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洋坝星聚学校罗陈喜上杭县溪口乡东部,有一个著名的大山村,名叫“大洋坝”。1957年以前,是东二区、大阳区、星聚乡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上述区乡含今溪口乡和大池镇的合甲、何屋村)。1958年至1966年为大和乡、大洋坝公社(今溪口乡)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清末民初,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许多爱国之士,为了振兴中华,实施教育救国,兴办民间教育事业,造福于国于民。此时,大洋坝村曾任永定县知事的罗祝蒿(字鹤亭、寿霞),联络本村清末拔贡罗环、岁贡罗润之(字少筠、怀德)、例贡罗绍虞(字祥五)、罗荫民(字锦柏)、罗宪邦(字九经)、罗贞贤(字已元)、罗奏仪(字让泰)、罗廷宝(字银春)、监生罗思进(字忠泰)及罗汉南(字广春)、罗上南(字正兆)、罗杏南(字上桂)、罗赞汤(字铭泰)、罗佩瑜(字炳汉)、罗汝城(字怀皋)、罗祖唐(字鸿勋)、罗汝祺(字寿初)、罗佩莹(字炳鸿)、罗耀堂(字来瑞)、罗志清(字子澄)、罗祝南等,倡议在大洋坝创办一所高级小学。得到本村和邻近乡村乡民的响应。罗祝蒿等创办人士商议将高级小学校址选在该村西南部的风景秀丽的一个小村庄里。经广大乡民捐钱出粮,投工献料,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建起了一所学校,取名“星聚学校”,将小村庄命名为“星聚庄”(意为“群星聚集的学校”、“群星聚集的村庄”)。星聚学校由罗环、罗润之、罗绍虞等设计兴建。是一座具有闽西客家建筑风格的大围屋。门框用花岗岩石打制而成,门楣上横刻“星聚学校”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罗祝蒿先生亲题。内有前后大厅各1间,前厅为师生活动场地,后厅为礼堂。有教室6间,校长、教师办公室6间。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天井里设有花坛,种有名贵花木,另有小天井4个。右边横屋为厨房膳厅,左边横屋为师生宿舍。大门外有体育场1个,约500平方米,建有篮球架。星聚学校依山傍水,风景优美,门前是杭永古道,左边是长达百米的永宁大桥,对岸有悠然转动的水车,右边有古朴庄重的罗星塔、天后宫和炊烟袅袅的客家民居。清澈见底的九洲溪和碧波荡漾的黄潭河在这里交汇。四面青山,苍松翠竹,梯田错落有致。构筑了一幅学校、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苍松、翠竹、桥梁、道路、梯田、水车、民居、宝塔为一体的美丽画卷。星聚学校由罗祝蒿先生任名誉校长,罗润之先生任校长,罗环先生任教导主任,教师除罗绍虞等人外,先后还有杨先荣、郑秋伍、罗云舫、张善初等。为了办好星聚学校,解决学校所需经费,大洋坝和邻近乡村的乡民积极捐款,成立“星聚尝”。学校所需经费和校长、教师工资每年由星聚尝提供。星聚学校开办以来,十分兴盛,不仅东二区的学生前来就读,邻近区乡的学生也慕名前来就读,成为上杭东路颇有名气的学校。1928年秋天,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长、北四区区委书记罗寿春受党组织的派遣,回东二区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共产党员,建立东二区党支部。领导农民运动。在罗寿春等共产党员的宣传下,星聚小学教师杨先荣、郑秋伍、罗云舫、张善初等接受了革命思想,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在学校里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号召学生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向国民党反动派和剥削阶级作斗争,并在学校里创办农民夜校,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成立秘密农会,使星聚学校成为革命宣传阵地。1929年10月,上杭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提出:“各区乡应办初、高级列宁小学”。遵照这一决议,星聚学校改为列宁小学。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曾在该校任教半年。1930年10月,双溪铺闽西列宁师范学校招收第二批学员150人。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学校从双溪镇迁往大洋坝,设在星聚学校里,不久迁往龙岩。1929年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由于星聚学校的教师全部参加了革命,反“围剿”斗争失败后学校遭敌人封闭,星聚学校被迫停办。星聚学校教师、共产党员张善初(又名张忠英)与罗寿春一起领导了东二区农民暴动,后参加红军,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在湘江战役中被敌打散与部队失去联系。1935年回到家乡后,决心走“教育救国”之路,1937年,他邀请大洋坝村罗化赞(又名罗仕襄)、西坑村罗培英、上三溪村杨子学等商议重办星聚学校。经选择,校址设在大厚村炮楼里。推荐张善初为校长,聘请张士元担任教导主任。教师除罗化赞、罗培英、杨子学外,还聘请了李启标、张克畴、张舜英等。1937年,星聚学校正式开学上课,张善初校长因领导东二区农民暴动,参加红军和长征。敌人对他怀恨在心,1940年被敌暗杀于洒水石路上。张善初校长被害后,星聚学校校长由袁迪元接任。1942年,星聚学校复办后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后,校址迁回大洋坝星聚庄,校长由罗化赞担任。不久,星聚学校列入国民政府公办学校,命名为“星聚乡国立中心小学”,校长先后由罗寿眉(又名罗介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曾任福建新编第二师参谋长、第四团团长、福建绥靖公署上校参议)、罗冠斌父子俩担任,罗化赞任教导主任。罗冠斌担任星聚乡乡长后,校长由罗洪模担任。1948年秋,星聚小学从大洋坝星聚庄迁到陈屋福兴楼(又称陈屋土楼),有学生二百多人。1949年解放后迁回大洋星聚庄,同年冬又迁到石铭村的罗扬祠大屋下,校长由黄祥光(老红军,曾在延安中央机关工作)担任,张士元任教导主任。教师先后有罗洪谟、罗化赞、罗江斌、罗金茂、杨汝才、杨善堂、刘步贤、李清发、张克畴、张千龄、张茂才、张立人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关心重视教育事业,把星聚小学列为国家公立高级小学,办学经费由国家支付,校长和教师工资由政府发给。1951年夏,星聚小学六年级毕业生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毕业生(又称新一届毕业生)。同年秋,星聚小学从石铭迁回大洋坝。上级派李耀才担任校长。一年后调离。上级又派黄诚元担任校长。1953年夏,星聚小学新三届高小毕业生参加全县小学升初中统考时,罗佩辉同学和邱庭豪同学分别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上杭省立一中和上杭五中(今蓝溪明强中学)。1954年秋,上级派陈洪生担任校长。同年秋,陈洪生校长在星聚小学创建了溪口地区第一个中国少年先锋队星聚小学中队。陈洪生校长兼任少先队辅导员。上世纪五十年代,星聚小学的师生除完成教学工作外,还成为党和政府的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内外形势,宣传土改反霸、抗美援朝、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扫除文盲,办夜校和速成识字班。圩天到市场上向群众作演讲,在路口设立识字牌,拦路认字。傍晚到桥头、村道上唱山歌,动员群众上夜校,参加扫盲学习。晚上到邻近乡村夜校上课。每逢集会游行,师生们走在前头贴标语、呼口号、敲锣打鼓造声势。并成立文艺宣传队,到市场上或各村演出,宣传发动群众参加各项运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黄诚元校长调离,由郑志荣任校长。郑志荣校长调离后,星聚小学最后一任校长由邱其能担任。后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每个农村生产大队(即现在的行政村)都办起了完小。1975年,小学划为村级管理,大泮坝村在村头兴建了一座新校舍,星聚小学迁到新校舍里,改名为“大洋坝小学”。星聚小学成为大洋坝小学的前身。星聚小学从清末民初创办以来至1975年,除在1936年遭敌封闭停办外,历时六十余年,是东二区、大阳区、星聚乡、大洋坝公社(上述区乡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经验交流发言稿
- 新郎单人发言稿
- 观察柚子写作课件
- 前台接待礼仪培训
- 时间像小马课件
- 2025版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承包劳动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生产线转包协议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门窗安装与智能安防系统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抵押担保与教育项目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用厂房购置合同集
- 2025失眠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
- 会计师事务所职业道德规章制度
- 小学与初中科学课程衔接策略
- 肿瘤的三级预防及预防方法
- (完整版)西门子ARCADICOrbic3D三维C型臂培训
- 检验科免疫室工作制度
- 《智能感知技术》课件
-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陈家坊镇初级中学-初三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课件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件-跟骨X线摄影
- 行测5000题电子版2025
- 大功率电器用电安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