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广东省“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规划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十一五”时期,广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547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4%;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050.444.6,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4060。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形成规模化、高级化发展格局。现代服务业加快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宜居城乡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年均增长分别达7.6%和8.3%。“十一五”的成就为广东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广东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谐共享战略,全面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区域协调,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民生优先、和谐共享。推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真正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5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要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目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8%,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总体架构。“十二五”期间,广东处于人均生产总值向10000美元迈进的发展阶段,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此,必须加快我省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力加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充足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为广东建设人才强省、建设幸福广东和创新型广东做出新的贡献。(二)建设基础“十一五”期间,我省适应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力调整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设置面向我省支柱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技能型专业,加快培养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所需的紧缺人才,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全省77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共开设了1946个专业点,分布在农林渔牧、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财经、医药卫生、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法律等18个专业大类62个二级专业类别约319个专业。2010年,我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毕业生数为15.1万人,全日制招生数为19.4万人;全日制普通在校生数为54.8万人,约占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一半。其中,第一产业相关专业在校生2492人,占全省高职院校在校生的0.45%;第二产业相关专业在校生79525人,占全省高职院校在校生的14.51%;第三产业相关专业在校生466258人,占全省高职院校在校生的85.04%;基本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具体见附表1:2010年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结构表)同时,以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和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为抓手,引导全省高校发挥重点建设专业和示范性专业的辐射作用,加强专业建设,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专业基本教学条件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2006年至今,全省共有国家示范(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基地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00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100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覆盖了三大产业15个专业大类、33个专业类别,其中第一产业1个专业点,占1%,第二产业20个专业点,占20%,第三产业79个专业点,占79%。(具体见附表2:2006-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一览表)近年,我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但与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相比,我省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仍存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未形成、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基础薄弱、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迫切需要全省高职院校大力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十二五”时期,我省将以“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以下简称“中央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项目)为抓手,主动适应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要求,打造一批高职教育品牌专业。充分发挥中央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推动全省高职院校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主动适应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合的发展道路。通过实施广东省“中央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围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遴选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质量优、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通过在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系统培养、强化实践育人、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增强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强重点建设,凝练专业特色,培育专业品牌。发挥重点建设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推动全省高职院校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升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二)建设目标紧密结合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在“十一五”建设的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和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质量优越的要求,用2-3年时间,在全省公办高职院校建设93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通过建设,打造一批在体制机制创新、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得到社会公认、获得较高社会声誉的高职教育品牌。三、建设原则(一)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重点建设与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重点建设具有行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示范引领优势的专业。(二)强化特色,合理布局。充分体现专业建设特色、学校发展特色和区域经济特色,引导学校面向社会、适应产业需求、错位发展,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三)重点突破,整体带动。充分发挥重点建设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四)政校行企,深度合作。引导高职院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建立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引导和调动社会、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四、建设内容依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结合我省高职教育实际,广东省“中央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项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建设:(一)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机制,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充分调动社会、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依据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等,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组织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二)探索系统培养。2012年,每校选取1-2个“中央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开展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三二分段试点工作,推进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制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和评价的制度和形式。(三)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开发虚拟工厂、虚拟流程、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程,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四)强化实践育人。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鼓励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联合组织实训,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五)建设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加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建立校企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合作机制。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促进专业带头人扩大行业影响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六)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毕业生在岗表现、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系统,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建立网络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分析,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七)增强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紧密联系企业、为社会服务的激励制度。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相关产业行业企业和新农村建设开展技术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主动面向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企业员工和行业从业人员的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和学历提升;主动面向社区开展服务、共享教育资源,成为当地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中心。五、布局结构 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0-2020年)等规划文件,结合我省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中央财政已资助专业情况,我省重点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中央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布局工作。(一)学校自主申报与全省统筹协调相结合,开展“中央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立项工作。学校自主申报前,我省统筹考虑全省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中央财政已资助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名额,公布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名额分布表(初稿),引导各高职院校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基本情况,科学论证,推荐重点建设专业。在各高职院校推荐3-4个专业的基础上,我省统筹协调,充分尊重学校意见,从中确定1-2个专业作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我省共有49所独立设置并实际招生的高职院校,其中1所高职院校因2009年获黄牌,不符合申报资格。最终确定在16个专业大类 42个专业类别93个专业实施“中央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项目,二级专业类别覆盖率达到16个专业大类的64.6%。其中,3所体育类和法律类高职院校立项建设1个专业,其他高职院校立项建设2个专业。按教育部、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总控制数,12所珠三角地区市属高职院校23个专业每个专业资助180万元,共4140万元;9所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18个专业每个专业资助240万元,共4320万元;10所省属高职院校10个专业每个专业资助240万元,其他38个专业每个专业申请资助230万元,共计11140万元。总计申请资助19600万元,资助89个专业,其中2011、2012年分别申请中央资助9800万元。(具体见附表3:中央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项目资助预算表。)(二)适应我省“十二五”时期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需要,重点建设第三、二产业,兼顾第一产业。我省提出:到2015年,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达33000亿元,比重超过50%。同时,根据2010广东统计年鉴数据,2009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14.31万人,第二产业新增从业人员48.28万人,第三产业新增从业人员64.75万元,是第二产业的1.34倍。目前,我省高职院校专业点三大产业布局比例分别为0.67%、24.05%、75.28%,在校生三大产业布局比例分别为0.45%、14.51%、85.04%,中央财政已资助专业三大产业布局比例分别为1%、20%、79%,学校申报专业点三大产业分布比例分别为1.09%、19.57%、79.34%。依据广东2015年“三、二、一”产业结构发展目标,统筹考虑以上因素,我省决定:第一产业立项建设1个专业,占1.07%,第二产业立项建设22个专业,占23.66%,第三产业立项建设70个专业,占75.27%。(具体见附表4:中央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项目产业分布情况表)(二)满足广东“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年形成3-5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的发展目标,优先支持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嵌入式软件、云计算、物联网、第四代移动通信)、半导体照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各高职院校申报前,在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名额分布表(初稿)中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门名额,鼓励各校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95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中,8个专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8.4%,分布在新能源、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嵌入式软件、第四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等领域。具体见下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项目情况表“十二五”规划要求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行业领域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布局。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光电子技术新能源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光伏应用技术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LED新型电光源)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产品开发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嵌入式软件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第四代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通信技术(物联网)物联网(三)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基础产业等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六大主体产业重点发展行业相关专业,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人才保障。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发展基础产业,建立相关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为适应构建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我省重点支持43个与六大主体产业重点发展行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占重点建设专业的46.24%。(具体见附表5:六大主体产业中央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项目情况表)(四)适应我省“十二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要求,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和产业发展需求,统筹协调珠三角、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重点建设专业布局。目前,我省77所高职院校中,65所在珠三角地区,2010年在校生占86.51%;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虽然其人口数约占全省的一半,但由于历史和地方财政困难等原因,仅有12所高职院校,2010年在校生仅占13.49%。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时期,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紧迫任务,优化提升珠三角,深入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支持东西两翼振兴发展和粤北山区发展,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适应省政府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我省在资金分配、专业布局等方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倾斜。首先,在资金分配上,考虑到珠三角地区市属高职院校地方财政支持力度较大,只给予每个专业180万元的资助额度,要求地方政府按1:1的比例配套;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则按每个专业240万元给予资助。其次,在专业布局上,适应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情况,重点支持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建设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专业;适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打造粤北生态特色经济新区发展目标,结合当地产业和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求,重点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建设紧贴产业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产业相关专业和师范类专业。(具体见附表6:中央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区域分布表)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项目管理。1.省教育厅、财政厅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管理,重点检查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设备采购和配套力度。项目正式立项后,组织学校科学论证、制定项目任务书,细化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配置计划、组织实施安排、预期绩效目标和保障措施等,任务书经教育厅备案后实施。2012年,组织专家对项目执行情况开展中期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安排专项资金项目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管理不严,挪用、挤占、截留专项资金,未经批准擅自调整项目建设内容的高职院校,实行缓拨、减拨、停拨直至追回相关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2013年,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总结。2.高职院校成立项目管理工作小组,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统筹协调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不定期面向全校师生公开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加强项目的规范管理。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顶替原有投入,不得用于偿还过去的工程款和其他债务,不得挪作他用,不得提取任何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基本建设、人员经费。建设期内,各专业用于设备购置方面的支出不得超过中央财政专项建设资金的50%。(二)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专项投入,深入实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加大项目支持力度,立项建设95个中央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和200个省高职教育重点建设专业,打造广东高职教育品牌。进一步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实施以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省财政高职教育专项资金,引导院校举办方加大投入,增强我省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引导高职院校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得低于25%。(三)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各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度,根据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责任明确、落实到位。细化工作方案,包括实施方案、督查方案,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检查,年年有成绩,把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作为业绩考核的参考依据。附表1:2010年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结构产业分布专业大类二级专业类别开设专业数专业点数开设学校数招生学校数2010年毕业生2010年招生数2010年在校生在校生所占比重专业点数所占比重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大类农业技术类3552153681140林业技术类2332133461007畜牧兽医类11154102328水产养殖类1100017合计71348281624920.45%0.67%第二产业土建大类建筑设计类51515244642139904土建施工类31111147533199011建筑设备类499101610953232工程管理类414141739483910407市政工程类222173352760小计684913818333146.08%制造大类机械设计与制造类1233338982873325532自动化类826264960628018427机电设备类610106158872252小计1455715900462118.43%合计46821406297187952514.51%24.05%第三产业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安全类24335322650环保类46444612002054小计481152227040.49%交通运输大类公路运输类877146314784766铁道运输类211165258727城市轨道运输类44444611902443水上运输类7226608922380民航运输类711193629848402港口运输类677105912013678小计57298003223964.08%生化与药品大类生物技术类244242215620化工技术类67787416164653制药技术类555110813924002食品药品管理类2335467472382小计27703970116572.13%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资源勘查类1112258126测绘类333181256757小计2033148830.16%材料与能源大类材料类522179387856能源类133206196600电力技术类4325063381023小计89192124790.45%土建大类房地产类21916146319005380小计1463190053800.98%水利大类水利工程与管理类6114365681762小计43656817620.32%制造大类汽车类527274760610416519小计47606104165193.01%电子信息大类计算机类135959156161920356539电子信息类834304150587816480通信类41515164427857101小计21410278668012014.61%轻纺食品大类轻化工类3334954251614纺织服装类71515159920175607食品类48882913714006包装印刷类54477610472838小计36994860140652.57%财经大类财政金融类913113100481613270财务会计类73836153021932853834经济贸易类621216579713421279市场营销类548468984941426637工商管理类55150132241523944643小计471895593115966329.12%医药卫生大类临床医学类351504258772157护理类24479716183821药学类36678816964632医学技术类7553536381938小计23634829125482.29%旅游大类旅游管理类535343395504414008餐饮管理与服务类24428248453小计34235292144612.64%公共事业大类公共事业类4752925301629公共管理类411199327627483公共服务类1115032144小计2335332492561.69%文化教育大类语言文化类145757133441659648574教育类161088133814123297体育类56662410773098小计22101258147496913.67%艺术设计传媒大类艺术设计类1353535598773422182表演艺术类5171784712563853广播影视类815156049262320小计70499916283555.17%公安大类公安管理类4107200907公安技术类1106201小计78209080.17%法律大类法律实务类51411172218826376法律执行类2112933381158司法技术类311167137599小计2182235781331.48%合计146512926616349146625885.04%75.28%总计1946151154194025548275100%100%附表2:2006-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一览表产业专业大类二级专业类别中央财政已支持项目数中央财政已支持项目所占比例项目情况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大类农业技术类1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园艺技术林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水产养殖类小计1合计11%第二产业土建大类建筑设计类土建施工类2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建筑设备类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类市政工程类小计3制造大类机械设计与制造类12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与制造,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模具,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玩具设计与制造,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自动化类5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工电子,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梯。机电设备类小计17合计2020%第三产业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安全类环保类小计交通运输大类公路运输类1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铁道运输类1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运输类5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轨道交通供电与车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上运输类1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航运业务管理民航运输类8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复合材料修理实训基地、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结构修理、飞机结构修理(示范校)、航空港安全检查、航空物流、空中乘务、民航运输港口运输类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港口与航运管理小计17生化与药品大类生物技术类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化工技术类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涂料制药技术类3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物制剂,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石油化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食品药品管理类小计5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资源勘查类测绘类1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小计1材料与能源大类材料类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能源类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冷藏技术电力技术类2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供用电技术小计4土建大类房地产类小计水利大类水利工程与管理类2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政水资源管理小计2制造大类汽车类5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维修),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校)、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汽车整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小计5电子信息大类计算机类10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软件技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技术电子信息类7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网络与嵌入技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家电通信类3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小计20轻纺食品大类轻化工类2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染整技术纺织服装类2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食品类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包装印刷类3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包装技术设计、包装技术与设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小计9财经大类财政金融类1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与实务财务会计类经济贸易类市场营销类2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类1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小计4医药卫生大类临床医学类护理类2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小计2旅游大类旅游管理类2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类小计2公共事业大类公共事业类公共管理类公共服务类小计文化教育大类语言文化类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教育类体育类小计1艺术设计传媒大类艺术设计类7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产品造型设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画、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灯具设计与工艺表演艺术类广播影视类小计7公安大类公安管理类公安技术类小计法律大类法律实务类法律执行类司法技术类小计合计7979%总计100100%附表3:中央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项目资助预算表学校所在地市区学校名称申请支持专业中央财政资助总金额2011年资助额度2012年资助额度学校类型东莞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809090发达东莞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1809090发达佛山市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1809090发达佛山市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光伏应用技术1809090发达广州市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市政工程技术1809090发达广州市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1809090发达广州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嵌入式技术与应用1809090发达广州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皮具设计1809090发达广州市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数控技术1809090发达广州市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1809090发达广州市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1809090发达广州市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1809090发达广州市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服务与管理1809090发达广州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1809090发达广州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1809090发达佛山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1809090发达佛山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1809090发达中山市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1809090发达中山市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光电子技术1809090发达中山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1809090发达中山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1809090发达珠海市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游艇装饰设计与工艺1809090发达珠海市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1809090发达发达地区合计12所23个414020702070广州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商务外包服务)230120110省属广州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240120120省属广州市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240120120省属广州市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技术230120110省属佛山市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240120120省属佛山市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LED新型电光源)230120110省属广州市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240120120省属广州市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230120110省属广州市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240120120省属广州市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运输与管理230120110省属广州市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商检技术230120110省属广州市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园林工程技术240120120省属珠海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230120110省属珠海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数控技术240120120省属广州市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通信技术(物联网)240120120省属广州市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230120110省属广州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印刷图文信息处理230120110省属广州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监理240120120省属广州市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商务英语230120110省属广州市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24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