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衡:争夺孔子.pdf_第1页
赵毅衡:争夺孔子.pdf_第2页
赵毅衡:争夺孔子.pdf_第3页
赵毅衡:争夺孔子.pdf_第4页
赵毅衡:争夺孔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争夺孔子 争夺孔子 赵毅衡 四川大学文学院 西方对中国哲学的研究 一向局限于专业小圈子 几个教授教几个学生 让这几个学生 以后能教几个学生 他们组成了一个稀有物种 不过有自尊的大学必备 他们的研究对象在 学院内都与他人无干 跟学院外的世界更不沾边 正因如此 在中国如火如荼进行了一个多 世纪的辩论 突然延烧进西方汉学家的小圈子 倒让我们大吃了一惊 这个小圈子本来是以 幽静安宁取胜 更叫人吃惊的是 法国最负盛名的汉学家 被一个比他更年长的同行批评 名字都写到了封面上 驳于连 毕莱德著 巴黎阿丽亚出版社去年出版 如果我是于 连 我会心中窃喜 在中国 有关儒学的辩论 总能让争论各方热血澎湃 这在西方汉学家中不可想象 他 们事不关己 在安全距离外隔岸观火 向来如此 如今竟然一变 毕莱德 Jean Fran ois Billeter 的书 驳于连 字里行间都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毕莱德是一位法国 瑞士学者 他研究李贽的著作 以晚明士大夫思潮为背景做社会学 研究 毕莱德研究庄子也颇有成就 他创办了日内瓦大学汉学系 在该大学任教直到 1999 年退休 不过从这本气势逼人的书来看 他远远没有从知识分子身份中退休 他的论战对象于连 Fran ois Julien 学术生涯更为光彩夺目 于连目前是巴黎第 7 大 学的中国哲学教授 也是法国公众生活中的熟悉身影 世界 辩论 采访他 想 理解 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商人和投资家需要他指教 都知道不理解儒学 就难以赢利 于连七十年代在巴黎高师读希腊哲学时转向汉学 他后来在各种书的后记与谈话中一再 说到他的想法 中国哲学可以推翻西方思想的任何普世性重大规律 只有中国能起这样的作 用 因为中国文化是欧洲唯一的 伟大的他者 阿拉伯世界 希伯来世界 与欧洲联系过 于紧密 印度则与欧洲语言上连接 梵语与希腊语与之间只是稍有差别 而日本则是中国文 明的一个变奏 要完全离开欧洲 中国是唯一选择 于连 1975 1977 年在上海和北京学习 博士论文写的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始祖鲁迅 1978 1981 年于连载香港任职 1985 1987 则把基地放在日本 1989 年回到巴黎从事写作 异常多产 平均每年一本书 至今已有 23 本 最后一本书几乎是直接回应毕莱德 法国媒 体对每本书都予以报道 大都赞扬备至 他的书广为翻译成各种语言 有四本译成中文 有 趣的是 译成越南文的竟有六本 1 于连的第一本主要著作 过程与创造 1989 是研究 17 世纪中国哲学家王夫之的专 著 这本书已经指明了他今后著作的一贯主题 以及他的比较方法 从这个方面看 他的学 术生涯倒是一以贯之始终不变 中国思想不仅是与欧洲有本质不同 而且常常更为优越 例 如中国哲学从 道 概念出发 而不是从 创世 出发 由此不必处理 存在 这个笨拙的 谜语 也因此不必为形而上学伤脑筋 这本书奠定了于连作为一个志向高远前程远大的年轻 学者的名声 处理完上帝 于连转向艺术 平淡赞 1991 认为 淡 是中国艺术最珍视的东西 看起来好像是 寡味 实际上比任何潜在的 味 更高明 在艺术上 就如在哲学上 中 国就是胜欧洲一筹 在 1992 年的 事物之势 中国的效用概念 中 于连处理了一个更宏大的哲学课题 中国字 势 异常多义 字典上的意思有 力量 影响 权威 势力 方面 环境 条件 等等 于连翻译成 Propensite 倾向 用语明显来自莱布尼茨 这种 欧化 译法 恐 怕更是添乱 次年于连出版 内在性 哲理 把 易经 称为 怪书中最怪的一本 但是他用中国的 内在性 对付欧洲的 超越性 当然更胜一筹 于连说 易经 与西方 思想成鲜明对比 因为 易经 不用神秘主义 不用抽象 创造了对世界的理解 而西方人 就不得不求救于存在 或上帝 再一次 于连的自由阐释 他的欧化或希腊化术语 彰显了 中国先秦哲学的优越性 这真是一个悖论 因为他自认的学术策略是 借道中国迂回到希腊 他的下一本大书 长达 400 多页 迂回与到达 中国与希腊的意义策略 1995 就是着重谈这个问题 此 书讨论了儒家与道家经典 论语 孟子 老子 庄子 发现这个经典有个共同点 话语 形式不确定 回避对付最本质的共同性 而是把各种困难的角度统合起来 从而发展多样性 此种 迂回 带我们走到离希腊的 逻各斯 最远的地方 由此让我们 到达 希腊 而且 一比之下 发现希腊哲学特别 抽象 呆滞 这本书的讨论与结论 恐怕是最典型的于连 1995 似乎是于连的多产之年 他又出版了一本书 道德对话 写的是孟子与一个欧洲 启蒙运动哲学家的想象对话 这位对话者是于连发明的 看来是帕斯卡 卢梭 叔本华 康 德的结合体 不奇怪 他们四不敌一 输给中国亚圣 然后于连从道德转向政治军事哲理 他的 效用论 1977 发现 西方人 亚里士多德 马基雅维利 克劳塞维茨 比起他们 的中国同行 孙子 韩非子 鬼谷子 无论是打仗还是搞外交 都笨拙得出奇 中国人靠 不 为 取胜 西方人依赖 耗力克服阻挡 1998 年的 圣人不思 在于连的著作中非法语译 本最多 他的论点是 中国思想家使用智慧而不是 理念 西方哲学家使用的是抽象和建 2 构 中国人接受自然而然的现实 抽象的理念是对自然的偏见 因此圣人不思 而欧洲人的 做法只能远离真正的哲学 在 2000 年 于连回到美学 出版了 不可能之裸 把它先前的 论淡 变得更具体 在西方文化中 一直有裸体 但在中国艺术中几乎完全看不到 身体的遮盖程度看来值得好 好做哲理探索 于连的探索得出结论是 裸身即在场的暴露 中国人的做法是强调不在场 从而开启了一种 感性接近本体论 的途径 2003 年的 大像希形 揭示出西方美术热衷 于克服客体的 客体性 从而一直在追逐现实的幽灵 与此正成对比的是中国艺术不自我 限制于课题的外形 大像 拒绝相似 从而避免成为囚禁于静止形式中的片面形象 以上简略描述的只是于连至今为止作品的一部分 于连在 辩论 的采访中轻而易之地 打发说 他的著作可能显得题目散乱 战略 平淡 道德 五花八门 但是这些都只是一些 籍以回到中心问题即欧洲理性的不同角度 既然无法正面处理欧洲问题 我只有一个可能 即是从一点跑到另一点 织成一张问题之网 在每一本书中 于连都能发明几个至少在法 语中十分悦耳的词儿 能让中国哲学令人赏心悦目地不同 却又不难理解 不仅比西方高明 而且对西方人大有启发 自然 人们心中疑窦油然而生 要是中国思想比古希腊 比任何其他文明 都高明得多 为什么好多中国人自己看不到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 仅仅说 中国不是中国的他 者 好像还不够 毕莱德就是这个地方切入 他指责于连是 一连串制造中国绝对他者神话的欧洲作家中 最新的一个 毕莱德引用的例子包括谢阁兰 Victor Segalen 葛兰言 Marcel Granet 卫理 贤 Richard Wilhelm 李克曼 Pierre Ryckmans 对他们来说 中国都是 绝对他者 而中国 神话的源头 恐怕要追溯到伏尔泰与十八世纪 亲中国启蒙运动 伏尔泰与那一代哲人当然是 用中国作为障眼法 来反对他们在欧洲要打倒的政权 毕莱德论点的核心是 于连做的是拿过这 个神话加以更新 却掩藏这个神话固有的政治意义 伏尔泰与他的同代人关于中国的看法来自他 们的敌人耶稣会教士 而这些耶稣会教士制造中国神话则是利益在焉 他们有必要把中国的帝国 体制 以及背后的儒家哲学 描写的尽善尽美 因为他们的战略就是努力使皇帝改宗基督教 从 而让整个中华帝国改宗基督教 他们的解释是 儒家是打开 士大夫智慧世界大殿 的神奇钥匙 毕莱德认为耶稣会教士是中国 神奇他者 观念的始作俑者 于连只是继承了他们的事业 因此 问题的核心 在于必须看到中国哲学自古至今的政治用途 毕莱德回顾了儒家政治化过程 公元前六世纪到三世纪 现在往往被称为 儒学第一期 中国当时是个地理概念 很难说是个国家 一批公侯之国互相对抗 与古希腊非常相似 同样相 3 似的是 诸子百家竞争 力图得到王侯们的注意 孔子 公元前 551 479 与他的几代门徒只是 百家之一 秦朝 公元前 221 206 第一次统一中国的努力 维持不长 却极为残酷 秦始皇焚 书 独独赦免法家 汉朝建立后 采取了不同的方针 士大夫政权迫切需要一个哲学来支撑新生 的帝国 汉代的廷臣学者重建了 先秦 儒学 毕莱德认为那种儒学是一套宇宙观加伦理教条 其中杂糅了前代使用的法家 不过掩盖了法家的残酷性质而已 由此 汉儒开启了所谓儒学发展 第二期 这些早期意识形态专家非常成功 他们的哲学支撑的帝国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到二十 世纪初帝国政权才垮台 毕莱德的结论是 我们今日称作 中国文明 原本与帝国集权联系在 一起 这与希腊哲学很不相同 希腊哲学看来没有与任何形式的暴政相联系 而是成为 欧洲 历史上自由民主思想的一贯源泉 在中国哲学中 看来纯粹的概念 例如 中庸 原先也是用 来教官员的统治技巧 儒学后来的发展依然是政治化的 在南宋 在明代 从 12 世纪到 17 世纪 一连串的学者吸 收佛教与道教影响 建立了哲学上更加成熟复杂的儒学 这被称为入学发展第三期 西方称之为 新儒学 Neo Confucianism 1644 年满洲人征服了中国 他们急于为少数民族统治争得合 法性 于是把儒学变成一种原教旨教条主义 在十九世纪 中国收到西方屈辱的军事与文化入侵 之后 儒家被很多人视为中国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但是在二十世纪下半期 儒学有有几次复兴努 力 此时称为新儒学 New Confucianism 常被称作儒学第四期 儒学的历史回顾 倒是让毕 莱德批评于连的非政治化有了根据 毕莱德倒也不难发现于连每本书中有盲点 于连虽然声称是在讨论一个完全不同的哲学传 统 他却从来没有让这个哲学的代表人物发言 书中很少引语 也缺少对原始文本的细读 也没 有仔细介绍这些思想家的历史背景 于连的方法是摘樱桃似地挑选概念作为讨论焦点 提出一个 横跨中国哲学的同质图景 于连的翻译方式也在维持 他者中国 神话 像 道 或 势 这种 概念 脱离语境挑出来 译成 新时代 New Age 普及哲学式的术语 实际上是偷工减料 像于连那样把 道 译成 Process 能让外行读来字通句顺 在毕莱德看来 亲中国派 于连实 际上是背叛了中国哲学 毕莱德认为不能集中于个别字眼 应当讨论整个语境 而要如此做 就 要明白 人性经验以及基本常识是相通的 中国人自己并不一定认为他们的古人如此高明 正是 因为中国人也是 自由的 负责任的人 他们也不喜欢帝国集权 毕莱德为了对抗于连把中国 希腊化 反过来把中国人描写成 和我们一样的人 由此 中国哲学就成为政治上可理解的 毕莱德描述了中国哲学如何变成帝国意识形态之后 又讨论了帝国崩溃后的中国思想界 从某种程度上说 这些段落是这本书中最有意思的部分 生活在实际之中的中国人 比西方汉学 4 圈中人 更明白问题的复杂性 根据毕莱德的分析 在对待传统思想的态度上 五四时期中国知 识界就分成四派 激进偶像摧毁者 如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 完全拒绝中国传统思想 批 评派知识分子 例如自由主义 怀疑主义历史学家顾颉刚 质疑其 神圣起源 比较派 如第一 本中国哲学史作者冯友兰 用来与西方哲学相比较 纯洁派 例如儒家教育家钱穆 坚持认为两 者完全不可比 也无法互相交流 这四派实际上分成两个阵营 批判阵营 辩护阵营 比较派与纯洁派都属于辩护阵营 他 们的方式不同 结论却一致 中国传统思想优越 毕莱德认为于连是一名典型的比较派 与他 的中国同行相似 比较的结论永远是中国哲学比任何其他民族的哲学强 批判阵营和辩护阵营在现代中国的一代代学者中都后继有人 而且两者的对抗 不但没有 淡化 反而越来越火爆 尤其在近年中国经济起飞之后益发如此 毕莱德举的例子是两名当代的 学者 牟钟鉴教授是今日的纯洁派 他在 2005 年发表的 中华大道 用的是文言 在文中他 认为西方文明 无论在文化上和经济上 都已经越过其巅峰下降 21 世纪将是中国世纪 另一 个例子是南开大学女教授李冬君 在 2004 年出版的 孔子圣化与儒者革命 一书中 她强调说 儒家作为一种再现系统 至今控制着中国人的思维 尽管皇权已经在一个世纪前倾覆 儒家思想 依然在引导其臣民履行 为整体利益而牺牲的义务 毕莱德提出 应当对中国这个 本质他者 去神话化 认识到其哲学是一种帝国意识形态 这样做政治上是必要的 这不是贬低中国哲学在历史上起的重大作用 而是决定我们应当如何 理解中国哲学 这个任务在今日更为迫切 因为中国人与欧洲人过去生活在地球的两边 如今 这古代隔离已经消失 今天我们面对同样的历史时刻 我们必须共同行动 彼此理解 而他者 神话只能妨碍中国与西方互相理解 毕莱德这番话 是对于连的最严重攻击 因为于连一直以加 强中西互相理解为己任 毕莱德老实不客气地说 那些对过去进行批评性反思的人 是赞同民 主自由 而比较派是在为国家政权服务 毕莱德 驳于连 一书的结尾一章 题为 必须选择 要每个读者采取一定立场 我作为 此的书的评者 看来也难逃此义务 但是难道我只能两者选其一 不是毕莱德的立场 就是于连 的立场 我的看法是 于连把中国哲学非政治化 毕莱德把中国哲学政治化 恐怕都是基于普世 化的西方原则 毕莱德的立足点是现代自由主义立场 这是近现代欧洲的产物 很难说是希腊思 想 但是问题并不在于中国思想究竟是特殊的还是普世的 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两者兼有 问题 在于 一再向中国人重复 说中国文化曾经是今日依然是如此绝妙 可以治疗西方患上的的要命 疾病 这种说法对中国人没有好处 这种说法对伏尔泰时代的欧洲有用 可能对于连的欧洲也有 用 只是对于中国无益 于连笔下如此具有诱惑性的美妙他者形象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 没有 5 帮中国人的忙 如今依然没有理由认为这是个可取的方案 中国哲学应当从西方他者的冷茧中破 壳而出 不管于连或其他人如何用优越的茧丝把它捆扎起来 应当说 于连自己很清楚他的非政治化 实际上与政治胶结在一道 在他的报纸访谈中 他说得很明白 在 世界报 的访谈中于连说到 中国政府明白应当如何处理文革后非毛化时期 具有爆炸性的形势 邓小平大手笔 巧妙地推行 不争论 政策 胜利地实行了一场 不声不响 的革命 历史证明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胜利 于连解释说 邓小平之所以能胜利 是因为 他的战略思想的基础是中国的 效用论 所以说 于连虽然在讨论哲学的书里不提 却自己也 承认 在今日中国 哲学是政治性的 说真的 恐怕中国哲学今日更加政治 在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 已经出现了一个声势浩大 的 儒学复兴 运动 其主要人物是在美国大学任教的一些中国学者 他们力图提出一个与韦伯 分析的清教类似的儒家工作伦理 以此说明东亚资本主义令人眩目的成功 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是 这个运动的领袖人物 杜维明的观点 拿他自己的话来说 第一 强势的经济一定要和权威 的政府合作 第二 民主制度 精英制度和道德教育需要互相配合 第三 个人可以求 突出表现 但是基本上 还是讲究大的或小的团队精神 杜维明一再说 比起西方企业来 东亚资本企业往往在家族基础上运作 由此更为 有效用 这又是于连喜欢的词 1997 年突 然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 沿着所谓 龙脉 或称 儒学影响圈 从新加坡到南韩 到日本 飞 速蔓延 暴露出这些国家经济结构上的问题 甚至有些国家的政治结构问题 儒学复兴突然哑了 火 不知如何解释才好 近年来 另一场儒学复兴又出现了 国学热 在中国如燎原之火 电视把哲学普及者变成 耀眼的明星 很有点像美国八十年代福音主义明星牧师 各级学校的学生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