,就反复的咽、颈部疼痛,就甲状腺这一周围疼,疼得特别的厉害,而且伴有发烧,西医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他自己说,他第一次海湾战争时他在那当战地记者,说那个美国不是扔贫铀弹,贫铀弹还是有一定的放射性的,他自己就说:“是不是受那放射的影响,得的病”?因为这个甲状腺这种病和免疫功能紊乱是有关系的。西医治这种病就是用激素,强的松治它的首选药物,所以他每一次的病开始用强的松就好了。但现在又复发,发烧,体温39度,疼得特别厉害,吞咽都疼,而且心悸、汗出、疲乏,也用上强的松了。但这次用上强的松就不行了,而且他强的松用法我搞不太清楚,本来强的松是每天服一次,这种用法比较多,他是隔一天用一次,一次服10片,就50,但是隔一天吃一次。所以他自己说:“我头一次的这天症状控制的还不错,也不那么疼,但是第二天不吃药就不行了,症状比较重”。我当时分析他既然有疼痛的邪气结滞的问题,同时他又有疲乏这些正气又不足。当时我就说:“他邪气积滞,少阳枢机不利,有郁结的问题”。因为这个颈部两侧,基本上考虑颈部的疾病,要考虑少阳的问题,从经络上讲,颈部的问题。所以说给他少阳邪气结滞,同时,太阳脾气是不足的。当时我就说:“他是一个少阳太阴并病”。这个是我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阳微结。伤寒论上就是用小柴胡汤。我认为阳微结还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我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用得非常多,我觉得它邪气结滞的情况,你小柴胡汤本身也是正邪相搏,结于胁下,也是有邪气结滞。但是这个阳微结,我认为他结的程度,比那个要重一些,而且正气虚的程度,脾气虚的程度也要重一些,邪气结的程度也要重一些,这种情况下,就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我就是这么用。所以这个病人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了一个芍药,一个知母,一个五味子,其它的是原方。用药了以后发烧就退了,而且这些疼痛明显的减轻,我就让他赶快把那个强的松就迅速的给他减下去了,改成扶正为主了,补中益气。李东垣咱们都说他是补土派的,李东垣的代表方有什么?咱们都知道补中益气汤,这是一个,实际上他一方面是补中益气,另外一个是泻阴火的。李东垣他提出来:“火与元气不两利,互相克贼,一胜则一负”。他是指的脾气不足,阴火就要上乘。除了用补中益气以外,经常用泻阴火的办法。所以这个病人我就用这个路子,补中益气升阳泻阴的办法,所以说他同时还用了一些知母这一类的,这病人基本上就效果非常好,调整调整也就好起来了,而且这个激素原来用50,那用西医来说用上去得慢慢减,你看我在很短的时间就减成三片了,这不错了。 最近我又治了一个亚甲炎,就现在这病人还没出院,就在我们医院住的。但是他烧的程度也不烧他不像那个烧的那么高,他所以我学的这个方一般烧到38度,不到39度,38.5度左右,我还是用的柴胡桂枝干姜汤。用了一个星期,我前几天去看了看,他又让我给他复诊吗,复诊的话这体温就退了,体温很快就退了。它好像有些共性的表现,也是疲乏什么的,改成补中益气汤了。所以我觉得这个方,下面我再说,他这个方治疗这种一方面邪气有结滞,正气比较虚,效果比较好。这个方子它组成就7个药是吧?小柴胡汤去掉了半夏、人参、大枣。为什么呢?按着中医的,你可以看伤寒论,伤寒论这个小柴胡汤它就有加减。它有七种加减法,其中就说到你有心烦、口渴的就去半夏,加这个牡蛎、人参;心烦的话也是,就是胁下痞满的话要去大枣加牡蛎。所以说基本上根据这个病人的情况呢,假如说有这个胸胁满,微结了,烦躁了就把这些半夏、人参、大枣去掉,加上天花粉、牡蛎;另外用干姜换上生姜,这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就是说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去掉人参、半夏、大枣加上瓜蒌根、牡蛎,这个方非常好用。它这个方解呢,柴胡方型还保留着,它和解少阳之邪;那么瓜蒌根,天花粉和牡蛎并用这是张仲景的一个对要,他经常这样用法。能够散结、逐饮、生津。还有桂枝,桂枝、干姜通阳化阴吗,所以这个药它是寒热并用的,有和解、散结、化饮这些功能。我的老师对这个方用的非常好,他就说了:“这个方实际上可以治疗少阳病又兼脾胃虚寒的,脾家虚寒的证候”。你看少阳病柴胡、黄芩这有;那脾家虚寒它有桂枝和干姜,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少阳病本身它兼有阳明病了,就用大柴胡汤;兼有太阴病了,太阴就是脾了,阳明有胃热的,太阴脾寒的,那就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所以我们老师说:“这个方子和大柴胡汤,治疗少阳病兼阳明胃家热实的证候相比,正好是对应的,它是治疗脾家虚寒”。所以说他有一个寒热虚实的一个对比的意义。而且少阳它即为表里之枢就是从表里它是半表半里的位置;它也是阴阳之枢。六经病它是这么排列的,太阳、阳明、少阳,下面是太阴。那么少阳的位置呢,按照六经的顺序,是在阳明和太阴之间,所以它既是表里之枢,也是阴阳之枢。所谓枢呢就是一个枢纽,你要是邪气入里,你这个枢机舒展功能比较好的话,它就转邪外出;如果邪气重或者你这个本身有问题的话,那个邪气由表入里。所以这又是表里之枢,也是阴阳之枢,可以从阳证转化成阴证的一个枢机。还有一个陈慎吾老中医他也提出来:“这个方是治疗少阳病兼有阴证转机的,就是阳中有阴的,是效果非常好”。这个方现在一般人用的非常少,这我也是我重点给大家推荐一下,它还是用肝脾同条了。它既能清肝胆之热,又能温脾胃之寒,治疗寒热错杂的;它即治疗外感病,少阳兼太阴,又治疗内伤,这种胆热脾寒。你就记住一句话,我们老师说的:“胆热脾寒”。什么胆热脾寒?有很多慢性肝炎,他既有口苦了,胸胁满胁痛,这些胆热的症状,同时又有肚子胀不敢吃凉东西,大便溏泻,脾寒的症状,用这个方最合适。当然你可能有所变化,这个治慢性肝胆病好用的一个方子,我也是重点给大家推荐,而且这个方子我用的也是比较多。我一般用在什么情况,除了刚才这个亚甲炎,我用在一些老年人肺炎,非常虚弱的老年人我用了很多,就是肺炎老退不了烧,西医抗生素都用上了,他就炎症控制不好。为什么?身体特别弱或者一些悬饮,有些胸腔积液,病情延长,这种情况你得扶正。怎么扶正?用这些办法。怎么化饮?用这个牡蛎,用这个干姜、牡蛎还有花粉,用这些东西去化饮,解决悬饮的问题,所以这个方本身治疗胸腔积液也是好用的,当然你可以适当加一些白芥子、五味子都可以,这里面又热你加点石膏也不是不可以。所以这个方子我用得非常多,一个人就是脾胃比较弱的外感病,就少阳兼太阴,你可以考虑。在慢性肝胆病,我们老师介绍,病人会说既有口苦、胁满,同时大便稀,次数多,一到下午就容易肚子胀,也用这个方子,非常好用,可以试一试。 这是重点在前边,我重点就是讲解表。辛凉解表和辛温解表。辛温解表讲的麻黄汤;辛凉的话,我又讲了辛凉药也不能用的过分,也要注意清中有透。然后就讲和解的办法就用柴胡剂,我主要讲了柴胡桂枝干姜汤。好多肺炎,体温老不退,用几付药这个病人就很快就解决了,有些老年肺炎,很长时间炎症不吸收。另外这个干姜,五味子,我有时肺炎的时候我喜欢用。为什么呢?这是张仲景的用法,干姜、五味子本身是张仲景在小青龙汤里头化饮的主要药物。他在柴胡剂里也说到了,他在这种咳嗽的情况下就用干姜、五味子,解决寒饮咳嗽的问题。发热的治疗(4) 清热的办法有好多了,我经常用伤寒论的一个方子白虎汤。 举一个例子: 这个病人是个白血病患者,是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白血病,这种白血病非常凶险。当时是个什么情况?他去年就发现这个病,当时他在我们对面一个部队医院的血液科住院,住院发烧一个月不退,肺部感染。白血病体质比较差,像泰能这样的王牌的抗生素用上也不行,而且这两天体温持续在40度,他用2000的地塞米松才能维持十几个小时体温不发烧,然后又烧上去,用抗生素是没用的。这个病人情况已经很差,发烧持续,怕冷。他一用退烧药就出大汗,所以特别怕风,盖了好多衣被,吃饭也不行,身上有些斑,当时搞不清楚,怀疑是药疹。当时我开始就想,这病人发烧39度,怕冷。是不是伤寒论所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我就想,是不是用四逆汤?但是也没把握,开始是这么想的。虚是肯定有的,因为脉比较大,确实还不是那种寒在骨髓,他这种怕冷主要是用退烧药太多,太多的出汗伤了阳气了,而且他这个情况,热比较盛,身上有斑。第二付我就想还是一个邪热炽盛,正气不足,是一种这种情况,所以我觉得还是考虑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的办法。为什么说他热入气血呢?他身上又起了红斑,这里面又加了点玄参这一类的药,也是所谓有些凉血作用的药,开了这么一个方,石膏用的量比较大。吃完这个药以后,去了两次急诊,体温逐渐的就降下来了。这个病人我一直到现在都给他治着呢,因为他以后又有变化,我第二次治疗,从三月份到现在快四个月了,两次病危,都是咱们中医配合,当然咱们不能否定西医,但关键的时候都是中医起的一个比较关键的作用。这是一个气分证,白虎汤的问题。 还有一个路子就是湿热的问题,湿热的问题也是热证一个很常见的原因。湿热有在表的,有在里的,有各种各样的情况,这主要看舌苔了,根据发热的情况,病人症状的情况,舌苔的情况来判断。我经常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达原饮这一类的方子。 我就用这一类的方子,最近治的病人其中有肺炎的,也有强直性脊柱炎的。强直性脊柱炎,我昨天看了一个患者,一个老头,星期二看了我说你星期六来找我,我就用达厡饮吃了两服药退烧了。他已经在这之前烧了一段时间,他是个强直性脊柱炎,来了以后身上老痛,又发烧,每天吃阿司匹林四次,一次吃几片,就0.3每片的那种。我说:“你不能老这么吃”。他说:“不吃痛”。我当时看患者的舌苔特别厚腻,又发烧,他是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免疫病。但是我不是治你那个病,我解决热的问题。当时我就按湿热来治,我开的就是达厡饮。星期二开的,我开了四付药。我说:“你星期六再来,我出门诊,我再给你看一看”。星期六来了,星期二吃的药,星期四好像退的烧。这个小伙很高兴,他说:“我治这么长的时间烧都不退”。这是湿热的问题,湿热的问题你就按湿热去治了,这是一个。 那天同时还有一个患者,也是烧了好几个月,我也是开的那个方,星期二我开了两次达厡饮,但那个也来了,那个没退烧,没退烧但是体温下来一点,就是烧的程度吃了这四付药后,不那么高了。那个患者我是先开了一付麻杏薏甘汤,又开了三付达厡饮。他因为一烧他浑身疼得厉害,因为麻杏薏甘汤在金贵要略上它是治疗湿热的方子,湿热痹证,但是它是利湿为主。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我第一个病人我看他浑身疼,先给他发散发散,然后再给他清湿热。他用了药以后体温有所下降,现在烧的不是那么高了,好像38度多一点,但是没完全好,这个非常多,就简单说说。这个达原饮是挺供好用的,所以说这个发烧不一定都得用柴胡,要是湿热的话你就得按湿热治。 还有一个讲一讲,有一些发烧需要内外兼治,尤其是疮痈、肿毒导致的发烧,你单纯吃药有时候不行。 我以一个例子; 这是一个小孩,在我们医院的儿科住院,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以后,开始找我以前,突然眼睑红肿,长了一个麦粒肿,麦粒肿你像咱们正常人它就很局限,有的时候成脓了,你把脓放了就好了。但是他这不行,上了化疗,白细胞非常低呀,抵抗力也非常低下,开始长了一个麦粒肿,很快就扩散了,炎症就扩散了。我去的时候,眼睛肿的像个桃似的,眼睛都睁不开,就成了蜂窝组织炎了,体温都42度。像这种情况,你用抗生素,它就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我看了,左眼红肿如桃,就留了一个缝,而且有很多分泌物,精神萎靡,那白细胞才700多,体制非常差。当时我就说他表现一个虚劳,因为他这个慢性消耗性疾病,虚劳并发了一个睑痈,眼睑臃肿,身体非常虚,邪毒非常盛,所以我就开了下面这个方子。也是个柴胡剂,加上了蝉衣、僵蝉,这一类升降散方子的意思;另外呢还友升麻、葛根、芍药、甘草,这个升麻葛根汤;我就说他病在上部嘛,要从上部而解;还有麻黄,让它把这个邪气清透出来,这是一个内服的药。同时黄连、黄柏、元明粉、冰片,我就让他外散,捻面,开水泡,用纱布沾上药汁敷在眼睑上,就是老是敷着,非常好。如果单纯吃那个药,肯定好不了那么快。从6号下午开始吃我的药,加上外敷;7号,第二天,原来42度的体温就降到38度了,而且加上外敷眼睑浮肿明显消退了;第三天就破了,脓就出来了。像这种病人,他一个炎症本来是弥散的,扩散的,用上这个外敷药炎症就局限了,收敛了,就把这毒集中在一块,破溃了,脓出很快就好。像这种办法,我为什么说疮痈造成的发烧,你不能单纯的光用像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单用那个药不行,要配合一些外用的药,效果更好。再一个,刚才我说的那个白血病,我接着说第二次凶险的症状。上一次是发烧,那是三月初,这是到四月中旬,又开始发烧,而且脖子痛,14号的时候他就出现脓肿,然后到了17号的时候烧的就非常高了,他这个脖子就整个肿起来了,疼得不得了,就打杜冷丁,到了18号我去看,18号整个肿的脖子和头都一样粗了,就这整个都肿起来了。像这种病,西医诊断是下颌间隙蜂窝组织炎。就说白血病发展过程中,很多人并发非常凶险,一般白血病出现这种情况控制不住,基本上就没治了,就不行了。为什么说没治了?他这个病人我去看的时候,邪热极盛,他这个疔毒走黄了,所谓走黄,咱们现在就说是脓毒症、败血症,咱们中医的说法就是疔毒走黄。病人正气非常弱,他上了化疗之后,血小板又非常低,我一看是这种情况,肿的那么厉害,我就用了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饮吧,本来是治疗大头瘟的,我开好这个方,加大清热解毒的量,给他用了。用了以后,他这个肿的挺厉害,吃药也困难。我就说:“你就煎得浓一点,少量的吃;另外再加点六神丸,给它弄化了之后外敷一下”。这是上午看的,到了下午打电话说:“病人不行了”。那个药根本就喝不下去,水都喝不下去了,肿的非常厉害,而且呼吸困难。他这个病人还不能做气管切开。为什么?他血小板已经非常低了,一切开那出血根本控制不住了,所以只能看着等死。我说:“我也没办法”。这怎么办?药也吃不下去了。我说:“你用用我那个方,普济消毒饮那个方子;我说你加些玄明粉,玄明粉他软坚嘛;我就说你就用纱布敷吧,我这时确实没把握;我说你汤药又吃不进去,你又不能气管切开,西医的抗生素也控制不住,只能这样了”。哎,结果他敷了一晚上,当时是18号,19号我又去看,他那个硬的程度变软了,就原来肿的硬,他们有的叫牛颈,那像牛脖子这个。哎!变软了。变软了,就能喝点水了,那药就接着能往下灌了,吃了八九天汤药,蜂窝组织炎也就好了。 内伤发热。刚才讲的都是外感为主,当然伤寒论的方子既能治疗外感病,也能治疗内伤病。比如说:柴胡汤,我治肝胆郁热也用它,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一些悬饮发热也用它,内伤杂病,都可以用。 另外,我最近也治疗了一个内伤发热,给大家介绍介绍。这是我的一个同学,五一节期间打电话给我。他说:“得了胃癌,胃癌以后做了手术,手术以后上化疗,手术过程中出现了静脉血栓”。因为他脾切了嘛,切了后血粘稠度比较高,造成静脉血栓,一条腿肿的挺厉害,当时又出现了肠梗阻,他自己又喝了一些香油就缓解了。找我的时候就发烧20多天不退,用了很多抗生素也不行,说是找了本院的医生给他开了清热的药,吃了以后就拉,当时他就泻了,他认为菌群失调吗,打电话让我去。他也是说用上地塞米松就能退烧将近一个小时,然后再烧。这种病人就是说我讲虽然有发烧,但是非常弱,大便又稀又少,而且他基本上小便都能带出大便来,因为他整个都中气下陷了那种感觉,吃饭还可以。我当时是这样想,我当时给他打电话的时候我就说:“像这种情况,先给你开个方子”。第二天才去吗,头一天开的也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我认为他脾胃特别的弱,他吃了以后,他就觉得发烧间歇的时间长了一点。第二天我就去了去了一看他舌苔很腻。开始的时候,我想是不是湿证呀?最后还是考虑还是不是。因为他胃切了嘛,消化功能就非常差,中医讲所谓的运化无力,就是中气下陷。所以我基本上用了一个小柴胡汤和补中益气汤,然后就回来了,回来以后两天打电话,退烧了。以后就用补中益气汤调理了一段时间,大便基本上就好了,就不那么泻了,这属于内伤发热。它实际上重点就是黄芪配这些药,这就是甘温除大热吗。为什么叫甘温除大热?就在这个。 现在我就讲讲治疗发热的几个体会: 第一个寒而勿凝,这是蒲老的一个说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汗而勿伤,温而勿燥,寒而勿凝,这个所有的八法用起来都不要过度,所以你用清热的药不能过于寒凉,它就凝了,所以说现在的外感病,往往是大家苦寒药用得太早,这样的话造成一种邪气就郁在那个地方,是发烧长期不退的一个原因,刚才讲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还有一种就是邪气郁滞以后,成了一个火郁的情况,就是缠绵发热,他这种热度一般不会太高,这种情况可以参考李东垣他们这一派的办法,升阳散火汤啦,叫做火郁汤。我也治疗过这种火郁证的发热,就发烧的时间比较长,用药的时间也比较长一点,慢慢的把这个郁热给透出来。因为他用的是升麻葛根汤,葛根、赤芍、升麻、甘草,再加上柴胡、防风,豆豉,像这种郁热的情况就用这个药慢慢的透,往往过去用这个散剂也可以,煮散的办法也可以。这样用药时间要长一点,因为郁热不可能很快的退掉。 这里面举一个火郁的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个病人,他当时就是像感冒,洗个澡之后就受凉了,就按感冒治,怎么治也不行,当时是94年,西医诊断就是亚急性亚败血症。就是说他这个白细胞可能非常高,炎症指标都是有问题的,而且白细胞高,要是做检查的话,它是核左移和血象里面有什么中毒颗粒,这都像有感染的征象,但实际上找不到感染灶,抗感染治疗是无效的。就是这种发烧它是有炎症,但不是感染,你做血培养也好,你找不到致病菌,这个病只能用激素能控制抗炎作用,用抗生素是无效的。他到我们医院住院时,发烧两个月了,一般都是38-39度,怕冷、肌肉酸痛、纳差、恶心、神经性耳聋、大便不爽,脉濡,舌苔厚腻。辩证为湿热内郁。你看金贵要略就可以看出来,我刚才讲那个麻杏薏甘汤就可以用,所以我就用的它。湿热合邪,湿重于热,所以用了金贵要略的麻杏薏甘汤。麻黄用了6g,吃了一个星期。吃完以后,体温原来38-39度,吃药期间体温不超过38度,精神也好一些,能吃点东西了。但是还是怕风,肌肉酸痛,舌苔还是厚腻。我当时就考虑了,我说这个病人按理辩证湿热,而且湿重于热是对的。为什么效果不好?以后考虑考虑,还是理法方药吗,理和法按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方也可以,药不行。为什么不行?量不够。所以把麻黄加到了15g了,而且和这个温病条辨加减木防己汤合起来用。木防己汤本来是金贵要略的方子,结果吴鞠通把它加减以后成了治疗湿热痹证的一个方子,而且吴鞠通自己说:“此治痹之主方也”。治痹症的主方。那就是说这个方子治疗湿热痹证还是好用的。我把麻黄加到15g,结果吃了这药,浑身出汗,而且病人自己给我形容,他觉得膝盖里头凉气就往外冒出,第二天体温就降下来了。所以说刚才那辩证是对的,药不对,药量不够,所以吃完药就好了。这是讲火郁,就是它本来湿和热都郁在里,郁的时间长了,还是要给他透。我用火郁汤是慢慢给他散,我用这个麻杏薏甘汤或者加上麻黄用的量大一些,就是比较快的给他往外透,这是火郁发之。 刚才讲了一个寒而勿凝的问题。还一个就是食复的问题,就是热病一定要重视饮食控制,特别伤寒论最后一条,我说的最后一条是六经病的最后一条,就讲了要损谷则愈,这病人就是你减少他饮食,就能自愈。 我举个例子: 这个小孩开始是咳嗽、嗓子痛,最早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然后转为肺炎,就住院了。结果住院期间,就高热越来越高,而且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