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ppt_第1页
第5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ppt_第2页
第5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ppt_第3页
第5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ppt_第4页
第5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辨伪 一 伪书及其产生的原因二 伪书的类型三 辨别伪书的方法四 辨伪的产生和发展 朱熹 朱子语类 卷84 天下多少是伪书 开眼看得透 自无多书可读 张之洞 輏轩语 语学 一分真伪 而古书去其半 梁启超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辨别伪书及考证年代的方法 我们除 汲冢书 以外 无论拿着一部什么古书 只要是在西汉以前的 应该以 汉志 有没有这部书名 做第一个标准 若是没有 便是伪书 或可疑之书 一 伪书及其产生的原因 所谓伪书 就是指作者 成书年代以及其间史实不可靠的古书 如 神农本草经 列子 都是伪书 如果书中有假的史料 或者书的版本被人作了手脚 如以元明刊本冒充宋本 都不属于 伪书 之列 孔子在 论语 述而篇 说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贵近贱远 的 好古 观念 物 以古为贵 越古越贵 书 以古为重 越古越重 一 好古托古而伪 梁启超在 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 中说 文化发达愈久 好古的心事愈强 代远年湮 自然有许多伪造古书以应当时的需要 这种情形 各国都有 尤其是在中国 造假的本领更是发达 因此 托古立说 便成为产生伪书的一个主要原因 先秦简册多著录官家法令 私人著述只能寄于口耳 流传的过程中 内容难免会出现变化 致使后世所记 各有所自 真伪难辨 同时 先秦古籍作者多不署名 此时虽然存在伪书 但并非有意为之 章学诚 文史通义 言公 说 古人之言 所以为公也 未尝矜于文词而私据为己有也 志期于道 言以明志 其道果明于天下 而所志无不申 不必其言之果为我有也 春秋战国之际 周室衰微 诸侯视周室典章制度而不顾 士子有多假借古人以自重其说 故而有意造伪的现象开始出现 秦始皇焚书 书籍横遭劫难 汉初求书 上古书籍出现颇多 然真伪杂糅 此时造伪者大多是迎合当时需要以扩大献书者的影响 其作伪方法大多是拼凑战国以前的书籍而成 此为汉代人有意作伪之始 托古取重 集中表现在无名氏的书籍上 一般来说 有这样几种托古方式 因书中提到某个古人 而托书其名的 如 素问 本是战国至西汉的作品 因为书中涉及某个古人的事迹而托书其人的 如 孝经 因为书中曾经提到曾参 便托名 在 汉书 艺文志 所列古书 注有 六国时人依托者 就属于此类 二 求取功名利禄而伪 张霸伪造 尚书百两篇 刘炫 他伪造 连山易 鲁史记 等百余卷送官 后来被人揭发除名 三 政治 学术谋私而伪 汉书 王莽传 卷九九 符命言井石金匮之属 副应言雌鸡化为雄之属 其文尔雅依托 皆作伪说 刘歆篡改了不少古书 据后人所考 周官 仪礼 礼记 史记 等书中的部分篇章 都经过了刘歆的改窜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汉书刘歆王莽传辨伪 在封建社会的党争过程中 也出现了为了泄私愤而作伪的现象 如唐代牛 李党争时 李德裕的门人韦瓘用牛僧孺的姓名 伪造了一部 周秦行纪 以此来诬蔑牛僧孺 北宋有人仇视王安石 就伪作 涑水见闻 借司马光诋毁王安石 在学术上也存在谋私而伪的现象 东汉末年 王肃嫉妒郑玄 而伪造 孔子家语 及 圣证论 就是典型的例证 四 混同误编而伪 注解混入原文的 如 庄子 起初 庄子 的内篇是庄周原作 外篇为后人注解庄周的书 结果后世的抄书人把内 外篇抄在一起同列在庄周名下 误编为一书 续作混入原作的 如 史记 凡百三十篇 其后 刘向等18人次相持续作 汉书 司马迁传 称 十篇缺 有录无书 但是没有列举所缺篇目 汉书 司马迁传 注及 史记 太史公自序 集解 并引张晏说 迁没之后 亡 景纪 武纪 礼书 乐书 兵书 汉兴以来将相年表 日者列传 三王世家 龟策列传 傅靳蒯列传 从字数上讲 史记 原文只有526500字 而今本 史记 则有555600多字 比原来的多出了29000多字 补 史记 者 有姓名可考的只有褚少孙一人 他补十篇 即 三代世表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陈涉世家 外戚世家 梁孝王世家 三王世家 田叔列传 滑稽列传 日者列传 龟策列传 凡他所补文字之前均冠以 褚先生曰 以说明其增补的意图以及史料来源 杂抄误为专书的 这种现象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比较普遍 如 管子 全书 本是多人 多时 甚至是多家的杂抄 却都被误认为管仲一人的专书 二 伪书的类型 一 搞错著述 著者年代 第一 著述年代存在疑问 成书于战国 秦汉时期之际的 周礼 托名为周公所著 第二 内容不尽伪而书名或作者是伪的 如 管子 商君书 是先秦作品 可以用来研究春秋 战国历史 但是两书皆非原名 第三 其书因佚而作伪的 如 列子 旧称列御寇撰 刘向校定共分八篇 汉书 艺文志 曾著录此目 早佚 今本为魏晋间张湛伪托 二 混淆著作内容 第一 无中生有 歪曲历史事实 一种是内容全部是伪造的 如 老子化胡经 是附会 史记 中老子西出函谷关的话写成的 子部中如 鬼谷子 经部中如 尚书孔氏传 都是这种情况 第二 张冠李戴 混淆黑白 如孔子对鬼神的看法 论语 先进 称孔子的弟子季路问侍奉鬼神的问题 孔子回答道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可见 孔子对于鬼神是否定其存在的 然而 易经 系辞 又称孔子说 精气为物 游魂为变 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第三 本无其书而伪造的 如 亢仓子 子华子 这些书历代史志目录中都没有记载 因为某书中提及其人其事 故而被人借机附会伪造出来的 其内容自然无信之处 第四 剽窃他人著作内容的 杂凑作伪的 如晋郭象的 庄子注 主要剽窃向秀等人的著作而稍有补充 三 辨别伪书的方法 张舜徽先生的 校雠广略 将刘向的辨伪方法归纳为六种 明定某书为依托 但未能确指为某人 从文辞方面 审定系后人依托 从事实方面 审定系后人依托 明确指出依托之时代 明确指出系后世增加 不能肯定的 暂时存疑 明代的胡应麟在 四部正讹 是最为突出的一部有关辨伪的理论著作 他将前人的辨伪方法概括为八种 核之 七略 以观其源 核之群志 以观其绪 核之并世之言 以观其称 核之异世之言 以观其述 核之文 以观其体 核之事 以观其时 核之撰者 以观其托 核之传者 以观其人 梁启超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第四章 辨伪的方法 先后提出了十二条辨伪公例和二个系统三十二条辨伪经验 胡适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 讲到的审定史料的方法 也适用于辨别伪书 其后 曹聚仁 国故学大纲 综合梁氏 胡氏二人的说法列成一表 条目清晰 今引如下 从著录体授上检查人事从文字体裁上检查从事迹制度上检查从时代背景上检查时代辨伪方法从进化历程上检查从作者根本主张上检查思想从思想渊源上检查从思想影响上检查旁证从它书征引上检查 第一 人事的角度 首先 从著录体授上讲 一 指为前代著作的 而前代不见著录或者没有人引用过的书 一般是伪书 如 连山 归藏 二 前代有著录 但是散佚已久 忽然出现 且来历不明 一般就是伪书 如 关尹子 三 前代有著录 但是今本在卷数 篇目 作者诸方面与原作录本不同 今本一般是伪书 或者可疑 如 鶡冠子 其次 从文字体裁上讲 书中文字显然是抄袭或者是伪造的 其书不可为依据 如 商君书 最后 从事迹制度上讲 如 商君书 记有 长平之战 而长平之战是商鞅死后七十八年的事情 第二 时代的角度 首先 从时代背景讲 如 山海经 其次 从进化过程讲 如 谥号 如 管子 第三 思想的角度 首先 从作者根本主张讲 如 孔北海集 一卷 汉孔融撰 其次 从思想渊源上讲 如 列子 第四 旁证的角度 主要是看它书征引的文字 内容 思想与本书的出入 如 孔子家语 一 疑古时期 先秦 孟子 尽心下 就讲 尽信 书 则不如无 书 吾于 武成 取二三策而已 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 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四 辨伪的产生和发展 韩非子 显学 孔子 墨子俱道尧舜 而取舍不同 皆自谓真尧舜 尧舜不复生 将谁与定儒墨之诚乎 二 萌芽时期 两汉 汉志 中将疑似的书籍 在其后的小注中标明 如 文子 九篇 班固自注曰 老子弟子 与孔子并时 而称周平王间 似依托者也 王充的 论衡 是辩证伪事 考订伪书的重要著作 三 自觉时期 唐宋盛唐著名史学家刘知几的 史通 中 疑古 惑经 申左 诸篇 几乎全是辨伪文字 中唐辨伪学家啖助 赵匡等 对 左传 谷梁传 公羊传 国语 等进行了考辨 指出了其中的伪事 对 竹书纪年 本草 等也产生了怀疑 柳宗元的 辨列子 非国语 更是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宋朝 辨伪风气大盛 欧阳修是第一人 作 易 童子问 对 易经 的 系辞 文言 说卦 序卦 杂卦 孔子作说提出怀疑 王安石 苏轼 司马光等 都表现出强烈的怀疑精神 都有疑古辨伪的成绩 如王安石疑 春秋 司马光疑 孟子 等 南宋的朱熹 大胆的表彰了吴棫怀疑古文 尚书 的举动 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