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观测与模拟器教案.doc_第1页
雷达观测与模拟器教案.doc_第2页
雷达观测与模拟器教案.doc_第3页
雷达观测与模拟器教案.doc_第4页
雷达观测与模拟器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导入新课雷达观测与模拟器是利用目标对无线电波的反射、转发、或固有辐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目标位置及运动参数的无线电技术领域的一门课程。它主要研究的课题是:1、 船用雷达的基本结构、原理和技术指标。2、 影响雷达回波正常观测的诸因素。3、 雷达的操作使用。4、 雷达定位与导航。5、 利用雷达辅助船舶避碰。6、雷达标绘。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学习雷达观测与模拟器这门课程。二新授课程第一章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一节 雷达测距、测方位原理1、雷达技术的发展l 1886-1888 Hertz(Germany): 实现了电磁波振荡、发射、接收。l 1914 (American): 回声探测器雷达的初始模型。l Marconi (Italy): 提出一个可实践的雷达系统。 l 1930 Blair : 脉冲回波测量(距离,方向)系统,基本雷达.l RCA Co.(American): 发明了机载雷达。l (American): “New York” 巡洋舰首先安装舰载雷达。l After WWII 成为了发展快速的导航仪器。 l 中国:主要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l 现代雷达/ARPA: 具有计算机, 构成组合导航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Loran, GPS, ECDIS), 及自动船桥系统 Automatic bridge navigation system.2、海上雷达的用途航海雷达特点: 厘米波长(3厘米,10厘米)微波脉冲发射脉冲雷达三个主要用途: (1)尽早发现目标: 远距离探测、无视线限制(2)测量目标参数:距离,方位,速度,航向,(3)导航:避碰、定位3、雷达测距与测方位原理(1)雷达测距原理:a、物理基础:超高频无线电波在空间直线传播;遇物标能良好反射b、测距公式:R = 1/2 C Dtt : 往返于天线与目标的时间C: 电磁波在空间直线传播速度 C = 300 m/ ms如t = 1s,则,R = 150 m;对应于1 nm 距离, t 12.35 s荧光屏的单位长度:在不同量程代表不同的距离(2)雷达测方位原理a、利用收发定向天线 ,只向一个方向发射雷达波且只接收此方向上的目标的反射回波b、天线旋转依次向四周发射雷达波,则可探知周围物标的方位天线的方向即目标的方向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船用雷达的发展史、船用雷达的用途、船用雷达测方位的原理、船用雷达测距离的原理,要通过不断的复习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四作业雷达观测与模拟器题库相关选择题目。一、导入新课上节课主要学习了雷达测距、侧方位的原理,简单对几个问题进行提问:1) 雷达测距的原理2) 雷达测方位的原理3) 船用雷达的几个基本用途以上几个问题都是关于雷达测距、侧方位的原理的知识,下面我们开始学习雷达的基本组成和雷达电源。二新授课程 第二节 雷达的基本组成第三节 雷达电源1、雷达基本组成七部分及作用:(1)定时器(触发电路、同步电路等):是雷达的指挥中心,产生周期性的窄脉冲触发脉冲送: 1)发射机:控制发射开始 2)接收机:控制近距离增益 3)显示器:控制计时开始(2)发射机:在触发脉冲控制下产生周期性的大功率射频脉冲微波脉冲、发射脉冲、雷达波(3)收发开关:发射时,关闭接收机入口,大功率射频脉冲送天线;接收时,关闭发射机通路,微弱回波能量送接收机。(4)天线:定向收发天线,将发射机送来的射频脉冲聚成细束 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射,并接收此方向物标反射回来 的雷达波(回波)送接收机。(5)接收机:超外差式,将微弱回波信号放大千万倍以符合 显示器要求。 mV 几十V(6)显示器:平面位置显示器(PPI)。计时及计算,将目标 回波按目标的实际距离和方位显示在荧光屏上; 且配有测量系统供随时测量。(7)雷达电源:把船电变成雷达所需的中频交流电。 400 2000 Hz2、雷达电源(1)作用:向各个分机提供中频电源(4002000Hz)(2)基本要求:稳压:船电或负载变化20情况下,输出电压波动5输出频率稳定:设置短路、过压、过流等保护措施能连续24小时工作、适应海上恶劣环境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寿命长电能转换效率高、噪声和振动小、体积小、 重量轻、 造价低3、种类(1)中频变流机组(Motor-Generator)组成:电动机、发电机、启动器、控制电路(电能机械能电能)特点:可靠性高、抗过载能力强、容量大; 笨重、噪声大、效率低、维护不便 (2)逆变器(Inverter)a、组成:起动器、整流器、调压器、方波产生器、 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b、特点:效率高、噪声小、轻巧、体积小、重量轻、 维护简单方便; 可靠性稍差、抗过载能力低、调整检修困难c、工作状态判断:清晰均匀的振荡声输出正确电压和频率;时断时续的声音说明过荷,关机检查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掌握了雷达的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和雷达电源的种类、作用、和基本要求。要通过题库的习题不断加深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四作业雷达观测与模拟器题库相关选择题目。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掌握了雷达的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和雷达电源的种类、作用、和基本要求。要通过习题不断加深对题目的理解。针对上节课的内容提问:1 雷达的七个组成部分是什么?2、雷达电源的种类有几种?3、雷达电源的基本技术要求?掌握了雷达的基本组成后,我们对雷达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雷达组成的另外两个部分定时器和雷达发射机。二新授课程第四节 定时器 第五节 雷达发射机一、方向的确定与划分1、定时器:又称为触发脉冲产生器,电路形式常采用与中频电源同步的他激式间歇振荡器,产生周期性的触发脉冲,然后用分频或倍频的方法得到随量程变换的具有不同重复频率的触发脉冲。a、定时器的作用:控制发射机与显示器扫描起始时刻,并使二者保持严格同步。b、延时线:消除由于发射和扫描不同步引起的测距误差。2、雷达发射机(1)组成:脉冲调制器(预调制器、调制器) 磁控管振荡器 电源(低压、高压)(2)发射机技术指标a、工作频率(波长) :超高频(正弦波)的频率范围 ,即船用雷达 磁控管工作频率b、S 波段:10 cm; f=2 9003 100 MHz 如:3 050 MHzX波段: 3 cm; f=9 0009 500 MHz 如:9 375 MHzc、脉冲宽度():发射脉冲的持续时间。一般= 0.051.2s随量程改变:近量程,窄脉冲;远量程,宽脉冲d、脉冲重复频率(F):每秒钟发射的脉冲数 500 4 000 Hz 周期T (=1/F) 根据量程需要选择时间基准随量程改变:近量程,高F;远量程,低Fe、发射功率:指峰值功率,一般375 kW 峰值功率 pt: 在脉冲持续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平均功率 Pm: 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输出功率的平均值f、脉冲波形:发射脉冲的包络理想脉冲: 矩形波形:越接近矩形,能量越大,作用距离越远前沿越陡,测距精度越高后沿越陡,距离分辨力越高顶部越平坦,发射功率和频率越稳定(3)脉冲调制器(Modulator) a、作用:在触发脉冲控制下,产生一个具有一定宽度、一定 幅度的负极性高压矩形脉冲调制脉冲,磁控管。(方波放大器) b、组成:调制开关、储能元件、限流元件 (4)磁控管振荡器作用:产生大功率超高频微波振荡(正弦波)组成:阴极和灯丝、阳极、输出耦合系统、磁铁老练方法:a、只加灯丝电压工作半小时以上b、加较低的高压工作一段时间(时间视具体情况定)c、如无打火现象,逐渐加高压到正常值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方向的确定与划分方法,以及航向、方位和舷角基本概念,其中重点是方向的三种划分方法,特别是罗经点法,要通过习题的练习来加强航向的换算。四作业雷达观测与模拟器题库相关选择题目。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达定时器和发射机的相关知识,重点是发射机的技术指标。针对上节课的内容提问:1.定时器的作用?2.雷达发射机的技术指标有那些?3.雷达发射机中的磁控管的老练方法是什么?下面我们来学习雷达组成中的另外两部分波导天线和收发开关。二新授课程第六节 波导及天线系统第七节 收发开关1、微波传输线要求:损耗小,防止辐射、干扰、失真种类:波导、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由内外两层导体构成,严格同轴,一般用于10 cm雷达波导:由矩形或圆形空心管构成由铜拉制成,常用矩形波导,波导截面尺寸由要传输的微波波长决定:l/2 a l ;0 b d,能分辨;目标间距d d,不能分辨5、测距精度及其影响因素(1)、同步误差 :扫描开始与天线发射时刻不一致(2)、固标和活标不准确:(3)、扫描锯齿波的非线性:荧光屏上同样距离对应的时间不同(4)、光点尺寸:越大越差(5)、天线高度:越高越差(6)、目标回波闪烁: 本船和目标摇摆,目标反射中心不稳,回波闪烁(7)、雷达波传播速度:变化6、测方位精度及其影响因素(1)水平波束宽度和波束形状不对称(2)、方位同步系统角数据传递误差:扫描线与天线旋转不同步(3)/船首标志线的宽度和精度(4)、波束主瓣轴线方向偏离(5)、方位测量设备的误差(6)、扫描起始点与荧光屏几何中心不一致(机械式)(7)、船舶摇摆倾斜导致的误差:首尾正横方向最小,象限方向最大(8)、光点尺寸;视差;罗经航向误差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雷达测距、测方位的影响因素,要通过题库练习加强理解与掌握。四作业雷达观测与模拟器题库相关选择题目。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达测距、测方位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节课的内容提问:1影响雷达测距精度的因素有那些?2影响雷达侧方位精度的因素有那些?下面我们学习第三节:雷达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对使用性能的影响。二新授课程第三节 雷达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对使用性能的影响1、工作波长l 1)长:最大作用距离远;雨雪、海浪杂波干扰小 2)短:距离分辨力高;测距精度高; (天线尺寸一定,水平波束宽度小) 方位分辨力、测方位精度高2、峰值功率Pt 功率大,最大作用距离远,杂波干扰强3、脉冲宽度t 1)窄:最小作用距离近;距离分辨力、测距精度 高;杂波干扰小 2)宽:最大作用距离远4、天线增益GA 越大对最大作用距离越有利5、天线水平波束宽度qH 越小,测方位精度越高,方位分辨力越高; 最大作用距离增加;雨雪海浪杂波干扰小6、天线垂直波束宽度qV 1)小:盲区大;雨雪海浪杂波干扰小 2)大:盲区小7、脉冲重复频率F 高:增加最大作用距离,但受显示器最大量程限制8、最小可辩功率Pr min 小:最大作用距离远;杂波干扰大9、噪声系数N 越小,最大作用距离越远10、通频带Df 0.707 1)宽:距离分辨力高;测距精度高;图像清晰 2)窄:最大作用距离远11、天线转速n 1)高:图像完整;海浪干扰小;有利识别观测 高速目标 2)低:最大作用距离远,(回波积累多)12、天线极化类型 1)水平极化:海浪干扰小;海面目标反射强 2)垂直极化:雨雪干扰小,常用于港口雷达 3)圆极化:雨雪干扰小;对称性目标回波减弱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雷达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希望同学们通过习题来加深记忆。四作业雷达观测与模拟器题库相关选择题目。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达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其中有关工作波长、脉冲宽度是重点,针对上节课的内容提问:1. 雷达工作波长对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是怎样的?2. 雷达脉冲宽度对来打测距精度的影响是怎样的?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三章影响雷达回波正常观测的诸因素 。 二新授课程第三章 影响雷达回波正常观测的诸因素第一节 扇形阴影区第二节 假回波第三节 干扰杂波1、 扇形阴影区:盲区:波束照射不到的区域。主要影响最小作用距离阴影扇形:由于雷达波束被本船上的粗大构件或建筑物、它 船、岛屿或陆上的高大障碍物阻挡,在荧光屏上这些 物标回波后面形成的一个扇形暗区。2、假回波(1) 间接反射假回波:产生原因:船上或陆地上的强反射体做为二次辐射源, 在荧屏上形成的假回波 特点: 出现在阴影扇形区内 即方位与反射体的方位一致 距离: 船上反射体:与真回波基本相等 船外反射体:障碍物与目标和天线距离之和 与真回波比较形状明显畸变且移动不正常,比 真回波弱 本船改向,仍在阴影扇形内或消失识别方法:小角度改变本船航向消除方法:适当调整航向(2)多次反射假回波: 1)产生原因: 雷达波在本船与目标之间来 回多次反射均被接收引起的。经常发生在两船正横对正横 且近的狭水道及锚地。 2)特点:在真回波的外面连续出现等间隔的几个回波;间隔大小均 等于真回波的距离;强度越往外越弱 3)识别方法: 4)消除方法:降低增益、使用FTC 抑制(3)旁瓣假回波: 1)产生原因: 天线波束的旁瓣扫到近处强反射目标所产生的回波 2)特点:对称分布在真回波两侧的圆弧上;距离与真回波相 等,方位不对;强度比真回波弱的多。 3)识别方法: 4)消除方法:降低增益、使用STC抑制(4)二次扫描假回波: 1)产生原因: 第一个扫描周期发射的 脉冲遇到远处目标反射回来 时出现在第二个扫描周期 的扫描线上形成的回波 2)特点: 与实际目标形状不符,远处直线陡岸变成V字形; 方位为真方位,距离小了CT/2;在屏上移动不正常; 改变量程,回波影像距离改变、变形、消失 3)识别方法:改变量程,回波移动不正常 4)消除方法:适当降低增益3、干扰杂波(1)海浪干扰: 1)特点: 分布扫描中心周围近距离,一般 3 6 n mile 回波亮点位置是随机的 随距离增加回波强度按指数规律迅速减弱,亮度边弱、密度边疏 上风海浪回波强,幅度较大浪涌的回波可见 2)消除: 使用海浪干扰抑制旋钮(STC) 3)注意:决不可把海浪回波全部抑制掉(2)雨雪干扰: 1)特点:无明显边缘的疏松的棉絮状连续亮斑区 2)消除:使用雨雪干扰抑制旋钮(FTC) 3)注意: 欲探测大雨区域中的目标时,应适当减小增益 欲探测雨区域之后的目标时,应适当增加增益(3)同频干扰: a、特点:显示图像与两台雷达脉冲重复频率有关 相同:自扫描中心的辐射状“虚线” 不同:相差不大:自扫描中心的螺旋状“虚线” 相差很大:无规律分布、频繁闪烁的亮点 b、消除: 使用同频干扰抑制旋钮(IR)(4)电火花干扰(5)明暗扇形干扰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阴影区、假回波等影响雷达正常观测的诸因素,其中假回波是重点,要通过题库习题加强练习。四作业雷达观测与模拟器题库相关选择题目。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阴影区、假回波等影响雷达正常观测的诸因素,其中假回波是重点。针对上节课的内容提问:1. 扇形阴影区是怎样形成的?2. 假回波有哪几种?特点、消除方法是什么?3. 干扰杂波有哪几种?怎样消除?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四章 雷达的安装、验收与维护保养。二新授课程第四章 雷达的安装、验收与维护保养1、天线的安装(1)天线的安装位置应不使船舶右舷出现扇形阴影区,并尽量避免产生假回波,不要靠近烟囱,以免产生遮挡角。(2)舱室外波导易碰撞部分应加装防护硬罩,以免收外力作用使其造成机械损伤。波导与防护硬罩之间应有大于2.5厘米的间隙。(3)连接波导管的螺栓、螺母应用防锈的材料制作。波导连接处要用说明书要求的密封胶密封。2、雷达收发机的安装(1)天线与收发机的距离应尽可能短,尽量成直线通向收发机。(2)收发分机至显示器的同轴电缆长度不要超过说明书要求。3、显示器的安装显示器应安装在干燥、通风良好、远离热源的地方。4、雷达的交接班检查(1)雷达日志应记载的内容:安装年月日,承装单位及负责人名单;天线的安装高度;每次使用雷达的开关机时间。当时的气象情况与船位及使用人的签名。记录磁控管电流、晶体电流、收发开关管预游离电流等雷达发生故障的年月日等。5、雷达维修后的验收要求雷达电源维修后的验收要求雷达显示器维修后的验收要求收发机维修后的验收要求6、雷达的维护保养(1)每三个月对电缆接头和连接器件是否处于正常连接状态检查一次。(2)更换磁控管后,应预热半小时以上再加高压,按磁控管的技术操作要求进行老练。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雷达的安装,验收及维护保养知识,希望同学们通过课后的题库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四作业雷达观测与模拟器题库相关选择题目。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雷达的安装,验收及维护保养知识。针对上节课的内容提问:1.雷达天线的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什么?2.雷达日志应记载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雷达的操作使用 。 二新授课程第五章 雷达的操作使用 第一节 雷达主要控扭的功能与操作 第二节 雷达的一般操作步骤1、有关电源的开关(1)船电闸刀(Ships Power Switch):合上驱潮、维护断开(2)雷达开关(Radar Power Switch) :Off-Stand-On(3)天线开关(Scanner Power 或 Antenna Power )2、有关图象质量的控钮(1)亮度(Brilliance Tube 或 Intensity Sweep):扫描线刚好看不见(2)调谐(Tuning 或 Tune):1)指示最大;2)图象最饱满、清晰(3)增益(Gain 或 Sensitivity):噪声斑点刚好可见(4)脉冲宽度(Pulse Length Selector):选择长、中、短(窄)脉冲(5)聚焦(Focus):固定距标圈最细最清晰为好3、有关杂波抑制的控钮(1)海浪干扰抑制(Anti-Clutter Sea 或 Sea-Echo Suppression): (Sencitivity Time ContorSTC) 6 8 n mile(2)雨雪干扰抑制(Anti-Clutter Rain/Snow) : (Fast Time ConstantFTC)(3)同频干扰抑制(Defruiter )(RIC、IR) :抑制同频干扰信号(4)线性对数放大器(LIN-LOG) :扩大动态范围(5)极化天线选择(Polarization) :HOR-READY-CIR(6)恒虚警率处理(CFAR-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 :处理杂波4、有关测量的控钮(1)电子方位标志(EBL):精测目标方位(2)活动距离标志(Bearing Dial ):精测目标真方位5、辅助调整(1)中心调整(Centering Shift):调扫描中心 VERT、HORIZ(2) 船首线按钮(Heading Flash 或 SHM off):按下船首线消失(3)刻度盘照明(Dimmer):读刻度盘数据(4)作图器照明(Plotting ):标绘用(5)性能监视器(Monitor ):监视收发及总性能6、雷达开机步骤(1)雷达开关( Power Switch )置于STAND-BY,等 3 分钟(2)雷达开关( Power Switch )置于ON(3)调扫描线亮度( Sweep ):使扫描线刚好看不见(4)调增益( Gain ):使噪声斑点刚好可见(5)调调谐( Tune ):使调谐指示偏转最大或影象最大最亮最清晰饱满7、雷达关机步骤(1)雷达开关( Power Switch )置于STAND-BY(2)GAIN、SWEEP逆时针到底;STC、FTC处于最小位置(3)雷达开关( Power Switch )置于OFF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雷达的各控钮功能、雷达的开关机步骤和雷达的使用,其中雷达的控钮功能和使用是重点,希望通向们在模拟器上认真练习以巩固知识。四作业雷达观测与模拟器题库相关选择题目。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雷达的各控钮功能、雷达的开关机步骤和雷达的使用,其中雷达的控钮功能和使用是重点。针对上节课的内容提问:1增益应调节到什么程度为好?2.活动距标圈的作用是什么?这节课我们雷达定位的相关知识。二新授课程第六章 雷达定位与导航第一节 雷达定位1、定位方法(1)单目标距离、方位定位(2)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距离定位(3)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方位定位(4)混合定位:多目标距离方位定位2、选择目标的原则(1)尽量选择图像稳定、亮而清晰、回波位置与海图位置精 确对应的孤立小岛、岬角、突堤等目标(2)尽量选用近而便于确认的可靠目标,不用远且容易搞错 的目标(3)尽量选用多目标定位且符合定位位置线交角要求的目标3、测距、测方位(1)注意提高测距、测方位的精度(见前测量注意事项)(2)测距时:先测正横,后测首尾(3)测方位时:先测首尾,后测正横; 船正时测量,横摇测正横、纵摇测首尾的目标4、定位精度(1)距离定位高于方位定位(2)三位置线定位高于二位置线定位(3)近距离目标定位高于远距离目标定位(4)位置线交角:二条接近90度、三条接近120度为高(5)目标特性:孤立、点状、位置可靠的目标或迎面 陡峭、回波前沿清晰明显的目标定位好(6)与测量方法、速度、作图技巧有关5、定位精度顺序:其它情况相同条件下(1)三目标距离定位(2)二目标距离加一目标方位定位(3)二目标距离定位(4)二目标方位加一目标距离定位(5)单目标距离方位定位(6)三目标方位定位(7)二目标方位定位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掌握了雷达定位的方法、选取定位物标的原则、定位精度的排列顺序等,课下通过题库相关练习加深巩固知识。四作业雷达观测与模拟器题库相关选择题目。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掌握了雷达定位的方法、选取定位物标的原则、定位精度的排列顺序等。针对上节课的内容提问:1.雷达定位的方法有那些?2. 雷达定位精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雷达导航与雷达航标。二新授课程第二节 雷达导航第三节 雷达航标 第四节 搜救雷达应答器1、方法避险位置线:一条作为安全水域与危险水域分界线的位置线(1)距离避险线(雷达安全距离线): 当须与危险物标的连线或岸线保持一定距离时,用 Cursor中心线为计划航线,一条平行线为距离避险 线,或用VRM圈/EBL辅助选择危险物标;设定安全距离,在海图上画出距离避险线;航行时,始终保持船舶在距离避险线的外侧;(2)方位避险线(雷达安全方位线):当岸线或多个危险物标的连线与计划航线平行时a、求得危险物标的方位; b、设定危险距离,确定本船计划航向;c、航行时,使危险物标回波始终在方位避险线的外侧。2、雷达导航注意事项(1)了解导航水域状况,积累经验(2)快速比对海图和雷达图象(3)善于识别各种物标的回波(4)善于辨认假回波(5)利用Cursor、VRM、EBL等度量工具3、狭水道导航(1)使用X波段雷达,真北向上显示、选择最小量程、 偏心显示(2)进入前研究两岸主要物标、转向点物标正横距离、 导航物标、本船的计划航线 (3)陆标较近,影像变动速度快,应随时对照海图 (4)正确使用VRM、EBL、方位标尺平行线 (5)密切注意小船和浮标的辨别4、雷达航标(1)角反射器:直角三角形组成的金属多面体,五角反射器、八面体等无源雷达标将雷达波向来的方向反射回去, 增强目标 被探测到的能力 浮标/木船:2 6 nm 救生艇:3 7 nm (2)方位信标(Ramark):(指向标)具有发射装置,定期连续不断地发射 一定频率的信号有源主动雷达标雷达接收后显示一条从中心到边缘的 径向亮线或窄的扇形点线或虚线, 只能测其方位用而不能测距(3)应答器(Racon):雷康、二次雷达具有接收、发射装置,工作几分钟停几分钟,大多X波段有源被动雷达标接收雷达波后延时0.5 ms发射回答编码脉冲;雷达收到后显示一条编码点划径向图像。 可测其距离和方位5、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Search Aid Radar Transponder): (1)组成:接收机、发射机、天线、定时电路、电源 (2)特点: 有声响和光指示,分辨雷达的远近、多少 接受雷达发射的 9 GHz 频率信号时,自动应答 雷达接收后显示独特的 12个点划 图像 可测其距离和方位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掌握了雷达方位、距离避险方法;雷达航标特点用途;SART的作用。课下通过题库相关题目进行知识巩固。四作业雷达观测与模拟器题库相关选择题目。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掌握了雷达方位、距离避险方法;雷达航标特点用途;SART的作用。针对上节课的内容提问:1. 雷达导航的方法有那些?2. 雷达航标分为哪几种?各自特点是什么?3、SART的作用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雷达避碰的知识。二新授课程第七章 雷达避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雷达避碰操纵示意图的应用1、雷达在避碰中的作用(1)能及早的发现来船并获得碰撞危险的早期警报;(2)通过系统观察或进行雷达标绘,能准确的获得两船通过时的DCPA、TCPA,从而确定是否存在碰撞危险;(3)通过作图,课求得来船航向与航速;(4)通过作图,可求得本船的避让措施;(5)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可及时的判断来船的行动,并能迅速的查核双方所采取的避让行动的有效性;(6)通过作图,确定本次可以恢复原航向或原航速的时机,一确保两船在安全的距离上驶过。2、雷达避碰的行动时机 应尽可能在1210海里发现其他船舶的存在,此后应在回波接近到6海里以前,通过连续的观测或雷达标绘,确定是否存在碰撞危险。如果存在碰撞危险,则应在回波到达56海里之间采取行动。一般不迟于4海里。3、及早采取大幅度的避让行动 在判明来船与本船存在碰撞危险后,应及早采取避让行动。避让行动应大的足以使他船从视觉或雷达荧光屏上察觉到,一般转向应至少30度以上,减速应减到远航速的一半一下。4.在避碰措施中应避免对航向做一连串的小改动(做一下具体解释)。5、雷达避碰操纵示意图的使用。(配合板书详细讲解)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内容是雷达在避碰中的作用、雷达避让的时机和幅度以及雷达避碰操纵示意图的使用,配合题库的习题进行巩固。四作业雷达观测与模拟器题库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