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1页
重庆市合川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2页
重庆市合川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3页
重庆市合川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4页
重庆市合川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合川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合川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南段西北麓,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境内。地理坐标在东京105。5837106。4037,北纬29。510230。2224之间,幅员面积2356平方公里,南北宽58公里,东西长69公里。合川市是重庆市的北大门,距重庆58公里,东邻重庆市渝北区、四川省岳池县,南靠重庆市北碚区、璧山县,西连铜梁县、潼南县,北接四川省武胜县和蓬溪县;是重庆市构建中的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重庆和成都两大都市圈之间北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是重庆传递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辐射力的北部桥头堡。2005年末全市辖2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户籍人口150.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07万人;常住人口127.29万人,城镇化率为44%,市区人口31.25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36人。一、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一)土地资源现状与评价1. 土地资源合川市总土地面积2356平方公里,以低山丘陵和台地为主,占全市幅员面积的84.5%。从土地利用结构来看,全市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面积为222.8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3.06%,其中:耕地面积165.32万亩,占总面积的46.78%;林地43.77万亩,占总面积的12.38%。2. 土地资源评价表1.1 2004年合川市土地资源横向对比表指 标全国重庆合川江津永川遂宁南充广安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135382636452680760604755农业人口人均常用耕地面积(亩/人)1.750.890.910.950.930.760.770.66亩均常用耕地农业产值(元/亩)11431585164122361993177715911677数据来源:重庆、江津、合川、四川和中国统计年鉴从合川市人口密度、农业人口人均常用耕地和亩均常用耕地农业产值可以看出,合川市土地资源不具有比较优势,土地利用效率也较低(见表1.1)。(二)水资源现状与评价1. 水资源量合川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3011万m3,地下水资源量10680万m3,水资源总量93011万m3(地下水10680万m3为重复计算量,过境水不计入水资源总量中),人均水资源量618m3/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46506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5314万m3,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6506万m3。2. 水资源开发利用截至2005年底,全市有水利工程24046处。电力提灌站498处/520台、装机容量27867.7千瓦,各类微型水利14041处。工程设计总蓄引提水能力达2.72亿m3,设计总供水能力1.32亿m3。另有合川城区自来水厂2处,场镇供水站63处。全市现拥有水力发电站15座,装机28台、3.47 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77亿千瓦时。三江中已建涪江渭沱水力发电站,装机3万千瓦;在建嘉陵江草街和涪江富金坝航电枢纽工程,装机分别为50万千瓦和6万千瓦;拟建嘉陵江利泽航电枢纽,装机10万千瓦。3. 水资源评价合川市水资源较多,水质较好,特别是渠江水质达到了直接饮用标准。但主要是过境水,拦蓄利用成本较高,原有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地区,是重庆市西部地区缺水较严重的区域之一。水能开发程度较低,全市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56.25万千瓦以上,已开发量3.47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9.27%。 (三)矿产资源现状与评价1. 矿产资源合川市境内现探明的矿藏资源有煤、石灰石、盐、锶矿、天然气等26种。其中煤远景储量18.2亿吨,近期可开采的地质储量5.17亿吨;石灰石总储量为55亿吨,近期可开采的优质石灰石12亿吨;盐160亿吨;铁矿6800万吨;铝土矿7500万吨;锶矿储量达160万吨;重晶石40万吨;天然气储量20亿立方米。2. 矿产资源评价总体上来看,合川市矿产资源种类虽多,但没有全国知名的丰裕矿产,在全国不属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市县。在重庆各区县中,合川市部分矿产资源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如相对丰富的煤和石灰石,为合川市建材业和火电能源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合川市矿产资源总体品质不高,不具备特殊的品质优势。(四)旅游资源现状与评价1. 旅游资源据统计,全市有各类旅游资源59种,215个资源单体。有国家级、省(市)级、县(市)级风景名胜区6处,国家级、省(市)级、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重庆市级森林公园1处。钓鱼城是重庆市目前唯一同时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殊荣的景区,是中国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址;涞滩古镇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建设部十大保护古镇,镇内二佛寺摩崖造像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禅宗造像群,中国石刻艺术第三个高潮的典型代表,是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涞滩-双龙湖风景区是重庆市级风景区;合川城区三江环绕,自然风光旖旎,历史遗存众多;草街古圣寺育才学校,因陶行知先生在此实践生活教育,成为近代素质教育的圣地;白鹤湖、龙多山、九峰山、水波洞、云门山、三汇石林、净果寺等景区集山、水、林、泉、洞、峡、寺为一体(见表1.2)。表1.2 合川市主要旅游资源表序号名称地址级别1钓鱼城(宋)钓办处钓鱼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古今桥(宋)钓办处太平门居委会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南屏墓群(东汉)南办处白鹿山至东津沱一带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合川文峰塔(清)南办处白塔街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育才学校旧址(近现代)古圣寺内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涞滩-双龙湖涞滩镇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7九峰山森林公园盐井镇重庆市级森林公园8涞滩古镇涞滩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 旅游资源评价合川市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资源品种较为齐全,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较多,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五)交通现状与评价1. 交通状况公路方面。合川市已基本形成以渝合高速公路、国道212(兰渝线)、省道204(广铜路)、省道110(渝南路)和16条县道为骨架,遍布城乡的镇村公路为支线的干支结合较为合理的公路网,已基本形成市域交通和外联交通良性互补的局面。2004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3195公里(含村道),农村公路2701.05公里,有等级汽车客运站5个,乡镇通班车率100%。以渝合高速公路、国道212线、省道204线为主体,形成重庆、璧山、铜梁、潼南和四川省的武胜县、华蓥市和岳池县等7个方向的对外交通通道。铁路方面,现有襄渝铁路穿过市境,设有4个四等级车站,营运里程33公里。水路方面,通航里程300.5公里(不含水库里程),合川港区最大靠泊能力300吨,年综合通过能力为78万人次、238万吨。合川市境内没有机场,主要借道渝合高速公路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车程仅1个小时即可到达。2. 交通状况评价表1.3 合川市公路现状指标与周边区域横向对比分析表区(市、县)公路密度等级化率(%)面积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公里/万人)合川市36.975.8177.04铜梁县55.79.395.19潼南县31.145.45100璧山县44.046.59100江津市51.9111.481.4永川市53.347.8350.3遂宁市44.66.2575.92南充市44.397.6570.52广安市37.645.2773.99重庆市39.2510.2974.34注:面积密度=通车总里程/幅员面积人口密度=通车总里程/2004年末总人口等级化率=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重庆市及各区县数据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2005有关数据计算,遂、南、广三市数据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2005有关数据计算而得合川市外联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与重庆市(北碚)、璧山县、铜梁县、潼南县,及四川省南充市武胜县、广安市华蓥县和岳池县、四川省遂宁市等县市的通道已基本打通,已初步形成以公路为主体,公路、水路、铁路三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区域性交通小枢纽的基础已基本具备。但是,合川市公路内部交通网络尚不完善,部分对外交通等级较差。现有襄渝线合川段对华蓥山片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对南部、西部、北部的经济带动效果相对较差。水路运输上,合川港各作业区布局不够合理,功能分区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缺乏机械化装卸作业码头,装卸工艺落后,效率不高。(六)基础条件优劣势综合评价1. 基础条件优势(1)合川市具有较好的地势、地形和区位条件合川市是重庆都市圈北部的中心城市,与重庆市渝北区、北碚区、铜梁县接壤,毗邻四川省的广安市、华蓥市、南充市,是重庆通往四川和大西北各省市的主要出口和桥头堡,是联结欧亚大陆桥的兰渝线和陇海线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较明显。合川市地势平坦,地域开阔,经济辐射范围广阔,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培育提供了更为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同时,合川市三江汇流,空气、水环境质量好,环境容量大,有利于产业及城市的发展。(2)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条件较好合川市三江汇流,过境水资源较多,并且随着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富金坝工程等航电工程的进行,合川市的水资源将得到极大地开发和利用;拥有大量的煤、石灰石、硫铁矿、锶矿、盐矿、天然气、瓦斯气等矿产资源,且资源开发条件较好。以钓鱼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为主的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优势明显。(3)外联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潜在交通优势明显合川市骨架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具有公路、铁路、水运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优势。水路上可直达南充市、达川市,下可直达重庆朝天门码头;国道212线、省道204线、襄渝铁路、渝南(重庆至南充)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在建的渝遂快速铁路、渝兰高速公路及拟建的渝兰铁路,以及草街航电枢纽的建设将极大地强化合川市的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功能,合川将成为重庆连接川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4)能源优势逐渐显现随着草街航电枢纽、富金坝水电站、利泽水电站、双槐火电厂和坑口火电厂等重大能源项目的建设,合川市将具有支撑产业发展的能源保障。2. 基础条件劣势(1)土地资源不丰富,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建设用地受到较大限制合川市人口密度是全国的4倍,重庆市的1.66倍;农业人口人均常用耕地虽高于重庆市,但仅为全国水平的一半,低于永川、遂宁和广安,高于江津和南充;农业人口人均常用耕地高于遂宁、南充和广安,但低于江津和永川。合川市亩均常用耕地农业产值虽高于重庆市和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区域内仅高于南充市,不具有优势。(2)合川市内部交通网络尚不完善,部分对外交通等级较差目前,合川市交通基础设施总体水平较为滞后,存在总量不足、技术等级偏低的状况,在区内交通的通达性和通畅性上仍存在瓶颈问题,现有交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较弱。在与璧山、潼南、武胜、华蓥、岳池等方向的对外通道存在技术等级较低,交通条件不理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川与这些区域经济联系的发展。23二、产业发展现状及评价(一)经济总量及结构现状与评价1经济总量及结构现状(1)经济总量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2000-2004年的4年间,合川市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1.6%的速度增长,2004年达到123.5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2.6%的速度增长,2004年达到9705元。(见表2.1、图2.1和图2.2)表2.1 合川市主要年份经济发展状况表年份GDP人均GDP绝对值(万元)增长率(%)绝对值(元)增长率(%)19997447669.34941520007737829.451233.7200186056810.6569311.1200296332811.26377122003107548812.2841512.22004123525412.5970515.3注:GDP数值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1999-2005年)GDP数值为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 (2)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合川市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的趋势。合川市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999年的29.2:35.8:35.0调整为2004年20.8:40.8:38.4。(见表2.2和图2.3)表2.2 合川市产业结构变化表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其中:工业第三产业数值(万元)比重(%)数值(万元)比重(%)数值(万元)比重(%)数值(万元)比重(%)199921786129.226654935.820177627.126035635.0200021283727.528171336.420019225.927923236.1200122096625.731650136.821486825.032310137.5200222659823.536640338.124819925.837032738.4200324697523.042796439.829326927.340054937.2200425716020.850345040.834822828.247464438.4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2005年)就业结构从就业结构来看,合川市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和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和比重逐年上升,但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仍占主要地位,几乎达到了总就业人数的半数。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已由1999年的63.0:9.6:27.4调整为2004年的49.8:17.2:33.0。(见表2.3和图2.4)表2.3 合川市就业结构变化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数(万人)比重(%)人数(万人)比重(%)人数(万人)比重(%)199954.21638.249.623.5827.4200049.9660.79.6911.822.6827.5200147.2256.411.2613.425.3430.2200246.4454.712.3214.526.1230.8200345.253.111.713.728.2433.2200444.7149.815.4917.229.6733.0资料来源:合川市历年统计年鉴2经济总量及结构评价经济总量评价合川市经济在重庆市各区县中较为发达,总体实力较为雄厚,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人均GDP不高。从GDP总量看,2004年合川市在重庆市排名第5位,在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位。从GDP增长速度来看,2004年合川市在重庆市排名第23位,在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中排名第4位。从人均GDP来看,2004年合川市在重庆市排名第17位,在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中排名第4位。合川市经济总量与重庆市内毗邻的区县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增长速度和人均值上则无优势。合川市经济在川渝结合部“合遂南广”经济圈中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虽然经济总量与遂宁市、南充市和广安市还有一定差距,但人均量却具有绝对优势, 2004年合川市人均GDP是广安市的1.60倍;是遂宁市的1.79倍;是南充市的1.90倍。表2.4 2004年合川市经济状况横向对比表区域GDPGDP同比增长率人均GDP数 值(亿元)在重庆市排位数 值(%)在重庆市排位数 值(元)在重庆市排位合川市123.53512.523970517江津市129.74411.2341027415永川市94.141113.0161022816潼南县54.152113.215760823铜梁县65.221613.6101059012璧山县58.351913.891140910广安市217.5814.66081遂宁市193.5313.05410南充市307.0912.85101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2005)、四川省统计年鉴(2005)经济结构评价合川市产业结构基本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步上升的态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虽然已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仍然远远大于重庆市和全国的平均水平;而第二产业比重则低于重庆市和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合川市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见表2.5)。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和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和比重逐年上升,但在总就业中第一产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2004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有49.8%。表2.5 2004年合川市产业结构横向比较表 单位:%区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其中:工业第三产业全 国15.2534631.8重庆市15.944.334.839.8合川市20.840.828.238.4江津市21.539.428.739.1永川市18.939.927.541.2潼南县28.827.915.743.3铜梁县19.843.731.636.5璧山县12.45647.731.6广安市29.137.325.533.6遂宁市31.134.225.1134.7南充市32.531.021.7736.5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2005)、四川省统计年鉴(2005)(二)第一产业现状与评价1第一产业现状2001-2004年,合川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以年均3.8%的速度增长,2004年达到25.7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2004年达到20.8%。2001-2004年,合川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年均7.8%的速度增长,2004年达到32.06亿元。在第一产业中,农业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虽然农业总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仍然高达60%左右。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长年维持在30%以上,并有逐步上升的势头。农牧业产值比逐年降低,由1999年的2倍降低为2004年的1.51倍。农业商品化率逐年提高,2004年达到49.9%。表2.6 合川市第一产业发展状况及结构年份农林牧渔总产值(万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农业商品率(%)农牧产值比(牧业=1)1999221092650.932.51.7-2200022013263.90.733.61.8-44.21.9200122928961.10.636.32-44.31.68200223884661.20.735.22.9-46.41.74200325830057.90.7373.40.9471.56200432059557.20.637.83.50.949.91.51注:总产值为现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在合川市农业内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例较高,占据种植业的主导地位,而经济作物发展较为缓慢。粮经作物播种比虽然有所降低,但2004年仍然维持在77.1:22.9的高水平(见表2.7)。表2.7 合川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发展情况表20002001200220032004粮经作物播种比83.2:16.882.5:17.579.2:20.878.4:21.677.1:22.9资料来源:合川市历年统计年鉴2第一产业评价(1)合川市是有名的农业大市,粮食、柑桔、粉葛、生猪、蚕茧、水产等农产品丰富,位居重庆市各区市县前列,在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2004年,合川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均位居重庆市各区县第2位,仅次于江津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在重庆市各区县中位居前列,粮食总产量(7291百吨)、肉类总产量(1044百吨)位居第1;蔬菜产量(6567百吨)位居第2,仅次于江津市;水产品产量(14258吨)位居第3,仅次于巴南区和江津市。(2)合川市第一产业中养殖业产值比例长年维持在35%左右,距农业现代化要求的50%标准还有较大差距,种养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同时,合川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虽有所改善,但粮食作物比重仍保持77.1%的高水平,粮-经-饲三元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3)合川市农业产品的商品化率虽然逐年提高, 2004年达到49.9%,但仍然低于重庆市的平均水平,表明合川市农业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4)合川市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各种基地较多,但是农业产业化特色不鲜明,农业产业基地较为分散,规模普遍较小,农业标准化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优质生猪、水产、葛根(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不大、重大项目少、效益不突出。 (5)合川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重庆市级龙头企业4家,位居重庆市各区市县前列。但各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带动能力较弱。(6)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005年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30个,全市农户入社率达20%。(7)合川市农机化运用加快,但是由于受地理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有限,2005年全市农机化水平仅为8.2%。(三)第二产业现状与评价1第二产业现状2000-2004年,合川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以年均15.6%的速度递增,2004年达到50.34亿元,位居重庆市各区县第9位,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第4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以年均1个百分点的速度逐年上升,2004年达到40.8%,低于重庆市和全国的总体水平,略高于周边的永川市和江津市。从合川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构成来看,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工业增加值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仅占20%左右。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实现的增加值比值逐年上升。(见表2.8和图2.5)表2.8 合川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变化及结构表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28.1731.6536.6442.8050.35其中:工业比重(%)71.167.967.768.56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21.919.718.522.422.3重轻比1.4:11.5:11.4:1-1.6:1建筑业所占比重(%)28.932.13231.530.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6.436.838.139.840.8注:表中数据根据合川市历年统计年鉴计算得来2000-2004年,合川市工业总产值以年均21.6%的速度增长,2004年达到54.55亿元,2005年达到64.6亿元。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的产值以年均11.8%的速度增长,2005年达到27.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维持在30%以上,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降至33.7%,2005年略有上升,达到42.3%。工业总产值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所占比例不高,维持在5%左右(见表2.9)。表2.9 合川市工业总产值变化及结构表年 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工业总产值(亿元)26.4729.1832.3944.1254.5564.6工业总产值增长率(%)10.614.014.236.023.6-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亿元)11.7611.4012.1417.7018.3727.3比重(%)44.439.137.54033.742.3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亿元)-1.382.311.894.02比重(%)-4.35.23.56.2注:表中数据根据合川市历年统计年鉴计算得来2004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117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54.55亿元,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54家,实现产值18.3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3.7%。按照工业行业划分,合川市工业中制造业占据着重要地位。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中制造业占84.7%,工业增加值中制造业占82.2%(见表2.11)。在制造业内部,无论是工业总产值,还是工业增加值,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和食品制造业分列第一、二、三位,三者产值之和占制造业产值的76.3%,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4.6%;三者增加值之和占制造业增加值的79.4%,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5.2%(见表2.10)。表2.10 合川市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工业行业划分情况表分类企业个数数值(个)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数值(万元)比重(%)数值(万元)比重(%)采矿业329591.612741.6制造业4815560384.76378882.2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32518213.71256016.2合计5418374410077622100资料来源:合川市统计年鉴2005表2.11 合川市2004年规模以上制造业情况表分类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企业个数(个)数值(万元)位次数值(万元)位次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4546134516113纺织业2845829405210食品制造业156603672334医药制造业9533435854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5555229052通用设备制造业3924616546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8067741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2973892772资料来源:合川市统计年鉴20052第二产业评价合川市第二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合川市第二产业经济总体实力较强,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建材、制药、食品、纺织、机械六大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在经济总量上,合川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位居重庆市第9位;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第4位;除低于渝北区外,强于重庆市内毗邻的其他区县,总体实力较为雄厚(见表2.12)。表2.12 2004年合川市与相关区域第二产业横向比较表市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绝对数位次绝对数位次绝对数位次合川市50.35934.821040.816.5722江津市51.06837.26739.473.4710永川市37.911426.201439.940.6415潼南县15.11258.502627.97.2229铜梁县28.481820.591643.719.4520璧山县32.571627.73135642.7714广安市81.19-55.45-37.372.5-遂宁市66.29-48.59-34.290.55-南充市95.37-66.84-31.0130.17-注:表中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05)、四川省统计年鉴(2005)(2)从三大产业结构来看,合川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但仍然偏低,低于重庆市和全国平均水平,出现工业发展短腿现象。(3)从第二产业结构来看,以工业为主,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维持在70%左右,重工化趋势逐步加强。制造业在合川市工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和食品制造业三个行业占据了合川工业的半壁江山。(4)合川市工业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对经济的带动效应有限(见表2.13)。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6.57亿元,仅为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0.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重庆市排名第22位,不仅低于其他五个区域性中心城市,而且与毗邻的重庆市各区县相比,也仅高于潼南县。(5)虽然近年来合川市工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表2.13)。2004年合川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重庆市排名第24位,在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中仅高于万州区,而与毗邻的重庆市各区县相比,也仅高于璧山县和北碚区。工业产品中技术含量不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低。表2.13 合川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表20002001200220032004指标在重庆位次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1.3879.4189.9143.3134.224总资产贡献率(%)7.017.15813.711.119资产保值增值率(%)130.39113.97103161.1132.5-资产负债率(%)69.5268.0263.953.86013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次)1.461.411.51.91.7-成本费用利润率(%)1.030.972.48.78.3-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168511741621508322263716627产品销售率(%)97.8196.8696.799.796.739数据来源:合川市历年统计年鉴、重庆市统计年鉴2005(四)第三产业现状与评价1第三产业现状(1)总量和地位2001-2004年,合川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年均13.8%的速度增长,2004年达到4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上升,2002年达到38.4%后,2003年略有回落,2004年再次回升到38.4%。表2.14 合川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表指 标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27.9232.3137.0340.0547.4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613.614.512.814.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36.137.538.437.238.4注:增加值为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2004年合川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在重庆市排名第5位;在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位,仅次于江津市;高于毗邻的重庆市各区县,但和广、遂、南三市相比,尚有差距。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永川市和江津市,但高于万州区、涪陵区和黔江区;与毗邻的重庆市各区县相比,比重高于铜梁县、璧山县和渝北区,但要低于北碚区和潼南县;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广、遂、南三市(见表2.15)。表2.15 2004年合川市第三产业发展横向对比表区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数(亿元)在重庆位次绝对数(亿元)在重庆位次合川市47.46538.436.738江津市50.84439.132.8110永川市38.88741.237.247潼南县23.431643.314.9124铜梁县23.811536.516.7520璧山县17.632031.618.3517广安市73.14-33.685.58-遂宁市67.13-34.776.78-南充市111.99-36.5139.82-(2)结构第三产业内部各产业都以较高的速度发展,增速最快的3个产业依次是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7.9%)、教育、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17%)、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5.6%)。从第三产业结构来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和房地产业构成了合川市第三产业的主体,三者增加值之和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58.8%(见表2.16)。表2.16 合川市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结构表位次产业类别总值(万元)比重(%)比上年增长(%)1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10293921.713.92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9570420.212.53房地产业8042316.914.94金融保险业468799.8813.55教育、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424918.9517.06其他行业326566.8816.97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291326.1414.38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254835.3717.99社会服务业105352.2213.110农林牧渔服务业53241.121.711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20950.4414.312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9830.2115.6(3)重点行业商贸流通业“十五”期间,合川市大力实施“商贸活市”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网络,扩大对外辐射,开放式、多层面的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合川作为重庆都市圈北部商贸中心地位日益增强。2001-2005年,合川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11.4%的速度增长,2005年达到39.87亿元(见表2.17)。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04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0.29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21.7%。到2005年末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95个,总面积49.9万平方米,市场成交额25亿元。基本形成以“久长路步行街塔耳门”购物区为中心,以重庆都市圈北部建材仓储批发市场、合州旧货交易市场、合州农贸交易市场为支撑,以三江鱼美食街等八条商业特色街、五个重点集镇市场为重点,向外辐射的商贸流通格局。表2.17 合川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状况指 标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23.2125.6728.5231.8334.6739.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10.510.611.112.315.415.0资料来源:合川市历年统计年鉴合川市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67亿元,位居重庆市第10位;位居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第5位,仅高于黔江区;总量上远远高于周边区县。2004年社零总额比上年增长15.4%,增长率位居重庆市第12位;位居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第3位,高于黔江区、永川市和江津市,但低于涪陵区和万州区;与毗邻区县相比,合川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慢。从人均量来看,2004年合川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732元,在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中最少,与周边区县相比,也仅高于潼南县。与遂、南、广三市比较,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存在极大差异,但人均销售额合川市均高于三市。(见表2.18)表2.18 合川市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横向对比表区/市/县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人均量(元)合川市34.6715.42732江津市37.0214.62941永川市37.9215.14123潼南县15.4815.02191铜梁县19.1515.53112璧山县18.4915.53631广安市85.5819.51890遂宁市76.7815.72021南充市139.8216.81929旅游业合川市旅游资源丰富,以钓鱼城、涞滩古镇为主要景点的旅游业发展较快,200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实现旅游收入7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4%;有星级饭店3家。预计2005年全市旅游行业接待游客60.4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0.9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2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6%。金融保险业截至2005年末,合川市共有金融机构网点240个,其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网点1个,中国工商银行网点6个;中国农业银行网点22个,中国银行网点6个,中国建设银行网点6个,重庆市商业银行网点1个,农村信用联社网点102个,邮政局网点96个。2004年合川市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7.96亿元,贷款余额49.81亿元,存贷差高达48.15亿元。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4.69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88%,比上年增长13.5%。房地产业合川市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较快,2004年实现增加值8.04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6.9%,是合川市第三产业中第3大行业。2第三产业评价(1)合川市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产业基础较为雄厚。2004年合川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在重庆市排名第5位,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排名第2位。第三产业比重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和房地产业构成合川市第三产业的主体。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已基本形成支撑强硬、重点突出的对外辐射格局。(2)合川市第三产业总体水平较低,商贸流通业已有一定基础,但旅游业、房地产业等新兴行业刚刚起步,与其他产业的联动性不强。(3)合川市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2000-2004年合川市城镇化率递增速度快于第三产业发展,城镇的拓展快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合川市工业经济有较大发展,但相比较而言,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的信息化服务、金融和保险、产品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和法律咨询、企业账户的会计和审计、产品的广告与推广、产品的国际贸易业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三、“十一五”产业发展方针和目标任务(一)产业发展的环境背景1产业发展的机遇(1)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程度日益深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结合日益紧密;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将对合川市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产生影响;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了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合川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新型工业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2)随国内各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梯度转移,以及重庆市主城区“退二进三”的推进,合川市产业发展将面临承接东部地区和重庆主城区产业转移的机遇。(3)进入“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逐步进入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将对其采取众多优惠措施和政策,这将有利于合川市抓住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的培育,为其产业发展创造条件。(4)随着重庆市特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 “一中心,多组团”城镇群的构建,合川市将被纳入重庆市大都市圈范围,必将成为主城区部分城市功能的主要承接地之一,将会带动其产业发展。重庆市委市政府将对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采取特殊政策加予扶持,这将给合川市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证。(5)随渝遂高速公路、渝南(重庆至南充)高速公路、渝遂快速铁路、渝兰高速公路、渝兰铁路的建设,以及合川市内交通网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合川市区域交通小枢纽功能将逐步完善,将能更好地促进合川市与周边区域的产业联动发展。随川渝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合川市的北部桥头堡功能将进一步显现,将为其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6)合川市双槐火电、草街水电、富金坝水电、利泽火电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将对其产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带动作用。2产业发展存在的挑战(1)合川市现有产业规模化程度较低,成为制约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如何提升其产业规模将是合川市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合川市产业技术水平不高,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影响了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其产业技术水平将是增强合川市产业竞争力的关键问题。(3)合川市产业链较短,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