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文化中的西方音乐.doc_第1页
论历史文化中的西方音乐.doc_第2页
论历史文化中的西方音乐.doc_第3页
论历史文化中的西方音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标题 论历史文化中的西方音乐 On Western Music in Historical Culture 姓名与学号 指导教师 年级与专业 所在学院 论历史文化中的西方音乐 浅谈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摘要: 音乐作为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一直是人类传达情感的方式,我们发现随着 音乐史的发展,音乐表达情感的程度、方式都在不断地变化,但作为音乐的本质,却一直不变;因此了解历史文化中,西方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对我们理解音乐的发展以及欣赏音乐这门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历史文化 西方音乐 情感正文: 音乐,作为人类灵魂的声音,永远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精神的诉求。社会或许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但音乐的本质,作为人类的灵魂诉求,却不会改变。束缚与自由、压迫与反抗、阶级与平等、战争与和平、蒙昧与理性,种种对立都可以从音乐中找到答案。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Music has charms to soothe the savage breast,to soften rocks,to bend a knotted oak.(William Congreve)英国剧作家威廉康格里夫如是说:“音乐有着抚慰粗野的胸怀、软化顽石以及使千年老树弯腰的魅力。”而作为世界音乐史中最灿烂的一朵奇葩,西方音乐的魅力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西方音乐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中世纪时期(450-1450)、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巴洛克时期(1600-1750)、古典时期(1750-1820)、浪漫时期(1820-1900)以及二十世纪音乐。在后面的论述中,笔者将有所侧重地对各个时期对音乐与情感进行分析。在欧洲历史上,中世纪(Middle Ages),是处于罗马天主教统治的时代。当时宗教统治的时代无异于一个中国封建制度专权的时代。罗马教皇拥有绝对的高度集中的权力,人民的文化教育精神方面等毫无例外地被无情支配。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作此比喻:“宗教是被压迫者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总的来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可想而知,当时的人们生活在一个被无情压迫、压榨的冷酷时代,而宗教则成了人们唯一可以求助的对象,是一种明知毒害作用之深却依然无法控制去求助的所谓“信仰”。在当时,音乐是平民百姓根本无福消受的,大教堂才是音乐生活的中心。格里高利圣歌,作为中世纪音乐中的宗教音乐,完全是为了天主教教会礼拜仪式而创作的。格里高利圣歌的旋律是为了加强和营造一种宗教的氛围,同时它强调的是教会,而非个人。因此演唱者表现出来的激情大多是被要求的激情,虔诚也大多是无知的虔诚。宗教音乐在大教堂高耸的穹顶中,给人雄浑神圣、超脱世俗之感,然而对于人本身情感的表达缺不赞同,甚至是抑制的。 在中世纪晚期,在内容、形式上不同于格里高利圣歌的世俗音乐深受人们喜爱。比如世俗音乐中有乐器进行伴奏,而且产生了和声,并且有了韵律和节奏;内容有很大突破,涉及爱情、军人、舞曲和纺织等。而奥尔加农作为宗教音乐的发展,也成了西方音乐的一个革命性遽变:由单声部向多声部发展。附加于奥尔加农的旋律线不再与圣歌保持严格的统一,开始独立起来,甚至背向而行。如果说格里高利圣歌的一条旋律线是为上帝而创作的,是教会的一种固守;那么奥尔加农的附加旋律线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的一种自身情感的表达,一种即兴,一种自由,甚至是一种“反叛”。14世纪的欧洲,接近中世纪的末期,“百年战争”和黑死病瘟疫对封建和教会的统治的冲击是巨大的,人们对生命、财富等较现实的事物的观念开始增强,而非一味地遵从所谓的精神上的超脱,灵魂的美德和上帝的恩赐等空洞单薄的东西。不仅仅在音乐方面,在很多其他的领域,如文学上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十日谈,强调世俗的肉体感觉。这时的欧洲,世俗音乐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宗教音乐,作曲家开始不在以格里高利圣歌为基础创作。文艺复兴时期,各个艺术领域,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当然还有音乐,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的宗教改革使得天主教在权威性上明显不如中世纪时期,因此对人们精神上的束缚不再那么严苛。这一时期,“人文主义”(humanism)成了人们关注的核心。“人文主义”所主张的是以人为本(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宗教权威,宣扬人的个性,追求人间幸福,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因此赤裸的人体,在中世纪被认为是可耻的、隐晦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和雕塑家的素材;画家也不再单纯以缺少人性化的符号标记来创作,而是更生动形象地利用透视描绘原本庄重而不容亵渎的圣像。在音乐方面,印刷术的发明使音乐的传播得到普及。当时社会普遍认同这样一种思想:每一位受教育的人应该具有弹奏一种乐器和识谱的能力。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继承了中世纪把声乐作为主体。但更进步的是此时作曲家更强调根据歌词的含义进行创作,通过谱曲表达出歌词应有的情感和内涵,这是更人性化的创作,突出了人作为主体的重要性,是中世纪的音乐中的压抑低沉所不能比的。经文歌和弥撒曲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两种主要宗教音乐,也变得更流畅,更自然,没有被强烈束缚的感觉。而牧歌作为当时一种重要的世俗音乐十分流行。牧歌通常与爱情有关,较宗教音乐,包含更多快速的情绪变化,充分表达人的内心的情感,因此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巴洛克时代,科学探究的方法、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家的伟大发现,深刻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强调的是动态活力以及戏剧性。歌词与音乐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甚至音乐逐渐是为了表达歌词的情感而创作的,这也为之后歌剧(opera)的诞生买下了伏笔。歌词中的激情和张力要求所谱写的音乐也具有音乐中具有鲜明的对比,并且可以更自由地运用不和谐的音符,从而彰显戏剧性。几个世纪以来统治音乐的中世纪宗教调式也逐渐被大小调式代替。可见巴洛克时期,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更直接,诉求也强烈,不再满足于呆板保守的宗教调式,而是趋向更自由更具感染力的表现方式。歌剧,作为音乐史上的一项重大的革命性的发展,融合了音乐、表演、是个、舞蹈、布景和服饰等多种艺术,带给观众不可抗拒的激情和戏剧性的情感体验。但作为歌剧最核心的元素,音乐才是一部歌剧成败的关键。音乐作为戏剧的一部分进行演绎,也是一种情感抒发的创新。这个时期出现了像蒙特威尔第、巴赫以及亨德尔这样的音乐大师。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能将娴熟的技巧与真挚的情感融合起来,他们创作的音乐都是揭示音乐本质的,是情感抒发的载体,灵魂诉求的方式。18世纪中叶,作为西方音乐史古典时期的开端,也是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启蒙时代”。这段时期,理性力量之流冲击着社会和宗教的权威,同时,欧洲也经历剧烈的政治与社会变革,如七年战争、美国革命、法国革命以及拿破仑战争,并且造成了各种权力从贵族和教会手中下放。当时的人们开始追求进步与博爱,争取平等与自由,捍卫自身权益,甚至怀疑上帝的存在。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情绪的丰富变化和对比获得了全新的强调。情绪化的波动更明显,一段不稳定的、激烈的音乐会突然进入柔和、舒缓甚至轻快的音乐。这就要求其节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个时期出现了古典交响曲和协奏曲。交响曲的四个乐章通过速度与情绪的对比,从而丰富地表现波动起伏的情感。而协奏曲则通过独奏家及乐团的结合表现出强烈的戏剧效果,特别是华彩部分给独奏家即兴表演的时间,使得独奏家的个性和才华得到充分展示。古典时期最主要的三位音乐大师分别是海顿、贝多芬和莫扎特。海顿的音乐率直而充满活力,表现出健康向上的乐观气质,是他本人的写照。莫扎特则将自己的快乐和激情融入了他的作品,他在作曲时便是一种精神上的诉求,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快乐。贝多芬,音乐更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支撑着他继续创作。Music is a higher revelation than philosophy. 贝多芬如是说:“音乐是一种高于哲学的精神启示。”浪漫主义时期,艺术家们都致力于主观情感的表达,强调的是情感、想象力和个性。作家打破传统,提倡更自由的表达;画家则更大胆地运用色彩,更显激情,更富有张力。浪漫主义是对理性时代的反叛,一切创作都是主观的、情感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也同样前所未有地强调自我表现和风格的个性化,通过更宽的和声范围,丰富、不稳定的和弦以及丰富感性的音色来抒发音乐家内心的情感,从而达到精神上的诉求。舒伯特曾说过:“我生来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作曲。”他已经把音乐作为了自己的使命甚至是生命。舒曼则完美地运用音乐表现了他本质上浪漫抒情的天性。肖邦则在表达自己忧郁气质的同时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李斯特的奔放与激情,门德尔松的优雅与平衡,柴可夫斯基的激情与悲怆,勃拉姆斯的抒情与诗意,瓦格纳的激进与自信:这些卓越的音乐大师无不是用音乐传达了自己内在的情感和个性。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日新月异的科技成就使得艺术与原先的传统有了根本性的断裂。这个时代的艺术更显叛逆。现代小说如卡夫卡的变形记,现代舞强烈冲击传统芭蕾,绘画领域毕加索、康定斯基以及莫奈等都背离了具象写实的原则。各个艺术领域都朝着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音乐同样如此。在音乐艺术上,打击乐的出现,滑音的广泛使用,不和谐和弦的自由处理,双调性、多重调性甚至是无调性的使用、对节奏不规则与不可预测性的强调等都是成了内在主观强烈情感的需要。音乐的形式由中世纪单一的宗教音乐逐渐过渡发展,到后来的歌剧、交响乐甚至二十世纪突破了传统意义的现代音乐,变得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同时这也是人类情感抒发的特点。每个人都有抒发情感的权利,形式当然就因人而异,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本身和听众也存在类似的关系。我们或许应该尊重音乐的发展,新的音乐形式最初可能会遭受到舆论界的批评,但经过时间的筛选淘洗,音乐中的经典终会被保留下来,只要音乐以其本质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