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县养殖业发展回顾.doc_第1页
横山县养殖业发展回顾.doc_第2页
横山县养殖业发展回顾.doc_第3页
横山县养殖业发展回顾.doc_第4页
横山县养殖业发展回顾.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横山县畜禽养殖业发展历程 横山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草原气候,干燥少雨、日照强烈,气候特点适宜养殖业发展,是陕西省畜牧业重点县,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陕北白绒山羊养殖基地县,全国畜牧百强县。横山素有“畜牧上县”之称,2010年畜牧业总产值达9亿,“十二五”期间将突破13亿元大关。一、养羊业陕北素有养羊的习惯,上世纪70年代前是以皮、毛、肉发展养羊业,为了解决种地用肥,老人、孩子哺乳,冬天备暖,羊皮做皮袄,羊毛织袜子、擀毛毡,羊肉卖钱维持日常开销,羊产业在农民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70年代养羊成为陕北人民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以羊绒生产为主发展养羊业,用白绒山羊逐渐取代黑山羊,引种、改良、选育形成“陕北白绒山羊”品种,将紫绒改良为白绒,每只羊产绒量由平均不足200克提高到600克,粗绒改良为细绒,短绒改良长绒,羊绒价格提高1020倍。80年代开始走向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90年代农业部命名为陕北白绒山羊基地县,享有国家级品牌声誉。2000年市委、市政府和市科技局将陕北白绒山羊列入“61211”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中,创建并成立了“榆林市陕北白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发展搭建了研究平台。每年在横山县、靖边县和神木县举办的陕北白绒山羊竞赛大会,将羊绒品质作为一项主要的评分依据,引导广大养殖户养殖绒纤维直径小、长度好的陕北白绒山羊。目前,横山县羊子饲养量达139.2万只,优良型的陕北白绒山羊30万只,理想型陕北白绒山羊达60万只,成年母羊平均产绒量高达520克,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达986克,使净绒率提高66.5%,白绒山羊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70%。2、养猪业养猪历来是我县农业的支柱产业,60年代前农村养猪主要以一户一头散养为主,大多都是自给自足,没有商品猪生产,人民的肉食供不应求。6070年代,养猪业生产得到大力支持,全国上下掀起养猪热潮,集体办猪场、过户养母猪,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由于连年干旱,粮食紧缺,猪的养殖数量大有增加,可效益不高,体重平均达不到30公斤,人们的肉食供应稍有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种田、养畜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饲料,养猪业向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为了改良猪品种,县种猪场先后在四川内江引进优良母猪60头,巴克夏良种公猪26头,投放到全县21个基层畜牧兽医站用于品种改良,开展了猪人工授精技术,生猪品种以内江母猪、地方黑猪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繁育,推广纯杂二元、三元杂交养殖,养猪业走上良种化道路。同时,养猪业实施科学饲养、快速肥育,养猪效益呈直线上升。个体养猪场、个体养猪户蜂拥出现,养猪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使养猪业走上产业化。生猪出栏率显著提高,猪肉产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供应充足。90年代养猪业生产走上集约化、商品化、产业化、规范化轨迹,自繁、自养、自防、品种、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控都向科学化发展,加大流通体系建设和地方良种体系建设,大大稳定和发展了我县的生猪生产。 2010年全县猪饲养量由70年代的6万左右增长到40万头,存栏19.6万头,出栏20.4万头,饲养量是70年代的67倍,存栏是910.倍,出栏是35倍,生产效益是20倍,养猪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3大家畜养殖横山素有养牛、驴等大牲畜的习惯,养殖品种主要是黄牛、佳米驴。60年代农民养牛主要是为了耕作、驮、运使役。7080年代为了适应农业大生产的需要,引进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由于改良牛适应性较差,因此没有普及。9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满足消费需求,养牛业向奶、肉方向发展,大量引进荷兰牛兴办奶牛场,引进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等良种肉牛做父本,当地黄牛做母本进行改良牛生产,随着遗传育种技术革新,冷配广泛应用,改良牛养殖数量剧增,饲料秸秆氨化养牛示范项目在我县实施,促进了养牛技术进步,加快了牛改冷配步伐,养牛业走上规范化道路。目前商品牛、奶牛养殖初具规模,肉牛养殖也开始蓬勃发展。佳米驴过去主要是为使役养殖,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佳米驴的饲养量下降,有些交通方便的地区佳米驴几乎灭绝。近年由于人民对肉类的广泛需求,驴肉低脂肪、高蛋白纳入健康肉食品行列。佳米驴的饲养量迅速上升,由90年代的不足1万头发展到2万多头,驴肉销售全国各地,养殖效益非常可观。4、养禽业我县养禽业主要以养鸡、鸭为主,火鸡、肉鸽、珍珠鸡、七彩山鸡、鹌鸪的饲养量少。近两年由于蛋鸡、肉鸡脂肪较高,山鸡、肉鸽饲养量逐步增加,山鸡、肉鸽很受消费者亲眛,市场供不应求。上世纪60年代主要是养土鸡,地方品种:如三黄鸡、芦花鸡、麻鸡、乌鸡、白鸡等。农民自己优化选育产蛋率高、蛋大、鸡体格大、适应性强、病少的鸡蛋进行孵化繁育,逐级选育优化品种,形成陕北鸡,每家每户都饲养310只。70年代养鸡业逐步走向良种化,国家成立县级种鸡场,并引进莱航鸡进行纯种繁育推广饲养。80年代引进罗斯鸡、罗曼鸡、肉鸡品种大力繁育,推广养殖。这些良种鸡的确生产效益高,有产蛋周期长、蛋大、体重,出肉率高优点,深受广大农民、养殖户喜欢。饲养量由6070年代的不足5、6万只,发展到今天的50万只,蛋、肉走上产业化道路,全县专业养鸡户的100多户,大型养鸡场有6家,养禽业收入净达2000多万元。5.养蜂业横山县养蜂历史悠久,八十年代后期养蜂业发展较快,主要养殖品种有中国蜂和意大利蜂等品种。我县养蜂条件较好,属丘陵干旱黄土高原,苜蓿、草木犀、槐树、荞麦种植多,春、夏、秋花源优越,养殖蜜蜂有着得天独厚自然条件。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腊产值达200万元,居全省之冠。横山县畜牧业发展宗旨是:突出发展草食畜禽,稳定生猪生产,大力推广奶牛、肉牛、肉驴产业,以畜禽品种改良、地方品种保护工作为重点发展为思路,推动了县畜牧业逐步向规模化、商品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迈进。2010年全县羊子饲养量达139.1万只,大家畜饲养量达4万头(匹),兔子饲养量8.23万只,生猪饲养量32万头,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