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2 暑I 羹 啪 b 习l i I 文章编号 l 0 0 2 1 3 2 9 I2 0 11 0 2 一0 0 2 2 0 4 中图分类号lT U 9 8 4 1 9 1 文献标识码lA 作者简介 杨涛 19 6 1 一 男 南 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 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长 教授 张泉 1 9 5 4 男 江苏 省建设厅副厅长 教授级 高级城市规划师 中国城 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收稿日期 2 0 1 0 11 0 1 公交优先导向下的城市总体规划 构建公交都市的空间框架 T R A N S I TO R I E N T E DU R B A NM A S T E RP L A N T o W A R D ST H ES P A T l A LF R A M E W O R K O FT F A N S I TC I T Y 杨涛张泉 Y A N GT a o Z H A N GQ u a n 摘要 公交优先要从源头做起 文章从规划原 则 规划理念 规划重点和规划方案四个方面讨 论了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如何体现和落实公交优 先 着重从规划理念和规划实务角度研究探讨了 建立区域开放的公交体系 引导集聚节约的城镇 体系 建立佘交导向的城市空问形态结构 引导 城市紧凑高效发展 完善城市用地功能配置 促 进城市交通减量 关键词 总体规划 公交优先 公交都市 佘 交导向 公交走廊 公交体系 A B S T R A C T I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h o wt or e f l e c t a n di m p l e m e n tt h et r a n s i tp r i o r i t yi nu r b a nm a s t e r p l a ni nt h ea s p e c t so fp l a n n i n gp r i n c i p l e s i d e a s f o c u sa n ds c h e m e s S o m ep r o p o s a l sa r eo f f e r e ds u c h a se s t a b l i s h i n go p e nr e g i o n a lt r a n s i ts y s t e m g u i d m g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o m p a c ta n de n e r g y s a v i n g u r b a ns y s t e m b u i l d i n gt r a n s i to r i e n t e du r b a ns p a t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d i r e c t i n ge m c i e ml a n du s e a n dp r o m o t i n g t r a f f i cd e m a n dr e d u c t i o ne t c K E Y W O R D S m a s t e rp l a n t r a n s i tp r i o r i t y t r a n s i t c i t y t r a n s i to r i e n t e d t r a n s i tc o r r i d o r t r a n s i ts y s t e m 1 概述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 纲 其中 交通体系作为城市的引擎 骨架和血 脉 对城市的生存 发展 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倡导公交优先 构建公交都市 首先要在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得到体现 安排 和落实 规划原则方面 应当强调以公共交通引导城 市紧凑集约发展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公交与土 地利用性质 强度相互适应 公交主导下的文化 生态保护 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等 规划理念方面 强调公交支撑支持城市发展 公交引导空间布局与土地开发 公交分区分级差别 适应性i 用地功能适度混合实现交通减量等 规划重点方面 应当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对城 市性质 功能的支持作用和对城市规模容量支撑 作用的研究 突出公交引导下的城市空间形态 结构 布局研究 突出与城市空间相协调的公交 走廊 线路 枢纽布局的研究 公共交通与道路 网 步行 自行车以及停车换乘体系布局的协同 研究 突出围绕公交走廊 枢纽的土地功能布局 和土地性质 强度引导策略的研究 规划方案方面 应体现公交导向下的城市空 间布局 公共交通体系 网络及枢纽场站的整体布 局 公共交通引导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反馈 公共交 通设施用地控制预留等 保证规划方案的整体协同 性 布局合理性 控制前瞻性和实施可行性 2 建立区域开放的公交体系 引导集聚节 约的城镇体系 中国的城市化正在快速推进 城市化带来的 城市人口基数巨大 东部地区的区域城市化和城 市区域化同步发展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因此 城市总体规划必须打破传统的相对孤立的城镇体 系和城市规划观念 树立区域城市视野 更加 前瞻 系统地统筹协调区域城镇体系和空间发 展 而要做到上述要求 最根本的支撑和依托正 是建立一个开放的 多层次的 一体化的区域城 市公共交通体系 规划的和正在建设中的国家 八纵八横 高 速铁路 客运专线铁路 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中部 腹地 是国家主要经济带上 大中心城市之间的 快速大容量客运通道 而在珠三角 长三角 环 渤海等大城市群 带 区域内部的城际轨道交通也 在积极规划和建设之中 它们将相距3 0 0 k m 以内 的城市问出行时间拉近到1 小时左右通达 将相 距5 0 0 一6 0 0 k m 的城市间出行通达时间缩短为2 J 时左右 将相距1 0 0 0 12 0 0 k m 的城市问出行通 达时间缩短到3 4 小时 依靠这样的快捷大容量 轨道交通 相邻较近的城市间 1 0 0 k m 以内 通勤 圈将重叠在一起 城市的半日生活圈 一日交流 万方数据 圈范围大大扩大 城市间旅客的交流速度 交流 效率 交流能力大幅度提升 有利于城镇的集聚 节约发展 有利于城市功能的整体提升 空间结 构优化和土地利用升值 有利于区域综合运输结 构的优化以及交通运输节能减排 城际客运交通的提速 对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均提出了新的 要求 其一 应当主动将城镇发展轴与主要区域 公共交通走廊 枢纽有机结合 避免城镇体系因 均质分散布局而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效率降低 其二 加强次级城镇与主要中心城市之间公共交 通联系 东部沿海大城市带 都市圈 大都市区 等城镇密集地区 应当重视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市郊通勤铁路的规划建设i 其三 城市边缘组 团 小城镇应积极发展多层次 灵活多样的公共 交通 包括快速公交 B R T 导向公交 有轨电 车 支线公交以及呼应式公交等 其四 重视和 加强城际公交 城乡公交与城市公交的一体化无 缝衔接 整体上形成开放的 多层次的 一体化 的区域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引导形成集聚节约的 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 S 建立公交导向的城市空间形态结构 引 导城市紧凑高效发展 理想的公交都市应当满足这样的要求 人人 均可享用满意的公交服务 处处都能体现公交优 势与影响 只要能够将公共交通体系 布局 服 务与城市空间形态结构 用地功能布局 人们的 居住 就业及其生活娱乐等各种活动协调吻合 这样的要求完全可以做到 3 1 公交走廊引导城市线形集聚 著名的线形城市理论正是以公交引导城市 线形发展为基本思想形成的 18 8 2 年 西班牙 建筑师马塔 A r t u r oS o r i aY M a t a 提出 线形城 市 L i n e a rC i t y 的概念 距离当时世界第一 条地铁建成 1 8 6 3 年 不过2 0 年时间 而有轨电 车发明 1 8 8 8 年 还在襁褓中 还完全没有想象 到小汽车 1 8 8 6 年 将会如此普及化发展 他设 想 城市可以沿着宽4 0 m 设有有轨电车的街道 延伸发展 城市用地集中在街道两侧各2 0 0 m 左 右带形区域内布置 使人们能利用5 m i n 的步行到 达有轨电车车站 外围则全部是开敞的绿地 农 田 马塔设想 借助高速度 大运量的集约化运 输系统 欧洲城市可以沿着铁路线从西班牙的加 的斯I C a d i z 延伸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 总长近 3 0 0 0 k m 尽管马塔的设想过于单纯理想 但是 大多数优秀的公交都市 如哥本哈根 库里蒂 巴 新加坡 伦敦 汉堡等等 他们的城市形态 结构继承了马塔的线形城市的思想 沿轴线发展的城市形态结构 指 带状 具 有针对公共交通的适应性 无论是否受到地形 条件限制的地区 这样的轴向发展始终是既有 利于城市紧凑集约发展 也有利于公共交通客 流吸引和集聚的 需要强调的是 其一 不同 规模和不同形态城市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 宜的公交方式和公交走廊 对于具有同城化效 应的完整都市区或者区域城市而言 城市的边 界必定是有限的 不可能像马塔设想的那样无 限延伸 而城市沿轴带延伸的边界取决于所依 赖的交通方式 大站距 3 5 k m 快速 运行时 速1 0 0 12 0 k m h 通勤轨道交通程度可达1 0 0 k m 左右 适合大城市中心城区与外围新城 新市镇 之间联系 地铁和轻轨行程速度3 5 k m h 左右 线路长度不超过4 0 k m 为宜 有专用路权的快速 公交行程速度可达2 0 3 0 k m h 线路长度控制 在2 0 3 0 k m 普通干线公交平均行程速度可达 15 1 8 k m h 最大服务半径5 8 k m 其二 公 交走廊上的主导公交方式不同 其沿线安排布置 的城市功能和用地强度应当与走廊上的公交运输 能力相匹配 这并非简单概念性的定性分析就能 确定 应当通过将总体规划拟定的土地利用与交 通布局方案转化为土地利用一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进行战略性的定量分析来测试和验证 较早开发 的实用性的土地利用一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是19 6 0 年代初开发的芝加哥城市交通规划模型 随后 在2 0 世纪6 0 7 0 年代期间先后开发了计量经济 模型 E M P I R I Cm o d e l 1 9 6 7 劳瑞模型 L o w r y T y p em o d e l 19 6 4 国家经济研究署模型 N B E R m o d e l 19 7 2 社区分析模型 C A Mm o d e I 1 9 7 6 以及情景法模型 S c e n a r i 0 6M o d e l 1 9 8 1 等H 这些模型在国际城市与交通规划实践中已经得到 很好的应用和发展 对中国城市与交通规划而 言 现在的关键是重视和加强土地利用与交通的 基础调查 数据积累和模型的本土化开发及应 用 令人担心的是 由于缺乏定量模型的分析 支撑 更多的时候这项工作是不被领导理解和重 视 许多城市公交走廊规划配置的运输能力 将来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日本东京 大阪等一 些大城市早期建设的轨道交通走廊就曾经吃过这 样的苦头 上海 北京也已经暴露出相似的问 题 其三 除非为了隔离化工 冶金等有污染工 业需要 或者受山体 水域等天然屏障限制 否 则 沿公交走廊 尤其是沿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 等快速大容量公交走廊布置的城市发展轴带应当 尽量保持连续 这样既可满足适度的高强度 高 密度开发 又可保证公交走廊充分吸引公交客 流 公交走廊以外则优先保证绿色开敞空间 有 选择 有控制地进行低密度开发 这样的用地布 3 一憎憎 傺旧 2 一嗲褂高带如罾 F3蔫斟缸拜涛整 万方数据 局原则不仅应当体现在空间布局方案中 而且更 应当在土地利用 四区 划定中明确规定 其 四 将城市形态结构与公共交通走廊更加有机 密切地串联 寻找城市发展轴与公共交通走廊之 问存在的协同联系 进一步引导城市形态结构的 持续 合理发展 在单中心团块状 大型组团状或其他成长 中的中小类型城市 由于缺乏明显的公共交通廊 道 或者城市发展尚未呈现沿主要公共交通走廊 布局的状态 需要对城市各片区的职能进行分 析 梳理出承担大运量交通出行需求的主要路 径 并使其成为未来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主要廊 道 同时 对该公共交通廊道两侧的建设用地进 行引导 加大开发密度和开发强度 引导城市合 理积聚 此外 还需要为未来城市发展预留合理 的空间 通过公共交通廊道的设置 引导城市形 成合理 可持续的结构形态 3 2 公交枢纽 站点引导城市中心体系 城市中心地区通常是城市交通需求最为旺 盛 交通运行最为繁忙 也是最容易发生交通拥 堵的地区 而这些地区正是公交优先和公交引领 最应当体现 而且客观上最能够发挥用武之地的 地区 城市某个地区可以称之为 中心 的 无论 其等级高低 还是功能强弱 一个共同的特征就 是这个地区必定是某种功能或者多重功能集中 集聚的地区 也是人气旺盛 人流集聚的地区 只不过 中心 等级的高低表现为中心集聚的人 气 人流程度差异 中心 功能的差别也会体 现出人流集聚性和集中度的差异 城市中心地区 是土地利用价值最高 城市活力最强 市民和访 客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 既然如此 中心地区交 通的便捷性 机动性和可达性 可靠性对其功能 的发挥 经济社会活动正常运行显得极为重要 城市中心地区地价的昂贵 土地资源的稀缺 交 通需求的高度集聚 决定了中心地区很难单一地 依赖路面交通资源满足交通需求 更难于无限制 地满足小汽车出行需求 因此 城市中心地区规 划布局和开发建设必须充分倡导 体现和落实公 交优先 公交引领 公交引领下的城市中心体系规划需要体现 的原则是 其一 城市中心体系与城市公交网络 和枢纽体系的空间耦合 包括 平面网络上多个 公交枢纽组合来支撑中心地区发展 立体空间上 公交枢纽与中心区建筑的叠加和无缝衔接 层级 体系上 不同等级公交枢纽与不同等级中心匹配 等 香港 新加坡 哥本哈根等许多优秀的公交 都市都提供了很好的成功案例 其二 公交设施 容量及服务能够对城市中心地区发展发挥足够的 支撑支持 当人们看到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时 往往要求控制城市中心区开发的强度 但是又往 往屈从于来自开发商 企业 政府自身等多方 面压力 不断突破期望的开发控制强度 反过来 进一步加剧中心地区的交通拥堵 改革开放3 0 年 来 这种不幸的 尴尬的局面在中国大城市不断 重复 而且还在继续 如果规划部门 规划师真 正理解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话 无论从积极的角 度还是从消极的角度看 城市中心地区功能的集 中集聚 土地的高密度高强度开发既是应该的也 是必然的 而理解问题 解决问题的核心恰恰是 处理好交通设施容量配置与中心地区功能要求 开发强度之间的匹配关系 纽约的曼哈顿 香港 中环 东京的银座 巴黎的拉德芳斯等都是世界 级的C B D 地区 毛容积率通常在2 5 E 右 而单 体建筑的容积率普遍在4O 以上 最高在1 0 0 以 上 并且还在不断被刷新 C B D 核心区1 2 k m 2 以内的白天活动人口都高达1 0 0 万以上 一般大 城市C B D 地区每天集聚的活动人口也通常高达几 十万 因此 都要依赖大容量轨道交通来支持 而且往往是多线交汇 多个轨道枢纽组合形成枢 纽群 大城市地区级中心 大型专业性公共活动 中心和中小城市的市中心区也需要配置足够的轨 道交通 快速公交或干线公交及其换乘枢纽来支 持 而一般性的片区中心 社区中心 应当紧密 结合公共交通换乘站点布置 其三 中心地区道 路交通设施配置及交通需求管理和建筑总平面合 理布置也是中心地区规划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关 键 其中核心问题是平衡中心地区交通的机动性 和可达性的关系 平衡中心地区相对高强度开发 与道路交通容量之间的关系 为此 应当 1 保证中心地区道路网体系的完整性 包括在中心 地区外围设置机动性高的快速路和主干道 中 心地区内部设置高密度路网 一般不低于1O k m k m 2 2 控制中心地区停车泊位设置 3 依托 高密度路网 机动车尽量组织单向交通 4 严 格控制快速路和主干道的主入口数量 禁止这些 道路路内停车 5 中心地区建筑尽量采取内院 式布置 鼓励开辟步行街区 3 3 公交全覆盖引导城市功能区开放和高 密度路网 在公交优先的理念指导下 为了最大限度 吸引客流 方便市民乘用公交 城市功能区用地 布局和路网规划应充分满足公交线网和站点布设 的需要 国内许多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差 公交分 担比例低 其中很大原因是公交线网密度和公交 站点服务覆盖率太低 市民乘公交太不方便 而 公交线网密度和公交站点服务覆盖率太低又是由 于城市功能区过于封闭 道路网密度过低所引起 一葛卦潜造 一TY L zNIzo R E v I m l I I o J一时 11芏E艟35弗艟 蕾 o广 伪zo 21m 011 万方数据 的 很多老城里占地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大机 关 大院校 大部队都采取封闭式管理 几百甚 至上千公顷的大企业也是封闭的 近年来 新开 发的居住区 大楼盘占地面积也日趋扩大 同样 采取封闭式管理 一些城市不顾道路网水平和交 通运行组织条件 盲目地占路开辟步行商业街区 等等 这些都为公交服务可达性的提高设置了重 重障碍 因此 在新的城市规划中 应当尽快改 变这种局面 一方面 要增加功能区的开放度 另一方面要强调尽可能提高各类城市功能区的道 路网密度 尤其是商业区和居住区 将道路网密 度作为城市规划审查审批的一个刚性指标加以严 格控制和保证 4 完善城市用地功能配置 促进城市交通 减量 城市交通与城市用地布局之间存在互相依 存 互相联系 互相促进又有可能互相制约的循 环作用与相互反馈关系 首先 城市用地布局是 公共交通需求的根源 决定了城市交通源 交通 量及交通方式的选择 其次 城市交通系统所具 有的实际运行水平会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的发 展规模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到城市用地布局 用 地布局是影响出行的主要因素 而出行的需求倾 向将决定对交通设施的具体需求和要求 交通设 施的供给则改变了土地使用本身的可达性 而可 达性则重新确定了土地的价值 土地价值又是土 地使用的主要决定因素 在这个循环中 任何一 部分的改变都将造成两者以致所有其他组成部分 及其自身的改变 城市规划领域传统的 功能分区法 使得每 一区块尺度巨大而功能单一 市民每日的通勤 生活 休闲 娱乐等活动都要跨区 跨组团进 行 出行距离远远超过了人的步行能力范围 这 样的发展模式实际上抛弃了 人本主义 思想 使得城市规划走向了理想主义的极端 从而 导 致在相等人口与就业岗位规模的情况下 交通需 求反而大幅度增加 形成城市组团和功能片区之 间潮汐式交通流 这种潮汐式交通超过一定的限 度 就造成城市中心与外围新区之间 城市组团 与组团之间 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的交通瓶颈 蜂腰 效应 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和周末 周初的 严重交通拥堵和公共交通系统组织与调度困难和 运行的不经济 因此 在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 既要注意用 地布局的紧凑性 也要注意用地功能适度混合 就我国来说 大多数城市的居民出行调查表明 基于居住地的出行占出行总量的8 0 左右 居住 地的区位在出行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 通过用地功能混合实现交通减量化 最主要的途 径是处理好居住用地与其他各类功能用地之间的 布局关系 用地功能混合的手段主要表现为两类 一类 是以减少非通勤交通的出行距离为特征的混合用地 类型 即商业 居住 办公以及其他服务性用地的 混合 用以减少基于居住地的各类生活性出行 如 购物 就学 部分就业及娱乐出行 另一类是以 减少通勤出行距离为特征的混合用地开发类型 即 居住用地和就业岗位的用地混合 用以减少通勤出 行距离 缓解通勤交通压力 公交优先引导下的城 市需要保持一定的建筑和人口密度 在条件允许 的前提下 应当尽可能使不同的功能混合 从 而避免单一功能过量积聚带来的城市问题 而在 城市中心区新建住宅建筑 加强公交站点周边地 区的医院 教育 体育和娱乐等公共设施建设 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都将对减少城市交通 量 缓解交通压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1 美 彼得 卡尔索普 威廉 富尔顿 区域城市 终结蔓延的规划 M 叶齐茂 倪晓晖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7 2 英 彼得 霍尔 城市和区域规划 M J 邹德慈 李浩 陈熳莎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8 5 孙章 城市轨道交通百年回眸 J 科学 上海 2 0 0 3 5 5 1 4M DM e y e r EJM 脚 U r b a n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P l a n n i n g AD e c i s i o n O r i e n t e dA p p r o a c h M M c G r a m H i l lB o o k C o n l p a n y 19 8 4 5 美 罗伯特 瑟夫洛 公交都市 M 宇恒可持续交通 研究中心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7 危机挑战区域发展 中文版 第二版已发行 美国区域规划协会执行主席罗伯特 D 亚罗 R o b e r tD Y a r o 等执笔的 危 机挑战区域发展 纽约一新泽西一康涅狄格三州大都市区第三次区域规划 中文 版商务印书馆继2 0 1 0 年6 月出版发行后 同年12 月又发行了第二版 住房与城乡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为该书撰写了序言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制订纽约一新泽西一康涅狄格三州大都市区第三次区域规划 的背景和内容 2 0 世纪8 0 年代末 大纽约都市区出现了经济增长缓慢 社会分化 严重 郊区无序蔓延 环境污染和区域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并面临全球经济竞 争力持续下降的危机 区域规划协会积极应对挑战 创造性地提出了颇具真知灼见 的综合对策 即三州大都市区第三次区域规划 这一事关大纽约都市区长远发展的 区域规划 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区域竞争力为立足点 围绕区域发展的三大核心要 素 3 F 即经济f E c o n o m y 环境 E n vr o n n l e n t 与公正 E q u i t y 制订了绿 地 区域中心通达劳动力和管治等五大方略 力图战胜危机 并重新赋予地区 活力 共同支撵区域的生活质量和竞争力 该书为我国城乡规划工作者因地制宜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供了便利 是一本 十分有价值的城乡规划参考学习用书 目前已被多个地方党委列入建设学习型党组 织的推荐读书目录 I S B N9 7 8 7 1 0 0 0 7 0 2 0 1 作者 R o b e r tDY a r o T o n yH i s s 译者 蔡瀛 徐永健 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 2 0 1 0 年6 月第1 版 2 0 1 0 年12 E J 第2 版 开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2025年公开招聘编外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湖北襄阳市襄高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初试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网络营销趋势分析与行业研究报告
- 2025年宣城市中心医院第二批次招聘10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智能家居领域产品创新与市场推广计划
- 2025北京市海淀区翠湖小学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福州市水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天津市创佳时代科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招聘产业发展部部长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宁波大学附属甬江科创实验学校后勤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贵州遵义桐梓县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第二批)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胸腹主动脉夹层的护理查房
- 高等教育新论要点整理
- 英语语法填空基础训练40篇(附答案)
- 教师个人简历表格
- 初中作业设计培训课件
- 科研实验数据保密与安全
- 直播间场景搭建课程设计
- 文松宋晓峰小品《非诚不找》奇葩男女来相亲金句不断台词剧本完整版
- 高等院校毕业生转正定级审批表-6
- 《影视艺术概论》课件
- 贾宁财务讲义:人人都需要的财务思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