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症发热ppt课件.ppt_第1页
小儿常见病症发热ppt课件.ppt_第2页
小儿常见病症发热ppt课件.ppt_第3页
小儿常见病症发热ppt课件.ppt_第4页
小儿常见病症发热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小儿推拿常见病症 2 发热 3 遇 热 色变 发热 又是发热 4 婴幼儿发烧认识中的主要误区 发烧仅仅是一种症状 而其自身并不是病 很多种疾病都可以引起婴幼儿发烧 轻的如感冒 重的则包括脑炎 脑膜炎等 误区一 发烧是一种小儿常见病 5 发烧本身对人的身体并没有危害 只有因脑炎等疾病导致脑组织受病毒侵害才可能影响智能 38度左右 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必要为其服用退烧药的 自行退烧反而更能够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误区二 婴幼儿发烧 应立即退烧 烧得太久 会烧坏脑子 留下后遗症 6 发烧要经过三个阶段 发冷 发热 发汗 只有在发冷的阶段才应该为宝宝添加衣物 在发热的阶段应该减除衣物才对 而在发汗的时候则可以穿一件比较宽松的衣服 以利于排汗 误区三 要捂汗 7 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 输液可能引起输液反应 目前抗病毒药物都不是抗病毒的特效药 误区四 打针 输液退烧效果好 8 一 概述 发热是指人的体温因为各种原因超过正常范围 亦有体温正常而用手触摸体表有灼热感 或伴有其他发热征象而诊为发热者 9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 是发热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婴幼儿对发热较为敏感 易致 高热惊厥 但发热本身又可增强某些防御反应 且热型和热程又可反映病情变化 可作为诊断 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 目前不少医生凡遇高热均应用氟美松 安痛定注射强行解热 极易产生不良后果 故有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热 10 对2个月以上小儿 一旦作出治疗发热的决定 即应选择适宜的解热方法 传统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方面 首先应选择非药物治疗 包括多饮水 降低室温 夏季 脱去过多的衣服 确保患儿处于凉爽 但不寒冷 通风环境中 WHO不主张传统的在高热时应用冷 温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 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违反了生理机制 冷 温水擦浴可加重肺炎和其它疾病 酒精擦浴则可经皮肤吸收 使婴儿产生酒精中毒症状 11 发热程度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可分为 低热 37 3 38 中度发热 38 1 39 高热 39 1 41 超高热 41 以上 热程持续在2周以上为长期发热 12 发热的过程分期 体温上升期 此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 干燥 畏寒或寒战 口唇发绀 自觉外界非常寒冷 高温持续期 是体温达高峰并保持于一定水平的时期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 呼吸加速加强 头痛 烦躁和口渴等 此时可有小量出汗 体温下降期 由于机体的自卫作用 致热原已被清除 或因患儿接受了解热药物治疗 体温调节中枢会使机体产热减少 散热增多 从而导致体温逐渐下降 达到正常水平 此期多有大量汗出 13 小儿时期的正常体温较成人稍高 因为小儿的新陈代谢较成人相对旺盛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 昼夜之间体温有一定的波动 晨间低 下午稍高 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饮食 剧烈运动 哭闹 穿衣过厚 室温过高 情绪激动等可使小儿体温暂时性升高 这种暂时性体温变化不属于病理性发热 14 小儿时期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 不同部位的体温波动范围如下 小儿的肛温波动于36 9 37 5 之间 舌下体温较肛温低0 3 0 5 腋下体温为36 37 不同个体的正常体温略有差异 短暂的体温波动 全身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 则不一定是病态 在同一天也可有波动 以小儿正常腋温为参照 在春秋冬三季平均值上午36 6 下午36 7 夏季的上午36 9 36 95 下午为37 但一般上下午的体温相差不超过1 喂奶或饭后 运动 哭闹 衣被过厚 室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达37 5 左右 甚至偶而达到38 尤其是新生儿或小婴儿更易受条件影响 相反 如果在饥饿 低热量 体弱患儿处于少动或保暖不佳时 体温可低于35 以下 此时量体温不升 需要采取保暖措施 15 变蒸学说 西晋王叔和的 脉经 云 变者 变其形态 蒸者 蒸其血脉 变蒸周期 出生后32日为一变 两变为一小蒸 十变五小蒸 小蒸毕 共320日 小蒸后是大蒸 前两次各为64日 第三次为128日 大 小蒸共576日 变蒸中脏腑功能随之变化 也可出现轻重不同的发热 烦吵 出汗等症候 但无病态 是小儿精神 形体阶段性生长发育的一种生理现象 16 二 中医病因病理 1 外感发热 体弱 抗邪不足 冷热不调 护理不周 外邪侵袭 卫外阳郁 发热 2 肺胃实热 外感失 误治 热邪 寒邪 乳食内伤 肺胃壅实 发热 3 阴虚内热 体质素弱 久病伤阴 肺肾不足 发热 17 三 辩证施治 1 外感发热 主症 风热恶寒 头痛身疼 无汗 鼻塞 流涕 咳痰稀薄 苔薄白 指纹鲜红 为风寒 发热 微出汗 口干 咽痛 流黄涕 苔薄白或薄黄 指纹红紫 为风热 治法 解表宣肺 散寒或清热 18 处方 常例 包括开天门 推坎宫 推太阳 按总筋 分阴阳 清脾经250次 清肝经200次 清心经100次 清肺经300次 补肾经150次 推三关90次 推六腑30次 按肩井2 3次 风寒者加掐二扇门 拿风池穴4 5次 风热者加清天河水约10次 推脊数10次 19 2 肺胃实热 主症 高热 面红唇赤 口干燥 口渴引饮 气息喘急 便秘尿黄 舌红苔燥 脉数实 指纹深紫 治法 清解肺胃实热 注 24h一般可全部退热 一般于当晚子时后2 3小时发热即可退出 如有余热未退者 次日再推1次 20 处方 常例 同上 清脾经400次 清肝经300次 清心经250次 清肺经350次 补肾经200次 清大肠120次 清后溪150次 推六腑150次 水底捞明月 推天河水各推20次 按肩井2 3次 体温 39 时 可用生石膏粉3 10g 开水冲服 21 3 阴虚内热 主症 发热不甚 午后潮热 五心烦热 或形体消瘦 盗汗 食欲减退 脉细数 指纹淡紫 治法 滋阴清热 处方 常例 同上 补脾经300次 清肝经250次 清心经200次 补肺经350次 补肾经400次 揉上马 清天河水 按揉涌泉各80次 揉按足三里60次 揉中脘90次 按揉内劳宫100次 按肩井2 3次 22 四 急性发疹性发热的鉴别 23 五 退热药物及不良反应 异丁苯丙酸即布洛芬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系统 其发生率高达30 从腹部不适到严重的出血或使消化溃疡复发 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极为常见 但较轻 如头痛或头晕 长期大剂量使用时可发生血液病或肾损伤 肝毒性作用十分轻微 过敏反应不常见 可能出现伴有皮疹的发热 腹痛 头痛 恶心和呕吐 肝脏损害甚至出现脑膜炎症状 24 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 1 肝脏的毒副反应 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均可引起肝细胞坏死 扑热息痛引起肝细胞坏死是其直接对肝细胞的作用 可能是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致使体内生成一种毒性代谢产物 当积存达到一定量时 造成肝脏谷胱甘肽耗竭 使肝脏解毒能力大大下降 毒性代谢产物破坏肝细胞 产生细胞变性和坏死 由于过量扑热息痛所致急性肝小叶中心性坏死 进展迅速者可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并引起死亡 2 肾脏的毒副反应 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同样可损害肾脏 造成肾细胞坏死 特别是合用水杨酸钠或咖啡因时 更易损伤肾脏 3 血液系统的毒副反应 长期过量扑热息痛 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 构成破坏 还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白血病 4 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 如果小儿过量服用扑热息痛 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 主要出现大脑损害 神经功能减退 陷入昏迷等 25 肾上腺皮质激素 习惯使用地塞米松退热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用药方案 皮质激素除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外 主要用于休克 严重感染或炎症的应急治疗 皮质激素用于儿童退热容易掩盖病情 可造成误诊 26 尼美舒利 瑞芝清 2010年11月26日 在北京儿童用药安全国际论坛上 相关医学人员提醒 在儿童发热用药的选择上需慎用尼美舒利 该药对中枢神经和肝脏造成损伤的案例时常出现 2011年5月20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 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 并禁止尼美舒利口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