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教育 一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教育 一 突出教师的崇高地位 提倡全社会尊师 旧时民间多设 1尊师的言论 1 国将兴 必贵师而重傅 国将亡 必贱师而轻傅 有师法者 人之大宝也 无师法者 人之大殃也 荀子 礼论 2 古之学者必有师 唐韩愈 韩昌黎集 师说 3 师道立则善人多 海瑞集 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4 为学莫重于尊师 清 谭嗣同 刘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5 务学不如务求师 汉 杨雄 法言 学行篇 6 人 其父生而师教之 礼记 礼运 7 事师之犹师父也 吕氏春秋 劝学 2行为举止上 1 心敬 2 口敬 3 身敬 程门立雪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 颐偶瞑坐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清代名人郑板桥 拜徐青藤为师 对待教师敬重有加 连他的图章也刻着 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事事以徐青藤为荣 二 强调读书的神圣地位 引导全社会敬学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凿壁偷光匡衡 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 家富多书 衡乃与其佣作 而不求偿 主人怪 问衡 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映雪囊萤 晋书 车胤传 原文 胤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尚友录 原文 孙康 晋京兆人 性敏好学 家贫无油 於冬月尝映雪读书 负薪挂角 三字经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缀 如负薪 如挂角 悬梁刺股 战国策 秦策一 苏秦 读书欲睡 引锥自刺其股 太平御览 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 孙敬字文宝 好学 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 以绳系头 悬屋梁 二 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归纳起来说 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方针是教人怎样做人 而不是教人怎样创业 怎样去开拓前进 怎样去改造社会 三 中国古代的教育 传说中的 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 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 神农氏教民制耒耕作 等等 反映了我国原始教育的某些情况 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统一 没有一定的组织和形式 也没有特定的教育场所和教育制度 韩非子五蠹 记载 上古之世 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民食果蓏蚌蛤 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 钻燧取火 以化腥臊 而民说 悦 之 使王天下 号之日燧人氏 伏羲氏据说他是个大发明家 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 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他还发明 结绳为网以渔 神农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 制耒耜 教民耕作而化之 故谓之神农也 一 古代的学校教育 1先秦时期夏商时期 学校制度已纪初步建立 孟子 设为庠 序 学 校以教之 庠者 养也 校者 教也 序者 射也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 学则三代共之 皆所以明人伦也 殷墟甲骨文里记载了殷商学校的名称 如庠 序 学 瞽宗等 西周时 学制系统更加完善 形成 学在官府 的体制 西周官学主要有两大系统 即国学与乡学 国学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 又有大学与小学之分 大学是天子设立的 规模较大 分为五学 中间为 辟雍 又称大学 四周环以圆形水池 供天子举行飨射和自学 水南为成均 供习乐舞 水北为上庠 供习典书 水东为东序 供习干戈 水西为瞽宗 供习礼德 至于乡学 就有塾 庠 序 校 分别设于闾 党 州 乡等地方 属地方官学 在整个西周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礼 乐 射 御 书 数为主体的 六艺 教育体制 历史进入春秋战国之后 教学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 学在官府 发展到私学与官学并进的时代 孔子是创办私学的第一人 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继之而起的是墨子 孟子 荀子等一批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民间私学大师 他们以新的办学形式 聚徒讲学 从而成为创办私学 传播学术文化的先驱 在私学兴起的同时 官学也有一定的发展 如齐宣王在都城设立的 稷下学宫 大约持续了一百五十余年 稷下学宫实行 不任职而论国事 不治而议论 无官守 无言责 的方针 学术氛围浓厚 思想自由 各个学派并存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朝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汉代的学校也分官学和私学两类 而以官学为最发达 官学中有中央政府主办的 太学 和 鸿都门学 也有地方政府主办的 郡国学 和校 庠 序等 太学是汉代官学的最高学府 据载 元朔五年 公元前124年 汉武帝下令兴太学于京师 以 五经博士 为教官 为博士配弟子50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 太学所传授的知识以儒家经典为主 太学教师博士太学生来源学习的内容考试西汉年考口试和射策东汉两年一考 武帝时博士弟子限额50人 宣帝时达上千人 成帝时增至三千人 东汉时 学生达三万人 其中还有远道而来的匈奴弟子 盛况空前 太学之外 则为 鸿都门学 这是汉灵帝于光和元年 公元178年 设立的一所专科性质的学校 因设在都城的鸿都门下 故称 在校主要学习辞赋绘画 类似今天的文化艺术学院 学生多达千余人 汉代私学则有书馆和经馆两种 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战乱不断 太学时兴时废 官学教育有所削弱 这一阶段教育的变化 是晋武帝于咸宁二年 公元276年 在太学之外 另设 国子学 只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太学则成为六品以下官员子弟的学校 3唐宋时期 隋朝开始设置国子寺 国子监 这是中央专门负责管理教育的行政机构 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 太学和四门学等 唐代继承隋代的制度 但是学校的体系更加完备 中央官学有三个系统 分别是普通教育 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以国子监为主体 下设六学 即国子学 太学 四门学 书学 算学 律学 以上前三学是儒经学校 属大学性质 后三学乃专科学校性质 特殊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一等贵族子弟的教育需求 在门下省设弘文馆 东宫设崇文馆 礼部设崇贤馆 只招收皇室近亲 外戚 宰相 一品功臣的子弟 职业教育在唐代也颇具规模 有崇玄馆 专事研习道教经典 在太医署 设有医科 诊断 针科 治疗 药科 药理 按摩科 理疗 等 培养各类医学人才 唐代的学校教育体系完备 在入学分科考试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考试分为旬试 岁试和毕业考试 不及格必须重学 三次不及格者 或不能按期结业 则勒令退学 如果不遵师教 违假不归或作乐杂戏违反校纪则开除学籍 学习期满 考试合格者送尚书省录用或送高一级学校深造 亦可参加科举考试 唐代地方官学主要有府学 州学和县学三级学校 县以下又有乡学 市镇学和里学 4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学校教育基本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 中央官学不再分国子学和太学 也没有唐宋时期那么多的专科学校 这时中央办学校就以国子监为名 这样国子监的职能就大大缩小了 明清国子监长官为祭酒 是由学识渊博 声望较高的儒学者担任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担任此职 副长官为司业 司业协助祭酒管理全监事务 类似今天的常务副校长 唐代诗人张籍 就因为担任国子司业而被称为张司业 入国子监学习的人叫做 监生 明清时代的监生没有唐代那样的出身限制 但是因入学资格不同而分为四类 在京会试落第的举人 由翰林院择优选送入监就读的叫 举监 从各个地方学校中选拔入监读书的叫 贡监 三品以上官员子弟靠父荫入监就读的叫 荫监 因监生缺额由普通人家捐资而特许其子弟入监就读的叫 例监 此外 还有外国留学生在监就读 称为 夷生 监生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程朱学派注释的 四书 五经 以及 资治通鉴 等 八股文是必修课程 明清入监的学生待遇极为丰厚 衣食住全由国家供给 已婚者还可养其家小 未婚者赐钱婚聘 回家探亲还发给路费等 但是 思想上和行为上却控制严格 凡上课 起居 饮食 衣服 沐浴及告假出入等 都有严格的规定 小有过失 即行处罚 二 书院书院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它源于唐 盛于宋 衰亡于清末 历时千载 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 1书院的起源唐代最初设立私办书院有张九宗书院 官办书院是丽正修书院和集贤殿书院 清代诗人袁枚在 随园随笔 中写道 书院之名 起于唐玄宗时 丽正书院 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 为修书之地 非士子肄业之所也 2书院的发展书院的大发展应该说在宋代 北宋朝廷忙于武功 一时顾不上文教 更缺乏财力兴办足够的学校 因此 各地名儒 学者和地方官吏 纷纷兴办学校 以培育人才 北宋最著名的有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嵩阳书院 睢阳 应天府 书院 石鼓书院 茅山书院 白鹿洞书院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渤 北宋初年 江州的乡贤明起等 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 白鹿洞书院 之名从此始 但不久即废 直到朱熹重修书院之后才扬名国内 朱熹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 北宋开宝六年 973 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 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 接受了刘鳌的建议 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 初创的书院分有 讲堂五间 斋舍五十二间 其中 讲堂 是老师讲学道的场所 斋堂 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有住宿的场所 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在嵩山南麓 登封县城北约三公里处 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 公元484年 时 称嵩阳寺 至唐代改为嵩阳观 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 宋代理学的 洛学 创世人程颢 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 此后 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睢阳书院睢阳书院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开办 学子不远千里而至 远近学者皆归之 北宋政权建立后 实行开科取士 因这里人才辈出 百余名学子科举中第者竟多达五 六十人 宋大中祥符二年 1009年 真宗帝大为嘉叹 正式赐为 睢阳书院 范仲淹来睢阳书院求学 后娶妻生子 在商丘落户 并担任睢阳书院掌学主教 宋仁宗景佑元年 1034年 睢阳书院改为府学 官府拨田十顷 充作学校经费 庆历三年 1043年 改为南京国子监 石鼓书院石鼓书院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石鼓的蒸水和湘江汇合处的石鼓山 北宋时期开始创立石鼓书院 北宋景佑二年 1035年 宋仁宗钦赐匾额石鼓书院 朱熹 韩愈 文天祥 辛弃疾 范成大 徐霞客和王夫之等曾来过石鼓书院游览或者讲学 茅山书院茅山书院 又名金山书院 建于北宋天圣二年 1024 地点位于现在的江苏句容的茅山 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 现已无存 然而 为时不长 北宋的书院就沉寂和冷落下来了 到了南宋 官学腐败 北宋时书院37所 南宋时达到136所 尤其是岳麓 白鹿洞 丽泽书院 象山书院被称为 南宋四大书院 丽泽书院 原名丽泽堂 亦叫丽泽书堂 为南宋著名思想家 史学家 文学家 教育家吕祖谦 1137 1181 金华人 讲学会友之所 设于宋乾道初 约1165 1166 四方学者皆受业于此 因屋前临二湖 故取堂名为 丽泽 丽泽 意为两泽相连 其水交流犹如君子朋友通过讲会而交流知识 学说 吕祖谦为丽泽书堂制订了学规 并以 孝悌 忠信 明理 躬行 为基本准则 象山书院 贵溪是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 象山精舍 创建地 象山书院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 公元1187年 当时称作 象山精舍 贵溪应天山 陵高而谷邃 林茂而泉清 陆九渊登而乐之 乃建精舍居焉 学生也悄悄结庐其旁 早晨鸣鼓 揖升讲座 从容授学 讲授五年 求学者超过数千人 元代一方面大力提倡书院 但是另一方面官府对书院严加控制 自由讲学风气不浓 明代初年 转而注重官学 提倡科举 书院又一次衰落 明代中叶以后 政治黑暗 科举腐败 以王守仁 湛若水等为代表的儒学名士借书院宣传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 书院教育又兴起 成为书院教育的第三个高潮 书院的教学内容书院的教学内容与历代官学并没有多大的不同 但是因为书院的发达与宋代的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历代书院都以研究和讲解理学为根本 也可以说 书院与理学是互为表里 书院的组织管理 书院初创时 组织结构比较简单 主持人既是组织管理者 又是日常教学工作的承担者 随着书院的发展 规模的扩大和生徒的增多 开始有了协助主持人管理和教学的辅助人员 组织机构也随着扩大 分工更细 责任更明确 书院的特点 1 盛行 讲会 制度 2 书院教学实行 门户开放 不受地域限制 3 书院以学生读书钻研为主 4 师生关系融洽 5 书院实行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东晋 三 古代的家庭教育 史记 鲁周公世家 周公戒伯禽曰 我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成王之叔父 我於天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 一饭三吐哺 起以待士 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 慎无以国骄人 但是周公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 因此孔子是理所当然的家庭教育的鼻祖 子 尝独立 鲤趋而过庭 曰 学诗乎 对曰 未也 对曰 不学诗 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 又独立 鲤趋而过庭 曰 学礼乎 对曰 未也 对 不学礼 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论语 季氏 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是 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 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 他博览群书 学识渊博 很重视家庭教育 他搜集历代家教典故 结合自己的家教实践 写成 颜氏家训 二十篇 其中 教子 勉学 兄弟 治家 风操 慕贤 等篇目 涉及封建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 颜氏家训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 明清之后 家训更为流行 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清代朱柏庐的 治家格言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家国一体的优良传统 孟子 离娄上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德育优先 道德教育为首要的根本的教育 首先 是如何做人 其次 是如何做事 其三 节俭 第四 诚信 及早教育 胎教和学前教育 戒过饱 戒多睡 戒暴怒 戒食 辣 古者 圣王有胎教之法 怀子三月 出居别宫 目不斜视 耳不妄听 音色滋味 以礼节之 重视以身作则 论语 子路 云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 习惯的养成 大抵为人 先要身体端整 自冠巾衣服鞋袜 皆须收拾爱护 常令洁净整齐 凡为人子弟 须要常低声下气 言语详缓 不可高声喧哄 浮言戏笑 凡为人子弟 当洒扫居处之地 拂拭几案 常令洁净 儿读书 须整顿几案 令洁净端正 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 眼到 口到 凡写字 未问写得工拙如何 且要一笔一书 严正分明 不可潦草 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喀什地区岳普湖县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及答案
- 农发行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农发行梅州市大埔县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农发行东营市河口区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农发行保定市博野县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郴州嘉禾县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初三周记合集七篇
- 大唐电力太原市2025秋招电气工程专业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厂转让合同15篇
- 2025年河北承德辰飞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10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HGT 4686-2014 液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愚公移山说课稿讲解课件
-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 中职英语 基础模块2 Unit 8 Green Earth
- 4.CSR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表
- 小学生解决万以内退位减法错误类型及影响研究
- GB/T 14294-2008组合式空调机组
- 福建师范大学2023年815写作与翻译考研真题(回忆版)
- 【语法】形容词的最高级-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