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语言顺应性阐释.pdf_第1页
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语言顺应性阐释.pdf_第2页
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语言顺应性阐释.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袁学 品 译 蛔语蔷顺应槛阐释 口王 玲 娜 摘要 文学作品具有 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特性 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原作 的文化背景的基础 上 根据语境作 出动态顺应 从而构建译文的审美意象 本文在阐述了顺应理论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 分析了顺应理论在文学翻 译中的顺应过程 着重突出了语言顺应性所涉及的两个方面 即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 关键词 语言顺应论 文学翻译 语境 语言结构 文学作品具有形象性 艺术性 体现着作者独特的艺术 风格 并且具有能够引人入胜的艺术意境 文学翻译不同 于一般性翻译 其主要以传达情感和美为目的 即运用语言 的艺术来表达情感 使人获得美 的享受 如诗歌 戏剧 散 文 小说等的翻译 1 于是 文学翻译就要求译者在传 译过程中不仅要致力传达源语中的语义信息 而且更要着力 再现源语 中的审美价值 2 因此 文学翻译是一项极富 创造性的艺术行为 比利时语用学家 J e f V e r s c h u e r e n在 1 9 9 9 年 出版 的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P r g m a t i c s一书 中 提 出了 语言顺应理论 T h e o r y o f L i n g u i s t i C A d a p t a t i o n 以 一 种新的视角来考察语言的使用 本文在阐述了顺应理论及其 相关概念的基础一 L 分析 了顺应理论在文学翻译 中的顺应过 觑 小瞧 所以 士别三日 当刮 目相看 这些例子 中 看就是认识 理解 不是单纯 的用眼睛看 不止用眼睛 接受信息 更是大脑或说内心对信息的编辑 当然这种 隐喻映射 不是原域的概念 内容的全部映射 而 是部分的 有选择的 这个选择正是隐喻的工作机制 即布 莱克 B l a c k M 所提出的 隐喻互动论 即我们的选择是 参考 目标域的特 征进 行 的选择 选择投射 的特征组成一 个 隐喻 复合 体 就 是 由原域 支持的赋予 目标 域 的一个 模 型 他模铸了另一个概 念的结构 L a k o f f 在1 9 9 3 年提出了一 个 恒定准则 I n v a r i a n c e P r i n c i p l e 其 内容为 隐 喻投 射以一种与 目标域的内在结构相吻合的方式保留了原域 的意象图式结构 在汉语中还有这样一些表达 如 管窥蠡测 坐井观 天 走马观花 掩目捕雀 明察秋毫 只见树木不 见森林 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 目无 下尘 两眼看 上面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 了 窥一斑而知全豹 左 顾右盼 这些词语都是从 看 的字面意义出发 然而实 际意义却都直接指 向认知域 比如 管窥蠡测 我们用视 觉经验中的从竹管中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比喻认识事物的 片面 狭隘 但是他 的字面义 都被弃置不用 了 依据莫 伊 M o o i j 关于死喻的定义 一 个词的意义 一 般可以分为基 本意义和第二性意义两种 如果一个词的第二性意义不需要 通过基本意义推断出来的话 那么它就是一个死喻 转 摘 自束定芳2 0 0 5 7 5 这些都不再是鲜活的隐喻 他们已经成 为认知域 的表达式 所 以出现在相应的语境中 人们不需要 通过字面义 关于看 来转换 不会引起语境冲突造成双重 影像 其实本篇文章中所列举的例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 可以 全部称作死喻 因为这些隐喻 义基本 已经成为词语 的蕴含义 的一部 分 这证实 了 隐喻本 身就是词 义演变和 发展 的手 段 尽管如此 我们仍然能够探明这些概念来源于隐喻 理解是看 从这些结构及 内容 的对应 我们看到不只是 眼睛在接受光的刺激 更多的是大脑在视觉信息的基础上整 理 加工 判断 分析和推理 但是这个过程却是较为隐藏 的 我们在思索 我们也在看 于是我们用 看 来指称思 索 所 以我们 得出的结论是 隐喻是我们思维 的线索 是我 们用 已知来想象和理解未知的途径 正如沃尔夫所说 我 们运用着几乎是无穷尽的隐喻来表达持续 强度 倾向等 我们 自己却不察觉 因为这些 隐喻实际上是我们唯一可 以依 赖的语言表达手段 转引 自申小龙 汉语与 中国文化 2 0 0 5 9 9 参考书目 冯广艺 汉语 比喻研究史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 社 2 0 0 2 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0 4 蒋勇 复合空间理论与关联理论相似的语言哲学观 山东外语教学 2 0 0 1 年第一期 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 社 2 0 0 5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2 0 0 0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2 0 0 1 王 莉 复旦大学中文系 2 O 06 o6 维普资讯 程 着重突出了语言顺应性所涉及的两个方面 即语境关系 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 一 关于语言顺应论 V e r s c h u e r e n认为 语言使用实际上是人们不断地对语 言作出选择的过程 语言选择由语言使用的三大特点作为前 提组成 即语言的变异性 协商性和顺应性 变异性使语言 选择成为可 能 并决定选择必须局限在一定的范围 内 协商 性排除语言的机械表达方式 使语言表达富有弹性 顺应性 使人们通过协商和选择 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 语言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特征 它涉及四个方面 语境 关系顺应 语言结构顺应 顺应动态和顺应过程中对语言选 择的意识程度 P 6 9 V e r s c h u e r e n认为 在语言使用中 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相顺应 语境可分为两大类 即语言语 境和交际语境 语言语境指上下文 包括语言的连贯 语段 关系 话语顺次等 交际语境包括交际者 物理世界 如时 间 空间 外貌 体语等 社会文化世界 指各种社会文化 因素 人际关系等 心理世界 如认知及情感 因素等 二 文学翻译 中的语言顺应性阐释 1 顺应理论和文学作品翻译的关系 根据语言顺应论 要使用语 言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语 言 选择 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相顺应 只有语言选择得当 才 能达到语言使用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 语境中进行语言选择 并根据语境等因素作出动态顺应的过 程 语言的顺应性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 灵活的变通 从而满足交际需要 而翻译本质上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 文学作品翻 译要求译者在原作的文化背景 的基础上 结合 自己的审美经 验 以想象力为桥梁 根据语境作出动态顺应 从而构建译 文 的审美意象 2 译语顺应语言使用的语境 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 在这里 我们主要讨论 的是交际语境 而交际语境又包括物理世界 社交世界和心 理世界 在特 定的语境 下 译语要体现 符合文化 与时空因 素 以及地理环境 的差异 再现原语信息 下面是澳大利亚 著名作家考琳 麦卡洛的长篇小说 荆棘鸟 中的一段原文 和两段不同的译文 原文 T h e g r e y b r o wn l a n d s w a r m e d w i t h l i f e K a n g a r o o s i n f l o c k s o f t h o u s a n d s s t r e a m e d 1 e a p i n g t h r o u g h t h e t r e e s t a k i n g f e n c e s i n t h e i r s t r i d e u t t e r l y l o v e l y i n t h e i r g r a c e a n d f r e e d o m a n d n u m b e r s e m u s b u i l t t h e i r n e s t s i n t h e m i d d l e o f t h e g r a s s y p l a i n a n d s t a l k e d l i k e g i a n t s a b o u t t h e i r t e r r i t o r i a l b o u n d a r i e s t a k i n g f r i g h t a t a n y t h i n g s t r a n g e a n d r u n n i n g f l e e t e r t h a n h o r s e s a w a y f r o m t h e i r d a r k g r e e n f o o t b a l 1 一 s i z e d e g g s t e r m i t e s b u i i t r u s t y t o w e r s 1 i k e m i n i a t u r e s k y s c r a p e r s h u g e a n t s w i t h a s a v a g e b i t e p o u r e d i n r i v e r s d o w n m o u n d e d h o l e s i n t h e g r o u n d 旧译文 灰 褐色 的大 地充 满 了生气 成 千上万 头袋 鼠成群结队地跳跃着穿过树林 它们迈着跳跃的步子 踏 着极可爱的温雅 自由的节拍 鸸鹋在莽莽草原中筑巢 象 巨人在它们领土的边界上高视阔步地巡游 一碰到什么特 殊情况 就马上惊得从暗绿色的 有足球那么大小的蛋上 言 跳起来 以比马还快的速度飞跳 白蚁们建造着象摩天大 呈 20 06 0 6 楼似的腐臭的塔楼 有着巨齿的蚂蚁聚集在河流下游 在 那 里 的泥地 上 营造 蚁 穴 跚 新译文 灰褐色的大地上 生机勃勃 成群结队的袋 鼠蹦蹦跳跳 络绎不绝地穿过树林 不费吹灰之力地越过 篱栅 它们那种优雅 健美 自由自在之态 以及数量 之多 使人心旷神怡 鸸鹋在平展展的草地中筑巢 像巨人一样 在它们领地里高视阔步 任何陌生的东西都会使它们大吃 一 惊 一溜烟地从它们那深绿色的 足球大小的蛋旁飞跳 而去 比马还跑得快 白蚁构筑的棕色的蚁 土冢 象是 小小 的摩天大楼 咬齿凶猛 的 巨蚁源源 不断地顺河 而下 在 地 下 营造 洞 穴 原文描述了克利里一家初到澳大利亚时 对澳大利亚 荒蛮 广漠的风光 的印象 颇有 苍凉悲壮 之美 首先 除 旧 译中把 r u s t y 一词译成 腐臭的 而产生误译以外 新旧两种译本都能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著的精神风貌 砸 一 词有 生 锈 了的 锈 色 的 含 义 新 译 中译成 棕色的 比较合适 与澳大利亚广阔草原的风 光相辅相成 连为一体 比较新旧两个译本 新译本中用 了 生机 勃勃 蹦 蹦跳跳 络 绎不绝 自由 自在 心 旷神 怡 等 四字 词 表现 了在澳洲这 片充满奇 趣的大 地上 广 阔的草原 充满原始 灵气 的天 然风光 给 人一种 神秘 的美感与震撼 力 从而增 强 了文学 表现力 与意境美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知 在跨文化交际中 由于地理 环境的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 语言根 植于社会自然环境 各个民族 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多 姿多彩的 有大陆 海洋 山川 森林 沙漠 岛屿 有热 带 寒带 因而各 种语 言便被 赋予 了其 独特 的 自 然 环境 色 彩 被镀 上 了浓 厚 的地域 文 化 的 印记 1 o 新译 文 由于顺应 了特定 的语境 从而使 文学作 品达 到 理 想 的审美 效果 3 译语语言顺应原语语言结构 语言结构顺应 指顺应涉及各语言层次及语言结构原 则 在文学翻译中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有着较 强的韵律形式 有其独特的诗学和翻译理论 诗歌是文 学的灵魂 是最精练的艺术形式 诗歌的主要特征有 高 度集中地反映生活 感情强烈 想象丰富 语言精练鲜明 韵律和谐 节奏鲜明 1 因此 翻译诗歌 光传意是远 远不够的 还要注意顺应原作的感情 韵味 意境的风格 以及 韵律形式 下面我们 比较唐诗 的名篇 春 晓 的两个 英 译本 一 原文如 下 春 晓 孟 浩 然 春 眠不觉 晓 处处 闻啼 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 多少 l 译文 1 O n e m o r n i n g i n S p r i n g 翁 显 良译 La te Thi S s pri ng m or ni n g as I a wak e I k no w A1 1 r o u n d m e t h e b i r d s a r e c r y i n g c r y i n g T h e s t o r m l a s t n i g h t I s e n s e d i t S f u r y H o w m a n y 1 w o n d e r a r e f a l l e n p o o r d e a r f 1 o we rs 译 文2 T h e S p r i n g D a w n 吴钧 陶译 S l u m b e r i n g I k n o w n o t t h e s p r i n g d a wn i s p e e p i n g B u t e v e r y w h e r e t h e s i n g i n g bi r d s a r e c h e e p i n g 维普资讯 L a s t n 1 g h t I h e a r d t h e r a i n d r i P Pi n g a n d w i n d we e pi n g H o w m a n y p e t al s a r e n o w o n t h e g r o u n d s l e e p i n g 春晓 这首小诗平易自然 语言清澈 有着优美的 韵致 使人感 受到诗人甜 梦初 醒后 为春 天 的温暖 所陶醉 为落 花而叹 息 的复杂心情 对 于这两个译 文 翁显 良的英译采用 散文释义 方法 他认 为译文主 要传达原诗 意境 而不顾 原诗 的韵律 把诗 词译成散文体 虽然使读者易于直接理解诗的含义 但不 顾原诗的韵律 而且译语太过直白 缺乏曲径通幽的感觉 未能抒发作者 爱春和惜春 的深 情 诗歌 的形式不 同于其他 文学形式 如果不顾诗歌的韵律 而把诗歌翻译成散文体 这本身就失去了一部分意境 吴钧陶的译文 不仅在形式上顺应了原诗的韵律 而 且在表达 原作 的神韵和丰姿 方面有过之 而无不及 比如 P e e p i n g 一词传神地再现 了原诗中 不觉 的含义 而 S l u m b e r i n g c h e e p i n g w e e p i n g s l e e p i n g 等 词的使 用 细致地描 绘了原诗作者 谛听鸟啼 回忆风雨 猜 想落 花 以及爱春 惜 春 的感情起 伏 黄国文先 生在 从 天净沙 秋思 的英译文看 形式 对等 的重要性 一文 中 从功 能语法 的角度谈 了形式对等 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 根据功能语言学的观点 形式 是意义 的体现 在翻译像 天 净沙 秋 思 这样 的名曲 应该 尽 可能在 形 式和 意义 两 方面做 到对 等 1 由此可见 诗作为一种特殊文体 有严格的格律形式 中国诗的传统重在意境 重在从具体的事象和物象中去窥 探诗 的潜在意 境 而 郭沫若提 出的 以诗译诗 及 闻 一 多所 说 的以 诗 笔 译 诗 更是成 了诗 歌翻译 的一种准 则 本文运用了V e r s c h u e r e n的语用学理论 提出用语境 顺应 及语言结 构顺应 的观点 为 处理 文 学翻译 中的语境 问 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因此 在从事文学翻译的过程中 应 根据 语境及原语 的语言结构 尽量作 出动态顺应 使语 言选 择 更加 贴切 更准 确地 传达 出 原作的 意境 注 释 1 张思永 文学译者理解过程审美心理结构研究 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 0 0 5 4 2 胡安江 文本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 J 四川外语 学院学报 2 0 0 4 3 3 V e r s c h u e r e n J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P r a g m a t i c s M L o n d o n E d w a r d A r n o l d P u b1 i s h e r S L t d 1 9 9 9 4 吴增生 语言顺应论与二语习得研究 J 四川外 语学院学报 2 0 0 4 1 5 柴同文 试论顺应对汉英翻译的解释力 J 山 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 0 0 2 4 6 陈喜华 试论翻译中的语境顺应 J 湖南大学 学报 2 0 0 1 1 2 7 C o 1 1 e e n M c C u 1 l o u g h T h e T h o r n Bi r d s Z F o r ei g n La n gu ag e T ea chi ng a nd R es e arc h Pr e s S 1 99 4 8 考琳 麦卡洛 荆棘乌 z 晓明 陈明锦 译 漓 江 出版社1 9 8 3 9 考琳 麦卡洛 荆棘鸟 z 曾胡 译 译林 出 版 社1 9 9 8 1 0 冯庆华 文体翻译论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00 2 1 1 黄国文 从 天净沙 秋思 的英译文看形式对 等的重要性 J 中国翻译2 0 0 3 2 王玲娜 宁夏医学院外语教研室 上接第2 5 页 这些用法 的规范提 出了看法 刘云 新闻篇名运用 引号实现 的各种转换 修辞学习 2 0 0 3 4 着重从 具有特殊 含义的词语 的各种转换这个角度探讨了引号在标题中的特 殊用法 主要提 出了五种转换 虚实的转换 褒贬的转换 词 语 的转换 真假的转换和领域的转换 刘云 汉语篇 名中的省略号 汉语学习 2 0 0 4 3 从结构和语义两个 方面考察了省略号在自然语句中不用或较少用而在标题中广 泛使用的特殊用法 七 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