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合唱的组织和指挥.doc_第1页
群众合唱的组织和指挥.doc_第2页
群众合唱的组织和指挥.doc_第3页
群众合唱的组织和指挥.doc_第4页
群众合唱的组织和指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群众合唱的组织和指挥教 案课目名称:群众合唱的组织和指挥授课时间:2010年6月10日下午2:305:30授课内容:群众合唱的组织和指挥的基本知识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了解合唱及其指挥的基本知识,掌握群众合唱的组织和指挥、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化干部对群众合唱的组织辅导能力。教学重点:合唱的组织方法、节拍的指挥图式和各种指挥法、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实践。课时分配:总课时180分钟,其中:合唱的组织45分钟,合唱的指挥75分钟,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60分钟。课案:序言(讲):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多声部作品的演唱形式。由于合唱的音域宽广,音色丰富,音响力度变化层次多样,适合表现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既能造成宏伟磅礴的气势,又能表达委婉细腻的情感,因此深受群众喜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合唱事业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业余合唱得到空前的发展,群众合唱成为了广大群众十分喜爱而非常普及的一项群众文化活动。为了更好地组织开展群众合唱活动,作为群众文化的组织者、工作者和业余文艺骨干,很有必要学习和掌握群众合唱的组织和指挥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这里,我就和大家一起,对群众合唱的组织和指挥以及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共同学习和探讨。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合唱的组织(图2)合唱的组织作为合唱的组织者和指挥,要搞好合唱的组织,必须要掌握合唱的基本知识。一、合唱的基本知识首先,我们要准确的掌握合唱的概念。大家知道,合唱是多数人集合在一起的歌唱。由于人声的音域和音色的不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高低音域和和音色不同的组合,这些音域、音色不同的组合又互相结合为集体的歌唱组织,就形成了合唱1什么是合唱合唱的概念:人声不同的音域和音色互相结合的集体歌唱组织,就叫做合唱。 这里有两个概念值得注意,一个是“音域”,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的声音能够唱好高、唱好低:合唱的音域:人的声音的高低范围。另一个是“音色”,就是人的声音的色彩。合唱的音色:合唱演员声音的色彩。人声的色彩是由人的生理属性决定的,比如男声、女声和童声。(图3)2合唱的声部按照人声的音域、音色的特点,在合唱中进行分别组合,就形成了合唱的声部。声部的概念:近似的音质、音色、音域的歌唱者的组合,叫做合唱的声部。合唱中的声部通常分为:(图4)女高音声部S:其特点是声音明朗、灵活,常常担任合唱的旋律部分。女高音声部的音域以1=C为例,大致是:(图5)女低音声部A:其特点是声音比较结实、浓厚,常常担任合唱中和声性的辅助旋律。其音域大致是:(图6)男高音声部T:其特点是声音响亮、明朗、有力,常常担任合唱中的旋律部分与和声性的辅助部分。其音域大致是:(图7)男低音声部B:其特点是声音结实、浓厚、有力,常常在合唱中担任基础低音。其音域大致是:合唱队中每个声部的人数最低以3人为宜,因为演员的呼吸有一定的限度,在演唱持续音时,同一声部的三个人可以轮流换气,就是说起码有二人可以继续演唱,以保证声部演唱质量。如果一个声部只有二人,那么一人换气另一人就成了独唱,从而影响合唱质量。由于合唱队中女高音常常担任主旋律声部,而男低音又常常担任合唱的基础低音,因此可以加强这两个声部的人数,使合唱队的最低人数为:(图8)女高音S4人+女低音A3人+男高音T3人+男低音B4人=14人按这样比例组合扩大一倍为28人,两倍56人以此类推。当然在演唱实践中,还必须按照演员的实际水平、作品的要求,以各声部之间的均衡、谐和为准则进行适当调整。在一般情况下,合唱中的女高、男低声部人数不能少于其他声部。(图9)3合唱的类型根据人声的音色特点,我们就把合唱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大类。同声合唱:同一种音色的高低音的组合。比如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等,常见的有二声部、三声部组成,同声四声部比较少见。混声合唱:不同音色的高低音的组合。常见的有混声二部合唱和混声四部合唱。混声二部:女声+男声混声四部:S+A+T+B (S+T)+(A+B)在业余合唱中,混声二部和混声四部的第二种形式最常见。(图10)4合唱队的排列合唱队的排列也是需要认真注意的问题。排列得当,便于取得声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合唱队排列的一般规律是:高音靠左,低音靠右;女声站前,男声站后;指挥立于正中。伴奏一般置于指挥左侧。如果是大型乐队则置于正中。二、合唱的组织方法合唱的组织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我这里主要是针对业余而言。因为专业合唱队是经过了严格的专业训练的,他的队员以及合唱队的各个声部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专业合唱的组织同业余合唱比起来,就相对简单得多。(图11)1合唱的组织原则根据我多年来业余合唱的组织经验,总结出八个字,那就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就是说要按照本地(单位、部门)的实际情况,组织业余合唱。比方说,某单位有50人可以参加合唱队,其中女声有30人,男声有20人,这样我们就可以组织一个40人左右的混声合唱队;如果说某单位男女比例相差太大,我们就可以组织一个同声合唱队(男声或女声)。 “量力而行”,就是说要根据合唱队的实际能力选择合唱作品,进行合唱声部的安排。如果说合唱队的基本条件(包括演员的音质、音准、节奏、视唱能力等方面)比较好,我们就可以选择比较复杂一些的作品,声部安排也可以相对周密、细致一些;反之,则要选择相对简单一点的作品,声部也可以做适当的简化。 (图12)2合唱的准备合唱的准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合唱队员的组织一是要考虑合唱队的规模,组织多少队员;二是要对队员的基本素质做到心中有数。作品的选择作品的选择,一定要与我们合唱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如果作品的要求与合唱队的实际能力相差太大,就不能收到好的演唱效果。制定排练计划根据合唱作品的要求,结合合唱队的实际情况,对整个排练工作(包括排练日程、排练方法、排练进度、排练要求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图13)3合唱的排练合唱的排练大致可以分为技术排练和艺术排练两个阶段:技术排练技术排练主要是熟悉乐谱,解决音准、节奏整齐、吐词咬字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先分声部练习,然后集中合练。指挥要根据作品的表现需要提出具体的技术练习要求,在进行技术排练时要求要严格。艺术排练艺术排练主要是对作品的高潮、速度变化、强弱变化、主旋律与副旋律的关系,合唱队的呼吸等作细节处理。指挥要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处理的意图告诉合唱队,对他们的演唱进行启发。进行艺术排练应该认真,有实地感,像正式演出一样。合唱的指挥(图14)一、指挥的基本知识1指挥的职责和要求有人把指挥叫着“打拍子”,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打拍子只是指挥职责中的一部分。指挥是合唱集体的核心,指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演唱效果的好坏。因此,指挥所担负的职责,在合唱进行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指挥的职责:对合唱队进行组织、训练、排练和演出,以自己的手势、眼神为主的身体运动这种特定的手段,领导合唱的进行,创造性地再现合唱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指挥的重要性决定了对指挥比较高的要求。指挥的基本要求:A.思想修养;B.艺术修养;C.工作能力;D.生活体验思想修养,要求指挥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艺术修养,一方面要求指挥积累较为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较深的音乐素养。要求指挥能正确地分析、理解音乐作品,熟练地掌握指挥技巧,具有敏锐的听觉能力,具备一定的和声、配器、曲式等方面的知识以及键盘乐器演奏技术;工作能力,要求指挥善于驾驭和调动合唱队员的艺术激情;生活体验,要求指挥对生活不断地进行观察、体验和积累,提高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指导艺术创造。(图15)2指挥的态势指挥的任务是运用手的动作,辅以必要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细微的动态,构成指挥所特有的无声语言,带领、启示被指挥者演唱。指挥的形象,是合唱队员以及观众所注意的焦点。因此,指挥的态势十分重要。站姿:站立自然,全身有控制地放松,挺胸收腹、精神饱满。双脚宜左右分开或一前一后,其间距与肩宽相近。手型:手臂的挥动要自然大方,线条清晰规范;手掌基本状态呈自然松弛的园拱形,手指随手掌的平面自然弯曲。脸部:脸部要富有表情,眼睛要能传神,要运用眼神和脸部表情来启发合唱队和乐队。思维活动:指挥的思维活动包括指挥的心态、神态、体态和指挥的感情与理智两个方面。指挥的心态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研究,对作品的艺术处理而形成的思维活动。心态必然体现为与音乐融为一体的神态,神态则由指挥的面部表情、身体的细微动作和各种指挥手法构成的体态表现出来。这里,指挥的心态起着支配作用。如果没有正确的心态,则对音乐木然而无动于衷,其神态必然呆滞,手势动作也会苍白无力。在指挥的思维过程中,感情因素和理智因素是一对高度统一,不能偏废任何一方的矛盾统一体。处理好这对矛盾关系,做到既有充沛的感情,又理智有序地控制着音乐的进行,是指挥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也是指挥应该具备的修养和素质。(图16)3指挥的动作指挥手势的动作概括起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弹回动作”,另一种是“滑翔动作”。无论哪种动作,都是围绕“节拍点”展开的。节拍点:在节拍的指挥运动时各拍的动作线中所形成的点。节拍中的任何一拍,在挥拍时都有自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的过程,也就是以拍点为中心的点前、点后动作。当向下挥拍时,动作线与假定的平面接触,产生反弹动作,这个接触点就是节拍点。指挥通过挥击的拍点,向被指挥者准确地提示各拍的起止,从而达到节拍、节奏和速度的统一。弹回动作:在击中节拍点之后,将手臂迅速弹起,回到击拍的开始处或下一拍的开始,这段回复过程称为“弹回动作”。弹回动作是直线弹回,指挥节奏明快、刚毅的旋律多用这种动作。滑翔动作:挥拍的运行轨迹呈弧线状态。滑翔动作是曲线弹回,指挥节奏缓慢、柔和的旋律多用这种动作。(图17)二、节拍指挥图式在讲解节拍指挥图式之前,大家要明确什么是节拍。1节拍的概念:有强有弱的相同的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秩序循环重复。这里的“节”,指的是小节;“拍”是指小节中的用固定的音符来代表的时间单位。在音乐作品的开头,都有2/4、3/8这样的符号。它所表明的就是作品的节拍。分母指的是代表时间单位的音符,分子指的是每小节的拍数。2/4拍子,就是说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2拍。音的强弱关系,是节拍的主要特征,不同的节拍有不同的强弱规律。根据这一特征,我们把节拍分为单拍子、复拍子和混合拍子三种形式。(图18)2单拍子:每小节只含一个强拍的拍子。包括一拍子、二拍子和三拍子。一拍子有1/2、1/4、1/8等拍子,它只有一个强拍。一拍子的指挥图式戏剧音乐中称强拍为“板”,弱拍为“眼”。一拍子叫着“有板无眼”,在戏剧音乐中比较常见。(图19)二拍子有2/2、2/4、 2/8等拍子,每小节有二拍,第一拍强,第二拍弱。二拍子的指挥图式:(图20)三拍子有3/2、3/4、3/8等拍子,每小节有三拍,第一拍强,第二拍弱,第三拍弱。三拍子指挥图式:(图21)3复拍子:每小节含有两个以上强拍的拍子。包括四拍子、六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等。四拍子有4/2.、4/4、4/8等拍子,每小节四拍,第一拍强,第二拍弱,第三拍次强,第四拍弱。四拍子指挥图式:(图22)六拍子有6/2、6/4、6/8等拍子,每小节六拍,第一拍强,第四拍次强,第二、三、五、六拍弱。六拍子指挥图式六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实际上是三拍子的变体,在中速以上速度的作品中,可以每三拍打一拍。即六拍子按二拍子打,九拍子按三拍子打,十二拍子按四拍子打。(图23)4混合拍子:即每小节由两个不同的单拍子或单拍子与复拍子混合构成。常见的有五拍子、七拍子等。其强弱关系以拍子的组合情况为根据。五拍子有二拍子与三拍子组合,或者三拍子与二拍子组合。2+3的五拍子,先打二拍子,后打三拍子;3+2的五拍子,先打三拍子,后打二拍子。七拍子有三拍子与四拍子组合,或者四拍子与三拍子组合。3+4的七拍子先打三拍子,后打四拍子;4+3的七拍子,先打四拍子,后打三拍子。(图24)三、各种指挥法1开始和结束A、开始指挥法一首歌曲开始的指挥动作是很重要的,因为指挥者需要在一瞬间把演员的注意力完全集中起来,并要使演唱、演奏能按指挥的艺术处理非常一致地进行表演。为了使演唱、演奏者有所准备,指挥在入拍前必须给演员预备拍。预备拍有两种:第一种,音乐从正拍开始,预备拍是这一拍之前的一拍,与演唱拍成反方向。如:指挥图式(图25)第二种,音乐从后半拍开始,预备拍是该拍的前半拍。预备拍手势向下,手势向上演唱。如:指挥图式(图26)B、结束指挥法乐曲的终结,往往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要指挥好乐曲的终结,使整个作品得到完美的表现。指挥在指挥结束乐句时,动作要果断、准确,要使饱满的情绪贯穿到最后一个音符,任何情绪上的松懈或细微的不准确的动作,都会造成演唱的不良后果。 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结束乐曲的指挥法:A、结束在延长拍子上,如: 指挥上例乐曲结束的八拍延长音时,两手向左右伸开,手心向上,双手由下向上逐渐抬起(心中数拍子),到一定高度,富有弹性地往下一收,结束整个乐曲。(图27)B、结束在干脆有力的拍子上,如: 在“砍”字上作收束准备,动作稍慢;在指挥“去”字是,动作要快,短促有力有弹性地往下一收,举拳结束。(图28)C、结束在有渐弱记号的延长音上,如: 收束图式: 指挥“吭”字时左手距身体略远,右手稍近,双手手心向下,手势由上往下,渐渐靠近胸部以示渐弱,结束时,右手向右轻轻一收,拇指和食指捏住,犹如把音摘取。(图29)2强与弱一般来说,指挥力度强的乐句动作要大,指挥力度弱的乐句动作要小。手势重,力度就强;手势轻,力度就弱。A、重音上例第二、三小节有重音记号,应以有力动作来指挥。(图30)B、渐强指挥上例结尾渐强音时,左手臂逐渐抬起,手心由下转而向上,右手动作由小而轻转大而重。C、渐弱(图31)D、特强转弱指挥上例特强转弱力度记号时,开始双手手心向上以大而重的动作指挥特强,随即手心向下,以小而轻富有弹性的动作指挥弱音。(吐32)3快与慢快慢是指演唱(奏)的速度而言,指挥把握住准确的速度,是演唱(奏)好作品的关键问题之一。指挥快速乐曲时,动作幅度往往比较小,比较短促;指挥慢速度的乐曲,动作幅度往往比较大,比较绵长。作品中常常遇到“渐快”、“渐慢”等变化速度,指挥也要用动作的变化来实现速度的变化。如:(图33)渐快指挥图式:指挥上例“慢起”时动作稳实,至“渐快”处起,指挥动作逐渐加快。(图34)再如:渐慢指挥图式:在“渐慢”处,以分拍动作指挥,动作渐大,速度相应渐慢,直到合唱出现。(图35)四、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对合唱作品进行艺术处理,是合唱活动必须有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指挥者要使作品从乐谱变成具体音响呈现于听众面前,这个过程就是指挥者对作品的艺术处理过程。1艺术处理的作用: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研究,采用恰当的指挥手段,充分调动合唱队员的演唱激情,完美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感染听众、教育听众,收到较好的演唱效果。2艺术处理的过程研究和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研究和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研究和分析作品的歌词和旋律对演唱和指挥动作进行规划设计研究和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充分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展现的是什么,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研究和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就是要把握作品整体风格和段落布局。研究和分析作品的歌词和旋律,就是领会作者对作品演唱的细节要求。对演唱和指挥动作进行规划设计,就是通过对作品的上述分析研究后,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3艺术处理的实践这里,我们以南泥湾和四渡赤水出奇兵为例,具体讲解合唱作品的艺术处理。南泥湾南泥湾是一首大家十分熟悉的红色经典歌曲。曲调优美,结构简单,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一)思想内容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残酷的经济封锁,红色根据地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为了渡过难关,坚持抗战,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团结带领解放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由著名的王震将军率领的八路军359旅,开进了南泥湾开荒种地。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使人烟稀少,荒草遍野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鲜花开满山”的陕北好江南。因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南泥湾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歌曲通过对南泥湾的赞美,反映了大生产运动给解放区带来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领导下的“又战斗来又生产”的子弟兵的无比热爱。(二)曲式结构这首歌曲为四句式的乐段结构, 4个乐句,另有一段前奏,一段结束句。共40个小节,演唱三遍。(三)旋律分析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性歌曲,用我国典型的五声徵调式写成,歌曲旋律音调来自民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旋律发展主要采用重复、模进等手法,极其简练。(四)艺术处理第一遍:第一乐句(16小节)女声齐唱,第二乐句(712小节)男声齐唱。两个乐句力度为中弱,演唱要求舒展柔润,形成音色对比;第三乐句前两小节(1314小节)女声齐唱,后两小节(1516小节)男声齐唱,力度转入中强,注意每小节重音,音头适当加强,具有跳跃性,与前两乐句演唱形成对比;第五乐句男女声齐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