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见义勇为后索取报酬引发的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特别是道德规范的关系的争议【案情】2003年6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救人应否跟经济效益挂钩引发争议的文章,提出了见义勇为救人一命是否可以要求报酬的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对于家住重庆市长寿区凤城镇上东街205号的刘维碧来说,5月24日是个让她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8岁的儿子不慎落入长江,被人救起。据刘维碧介绍,24日下午5时许,儿子卢维和另外两名小朋友在长江长化码头玩耍。卢维一脚踩空,滑进滔滔长江。危急关头,一男子气喘吁吁地跑来,顾不得脱衣脱鞋,跳入江中,终将落水孩子救上了江岸(事后得知此人是一李姓老板)。下午6时许,刘维碧闻讯赶到江边,见到了孩子和孩子的救命恩人。为表谢意,刘当即让孩子跪下认李某作干爹。孩子照做后,李对刘说:“你10万元也买不到你孩子的命,你必须给我付1000元感谢费,并赔偿我进了水的手机和手表。”刘当时未反对也未答应,而是让李某到她家再说,她可以去借点钱作感谢费。晚7时,李某随母子俩回到家里,他让刘维碧出去借钱,自己坐在刘家抽烟。由于家里穷,刘只好挨门挨户向邻居借钱。邻居张永惠得知刘借钱的原委后,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还是借给刘300元。收下这300元钱的李某并不满意,让刘继续借钱。憨厚老实的刘只好哭着再次向邻居们借钱,邻居们纷纷来到刘家,要求李某立即离开刘家。闻讯赶来的上东街居委会的同志也希望能和李某心平气和地“对话”,并表示如果他不再要钱,他们将召集居民敲锣打鼓给他单位送一面锦旗。但李某称:我救人是要跟经济利益挂钩的。李某的话激怒了居民们,有的居民甚至开始骂李某。刘维碧家真可谓家徒四壁,除了一张祖宗留下的老床还值点钱,她家连一张饭桌都没有。邻居袁素华告诉记者,刘维碧3年前丧夫,母子俩只能靠每月8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费艰难度日,“她哪有那么多钱去报恩嘛”。在是否应该索取救人感谢费问题上,人们见仁见智。采访过程中,有不少人认为“这种见义勇为完全变了味”,在受益人无力支付的情况下索取千元感谢费实属不该。但也有人认为,有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值得钦佩,索取感谢费之举,无可非议。问题】见义勇为后索取报酬是否适宜用法律调整。 案例:公公娶儿媳妇美国食人案一个由四人组成的探险小组正在一个山洞里考察,洞口突然崩塌,还好,探险小组可以用手机和外面联系-求援队、地质专家和生理专家马上赶来,经过测量和研究,地质专家告诉被困在洞内的探险人员,打开洞口需要十天的时间,探险人员问外面的生理专家,说他们没有带任何食物,能够活多少天,生物学家,最多七天,洞里的人又问,如果杀死其中的一个人,其他三个人吃死者的肉,能够活到洞口被打开吗?生物学家极不情愿地说是。这以后,洞里的人就再也没有和外面联系了。第十天,洞口被打开了,有三个人还活着,原来,这四个在洞内进行了抓阄,三个幸运者将抽到那个死签人杀死并把他的肉给吃了。这三个人身体恢复后,被送到了法庭上,几个不同派别的法官展开激烈的争论。信奉实证法学的的法官认为,法律应严格遵循条文,不应有特例,只要是故意杀人,就应该问罪;信奉自然法学的法官则认为,探险人员被因在山洞里,与外界隔绝,不应再适用人类社会的法律,而应根据自然界物竞天则、适者生存的法则,也就是他们吃掉同伴和我们平时吃其他的动物一样,不应该问罪。而信奉社会主法学的人则认为,这个案子应该听听社会民众的意见,不妨搞一个民意调查,看看是大多数人的意见怎么样?.这是一则虚拟的案例,大家可以不必去理会结果,但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很容易理解几大法学派的观点这也是西方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的魅力所在。有一群小朋友在外面玩而那个地方有两条铁轨,一条还在使用,一条已经停用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在停用的铁轨上玩其它的小朋友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铁轨上玩,很不巧,火车来了(而且理所当然的往上面有很多小孩的,仍在使用的铁轨上行驶)而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因此你能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数的小朋友; 但是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小朋友将被牺牲,你会怎么办?.火车不能改轨.如果改变了.是违章行为.废轨的小孩死掉的话.判杀人罪.原因很简单.在使用轨玩的几个孩子.本身自己就犯了错误.而这种错误.是可以致命的.任何错误.都将会受到惩罚.只是惩罚的大小不一而已.即使撞死了.家属也无权索赔.因为法律有规定.不能在使用规玩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导致死亡.而监护人就要受到某些处罚.因为监护人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果火车废轨上没有小孩.司机可以毫不犹豫的转道.但有小孩的话.他的生命司机就没权利去剥夺的资格.法律是无情.正义的.如果因为某些意外小事就改变.那么朝纲何在.如何服人心.如果改变的话.那么世界就会乱.因为可以被真正罪犯钻空子.1. 为了挽救大多数人的生命可以牺牲少数人的生命2. 不能为了挽救大多数人的生命而牺牲少数人的生命,哪怕因此导致全体牺牲3. 无法判断,让上帝来决定陈兴良教授在他的规范刑法学一书论及紧急避险的章节就明确指出:“生命权是最高的权利,通常不容许为了保护一个人的健康而牺牲另一个人的生命,更不容许牺牲别人的生命来保全自己的生命。”有人也许会提出,将这样牺牲他人的生命来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行为从法律上认定不是犯罪,是不可罚的,会不会导致人们泛滥这样的行为呢?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紧急避险有一个关键要件是“必须出于迫不得已”。“迫不得已”,也就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即,只要还有别的求生方式,就不能成立这里所说的紧急避险,这实际上就严格限定“一命换一命”免责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或许我们真的不愿意接受法律纵容人们去“自相残杀”,去“弱肉强食”,我们都渴望在每个尖峰时刻总有人“路见不平一声吼”。但现实和愿望不同,道德与法律不同。我们要明确的是,“舍己救人”是一种道德境界,而不应是法律底线。所以,我还是认为,紧急避险中牺牲别人生命来保全自己生命的行为不是犯罪,不可罚。文本与效力批准与备案改变与撤销冲突与适用法律低于宪法批准问题:自治区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较大市法规、自治州县条例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备案问题:备案找上级人大不备案批准当备案规章有例外领导关系:若两机关为领导关系,则上级既可撤销也可改变下级立法监督关系:若两机关为监督关系,则上级只能撤销不能改变下级立法授权关系:若两机关为授权关系,则上级可撤销下级立法乃至撤销授权批准关系:经批准的立法视为批准者的立法对待(审查结果仅为撤销)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法不溯及既往,但有利溯及除外新一般规定与旧特别规定冲突的,由制定机关裁决(制定机关为某级人大的,则替换为其常委会)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或经济特区法规与法律冲突无法决定适用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冲突的,由国务院裁决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冲突,国务院可决定适用地方性法规,适用部门规章的则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省政府规章与较大市法规冲突,省级人大常委会处理行政法规低于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上级地方法规部门规章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规章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本级以上地方法规、上级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与经济特区法规类似本级地方性法规,但可对上位法做变通规定并在本区域内优先适用行政许可设定的权限(表16)创设经常性许可创设非经常性许可制定具体规定禁止设定许可法律无此情况中央立法无特殊禁止行政法规必要时国务院可以决定方式设定;实施后除临时性许可外,应及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或自行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可在上位法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但不得增设许可,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地方法规必须由国家统一确定资格资质的许可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许可限制外地生产、经营、服务、商品进入的许可省级地方规章上位法未创设许可的,必要时省级政府规章可以创设临时性许可;该许可实施满1年需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行政许可的实施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表17)授权实施委托实施集中实施统一办理、联合办理原有方式行政机关实施委托机关实施多个机关实施多个机关(部门)分别实施现有方式被授权组织实施受委托机关实施一个机关实施多个机关(部门)共同实施注意问题被授权组织以自己名义实施委托内容应公告;并以委托机关名义实施;且不得转委托经国务院批准,省级政府决定统一受理、统一送达、联合办理、集中办理;但分别决定行政处罚的设定(表22)可创设可规定注意问题法律各种处罚下位法应当在上位法规定给予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范围内对已有处罚做出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由法律保留行政法规限制人身自由除外可设定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处罚地方性法规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除外可设定暂扣企业营业执照的处罚部门规章警告;罚款罚款限额由国务院规定地方性规章罚款限额由省级人大常委会规定【浙江文成县兰瑞峰案】1996人事部、公安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考生有直系血亲和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不得报考人民警察。合法性:1.2005公务员法与录用办法的适用关系; 2.缓刑是否属于“正在服刑”? 3.什么是“重大影响”?合理性:警察录用办法中的“连带处罚”本身是否公正、合理?老公公娶儿媳妇,是自由的胜利还是道德的沦丧?最近发生在高邮的一桩婚姻引起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岁的丁老汉和出头的占某“喜结连理”。这桩婚姻引起争议,并非因为双方年龄的差距,而是因为双方本是公公和儿媳。据报道,丁老汉的二儿子丁某年经人介绍,与女青年占某结婚,次年生下一男孩。因感情破裂,小两口于去年离婚,经法院判决,读小学二年级的男孩随母生活。丁老汉的老伴去年月病逝,儿媳占某也是孤身一人,今年上半年,两人在该市民政部门登记领取了结婚证。老汉的这一举动在其家庭内无异于投下了一颗“炸弹”,当即遭到儿女们的强烈反对。因在家中已无法立足,丁老汉遂与已由“儿媳”变成“新婚妻子”的占某在外租房生活。因为几个儿女认为丁老汉做出了有悖伦理的事情,便决定分割家庭财产(主要为房产),将老汉排除在外。丁老汉无奈之下,将子女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给他应有的房产。其儿女们私下表示,不知该如何面对父亲的“新婚妻子”,二儿子丁某情感上更是无法接受,读小学的孩子也无法适应亲人称谓的转变。当地群众对此也议论纷纷。赞成的认为大胆追求个人幸福,勇气可嘉;反对的表示“公公”和“儿媳”的所作所为伦理难容。发放结婚证的当地婚姻登记处的同志表示,当时两人户口簿、身份证等手续齐全,虽年龄悬殊,但老汉有丧偶手续,少妇有离婚证明,符合结婚条件,应当发证。根据新婚姻法的规定,只要双方自愿,条件符合,你能不发给他们证吗?丁老汉和庄某的婚姻究竟是合法不合理,还是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引发人们对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和家庭伦理关系的热议和深思。“公公娶儿媳”不符立法精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李富成正确理解法律是适用法律的前提,如果对法律理解不准确、不到位,就会影响到对法律的精确适用。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法律的理解是从法律条文开始的,但又不能停留在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上,还须探求法律条文背后的法理,法理背后的法律精神。否则,就可能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对法律有可能会误用、误解,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到家庭的安宁及社会和谐。高邮市婚姻登记机关对丁全仁、占小东的婚姻认可,说明了对法律的准确理解很重要。对丁、占二人的婚姻,大多数同志认为是合法不合理,理由是婚姻法并不禁止老丁与前儿媳的婚姻。由于对法律的理解角度不同,笔者认为:丁、占的婚姻关系违情背理,既不合法,更不合理,这涉及到一个对法律如何理解的问题。对丁、占二人的婚姻是否合法不能仅限于从婚姻法条文上去判断,还要看到国家制定婚姻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持家庭中的伦理道德,维系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是婚姻法的特殊性之所在。婚姻法具体条文仅是“表”,“家庭伦理”才是婚姻法要维护的“里”。从婚姻法禁止结婚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一点: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禁止结婚的疾病;未达到婚龄;重婚。婚姻法规定的禁止条件,不仅有生理上的原因,更有伦理上的原因。婚姻法之所以规定“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不能结婚,主要是基于伦理上的考虑。尽管公公与前儿媳结婚不属于婚姻法禁止之列,但他们结婚违反了重大的伦理道德。在我国民事法律领域,判断一个行为合法与否不仅要考虑法律条文,还要考虑伦理道德和公共利益。婚姻法从本质上说是家庭法,是伦理法,是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是民法属下的特别法。民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婚姻法:比如“公序良俗”,公共利益,都是民法的具体条款。我国民法通则第六条、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应遵守国家政策;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公序良俗”和“公共利益”,既是民法通则中的具体法律条文,又是法律原理,在判断一个行为合法与否时,必须把二者一并考虑。 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发生变化而变化,血亲关系,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法律都无法改变的。如果法律认同丁全仁与占小东的婚姻关系,会引起一系列重大的伦理关系的错乱,侵犯公序良俗:占小东与她的前夫丁桂宏由前夫妻关系,变成现在名义上的母子关系;丁全仁的孙子与他构成事实上的父子关系养子关系。按占小东的说法:她与丁全仁结婚完全是为了儿子,儿子也是愿意与她们一起生活,这样丁全仁与他过去的孙子的爷孙关系转变为现在的父子关系。丁桂宏与他的儿子关系也会发生伦理上的颠倒:由父子关系变成继兄弟的双重关系。就丁全仁、占小东的婚姻来说,他们本不应该使其合法化,法律也不应该允许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合法化,因为这种婚姻违背了“公序良俗,公共利益”。丁全仁也许意识到这一点:“高邮人民的唾沫会淹死他们”。所以,他最初是不愿与占小东领取结婚证的,后来在占小东的强烈要求下,双方领取了结婚证。在现实生活中,公公与儿媳擦出爱情的不乏其人,只不过双方都属“地下党员”,进行的都是地下活动,从没有人公开地要求正名份。但占小东不同,她要报答老丁,给老丁一个法律上的名份,这样做,就等于向全社会挑战,向人类整个道德挑战。按说发证机关完全可以拒绝他们的请求,他们的请求违背了最起码的公序良俗。目前可以补救的方法是:第三人、如丁桂宏等可以向上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发证机关不当的发证行为,发证机关也可以主动撤销自己的不当发证行为,理由是丁、占二人的婚姻违反人类重大的伦理道德。检察机关也可以提起公益诉讼,以违反公共道德为由,请求法院撤销发证机关的发证行为。婚姻法应当禁止直系姻亲婚姻法正居士我国婚姻法在禁止结婚的亲属问题上,只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实际上把我国自古以来以及外国普遍禁止的某些乱伦婚姻合法化。继父母和继子女结婚、养父母和养子女结婚、养子女和亲子女结婚、公公和儿媳结婚、女婿和丈母娘结婚、外甥和舅妈结婚、姑夫和侄女结婚都成为可能。这样的婚姻法在世界上少见,不像是个文明国家的法律。直系姻亲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是除直系血亲和兄弟姊妹外最亲近的亲属。直系姻亲发生性关系,直接破坏了直系血亲之间的关系,对一个家庭的破坏极大,使得家庭成员的关系完全呈现错乱状态。以高邮的前公媳结婚一事为例,不仅自己的儿媳妇变成自己的老婆,自己的公爹变成自己的老公,而且自己的儿子变成自己老婆的前夫,自己的媳妇变成自己的后妈,自己的丈夫变成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妈妈变成自己的奶奶,自己的儿子变成自己的孙子,自己的爷爷变成自己的后爹,自己的孙子变成自己的儿子。如果公媳再生个儿子,那就更乱套了。在刑法上,把直系姻亲发生性关系列入乱伦罪的国家已经不多,但是,直系姻亲发生性关系不构成犯罪,并不意味着直系姻亲可以结婚。笔者查阅了法国、德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民法典,无一例外都禁止直系姻亲结婚。法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直系亲属关系中,婚生或非婚生的尊血亲与卑血亲之间,以及同系的姻亲之间,禁止结婚。”德国民法典第一千三百零七条规定:“直系亲属之间以及全血缘和半血缘的兄弟姐妹之间不得结婚。”日本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五条规定:“直系姻亲间,不得结婚。即使姻亲关系依第七百二十八条规定终止后,亦同。”第七百二十八条规定了姻亲关系终止的两种情况。其一,姻亲关系因离婚而终止。其二,夫妻一方死亡,生存配偶表示终止姻亲关系的意思时,亦与前者同。台湾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三条规定:直系姻亲和旁系姻亲在五亲等以内,辈分不相同者,不得结婚。直系姻亲结婚之限制,于姻亲关系消灭后,亦适用之。直系姻亲结婚之限制,于因收养而成立之直系亲属间,在收养关系终止后,亦适用之。我同意台湾民法的态度,对直系姻亲结婚的禁止,不因姻亲关系的消灭而终止。姻亲包括血亲之配偶,配偶之血亲,配偶血亲之配偶。直系姻亲为配偶之直系血亲,例如儿媳与公婆,女婿与岳父母。婚姻可因配偶死亡和双方离婚而消灭。但姻亲关系并不必然随着使其产生的婚姻的消灭而消灭。正是因为还有姻亲关系,丧偶的儿媳对死亡的公婆的财产也享有法定继承权。即使丧偶的儿媳、女婿再婚,儿媳、女婿与公婆、岳父母的关系也不自动结束。我国继承法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这里所说的“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包括已经再婚的。在实践中发生过丧偶儿媳再婚后仍然被认定有法定继承权的案例。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人卫生清洁照料课件
- 山东省威海市2025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老年个案管理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考前小题狂做120道(含答案)
- 老人食品养生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书模板下载
- 2025版外聘项目管理顾问聘用合同
- 2025版石材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2025年度铁路安全防护设施施工合同
- 2025窗帘外贸出口订单合作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中国无机絮凝剂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产品需求分析模板及开发计划表
-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 2025年成人高考大专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带答案
- 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 国企公司合并方案(3篇)
- 2025年海南省通信网络技术保障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江苏省昆山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典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