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蒲花河4A级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重庆市黔江区蒲花河4A级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重庆市黔江区蒲花河4A级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重庆市黔江区蒲花河4A级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重庆市黔江区蒲花河4A级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概 况(一)项目名称:重庆市黔江区蒲花河4A级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二)建设地址: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 (三)项目业主:(四)项目业主法人代表:(五)项目业主地址:(六)项目区基本情况:本项目规划范围涉及濯水镇蒲花居委会4个组和泉门社2个组,562户2398人(其中1835岁1065人);规划面积6.19平方公里,其中农田1289.3亩,土地1507.5亩,集中成片果园500亩、桑园400亩,其余为林地;农田和土地除种有少量水稻、红薯、果树等外,大部分是桑树,蚕桑收入已成为当地居民主要农业收入。该区交通便利,距离黔江火车站18公里,由国道319向北26公里可至黔江城区,向南可至酉阳,由阿蓬江水路可以达到乌江流域和贵州腹地,渝湘高速通车后,由蒲花河4A级风景区到达黔江只需要15分钟,到达重庆市需要3个小时;规划区有奇特的景观、明显的立体气候、开敞的空间和视线通廊、浓厚的民俗风情,是开发旅游度假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好地方。 (七)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游览车行道、游览步行道、河堤改造、桥梁、旅游码头、景点建设、休憩绿化小品景观工程以及供排水、供电、排污等附属工程。2.接待设施建设,包括旅游区入口综合接待区、官陵寨接待区、金荷寨接待区、归燕寨接待区、重生寨接待区、官陵恢复等工程建设,游船购置等。(八)项目投资估算根据本项目修建性详规,初步估计总投资24542万元人民币,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876万元,包括游览车行道投资1048万元,游览步道投资130万元,蒲花河廊桥及公路桥投资150万元,河堤改造投资536万元,供排水、供电、排污等附属基础设施投资260万元,休憩绿化小品景观建设投资1437万元,景点和码头建设投资315万元;接待设施建设投资20022万元,包括接待设施征地拆迁投资3931万元,接待设施建设投资16091万元;勘测、规划、设计等前期费用286万元;项目预备费358万元。(九)项目建设期限:2.5年,2007年11月至2010年4月。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一)成渝新特区的设立成渝新特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成都和重庆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其影响和示范效应,对全国性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作用突出,成渝两地同时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割,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资源和环境问题严重等缺点,新特区的成立对研究和发展两地城乡统筹的区域发展模式是一个挑战。黔江区作为重庆市“一圈两翼”中渝东南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将成为新特区城乡统筹发展在渝东南地区的示范区,应该综合自身交通、区位、经济优势和重庆市打造渝东南通道经济带、特色经济走廊的机遇,利用重庆直辖市管理体制优势,借鉴成都已经成熟的城乡统筹改革实验丰富的综合配套改革经验,配合新特区的发展做一定城乡统筹的实验工作,完善城乡发展战略空间布局,消除长期以来困惑区域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形式。本项目将旅游与城乡统筹相结合,作为黔江区的首个城乡统筹示范点。(二)发展渝东南通道经济带的政策重庆市委书记汪洋于2007年5月6日在渝东南工作筹备会上指出,要紧紧抓住渝怀铁路等骨干通道开通的机遇,加强对通道经济问题的研究,为加快渝东南大通道经济。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策发展研究中心加快发展渝东南通道经济形成圈翼互动城乡共荣新格局课题组自2007年年初起,历时半年,在对渝东南及周边地区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渝东南通道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实现路径及政策安排提出三条建议:一是渝东南通道经济带是打造武陵山经济高地的战略突破口、推动圈翼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主要载体、探索科学发展的重要阵地二是加快发展渝东南通道经济带关键在于筑牢通道平台、培育双核城镇体系、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背靠重庆、面向华南、服务武陵”的发展新格局。其中双核为黔江秀山两极呼应、双核支撑的城镇连绵带。三是加快发展渝东南通道经济带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加大对渝东南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金融政策对渝东南的支持;集中力量加大对渝东南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争取公共产品配置向渝东南倾斜;建设用地指标向渝东南尤其是通道周边重点城镇倾斜;组建旅游集团整体开发渝东南旅游资源;逐步建立大武陵山区区域协作的长效机制。针对发展渝东南通道经济带的政策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有利于打破渝东南地区“老、少、边、穷”的局面,而黔江作为渝东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渝东南通道经济最大的受益者,应该积极响应重庆市对渝东南提出的“民俗生态”的要求。对区域内部的民族民俗、生态风貌、自然景观、文化遗迹等名优特景点(区)进行综合开发,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三)建设渝东南特色经济走廊和武陵山区经济高地渝东南民族地区是重庆市一片特殊而重要的区域,也是一个特色鲜明且相对独立的经济板块,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一批重大交通、能源和产业开发项目的相继上马建设,这一地区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在渝东南特色经济走廊和武陵山经济高地中,黔江是“峰”,将成为渝东南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商贸中心。黔江区面对这项机遇和挑战,应该找准突破口和关键点,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强建设,并围绕关键点来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区域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四)针对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动态2006年10月24日至25日,由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办的第三次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在长沙开幕。来自全国政协和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10个部委局及渝、湘、黔、鄂四省市政府、政协的领导及专家齐聚一堂,共谋武陵山旅游发展在计。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建议国家发改委和旅游局尽快制定规划,指导四省市旅游合作。同时建立四省市省级沟通协调机制,构建旅游高地,畅通乌江画廊、张家界、凤凰古城、梵净山和恩施民族风情旅游区等精品线路进出通道,打造无障碍旅游。渝、湘、黔、鄂四省联合打造武陵山旅游产业集群的政策动向对武陵山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避免武陵山区四个省份的旅游产业发展出现同构性的问题,使武陵山区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这种突破行政限制的省际合作对我国规划和旅游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二、项目开发的必要性(一)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割,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城乡统筹,关键是城市带乡村,经过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大量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城乡发展差距变小的发展,城市带农村完全能带出“双赢”的结果。2007年月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重庆市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努力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给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的重庆,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嘱托和中央的要求,从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力争在年来“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基础上,奋力“求突破、大发展、上台阶”,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渝东南地区依托乌江和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等构成的东南线发展轴,形成以黔江为核心,以秀山为主要节点,其它城市和建制镇为基础的点轴状城镇发展区。突出黔江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城镇布局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宏扬地域文化,建设民族风情特色城镇;推进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与湘西、黔北相联系的渝东南旅游带,带动城镇发展,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该项目是集生态农业、观光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城乡统筹示范点,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使用权“三权分离”及使用权流转制度,农民的土地本着自愿的原则,采用租赁或入股的方式,真正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不用耕作也有土地收益。项目的建设,使“农民”逐渐变为“工人”,当地居民的生活一步步接近城里人的生活,城乡鸿沟一点点弥合。同时对改善规划区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打造武陵山区经济高地的需要打造“武陵山区经济高地”关键在于找准突破口和关键点,并围绕关键点来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区域重要的产业支柱。黔江区作为武陵山经济高地的“峰”,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和经济发展基础优势,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每年有几十万人由此过境到张家界、凤凰、铜仁、重庆、成都各地旅游,因此在打造“武陵山区经济高地”的过程中,黔江发展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快交通运输中转发展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使这两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旅游是一种综合性产业,涉及交通运输、宾馆饭店、山水园林、零售商场、餐饮娱乐、文化体育等多种行业。随着黔江舟白机场、渝怀铁路、渝湘高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相继竣工,黔江已形成武陵山区旅游的一个交通集散点,为黔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交通设施的逐步改善,极大地解决了制约黔江乃至整个渝东南和武陵山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素。黔江作为重庆市渝东南的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有黔江小南海AAAA级风景名胜和武陵仙山国家森林公园两个旅游精品。在渝、湘、黔、鄂四省联合打造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集群和重庆市政府着力发展渝东南通道经济带的政策环境条件下,黔江只要抓住历史机遇,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武陵山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基地和重庆市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将旅游培育成为黔江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一、区位条件(一)黔江区区位条件1.省际区位(1)地理区位重庆市黔江区位于渝、湘、黔、鄂四省交界处武陵山区腹心地带。武陵山区包括渝东南、湘西州、鄂西州和黔东部四个区域,是中国地质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过渡区,是喀斯特地貌集中地,是土家族、苗族人民聚居地,也是中国西部内陆进入东南沿海地区的过渡区,黔江区为渝东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2)土家族分布区位截至2000年全国范围内的土家族人口为802.81万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张家界等)、湖南恩施州、宜昌长阳县、五峰县以及重庆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区县,主要与汉族、苗族杂居。黔江区聚居的土家族人口为26.14万,为黔江区总人口(44.24万)的59.09%,是土家族重要的聚居地。(3)旅游区位位于武陵山区的渝、湘、黔、鄂四省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其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是土家族、苗族民族风情,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喀斯特地貌的山川峡谷风光。省际之间主要有三条旅游路线:三峡旅游线路:主要经过重庆市东北部,并带动重庆东北翼的旅游经济发展,三峡旅游资源为湖北省和重庆市共享,三峡旅游具有国际品牌知名度,三峡工程使得沿途许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质量下降,目前正在着力恢复。三峡旅游路线为:重庆市长寿区涪陵区丰都忠县万州区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恩施州巴东县秭归县宜昌市。乌江旅游路线:主要经过重庆市东南部,乌江旅游资源为重庆市和贵州省共享,其中乌江画廊为最精彩的一段,由于三峡工程和移民迁建工程,沿途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质量下降严重,目前正在恢复之中。乌江旅游路线为:涪陵区武隆县彭水县酉阳县贵州沿河县贵州腹地陆路旅游路线, 是一条新兴的旅游路线,对打开武陵山区的旅游市场具有决定性作用,由渝怀铁路和渝湘高速公路可以达到渝东南各个旅游重镇(武隆、彭水、黔江、酉阳和秀山)、贵州铜仁地区和湖南怀化,并可由黔江中转至湖北恩施州。陆路旅游路线为:成都重庆黔江恩施土司城恩施土家风情园 成都重庆黔江贵州铜仁湖南凤凰张家界 贵阳铜仁黔江湖北恩施长江三峡 长沙张家界凤凰黔江重庆成都黔江在整个旅游区位中具有陆路旅游中转站、过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基地和民族风情展示区的地位。2.市域区位(1)文化区位重庆市市域范围内按照市域分区,其文化主要分为:重庆市山城文化区、渝东北长江三峡文化区、渝东南民族文化区。重庆市拥有202.29万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渝东南地区,其中土家族人口为142万,苗族为50万,少数民族的聚居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渝东南民歌在中国民歌中地位较高,有两首(黔江南溪号子和石柱土家锣儿调)搜入中国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2)旅游区位重庆市市域的旅游分为三个片区,分别以重庆市为中心的都市旅游圈、以万州区为中心的三峡旅游片区和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黔江旅游协作区。都市旅游区以重庆山城风光及周围名胜古迹为产业支柱;乌江黔江旅游协作区位于渝东南片区,有三个主要功能景区:乌江画廊景区、黔江民族风情体验景区和世外桃源景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黔江作为民族风情展示区,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整个渝东南地区由于早期交通不便,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三峡旅游路线和乌江旅游路线由于三峡工程影响,旅游资源质量下降,许多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也正在恢复之中,渝怀铁路的正式通车和渝湘高速公路的修建解决了以往武陵山区交通不便、区域进入性不强的问题,而黔江成为武陵山区旅游的交通中转站,黔江区凭借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成为乌江黔江旅游协作区的中心,并向周围区县辐射。3.渝东南区位渝东南地区包括武隆、彭水、酉阳3个乌江(重庆段)沿江县以及黔江、秀山、石柱3个区(县)。在渝东南特色经济走廊和通道经济带的政策环境下,六个区县都迎来了自己发展的黄金时期。黔江区是渝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还是武陵山区的旅游交通中转站,在区域旅游资源具有同构性和乌江画廊旅游资源质量下降的情况下,其迅猛发展的经济和作为渝东南民族文化中心的优势尤为突出。在交通运输和中转方面,黔江秀山是渝东南城镇体系带上的双核城镇中心,在生态旅游方面,黔江武隆是渝东南生态旅游的双核中心,黔江还是渝东南的民族风情中心,是生态旅游的配套服务设施基地,是渝东南城镇连绵带上的区域中心和商贸中心。4.黔江区旅游区位黔江区内部旅游主要以黔江城区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片区,黔江城区为最大的配套服务设施中心和城市观光区,北部主要有小南海AAAA级风景名胜区、武陵仙山佛道教胜地和仰头山森林公园,南部主要依托阿蓬江形成官渡峡、神龟峡“一头、一尾”两个峡谷旅游景区。通过对黔江旅游区位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黔江区虽然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机遇和和旅游交通条件,然而在黔江城区以外,没有一个集风景旅游、民族风情展示和旅游度假于一身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基地,小南海虽然具有AAAA级风景名胜区的品牌,但是交通却不便捷,而且也缺少一个集中建设的场地,还面临地震危险爆发的可能性。(二)蒲花河项目区位条件蒲花河4A级风景区位于黔江区阿蓬江流域中部,依托黔江最大的行政建制镇濯水古镇。该区距离黔江火车站18公里,由国道319向北26公里可至黔江城区,向南可至酉阳,由阿蓬江水路可以达到乌江流域和贵州腹地。二、交通条件(一)黔江区交通条件1.陆路交通黔江区区域范围内有国道319、渝怀铁路和渝湘高速公路通过。通过渝怀铁路可达到贵州铜仁地区、湖南怀化市,通过国道319转国道209可达湘西州凤凰县、洪江市,通过国道319转省道可至张家界、恩施州。黔江咸丰张家界高速公路已经被列为国家主干高速公路的一段。安康城口开县万州利川黔江吉首的高速公路建设正在报批过程之中。陆路路线为: 咸丰恩施四川重庆涪陵武隆黔江 铜仁怀化凤凰 酉阳秀山 张家界长沙东南沿海地区 湘西州由陆路交通分析可知,黔江处于四省陆路交通中转位置。在过去几十年里,武陵山区由于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老、少、边、穷”地带,旅游资源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渝怀铁路的通车使武陵山区成为川渝腹地进入东南沿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必经之地,为它区域范围内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黔江区旅游交通中转站地位的确立为渝东南旅游经济的发展更加有利。在2000年8月,重庆市将“8小时重庆”列入“十五”计划纲要的交通规划,目前正在实施之中。主要有以下四条“8小时”通道:国道319线:人和长寿涪陵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里程503公里省道渝巴路:人和长寿万州云阳奉节巫山,里程522公里省道城黔路:人和长寿万州开县城口,里程505公里省道:人和长寿万州云阳奉节巫溪,里程530公里“8小时重庆”交通形成以三条公路为主骨架、辐射重庆东部地区的快捷公路交通网络,实现重庆交通整个由“滞后型转变为基本适应型”,大大解决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为下一步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奠定基础;“8小时重庆”交通的实现形成以三条公路为依托的渝东经济带,带动少数民族地区、三峡库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对改善重庆东部地区面貌,促进渝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8小时重庆”交通缩短了黔江与重庆之间的距离和时程,对黔江的经济发展和交通中转地位有重要影响。2.航空交通黔江区舟白机场正在修建之中,其修建加强了黔江区与重庆市、万州区、湖北恩施州、湖南张家界以及更远的省市之间的联系。3.水路交通在武陵山区范围内的水路交通有两条,分别为长江三峡和乌江,主要发挥航运和旅游路线作用。黔江区区域范围内有阿蓬江,但是没有通航。(二)蒲花河项目交通条件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和国道319由旅游区东部穿过,渝湘高速在蒲花河东南部设置出入口,距离黔江火车站18公里,由国道319向北26公里可至黔江城区,向南可至酉阳,由阿蓬江水路可以达到乌江流域和贵州腹地。渝湘高速通车后,由蒲花河4A级风景区到达黔江只需要15分钟,到达重庆市也只需要3个小时。三、自然地理条件(一)地质地貌黔江区域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走向为北东南西。底基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板溪群。黔江区处于鄂西、川东褶皱带。区域内部山脉走向与河流平行,东北高,西南低,形成“五槽六岭”地貌,是中低山为主的山地区。在蒲花河项目区域范围内,主要有麒麟盖山系,主峰海拔有1464m。蒲花河4A级风景区四面环山,海拔高度为397.5m512m,坡度集中在05.7%,局部集中在5.7%11.3%。(二)气候条件黔江区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300毫米,年均日照1240小时,无霜期290天。山区立体气候明显,灾害性天气多。有旱灾、洪涝、冰雹、绵雨、低温、大风等,其中旱灾最严重。蒲花河4A级风景区区域范围内地广人稀,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4,比重庆市低56,年降水量1300毫米,年均日照1240小时,无霜期290天。山区立体气候明显,绵雨、低温天气多。蒲花河4A级风景区的气候条件使当地成为一个大氧吧,是开发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四、旅游资源及评价(一)黔江区旅游资源1.黔江小南海AAAA级风景名胜区小南海位于黔江区北部,由城区经过区级公路可以到达景区,是“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最佳旅游景区”等多个国家级品牌,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十佳旅游景区”。内部设置可接待6070人的宾馆。与小南海景区相邻的桥梁村设置民俗风情村,目前是农家乐性质的休闲场所。2.武陵仙山国家森林公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古树是其中的“活文物”。武陵仙山的古树名木具有古、大、珍、奇、多的特点。其中红豆杉多如牛毛,树高的达四、五十米,胸径近两米,被称为武陵仙山中的宝贝。另外还有珙桐等珍稀树种几十种。宝贵的野生珍稀动物:武陵仙山在动物地理分布上属于东洋界,华中区,位于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与东区部丘陵平原亚区的交界线边缘。这里地形复杂,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坡陡沟深,加之森林茂密,给动物生活、繁衍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经初步调查,陆生脊椎动物共有50科116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0种。武陵山动物世界中,较多的是猕猴,据初步观察统计为300只以上。当地人叫做“娃娃鱼”的大鲵,则遍见于附近的阿蓬江,细沙河等溪流、泉、潭中。科学家认为研究动物生态在武陵仙山附近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对于保护动物和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3.仰头山森林公园仰头山森林公园位于黔江城北,山峰形状恰如一个对天仰卧的人头。山上层峦叠嶂,林海浩瀚,古木参天;山间沟壑纵横,荆棘丛生,百鸟欢鸣;林中色彩斑澜,幽深迷人,为黔江城区生态休闲的重要场所,游览时间一般为一天。4.官渡峡官渡峡位于阿蓬江中段,距黔江城二十余公里。因其水美、峡美,有崖棺、佛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较为集中,被誉为“小三峡”。官渡峡比较著名的景点有“悬空寺庙”、“一线天”。周围没有较完善的接待设施。游览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左右。5.神龟峡神龟峡位于国道319旁,距离黔江城区50公里,位于黔江和酉阳两县交界处的两河镇境内阿蓬江和细纱河的交汇处,因阿蓬江绝壁上有一状似乌龟的小山而得名。现状景区内部没有接待设施,游览时间一般为3小时左右。6.人文旅游资源(1)武陵山民族文化旅游节(2)黔江主城区:黔江区城市旅游中心和最大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基地。黔江城区四面环山,黔江河由城市中央穿过,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目前正在筹建城区峡谷公园。黔江城区配套服务设施比较齐全,住宿有金冠酒店(四星级)、天龙大酒店(三星级)、黔州宾馆(二星级)、黔江宾馆(二星级)。特色娱乐有:旅游天地饭店:旅游天地饭店以黔江民族风情为依托,集民俗风情之大成,融吃、住、游、玩于一体,撷武陵山珍之精华,独家在黔推出民族歌舞伴餐,设备一流,豪华雅致。凌云寨农家乐:凌云寨是一个集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星级农家乐,坐落于离城区约1公里的茶尔岩峡谷中。院落建筑特色鲜明、依山傍水、林木葱郁、空气清新。(3)桥梁民族风情村小南海桥梁民族风情村位于黔江区南海乡,在小南海湖区东北侧3公里处,后靠风景俊秀的二仙岩,前望禄井山,村畔蛇盘溪蜿蜒而过,38棵粗壮的古枫树环抱,形成一个山青水秀,吊角楼特色突出的土家村寨。(4)张氏庭院张氏庭院位于黔江区黄溪镇,为民国元年当地大地主张合卿修建,整个院落坐北向南,呈“喜”字格局,为穿枓式四合院建筑群,1987年北京建工学院专家学者来此考察后,给予很高评价,建议作为名建筑文物加以保护。1988年,石刻石狮、石象照片作为民族民间工艺品送成都展览,并经挑选赴阿尔及利亚展出,受到好评。1993年春,中国地矿部的有关专家在考察后赞不绝口,认为雕刻细腻,生动形象,石质优良,有较高的收藏、参观和开发价值。7.宗教旅游资源佛道教胜地:武陵仙山、四川峨眉山和贵州梵净山一起被列为佛教胜地,同时也是道教胜地。现有香山寺。8.民俗旅游资源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祖先的一种舞蹈,是土家传统文化的大汇集。它是一种艺术化的风俗或风俗性的艺术,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广阔的文化空间。在跳摆手舞的同时有的还唱摆手歌、山民歌,发展到后来,逐步融合了民间文艺、武术、杂耍等,构成了土家族地区一种群众性的文艺盛会,进而演变成土家族特有的民俗节日活动。茅古斯舞:茅古斯舞是土家族最为原始的古典舞蹈。由于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有固定的场次和对话,故又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茅古斯主要表现其祖先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于逢年过节跳摆手舞之前进行。表演过程中,有一人扮演老茅古斯,另有若干女茅古斯和小茅古斯。除女茅古斯外,全部赤裸上身,头上扎五根大草辫,身穿稻草衣,男茅古斯腰上捆一根用草扎成的“粗鲁棒”,象征男性生殖器,有生殖崇拜的遗风。八宝铜铃舞:八宝铜铃舞,土称“解钱”,即通过老土司主持的祭祀仪式给土家的先祖神灵送钱。它的仪式共有12步,包括请师、申法、请水、接路、接马、打大卦、架桥、安营、背娃娃、唱神歌、交官钱、送土王,而仪式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摇铜铃而歌、摇铜铃而舞。傩戏:傩戏是从古代傩祭活动深化而来的一种原始宗教剧种。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腊月二十四日,乡间驱除邪魔鬼魅、消除灾难厄运、庆贺人寿年丰时,请土老司若干人进行表演。傩戏有高傩和低傩两个流传派。高傩流行于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低傩流行于当地汉族地区。肉连响(东方迪斯科)、土家族传统竞技(跷旱船)、土家族民间体育活动(舞龙灯)、仗鼓舞、三仗鼓、土家族打镏子、柳子戏、鬼谷神功等。9.旅游商品资源(1)民族服饰土家族服饰: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则短,饰花边,挂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道风。苗族服饰:苗族男装简朴,女装奢华,妇女上穿开襟大领,下着长裤大襟衣,胸前和袖口及裤脚要滚边、绣花或抽纱,并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间。西兰卡普:西兰卡晋以红、蓝、黑、白、黄、紫等丝线作经纬,通过手织后来用机械挑打交织而成。主要用作被面、床罩、窗帘、桌布、椅垫、包袱、艺术壁挂、锦袋等,色彩对比强烈,图案朴素而富夸张。(2)刺绣、蜡染和挑花土家族刺绣图案突出,有立体感。精巧别致的绣花,大多表现在姑娘们的绣花鞋上,也有用来做服装花边或角花、胸花、枕头盖、童帽和绣花荷包等。蜡染是我国少数民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是蜡画和染色的合称,与绞染、扎染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纺染技术。挑花是土家族姑娘在直纹平布上,按照布纹的经纬十字交叉点用底布颜色相反的线挑成图案的一种工艺品,风格独特,情韵别致,令人赏心悦目。(3)银饰工艺苗族的银饰产品涉及银花、围腰链、银羽、银泡、银雀、银索、银罗汉、银铃、银耳环、钗牙签、银铃、银蝴蝶、银牌、银披肩以及祭祀用的银冠等。(4)制陶工艺土家族的制陶工艺源远流长,和土家族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土家先民就制作有灰陶、黄陶、黑陶、白陶、彩陶等古陶器。从古陶器和陶片残迹可以清楚的辨认出这些陶器中有陶钵、陶豆、陶盒、陶罐、陶盆、陶斧等,不仅造型多种多样,而且工艺精湛。(5)编织工艺编织工艺品,土家族、苗族的编织技艺,根据其生活习俗,具有自身的特色。其种类大致可分为“藤编”、“草编”、“竹编”三大类。(6)根雕工艺品以树根为原材料雕刻人物、动物、植物系列工艺纪念品。(二)蒲花河旅游资源1.自然旅游资源(1)地质奇观:蒲花洞女性生殖器造型、蒲花洞天生三桥、大漏斗和地下暗河并存,黑龙潭三潮水定时潮涨潮落的奇特地质现象。(2)农业观光区:蒲花河流域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主要包括果园、蚕桑种植基地和生态鱼塘。2.人文旅游资源(1)神秘蒲花传说生殖崇拜遗风蒲花传说在当地广泛流传,蒲花本是莲花,有生殖崇拜的含义。茅古斯舞蹈也是当地生殖崇拜遗风的表现。蒲花洞外型与生殖崇拜遗风暗合。(2)官陵墓葬群官陵墓葬群位于项目开发地西北面丘陵处,是冉姓土司家族墓,现状存在的村落都是守墓人的后代繁衍生息而形成,2002年被列为黔江区文物保护单位。(2)民居建筑民居建筑主要是吊脚楼,在规划区范围内有濯水古镇沿江吊角楼,和铜车坝两侧沿山民吊角楼。古镇吊脚楼一般为三层,铜车坝民居多为两层。3.民俗旅游资源(1)民俗舞蹈汉剧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祖先的一种舞蹈,融合了民间文艺、武术、杂耍等,是一种群众性的文艺盛会。八宝铜铃舞八宝铜铃舞是土家族祭祀舞蹈,与梯玛神歌配合表演,后来也演变成一种大众性的娱乐活动,由于旅游区有土司墓葬群,可配合展示当地土家族的墓葬文化。傩戏傩戏是从古代傩祭活动演化而来的一种原始宗教剧中。后来衍变为乡间驱除邪魔鬼魅、消除灾难厄运、庆贺人寿年丰的活动。打镏子打镏子是流传在土家族聚居区的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打击曲牌音乐,土家语称“家伙哈”或“五子家伙哈”,汉语“打挤钹”。木叶情歌木叶情歌是体现土家族儿女向往自由美好爱情的民俗活动。还有“对歌”、“盘歌”、“山歌”、“号子”、“大调”、“小调”、“薅草锣鼓”等。(2)土家族婚俗土家族婚俗礼仪众多,其中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婚俗中最隆重的礼节,规模大、内容多、形式活、气氛浓是陪十姊妹的特点。(3)土家族、苗族生产生活用具具有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土家族文化特色的生产生活,可开发为丰富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海内外游客。在现代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生产生活用具可以唤起昔日美好的回忆,即人们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生活用具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土家族生产生活用笼子、碾子、风车、石磨、灶台、葫芦瓢、滴水床、斗笠等,在旅游开发中将发挥其日常所不能发挥的重大作用。(4)土家族、苗族旅游商品资源地方特产武陵山珍:是产于武陵山脉的各种野生菌类,自然天成,每种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它代表绿色环保、清淡、清爽、养生、保健。 地牯牛泡菜:地牯牛泡菜又名草石蚕、宝塔菜,黔江鸡杂、石耳炖鸡鸭、鬼豆腐、红扣肉、海椒粑、酸喳肉、绿豆粉等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西兰卡普、刺绣、蜡染和挑花、陶瓷、银饰工艺品、编织工艺品、根雕和石雕、木雕工艺品都可以作为旅游商品开发。花果产品由于项目开发地拥有百亩果园,盛产十多种水果,可以将此作为旅游商品开发。(三)旅游资源评价黔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普查,有35种基本类型,245个旅游资源单体,分属人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与建筑、休闲求知健身、购物等六大类,主要分布于小南海、武陵仙山、阿蓬江、灰千梁、仰头山、八面山等景区。蒲花河4A级风景区现状主要有:开敞空间铜车坝和农业百亩果园;视线通廊主要有蒲花洞出口至铜车坝、官林至谢家坝沿山吊角楼群、麒麟盖至官林墓葬区、阿蓬江西岸至濯水镇沿河建筑群;奇特的景观蒲花洞天生三桥、内部溶洞、生殖器造型洞口,官林墓葬群、谢家坝和铜车坝沿山吊角楼。(四)分析结论1.黔江区现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是开发不够,许多景点没有接待设施和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不能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服务。2.景区旅游产品较单调,与旅游相关的产业还没有结合景区的发展而发展。3.整个黔江区缺乏民族风情展示区和旅游度假区,与规划对此处 “旅游服务基地”和“民族风情展示区”的定位极不相称。4.蒲花河为整个项目的灵魂,是主要的自然景观轴线,而现状蒲花河防洪堤是影响景观的主要因素,防洪堤岸线生硬,水泥堤坝严重破坏了景观形象,为了兼顾防洪需要和恢复生态景观开发旅游所需,应该对防洪堤进行整治。第四章 项目选址一、项目位置比选(一)项目位置比选原则1.原则一:比选项目位置生态环境良好(20分)2.原则二:比选项目位置拥有的区位、交通和旅游资源优势,开发项目具有发展过境旅游和成为黔江区民族风情展示区,4A级风景区的潜质。(20分)3.原则三:比选项目位置拥有发展旅游所需的环境容量(20分)4.原则四:比选项目位置有一定的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10分)5.原则五:比选项目位置有一定的旅游开发基础(10分)(二)分值评估标准1.满分为20分的原则:1820分为优 1517分为良 1014分为中 10分以下为较差2.满分为10分的原则:810分为优 67分为良 45分为中 3分以下为较差(三)项目位置比选在黔江区现状旅游区(点)中,北部已经有小南海AAAA级风景名胜区和武陵仙山森林公园两处重要旅游区,而且受到交通条件、可开发旅游资源和可建设用地等条件限制,比选项目位置不适合在北部选择,应该放到南部渝怀铁路和渝湘高速路沿线交通便利之处。在黔江南部沿国道319(渝湘高速、渝怀铁路)沿线各城镇和可开发旅游点中做以下项目位置比选:项目位置比选评分表正阳镇舟白镇冯家镇两河镇濯水镇小南海武陵仙山原则一10101218191618原则二17181212191010原则三10101014181012原则四5456775原则五4455698合计(分)464644557052531.正阳镇和舟白镇正阳镇和舟白镇属于黔江的新城组团,其中正阳镇设有火车站,舟白镇设置有飞机场,与黔江城区形成一个共同体后,旅游服务和游览与黔江城区联合共同形成一级配套服务设施中心,两个镇为黔江区的门户,没有相应的环境设置旅游度假区,而且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基础做支撑。2.冯家镇与万涛故居冯家镇属于一般建制镇,主要发展商贸、交通和加工业,虽然有“镇夷”历史,但是目前已经没有任何“镇夷”遗迹,除万涛故居红色革命纪念馆之外没有其他旅游资源可以开发,没有足够的可建设用地和旅游发展基础。如果作为项目开发地,不能服务南部旅游带,而且距离正阳新城太近,旅游接待和主城区会造成恶性竞争。3.两河镇与神龟峡两河镇属于一般建制镇,主要发展商贸、交通和旅游业,区域内有神龟峡风景区,但是没有足够的可建设用地,作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基地开发的服务半径不够。4.濯水古镇和蒲花河濯水镇位于黔江区南部阿蓬江段的中部,位于黔江区十强镇之首。现状沿阿蓬江沿岸保存有大量明清时代吊角楼,目前正在恢复之中。而与濯水镇一江之隔的蒲花河综合农业生产园区拥有百亩果园,正在申报“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蒲花河有一处冉姓土司墓葬群和守墓村落百余户属于区级文物保护范畴。蒲花河尽头的蒲花洞造型独特,黄昏万燕归巢景象十分壮观。而且蒲花河两岸拥有大量平坦的可建设用地。二、项目选址确定根据以上分析,确定项目开发地为濯水镇蒲花河,利用蒲花河的大量可建设用地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濯水古镇联合开发,将其打造成为黔江区南部旅游带上的明珠。 第五章 周边旅游产品及旅游产业发展调研分析一、调研范围(一)论证范围鉴于蒲花河4A级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的性质、建设条件,我们将比较和分析范围确定为武陵山区范围内的渝、箱、黔、鄂四个省份有市场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旅游产品。(二)论证路线微观宏观路线:“点、线、面、圈” 蒲花河渝怀铁路黔江渝东南武陵山区宏观微观路线:“圈、面、线、点”武陵山区渝东南渝怀铁路黔江蒲花河“点”即蒲花河4A级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开发点“线”即渝怀铁路旅游路线“面”即黔江区、渝东南受渝怀铁路辐射的旅游资源面“圈”即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集群圈二、省际周边旅游产品及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一)旅游产品概况蒲花河4A级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的发展主要依靠它所依托的资源和旅游环境,与之直接相关的资源和环境就是黔江区,而黔江区的旅游发展要依托它所处的渝怀铁路和渝湘高速旅游路线,渝怀铁路和渝湘高速的开通迎合了武陵山区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所需要的交通条件。武陵山区的旅游资源和区域可进入性正是蒲花河4A级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所依托的大的资源和环境。分析武陵山区旅游产品对于蒲花河4A级风景区的准确定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武陵山区现有的旅游产品有:水路旅游产品:长江三峡和乌江画廊古城镇: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自然、人文旅游相结合的景点:张家界、恩施生态旅游基地、黔江小南海、贵州梵净山人文古迹旅游产品:涪陵巴人故里游目前武陵山区旅游产品较少,由于地形、交通和行政区划的限制,没有经过统一规划和形成一定旅游环线,湖南和恩施发展较完善,渝东南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只有乌江画廊、小南海AAAA级风景名胜区两个较有知名度的旅游产品。(二)旅游产业概况1.根据各区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分析:(1)全国旅游发展正处于升温期,各个省市的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2)黔江区与周边重庆市、张家界市、铜仁区、湘西州、恩施州相比,黔江区旅游处于弱势地位,是因为区域可进入性不强,旅游知名度不高。(3)张家界旅游收入较高,因为旅游开发最早,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备,旅游知名度高。(4)恩施州与铜仁地区旅游接待人数相差无几,因为两者都处于旅游发展的起步阶段2.根据各区旅游收入占总GDP的比例对比分析可知:(1)全国旅游发展虽然处于升温期,但是旅游收入仅占总GDP的4.2%,说明旅游产业还处于弱势地位。(2)张家界旅游收入占总GDP的57.5%说明旅游产业已经是张家界市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3)重庆市旅游收入虽然较高,但是也仅占GDP的9.8%,说明重庆市旅游产业只是它的附属产业,有没占到主导地位,旅游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4)湘西州与铜仁地区旅游收入相差无几,因为在旅游发展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5)恩施州旅游收入所占GDP比例与全国持平,因为其旅游正在起步阶段。(6)黔江区旅游收入占GDP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其旅游发展还很薄弱。(三)分析结论综合前面旅游产品供给分析和旅游产业发展分析可知:在土家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知名度上,黔江不及恩施和张家界,但黔江较之这两处地方具有更优越的交通条件,交通可达性和中转作用尤为明显。三、渝怀铁路、渝湘高速沿线旅游产品及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一)旅游产品概况渝怀铁路的通车和渝湘高速的修建为武陵山区的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铁路、高速路沿线各城镇正在制定各种旅游发展计划,争取使武陵山区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通过旅游发展来带动城镇经济的发展。渝怀铁路、渝湘高速旅游路线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的旅游路线,分析渝怀铁路沿线旅游产品对蒲花河城乡统筹示范村的准确定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渝怀铁路沿线现有旅游产品有:重庆山城旅游圈、涪陵巴人故国、武隆仙女山芙蓉洞、丰都鬼城、彭水乌江十三峡、石柱黄连之乡和黄水公园、黔江小南海和武陵仙山、酉阳龚滩古镇、秀山花灯展示区、贵州松桃苗疆王城、铜仁梵净山、凤凰古城、怀化“黔中郡”古城结论:混乱的现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渝怀铁路沿线现有旅游产品还没有系统开发和统一规划,旅游区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沿线并没有一个大型的配套服务设施基地,对民族风情的展示和开发不够。随着渝怀铁路的正式开通和铁路旅游的不断兴起,铁路沿线的旅游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旅游产业概况1.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2005年重庆市共接待游客6017.7万人次,旅游收入为301.12亿元,占全市GDP的9.8%,但是主要依赖长江三峡和重庆山城自身的旅游观光业收入,渝东南地区的旅游经济还处在萌芽阶段。2.渝东南六个区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根据各区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数对比分析:2005年黔江周边区县旅游经济情况看,黔江仅次于与武隆,旅游收入几乎是酉阳和彭水的两倍,石柱仅次于黔江,是因为石柱部分旅游景点靠近三峡,得益于三峡旅游发展,秀山因为经济落后,旅游经济发展最差。(三)分析结论渝东南六个区县除武隆外大都是少数民族集聚区,具有相似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而黔江相对于其他区县的优势在于:提供精品旅游的同时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四、专项旅游产品竞争分析(一)民族风情展示旅游产品竞争分析成熟的景区有:张家界土家风情园、秀华山馆、土司城,目前在利用已有项目内容和特色产品,通过媒体宣传扩大知名度,塑造民族风情展示精品的趋势明显;正在发展的景区:恩施土家(苗族)风情园,目前正在发展之中,将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民族风情旅游区的趋势明显。但是存在交通不便、可进入性不强以及周围旅游区联系不强的问题。结论:民族风情展示区的内容存在趋同性的问题,有必要对展示民族风情的方式进行创新性设计和研究,避免产品内容单一的问题。(二)自然地质地貌旅游产品的竞争分析成熟的景区:小南海地震遗址风景区、张家界、天子山景区、天门山景区,这三个旅游区开发较早,并在其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扩大宣传影响,比如天门山飞行特技表演活动,天门山佛教胜地,小南海已经成功申报AAAA级旅游景区和地震科教基地等。还有梭布垭石林、利川星斗山自然保护区,但是目前这两个景区开发还没有融入大量的人文活动。 本次调研范围内还有许多具有科考和观赏价值的自然地质地貌旅游点,但是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总结:自然地质地貌旅游产品功能正在朝将科学考查、旅游观赏和人文活动融于一体的方向发展,单一的旅游观赏景区正在退化。(三)文化类度假区旅游产品的竞争分析本次调研范围内的大部分旅游区都是依托城镇开发建设,只有永川卫星湖旅游度假区开发成熟,其余度假区旅游产品都还处在策划、招商建设之中,如:恩施坪坝营旅游度假区:目标为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武陵山区最具特色的旅游度假区,三峡大旅游区域腹部地区标志性旅游景区。芷江洪江联手开发的和平海景区:是纪念抗日战争,呼吁世界和平和谐的旅游区。大足石刻国际旅游度假区:目标在于打造大足石刻影视旅游文化精品。成熟的景区有:卫星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永川市境内著名风景旅游区卫星湖畔,拥有占地30多亩的欧洲园林式度假酒店、水市击楫荡舟、跳伞等项目为主的水上娱乐世界、200亩桃花园和荷塘莲藕的生态农业观光园以及美丽的天星岩瀑布和狮子峰奇景,野营度假村包括了野营狩猎场和鸟兽园等娱乐项目。总结:虽然调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