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稻瘟病水稻材料谷梅2号中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成簇分布.pdf_第1页
抗稻瘟病水稻材料谷梅2号中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成簇分布.pdf_第2页
抗稻瘟病水稻材料谷梅2号中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成簇分布.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水稻科学 C h i n e s e J R i c e S c i 2 0 0 4 1 8 6 5 6 7 5 6 9 抗稻瘟病水稻材料谷梅 2号中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成簇分布 5 67 吴建利 3 柴荣耀2 樊叶杨 李德葆 郑康乐 He i L E U N G 庄杰云 中国水稻研究所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6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 1 0 0 2 1 3 浙江大学 生物技术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 1 0 0 2 9 国际水稻研究所 菲律宾 马尼拉 通讯联系人 E m a i l j z 1 8 0 3 h z c n c c o rn C l u s t e r i n g o f Ma j o r Ge n e s C o n f e r r i n g B l a s t Re s i s t a n c e i n R i c e C u l t i v a r Gu me i 2 W u J i a n l P 3 4 C HA I Ro n g y a o 2 F A N Ye y a n g LI De b a o Z H E N G Ka n g l e He i LE UN G Z HU A N G J i e y u n t S t a t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R i c e B i o l o g y C h i n e s e Na t i o n a l C e n t e r f o r Ri c e I mp r o v e me n t C h i na Na t i o nal Ri c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Ha n g z h o u 3 1 0 0 0 6 C h i na e P l a n t Pr o t e c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Z h e j i a n gAc a d e my o f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a n g z h o u 3 1 0 0 2 1 C h i na I n s t i t u t e o fBi o t e c h n o l o g y Z h e j i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Ha n g z h o u 3 1 0 0 2 9 C h i n a E n t o mo l o g y a n d Pl a n t P a t h o l o g y Di v i s i o n I n t e r n a t i o nal Ri c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D AP O P o Bo x 7 7 7 7 Me t r o Ma n i l a P h i l i p p i n e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E m a i l j z 1 8 0 3 h z c n c c o r n Ab s t r a c t B y u s i n g 3 0 4 r e c o mb i n a n t i n b r e d l i n e s d e r i v e d f r o m in d i e a r i c e c r o s s Z h o n g 1 5 6 Gu me i 2 fl l i n k a g e ma p c o n s i s t i n g o f 1 7 7 ma r k e r l o c i a n d c o v e r i n g 1 2 r i c e c h r o mo s o me s wa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a n d e mp l o y e d f o r ma p p i n g g e n e s c o n f e r r i n g b l a s t r e s i s t a n e e i n r ic e Ge n o mi c l o e a t i o n o f g e n e P 2 5 t c o n f e r r i n g n e c k b l a s t r e s is t a n c e t o C h i n e s e i s o l a t e 9 2 1 8 3 r a c e Z C1 5 wa s v e r i f i e d t o b e l o c a t e d b e t we e n ma r k e r s A7 a n d R G4 5 6 o n c h r o mo s o me 6 wi t h g e n e t i c d i s t a n c e s o f 1 7 e M a n d 1 5 e M t o A7 a n d RG4 5 6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L e a f b l a s t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Gu me i 2 t o P h i l i p p i n e i s o l a t e Ca 8 9 1 i n e a g e 4 wa s f o u n d t o b e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a s i n g l e g e n e Th e g e n e t e n t a t i v e l y d e s i g n a t e d fl s P i 2 6 t wa s l o c a t e d b e t we e n ma r k e r s B 1 0 a n d R6 7 4 o n c h r o mo s o me 6 wi t h g e n e t i c d i s t a n c e s o f 5 7 e M a n d 2 5 8 e M t o B 1 0 a n d R6 7 4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Re s i s t a n t a l l e l e s a t b o t h g e n e l o c i we r e d e r i v e d f r o m Gu me i 2 i n d i c a t i n g a n e x i s t e n c e o f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c l u s t e r s i n Gu me i 2 Ke y w o r d s b l a s t r e s i s t a n c e mo l e c u l a r ma p p i n g g e n e c l u s t e r r i c e 摘要 应用由籼稻组合中 1 5 6 谷梅 2 号衍生的 3 0 4 个重组 自交系 构建了由 1 7 7个标记组成 覆盖 1 2条水稻染色体 的连锁图谱 定位控制水稻稻瘟病抗性的主效基因 前期定位的控制对中国稻瘟菌菌系 9 2 1 8 3 小种 Z C t s 穗瘟抗性 的基因 P 5 t 的位置得到进一步确认 位于第 6 染色体标记 A 7 和 R G 4 5 6 之间 与 A 7 和 R G 4 5 6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1 7 和 1 5 e M 发现群体对菲律宾稻瘟菌菌系 C a 8 9 4谱系 的叶瘟抗性由单基因控制 将该暂命名为 P 6 t 的基 因定位于第 6 染色体标 记 B 1 0和 R 6 7 4 之间 与 B 1 0 和 R 6 7 4 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5 7和 2 5 8 e M 两个基因座位上的抗病等位基因均来源于谷梅 2 号 表明谷梅 2 号中存在控制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基因簇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 分子定位 基因簇 水稻 中圈分类号 Q 9 4 3 3 3 2 2 S 5 1 1 0 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7 2 1 6 2 0 0 4 0 6 0 5 6 7 0 3 稻瘟病一直是稻作生产的一项主要制约因素 其病原菌 为 P y r i c u l a r i a g r i s e a 无性世代 s y n o n y mo u s Py r i c u l a r i a o r y z a e C a v 有 性世代 t e l e o mo r p h Ma g n a p o r t h e g r i s e a 虽然带主基因的抗病品种常常在推广后数年内失去抗病性 但是选育抗病新品种一直是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方法 从 2 O世纪 9 O年代初开始 由于有了 R F L P等分子标 记 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有了深入的发展 迄今 至少鉴定 了 2 5个稻瘟病抗性基因 并通过分子标记确定 了它们在水 稻染色体上的位置 这些抗稻瘟病基因分布在除了第 3 1 0 以外的染色体上 且大多集中在第 6 1 1 和 1 2染色体上 3 13 稻瘟病的持久抗性历来被认为是复杂的 且与环境高度 相关 I 5 实际上也能观察到一些水稻材料在不同的环境 条件下 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表现出良好的抗稻瘟病性 谷 梅 2号是从 3 8 0 0 0份水稻材料中筛选出的唯一一份半矮秆 籼稻 测试的稻瘟病小种范围广 历时长 抗性好 引 我们利 用谷梅 2号和中 1 5 6杂交 构建了一个重组 自交系 R I L 来 研究谷梅 2号的抗稻瘟病性 7 并用我国稻瘟病小种 9 2 1 8 3定位了两个稻瘟病抗性基因 即第 6和第 1 2染色体上的 Pi2 5 t 和 P 4 t 基因 9 I 在本研究中 我们用覆盖更广 饱和度更高的遗传图谱确认了Pi2 5 t 的位置 并利用菲律 宾的一个主流稻瘟病小种 C a 8 9 定位了一个稻瘟病抗性基 因 1 材料与方法 1 1 水稻 材料与接种 1 9 9 0 年早季 在中国水稻研究所 C N RR I 用中 1 5 6作 母本 谷梅 2号作父本进行杂交配组 中 1 5 6为中国水稻研 究所选育的一个早籼品种 谷梅 2号拥有良好的抗稻瘟病 性 作为抗性供体 此后 用单粒传 S S D 法加代传种 于 1 9 9 5年获得 3 0 4个 F 8 重组 自交系 亲本和 重 组 自交 系 对我 国稻 瘟 病 小 种 9 2 1 8 3 小 种 Z C 1 s 的稻瘟病抗性分别于 1 9 9 6年 1 9 9 7年和 1 9 9 8年在浙 江省农业科学院进行接种鉴定 7 8 3 0 4个株系对穗瘟的抗 收稿 日期 2 0 0 4 0 4 2 8 修改稿收到 日期 2 0 0 4 0 8 0 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0 0 7 0 3 0 0 浙江省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0 0 0 0 6 l 亚洲水稻生物技术协作网资助项 目 第一作者 介t 吴建刺 1 9 6 4 男 博士 副研究员 维普资讯 5 6 8 性数据用于重新定位 P i2 5 t 菲律宾稻瘟病小种 C a 8 9接种鉴定在国际水稻研究所 I R R I 进行 试验前用 4 O个菲律宾小种对 2个亲本进行接 种筛选 2个单独试验 每个亲本 1 O苗 2次重复 采用 I RR I 遗传实验室的标准方法进行苗期接种 接种孢子浓度为 1 x 1 O 个 mL 结果表明 4 O个小种中没有一个小种能侵 染谷梅 2号 但有包括 C a 8 9 谱系 4 在内的 8个小种能侵 染 中 1 5 6 由于 C a 8 9为主要 流行小种 之一 因此 选用 Ca 8 9 来接种整个重组自交系 群体接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每次 1 O个单株 3次重复 病情调查采用 B o n ma n等人的方 法 5 5 抗性表现稳定一致的株系用于定位分析 1 2 分子标记 D NA抽提和分子标记基因型分析采用先前的方法 8 l 采用的标记包括RF L P r e s t r i c t i o n f r a g me n t l e n g t h p o l y mo r p h i s m S S L P s i mp l e s e q u e n c e l e n g t h p o l y mo r p h i s m RGA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a n a l o g RAP D r a n d o ml y a mp l i f i e d p o l y mo r p h i c D N A 和 S T S s e q u e n c e t a g g e d s i t e R F L P包 括水稻基因组 D NA克隆和 c D NA克隆 由美国康奈尔大学 和日本水稻基因组研究项 目提供 候选基因由美 国堪萨斯 州立大学提供 参见h t t p WW W k s u e d u k s u d g c 稻瘟 病 c D NA克隆由浙江大学提供 1 3 数据分析 作图软件 MAP MAK E R E XP 3 0 b D 0 3 用于遗传连锁分 析 以 L OD 3 0确立连锁群 以 L OD 2 0确立连锁群 内 标记的顺序 用 Ko s a mb i 函数计算遗传距离 单位为分摩 c M 连锁群 RF L P和S S L P的顺序采用康奈尔大学的标 1 2 中国水稻科学 C h i n e s e J R i c e S c i 第 1 8卷第 6 期 2 0 0 4年 1 1 月 2 结果与分析 2 1 连锁 图的构建 在中 1 5 6 谷梅 2 号衍生的 3 0 4个重组 自交系群体 中总 共找到 1 9 1个分离标记 在曾经用过的 4个 R AP D标记 中 7 8 B 1 0被转化为 R F L P标记 KI 7被 转化为 S T S标 记 A 7被转化为 R F L P和 S T S标记 3 0 4个株系在该 3个 标记位置的基因型也重新进行 了测定 第 6染色体上原有 的其他 RA P D标记不再使用 用 MA P MA KE R对该 1 9 1个分离标记进行了分析 构 建了由 1 7 7个标记组成的涵盖 1 2个水稻连锁群的遗传图谱 图 1 余下的 1 4个标记要么不与 1 7 7个标记中的任何一 个连锁 要么不能确认它们在图谱上的确切位置 新图谱上 的标记包括 1 个形态标记 1个 S TS标记 6个 R AP D标记 4 6 个 RG A标记 5 9个 S S L P标记和6 4 个 R F L P标记 谷梅 2号等位基因在 1 7 7个标记中所占的比例为 4 9 1 与理论 预期的5 O 的比例非常接近 不过在 4 2 个标记中也观察到 有异常分离的位点 P O 0 5 这些异常标记成簇分布 每个 簇群表现为来自某个亲本的位点偏多 图 1 2 2 确认穗 抗性基 因 P i2 5 t 1 9 9 6年 1 9 9 7 年和 1 9 9 8年三年度的接种试验表明 在 3 0 4个株系中共有 9 3个株系对穗瘟表现为稳定感病 4 l 以 中 1 5 6的基因型代替感病株系的基因型 用缺失代替抗病株 系的基因型 采用这种所谓 隐性 作图法进行基因定位研 究 4 8 并用该法对穗瘟抗性基因进行重新定位 6 7 9 1 1 1 2 R ZB 2 8 I R Z柏 R 0l 2 3 s l R 脚 t c l l I 1 0 4 R G 2 4 1 B b 2 A 1 4 4 RM3 0 4 T 咖 4 R M 2 2 8 D1 0 b R Z强 P k l 2 1 R 2 C l t r 4 R I 也o 2 z c a r 2 R Ol n r r 酽 R z Rl 2 XN 6 n6 8 R M 9 R M2 2 9 R Z n 2 R nl l 3 3 h 铲 R Gl O R 6 S 2 l s R M2 5 S 2 3 I 3 S 2 1 1 2 R R1 0 R 6 I RM2 0 4 g l r t 4 圈 1 中 1 5 6 谷梅 2号重组 白交系遗传连锁 图 F i g 1 L in k a g e ma p c o n s t r u c t e d f r o m Z h o n g 1 5 6 G u me i 2 R I L p o p u l a t i o n a n d t h e l o c a t i o n o f b l a s t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P i2 5 t a n d P i g 6 t 第 6 染色体上显示穗瘟抗性基因P i 2 5 t 和叶瘟抗性基因 P 留 t 的位置 带有上标的标记为异常分离的标记 g 偏向谷梅 2 号 偏 向中 1 5 6 L o c i s h o wi n g d i s t o r t e d s e g r e g a t i o n we r e i n d i c a t e d b y a s u p e r s c r i p t l g e x c e s s o f Gu md 2 s l i d e 5 e x c e u o f Z l l0 I l g 1 5 6 dl de 一麓 0 土 fr 十 丰 4 十 0 上 5 一 3 上 一 干 卜 g q叫叫 维普资讯 吴建利等 抗稻瘟病水稻材料谷梅 2 号中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成簇分布 通过 对 1 7 7个分 子标 记 和抗 性 基 因的 连锁 分 析 P i 2 5 t 被确认在第 6染色体上 位于标记 A 7和 R G4 5 6之间 距 离前者 1 7 c M 距离后者 1 5 c M 图 1 除此之外 没有 发现其他位点与中 1 5 6 谷梅 2号重组 自交系群体的穗瘟抗 性 有关 2 3 定 位对 C a 8 9表现 叶瘟 抗性的基 因 在对 3 0 4个重组 自交系群体进行 的叶瘟接种试验中 只 有 1个株系 的稻瘟病抗性 表现不一 致 另外 3 0 3个株 系 的抗 性表现稳定一致 其中 1 4 8个株系表现为感病 1 5 5个株系 为抗病 符合 1 1的比例 P 0 6 9 表明群体的叶瘟抗性 由单一基因控制 与群体对 9 2 1 8 3的抗性相比 抗性差异体 现在 5 8个株系上 6个对 C a 8 9表现抗病 的株系对 9 2 1 8 3 感病 而 5 2个对 C a 8 9 感病的株系对 9 2 1 8 3表现为抗病 在利用 MA P MA KE R进行分析时 将株系的表型替换 成标记基因型 即抗性株系用谷梅 2号基因型代替 感病株 系用中 1 5 6基因型代替 结果表明 抗稻瘟病基因位于标记 B 1 0和 R6 7 4之间 图 1 距离前者 5 7 c M 距离后者 2 5 8 c M 该基因暂时取名为 P 2 6 t 3 讨论 稻 瘟病 抗性 一 般 可 以分 为 完 全抗 性 和 部 分抗 性 两 种 本文主要研究完全抗性 除了验证了来 自谷梅 2号穗瘟抗 性基因 P i 2 5 t 以外 还定位了一个对菲律宾主要稻瘟病小 种 C a 8 9的叶瘟抗性 基因 P 2 6 t 该 基 因也来 自谷 梅 2号 两个基因都位于第 6染 色体上 的一个 区域 该 区域还 有 P i z s Pi 9 t P 8和 Pi l 3 t 等抗瘟基因 1 1 3 5 l 这些 基因的等位性还有待研究 谷梅 2号作为稻瘟病抗性供体 在抗稻瘟病育种中具有 特殊的意义 因为谷梅 2号为半矮秆材料 生育期相对较 短 在中 1 5 6 谷梅 2号重组 自交系群体中 P i 2 5 t 和 P 2 6 t 的2个抗性等位基因都来自谷梅 2 号 表明谷梅 2号中抗 稻瘟病基因成簇存在 先前的研究表明 中 1 5 6 谷梅 2号重组 自交系群体对中 国稻瘟病菌小种 9 2 1 8 3的抗性由多基因控制 8 谷梅 2号 中可能存在两个控制穗瘟抗性的基因 故本研究 比先前深 入一步 株系从原来的 1 4 8个扩大到 3 0 4个 分子标记从 8 O 个增加到 1 7 7个 连锁群从原来的 8个到现在的 1 2个 尽 管如此 除了Pi2 5 t 以外 并未能找到其他对 9 2 1 8 3表现 穗瘟抗性 的基 因 由于本研究并 未覆盖 整个基 因组 不 能排 除基因可能位于标记未覆盖的区域 另外一种可能性是第 6 染色体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抗稻瘟病基因紧密连锁 在上述情况下 利用类似本研究使用的群体并不能确认其他 抗病基因 选育针对 Pi2 5 t 位点的近等替换品系有可能解 决这一 问题 谢辞 非常感谢 Ve r a C r u z 博士对本文提出的建议 感谢 J a n Le a c h教授提供候选基因克隆 康奈尔大学和 日本水稻 基因组项 目提供 R F L P探针 感谢 I RR I 遗传和亚洲水稻生 物技术协作网 AR B N 实验室的同仁提供稻瘟病接种帮助 56 9 参考 文献 1 Ah n S W Mu k e l a r A Ri c e b l a s t ma n a ge me nt u n de r u p l a n d c o n d i t i o ns n Pr o gr e s s i n Up l a n d Ri c e Re s e a r c h Ma n i l a I n t e r n a t i o na l Ri c e Re s e a r c h I ns t i t u t e 1 98 6 36 3 3 7 4 2 Ki y o se wa S Ge n e t i c s a n d e pide mo l o g i c a l mo d e l l i n g o f br e a k do wn o f p l a n t d i s e a s e r e s i s t a nc e An n u Re v Ph yt o pa t h 1 9 8 2 2 O 9 3 一 l 1 7 3 Kino s hi t a C T Re p or t o f c o mmi t t e e o n g e n e s y mbo l i z a t i o n n o me nc l a t u r e a nd l i n k a g e gr o u p Ri c eGe ne t Ne ws l 1 9 9 5 1 2 9 1 5 3 4 Ou S H Ri c e Di sea s e Fa r nh a m Ro y a l UK Co mmo n we a l t h Ag r i c u l t u r a l Bu r e a u x 1 9 8 5 5 B o n ma n J M Ve r g a e l d e D i o s TI Kh in M M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 o f Py r i c u l a r i a o r y z a e i n t h e Phi l i p pine s Pl an t Di s 1 9 8 6 7 0 7 6 7 7 6 9 6 P e n g SQ 彭 绍裘 Hu a n gFY 黄费元 S u nGC 孙国 昌 e t a 1 S t u d i e s o n d u r a b l e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b l a s t di s e a s e i n di f f e r e nt l a t i t u d e s f o r ric e S c i Ag r i c S i n 中国农 业科 学 1 9 9 6 2 9 5 2 5 8 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7 wu J L 吴建利 Z h u a n g J Y 庄 杰云 C a i R Y 柴 荣耀 e t a1 Mo l e c u l a r ma p p i n g o f a ge n e c o n f e r rin g r e s i s t a nc e t o ne c k b l a s t i n ric e Ac t a Ph y t o p a t h S i n 植 物 病 理 学 报 2 0 0 0 3 0 2 1 1 1 1 1 5 i n C h i n e s e w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8 Z h u a n g J Y Ma W B Wu J L e t a 1 Ma p p i n g o f l e a f a n d n e c k bl a s t r e s i s t a nc e ge n e s wi t h r e s i s t a nc e ge n e a na l o g RAPD a n d RF L P i n ri c e E u p h y t i c a 2 0 0 2 1 2 8 3 3 6 3 3 7 0 9 Yo s h i mu r a A Na g a t o Y Re p o r t o f t he c o mmi t t e e o n g e n e s y r f l b o l i z a t i o n n o me n c l a t u r e a n d l i n k a g e g r o u p s I Re g i s t r a t i o n o f ne w g e ne s y mb o l s Ri c eG n e t Ne ws l 20 02 1 9 5 6 i 0 Li nc o l n S Da l e y M La n de r E Co ns t r u c t i n g Ge n e t i c Ma p s wi t h MA PMAKE R E XP 3 0 Wh i t e h e a d I n s t i t u t e T e c h n i c a l R e por t 3 r d e d n Ca mb rid g e W h i t e he a d I n s t i t u t e 1 9 9 2 1 1 Ca us s e M A Fu l t o n T M Ch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