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镜头与景深控制.docx_第1页
摄影镜头与景深控制.docx_第2页
摄影镜头与景深控制.docx_第3页
摄影镜头与景深控制.docx_第4页
摄影镜头与景深控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镜头与景深控制(镜头对成像的影响最大)1、镜头的结构:镜头是由镜头筒、光学镜片、光圈等构成的,随着自动镜头及超声波镜头的出现,镜头内一般还加有传动齿轮、线性马达、电子线路等。镜头的焦距与视角2、镜头的焦距:镜头对焦在无限远时,光线通过镜头在:底片上结成清晰影响,这个影像称为焦点,镜头的焦距就是指从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这段距离。每只镜头都有固定或变化的焦距。镜头的焦距与视角3、镜头的焦距还决定了镜头的视角,镜头的视角为镜头拍摄的角度范围,也可用镜头中心到底片的夹角表示。4、镜头的口径:镜头的口径又称“有效口径”,是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量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一般标明在镜头上,例如 F50mm 1:2 表明镜头的最大孔径是镜头焦距的二分之一。5、大口径镜头的优点:从使用的角度来说,镜头的口径越大,使用价值越大。1.便于在暗光线下手持相机用现场光拍摄。2.便于拍摄小景深、虚实结合的效果。3.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6、快速镜头与慢速镜头:快速镜头大口径镜头 F1.4 F2.0 F2.8慢速镜头小口径镜头 F5.6 F4.0镜头的种类与特点7、镜头分类: 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最大优点就是能换用不同种类与性能的镜头,这为摄影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镜头从焦距的变化上可分为:定焦与变焦 。镜头从对焦方法上可分为:手动对焦与自动对焦镜头 。按焦距的长短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8、 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的定义:焦距值为成像画幅对 角线长度的镜头称之为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的特点1.与人眼的视角范围接近(4055),其拍摄的景物之间的透视关系与人眼相似。2.光圈孔径相对较大,成像质量较高。3.不同画幅的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也不相同50mm和35mm为常见标准镜头9、 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是指焦距比标准镜头短的摄影镜头,由于其视角比标准镜头广,故称为广角镜头或短焦距镜头。焦距范围:1440mm 视角范围:60115 广角镜头的特点1.视场大、透视强,夸大了近处和远处物体间的视觉距离。2.景深长,拍出的照片远近清晰,便于抓拍。3.变形大,近距离拍摄容易失真。10、长焦镜头:镜头的焦距远大于标准镜头。中焦镜头:90135mm长焦镜头:135300mm超长焦镜头:300mm以上 。长焦镜头的特点:1.视角窄:能把远处的物体拉近。2.景深小:有利于拍摄虚实结合的影像。3.压缩强:能使远近景物近大远小的比例缩小,压缩空间距离。4.变形小:特别适合人像拍摄11、 变焦镜头(成像质量一般差于定焦镜头)镜头的焦距可以改变,范围可以涵盖到广角到长焦,这样一个镜头就可以具有多个镜头的功能。12 景深的概念::焦点前后一定范围的景物都能在底片上结成相对清晰的像,这一清晰范围就是景深。13、 影响景深的因素1.光圈:光圈景深 光圈景深2.镜头焦距:在同一光圈设定下,焦距景深 焦距 景深3.拍摄距离:被拍摄物体离照相机距离景深 距离 景深摄影用光与造型(光是摄影的灵魂)1、光源的分类:自然光:即指天然光源所发出的光,主要是太阳。自然光又可分为日光和天光两种。 人工光:凡是用人造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作为摄影照明用的光线都称之为人工光。 日光灯,蜡烛、闪光灯以及各种照明灯光等2、光源色温:当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这个温度称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用绝对温标来表示,单位为(凯尔文)。 色温越高,人感觉偏向蓝色, 色温越低,偏向红橙色3、光的性质:光的性质和形态可分成两类:即硬光和软光4、硬光:所谓硬光是指强烈的直射光。硬光的造型效果:硬光(直射光)照明下,被摄体上有受光面、背光面和影子,这是构成被摄体立体形态的有效效果;硬光照明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亮度差距比较大,也就是景物的反差大,可以造成明暗对比强烈的造型效果,适合表现粗糙表面质感;这样的造型效果使被摄体形成清晰的轮廓形态。5、软光(也称散射光)软光是照明在被摄体上不产生明显阴影的光。它是一种漫反射性质的,光源方向性不明显。软光(散射光)照明由于光质柔和,没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没有明显的影子,反差柔和,所以影调平柔。6、硬光可以转换为软光1)人造光,加柔光罩或者反光伞2)太阳光,用柔光布7、光的投射方向: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的规律,不断地改变着太阳光的投射方向;由于摄影师在拍摄现场,变动拍摄方向而引起的光线投射方向的“改变”,这样就形成种种不同的光线投射方向8、顺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一致的光线称为顺光9、 顺光的造型效果:1.画面很少或几乎没有阴影,画面往往比较明亮。2.顺光照明由于没有强烈的明暗反差,所以形成画面中影调较平、柔和的造型效果3顺光照明使被授体表面没有明显的反差变化,所以被摄体外形会显得平,缺乏起伏的变化。4.顺光照明由于不形成受光面、背光面、影子,所以不很好表现景物的空间立体感。10、前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成水平45度左右角的光线称为前侧光。11、前侧光的造型效果: 能形成较好的明暗关系 能比较好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轮廓形态和景物表面的质感。 可以创造比较丰富的影调层次12、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光轴方向成水平90度左右的光线称为侧光。13、侧光的造型效果:1.景物有明显的明暗亮度对比,是很生动的造型光。2.侧光照明形成的光影(影子),是很重要的造型元素。3.侧光能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立体感、质感14、侧逆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成水平135度左右角时的光线称侧逆光。15、侧逆光的造型效果:1.在侧逆光照明下的景物,在景物的四周的大部分范围形成轮廓光。2.往往可以形成暗调效果。是拍摄剪影、半剪影作品理想的光线。3.影子是侧逆光造型重要特征16逆光::光线的投射方向与摄影机光轴方向相对并来自被摄体后方的光线称逆光。17、逆光的造型效果:1.受光面积较小,所以只形成轮廓光的效果2.逆光照明往往使画面造型偏暗的影调结构3.投影对画面构图以及形式美都是很有意义的。 4.逆光照明对表现物的立体感也较好18、逆光,侧逆光下补光: 1)闪光灯或者U2灯w 2)反光板19、闪光灯三种工作方式:1)机顶2)离机有线3)无线引闪20餐巾纸大法硬光变成软光21、光的造型作用:造型光的种类主要有: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装饰光、背景光等。22、主光:主光是对被摄体进行造型的主要光线,它是在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光线。23、主光的作用:1.是画面中被摄体造型的主要光线2.主光照明决定了画面主要影调趋向3.对画面中被摄体的立体感、纵深感有决定性的作用24、辅助光:所谓辅助光是补充主光照明后在阴影部分的光称为辅助光。25辅助光的作用: 减弱由于主光照明后带来的生硬的阴影使被摄体的暗部的层次、表面质感及被摄体立体感更好地传达出在画面中形成不同的明暗结构,从而影响到画面的影调趋向和基调及气氛26、背景光:专门用来照明背景的光称为背景光27、背景光的造型作用:是画面影调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以构成画面的影调的趋向,而一定的影调趋向能表现出一定的气氛和情绪。 背景光亮度的极端处理,即白处理或黑处理,形成一种生动的特殊的艺术效果。摄影构图和视角1、摄影构图摄影构图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2、摄影构图的特点 镜头性:镜头的光学性能,使摄影构图形象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形象。 现场性: 摄影构图必须面对客观对象,把具体情境所含的意蕴揭示出来 构图的时机、机遇与瞬间: 瞬间选择是构图的一个重要的十分关键问题3、摄影构图的对象:构图的对象主要有主体、陪体、前景、环境、背景等。4、主体:主体是摄影最主要的拍摄对象,是构图的主要成分。主体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画面所表现内容的主要体现者。二可能是画面结构的中心。一幅画面要有明确的主体,没有明确主体的画面,将是失败的构图。处理画面的主体时,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主体的大小、主体的位置、画幅与水平线、主体的方向性、主体的完整性。5、主体的大小(景别)远景主体人物在画面中极小,以表现环境气氛为主; 全景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貌,主要表现主体和环境的位置关系。中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它既有利于表现环境特征,又能表现人物的动作;近景拍摄人的小半身画面,主要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刻画人物的性格。 特写拍摄人物的局部,环境和背景完全消失。6、主体的位置主体作为画面上最主要的内容,将其安排在什么位置上比较合适呢?井字的交叉点上是比较适合的主体位置,井字的四个交叉点称视觉中心点,又称黄金分割点。7、画幅的横竖形式画面的横竖形式由主体决定:主体内容绝大多数是横线形的,应采用横画幅的构图形式,称为横构图,如果主体内容是以竖线形为主的,就应采用竖画幅的构图形式,称为竖构图8、主体的方向性单主体画面只有一个主体,构图时要注意主体的动作、方向和视线,一般在主体的前方要留有空间。画面上的主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称双主体或多主体。构图时要注意主体之间的相互呼应。9、主体的完整性:主体在画面上一般是应该完整的,特别是当主体只有一个时。主体的残缺不全会有损于画面的表现,但并非要求所有的画面在构图时都应主体完整10、如何突出主体 近景或特写 景深法 光线描绘法 色彩对比法 线条透视法11、陪体: 陪体是画面中陪衬主题的景物或人物,是帮助主题揭示内容的成分,在构图中有均衡画面,美化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陪体包括主体前面和后面的景物,在主体前面与照相机之间范围的陪体称为前景,主体后面的陪体称为背景,因此陪体是由前景和背景组成的12、前景: 前景一般是指在主体的前方,最靠近镜头的景物,前景在构图中的作用主要有:平衡、美化画面,增强空间感;交代环境,烘托气氛;产生透视,增强纵深感;产生对比和夸张效果;可以直接说明主题。13、背景:背景是指主体后面的景物。背景应使主体能从中分离出来。在构图中要依据拍摄内容和拍摄要求合理地选择和布置背景。使用背景可以烘托气氛也可以利用背景产生对比作用,还可以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14、构图与拍摄点的关系 : 构图与拍摄点的关系主要涉及到照相机的拍摄角度、拍摄高度和拍摄距离。 15、拍摄角度:方向、高度、距离统称为拍摄角度。在选择主体与陪体的同时,画面构图还要靠照相机的方向、高度、距离的变化来完成。16、拍摄角度方向方向是指照相机选择被摄体的某一个面作为构图的内容。选择被摄体不同的面进行拍摄,就是采用不同的拍摄方向。不同的拍摄方向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正面方向 斜侧面方向 侧面方向 背面方向 17、正面方向:正面方向是指 照相机与被摄体 呈面对面的状态。这个方向能基本表现被摄体的全貌,主体突出而醒目。18、侧面方向: 侧面方向是指照相机与被摄体成90度的位置。这个方向与正面方向相比有很大区别,有利于表现被摄体的侧面特征。这个方向适宜表现人物的轮廓和动作19、斜侧面方向:斜侧面方向与正面方向和侧面方向的最大区别是:能表现被摄体的两个面,立体感强;在透视纵深感强20背面方向:背面方向是指照相机在被摄体背后的位置,背面构图显得较为含蓄,表现力强又富有想像的余地,充满着诗情画意21、拍摄角度高度:平拍、俯拍、仰拍 高度是指照相机与被摄体的水平关系。照相机与被摄体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时为平拍,照相机高于被摄体时为俯拍,照相机低于被摄体时为仰拍。平拍、俯拍、仰拍会产生不同的画面透视效果平拍 平拍在画面透视变化上最小,物体的变形也最小,画面较为平稳。俯拍 被摄体处于照相机的下方,画面的透视变化大。俯拍宜表现宽广的空间和物体的数量。仰拍 易让人产生雄伟、高大的感觉。仰拍能避开被摄体后面杂乱的背景,有利于突出主体。22、拍摄角度距离:距离是指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远近,常称摄距。照相机距离被摄体的远近,对主体的表现和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系在画面上的表现有着极大的影响。距离近,拍摄的景物范围小,有利于突出主体;距离远,拍摄的景物范围大,有利于显示场面和规模。摄影形式法则和创作手法1、构图的形式法则 :构图的形式法则包括: 对称与均衡 集中与呼应 变化与多样统一 对比 节奏 黄金分割 对称与均衡2、 对称:指的是沿画面中心轴两侧有等质、等量的相同景物形态,两侧保持着绝对均衡的关系,对称是一种自然现象.3、 均衡:也称做动态平衡,是一种有形式变化的平衡,它较之对称的平衡显得生动、有活力。4、对称与均衡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中心轴,是否严格对等5、集中与呼应 集中与呼应是指画面的诸要素构成中,不使画面散乱的构成形式之一。它能将画面中众多的景物,形成统一而有秩序的整体。集中是众多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 呼应是指画面中各物体之间的直接相互联系。集中和呼应的最大作用:画面不乱,整洁有序 呼应和集中的区别:画面中的对象有互动,有联系变化与多样统一6变化:在摄影构图中是一生动的因素,变化并:非是一般的、消极的、简单的形象的布局,而应是积极的、遵循美的规律的组合。7 多样统一是指画面构图中各种要素间协调的、整体的、美的组织作用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愉悦的感觉。在摄影构图中表现为在影调、线条、色彩、形状、主体、陪体、前景、环境背景等方面的完美的组织对比8、 对比也是画面构图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是画面构图中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因为,一个优美的形式如果缺少对比,就必然单调、平庸和乏味。对比就是差异,对比能把画面中所描绘的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个性、特点、意义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对比是造型艺术最常用的表现方法。9、节奏节奏用于造型艺术是指某些造型形式形成一定的视觉节奏感。视觉节奏如在音乐中的节奏一样能体现出不同的力度、风格和情感。同时心理上产生一种律动反映。它也是造型艺术审美的要素之一。10、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作用于画面构图,画幅比例的表现只是其一。更主要的还在于画面的内部结构,如画面的分割,以及重点形象所处的位置等。在西方多将画面按黄金分割点连线将画面分割,在其中定出主要与次要的位置,在我国传统的绘画构图理论中的井字形构图,或三分法构图,与此有相似之处静物摄影1、静物摄影是指以小型的静态物体为拍摄对象的创作活动 静物摄影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玻璃器皿、陶瓷泥塑、蔬菜、水果、玉器、木雕、首饰、玩具、物、盆景等。静物摄影的可塑性非常强,它的许多拍摄手法和构思多被移用到商业广告摄影中2、静物摄影可以划分成不同类型w 无情节静物摄影,它在静物摄影中占主导地位,主要表现被摄物体的质感、外形特征和色彩效果,多以精巧的构图和精致的用光取胜; 有情节的静物摄影,它通常由工艺品,如泥塑、陶瓷、绢制的小人物、小动物等,构成一定的故事情节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借物托志,寓意深刻3、静物摄影的作用: 可以创作出许多构思巧妙的艺术之作; 为初学者观察物体外形和质地、运用光线及进行构图练习提供机会。4、静物摄影的工具相机具备较高性能的大型相机。(如具有大画幅及移轴功能) 灯具泛光灯、聚光灯、光导纤维灯、柔光箱、影室闪光灯等。 三角架支撑、稳定数码相机,减少由于低速快门造成的抖动。反光工具用来对比较暗的部分进行补光。工作台用来摆放被摄物体如静物摄影台。 道具 用来辅助拍摄的物品。5、静物摄影的拍摄角度多采用平摄或稍俯的拍摄角度,这会有利于桌线的处理。拍摄角度太俯会使物体变形,太仰又不利于展示空间的纵深感。6、静物摄影的光线运用主光可以模仿自然光的效果进行布置,主光布好以后,再用辅助光来调整反差。对于体积小的小型物品的照明,需要小束的照明光源。7、静物摄影的光线运用表现物体的质感是静物摄影的一大特色,强烈的光线不可能很好地表现质感,用柔和的光线,安置在45135的适当位置,就可以较好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来。8、背景用光,首先要考虑它所造成的环境气氛,其次是背景的亮度,要有利于表现主体。不要使背景与主体的影调太接近。9、静物运光特点w 1)柔光;侧光,侧逆光为主;补光降低反差w 2)背景光要与拍摄主体良好分离10、透明性物体的拍摄 玻璃制品看上去总是挺招人喜欢,然而拍摄时却不太容易。或是透明感出不来,或是会把光源及周围多余的物体拍摄进去。玻璃制品的拍摄技巧是要善用逆光和侧逆光。如果阳光或灯具的光线从拍摄对象后面投射的话,就容易表现出被摄物的透明感。11、透明性物体的拍摄w 最常用的拍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在深暗色的衬景下,采用逆光,从被摄体的后面用强光进行照明,让光线透过玻璃体的内部,产生明亮的轮廓线条和熠熠光彩。 另一种是选用白色的纸或布帛做衬景,光线不直接照射到玻璃制品上,而是对着前景照射,把背景照得通亮,然后将玻璃制品背光放置,这时在物体的四周便会呈现出一道深色的线条,使整个画面洁净、淡雅,富有素描般的动人效果。12、反射性物体的拍摄 对于反光强,明暗反差大的金属作品,应以柔光和折射光为主,提高反差。金属制品的特点是有光泽、有颜色、坚硬。在镜头中想要很好地表现出它的特性。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好光线、角度和背景。在拍摄金属制品的时候,最好选择侧面打来的光线,让物体看上去有一个坚固的形状,并且突出亮度最高的部分,充分表现金属制品的光泽感。13、反射性物体的拍摄 和拍摄玻璃有相同之处,在拍摄金属制品的时候也一定不要使用正面的光线,这样会使金属失去质感,同时容易曝光过度。所以在摆放的时候,先要考虑到光线的角度,然后再考虑物体的摆放角度。14、吸收性物体的拍摄 对于吸收性物体的拍摄最重要的在于还原它原始的颜色和纹理,以及保留住物体原始的细节部分。 由于吸收性物体的反光能力很差,所以更需要考虑如何来塑造出它的质感。一方面在选择光线的时候,可以考虑多种光照方式。最简单的是选择用侧面光或者侧逆光,这样会吸收性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表露无疑15吸收性物体的拍摄机械w 为把机械表现的清楚,最好用较大的景深,用中焦距镜头,较小的光圈。室内机械拍摄,布光应均匀,主光灯可用于正面,辅助光灯可横、直、斜线布置。室外机械拍摄可视机械的颜色选用不同的光照,浅色的以侧面光为宜,深色的以正面光为好。16、吸收性物体的拍摄花卉w 拍摄时多在相机前加近摄附件,以获得较大的影像。为使花朵突出,可用大光圈,使背景模糊,也可采用简洁背景。可利用自然光或灯光造成侧光,侧逆、逆光效果。17、花卉微距摄影器材 需要微距镜头 1)成像质量好 2)可以1:1成像,对焦距离很近,拍摄微小物体也能充满画面w 3)三脚架大多数时候都是需要的。18、户外微距拍摄的要点 1)要够足够的耐心,对焦很难 2)善于在百花丛中发现兴趣点 3)风是最大的敌人19、没有微距镜头怎么办? 1)近摄片 2)近摄接圈 3)镜头倒装装置风光摄影1、风光摄影的特点 题材广 我国幅员辽阔,风景摄影的题 材十分广泛.为风光摄影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素材. 意境深 风景照片擅长以景抒情,风景照片一般都具有很深的意境,能引起人们的深刻联想。 画面美 大自然的美,经过拍摄者的艺术构思,便成为画面优美的风景照片。2、风光摄影的一般要求 主题要鲜明 特点要抓住 重点要突出3、主题要鲜明在拍摄风景照片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拍摄意图,照片的主题 和表现内容,心中要有设想。在拍摄风景照片时,要大胆取舍,把不必要的,杂乱的景物从画面上避开,使主体在位置远近,形体大小,色调对比上都能处于主要地位。4、特点要抓住风景照片要反映不同的地方特色,使照片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在拍摄工业风光,城市风光,农村风光时,除了要注意反映地区特色外,还要注意 时代的特色,要拍摄那些最能反映我们时代本质的画面。5、重点要突出拍摄表现我国自然界新事物,新面貌的画面,是风景摄影的主要任务,也是拍摄的重点。风,花,雪,月,小桥,流水等小景,可以调 节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风光摄影的另外一项拍摄重点。6、风光摄影实践 1 . 空间的表现 2 . 时间的表示 3. 天气的表现 4. 焦点的调节 5 . 曝光的控制 6 动体的安置7、空间的表现风景照片所摄的景物,要前后分明,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增加表现 力。利用逆光可以加强空气透视,并从色调上分清前后景的距离。早晨或傍晚拍摄风光 ,可以利用云雾,使景物具有远淡近浓的透视效果,增加照片的空间感。8、时间的表示一张风景照片,要交待拍摄的时间。清早,太阳从东方出来,透过晨雾散射出光茫,能给人以清新悦目,奋发向上的感觉。傍晚,火红的夕阳散发出绚丽的霞光,给周围的景物披上浓装,配上适当的滤色镜拍摄,画面的气氛更加浓烈,富有感染力。拍摄城市风景,工业风光,可以利用夜晚的灯光,渲染夜间活动的气氛。9、天气的表现 风景照片为交待画面的背景,增强艺术效果,往往很注意天气的表现 。拍摄雨景,雾景,由于雨水,雾水的反射作用,光线产生变化。有时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雪景的效果也很别致,当阳光出来直射地面积雪时,会出现雪面光亮而景物鲜明的景象, 云彩,对于风景照片具有点缀装饰,丰富内容,调整画面构图的作用。10、焦点的调节 风景照片切忌前景模糊,它会使人产生不快的感觉。因此应该对准主要被摄物调节焦点,使前景越清楚越好。为确保风景照片的意境,景物清晰度的范围不宜放得太大。应该把画面的最大清晰度用在主要被摄体和前景上,而使所有远处的物体稍微散焦。这样,画面的层次丰富,主次分明,意境较深。11、焦点控制在哪里?可以获得全景深对焦在距离画面下方的1/3处。同时光圈设置到F11,F16,F22甚至更加小12、曝光的控制 风景照片的曝光,应以主要被 摄物为准,确定准确的曝光。同时,风景阴影部分也必须保证必要的层次再现. 一般地说,以夕阳做背景的剪影照片,要根据景物光亮部分进行曝光。而对于深邃幽暗的森林景色,或者被逆光照明的风景,则应该根据景物的阴影部分曝光,而且最好能使用宽容度较大的感光片13、数码相机拍摄风景 1)数码相机可用RAW格式或者启用HDR模式; 2)测光一般选择矩阵测光或者中央重点 3)相机置于AV档(光圈优先,控制好景深) 4)色彩模式可开启 风景模式,对比度增加,色彩更加饱和5)试拍摄一张之后,观看图片的直方图,判断曝光的倾向,是过曝还是欠曝。然后加或者减曝光之后,重新拍摄14、曝光的经验 1)合适的曝光,细节多,层次好; 2)吃不准的时候,宁可欠曝; 3)可以使用包围曝光拍摄3-5张,就是在相机测光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或者减少曝光拍摄15、 动体的安置 人物和其它运动的物体,如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出现在画面上,会使风景更加生动,使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感。但动体的活动要与画面其它景物 相协调,既不喧宾夺主,又不成为累赘。16、风光摄影的形式感 我们对大自然的风光景物要表现得淋漓尽至,必须要注意它的形式感,而形式感的表现着重强调具备四个特点:即气氛、气势、气质、气魄17、气氛一般都将气氛偏指为能见于画面上的蒙胧、苍茫、缥缈而言,这是表面容易看到气氛。但关键的气氛在于画面的内涵,因此我们要注意它的热烈、肃穆、萧瑟、冷寂、寥落、恐怖、欢乐等等,这一切都是气氛。而这种气氛不独是直觉看到那么单调,更是内涵动情绪的感受。气势“势”字我们容易理解到姿势、形势,但加上“气”字,而构成气势,便不再是表面肤浅的姿势和形势了。俗语所说;“山不在高而在势,水不在深而在动。”这就是气与势的表现力。故气和势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气,势便显不出来,只有势没有气,便是死板而不生动。 远取其势18、气质“质”在摄影术语就是质感。如拍摄黄山,最主要是表现石的质,这是它特具的肌理和层次,使人看到真实而富有立体感。气质是较重于内涵的。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有内涵,没有内涵便不成艺术了。内涵而见于作品,是作者对作品的精神投入,借作品去表达他的艺术热情和个性19、气魄就是要求直接见于画面上的视觉感,有大气磅礴,使人产生惊奇和感动的画面。这前题首先是在于客观上景物要具有这种态势和气魄。拍摄技巧高超,经验丰富,不但能把既有的气魄显现,而且还能把它夸张,甚至有些不大够气魄的景色,也能于选取拍摄的角度上,技巧地强调气魄。作品能够有气魄同样是作者气魄的反映20器材的选择 1)镜头选择广角到标准焦段,这是最常用28-85mm,折合后焦段.24-105mm更加理想 2)偶尔会用到中长焦 3)机身选择细节表现好的拍摄风景常用光学滤镜 偏振滤镜 渐变滤镜21、夜景拍摄要点 1)三脚架是必备的; 2)拍摄时机:不要等天色全部暗下来后拍摄,这样会使天空全黑,地面比较亮,画面不均衡。天快要暗下来的时候,天空会呈现蓝色或者有霞光;3)选用RAW格式拍摄,手动曝光22、风景摄影成功要点 1)足够的耐心等待何时的光线和气氛 2)多看看山水国画大师的作品 3)镜头的运用打破常规,并不是非要广角镜头 4)善于创新,不落俗套 5)构图时善于舍取23好 风 景 1)好风景都是等出来的 2)基本功过关,才不会有很多遗憾 3)心中有画意、有诗意、有情怀才能有佳作人像摄影1、人像摄影的概念与特点 所谓人像摄影,是指通过摄影的形式,在照片上用鲜明突出的形象描绘和表现被摄者相貌和神态的作品,它是被摄者的影像写真人像摄影与一般的人物摄影不同:人像摄影以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具体相貌和神态为自身的首要创作任务,虽然有些人像摄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节,但它仍以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形体为主 。一幅优秀的人像摄影作品,是许多成功因素的总和:神情、姿态、构图、照明、曝光、制作均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它们是一个总体的各组成部分。 不管是在现场中抓拍的还是在照相室里摆拍的,不管是否带有情节,只要是以表现被摄者具体的外貌和精神状态为主的照片,都属于人像摄影的范畴。2、人像摄影的构图 一、选择合适的景别 景别是指摄影画面所包括的被摄范围。对于人像摄影来说,选择是别意味着确定拍摄被援者的特写、近景、半身还是全身。当你拿起照相机准备拍摄人像的时候,先要解决的便是这个问题 人像摄影的景别,主要有以下几种:(1)特写 以表现被摄者的面部特征为主要目的(2)近景 它以表现人物的面部相貌为主背景环境在画面中只占极少部分(3)半身 以脸部面貌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外还常常包括手的动作。 (4)全身 使人物的形象与背景环境的特点互相结合,都能得到适当的表现 二、确定画幅的格式 拍摄人像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画幅格式。人像摄影的画幅格式,最常见的是竖长方形与横长方形。要根据被摄者的情况、姿势和背景环境的特点确定画幅格式。此外,还要考虑背景情况,根据背景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画幅格式。三、选择最佳拍摄方向 同是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视觉印象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角度显得更美,更有神韵。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要力求找准被摄者最美、最动人的角度。拍摄角度的少量变化,都能对被援者形象的表现产生明显的影响。 四、选择最佳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大体上分作: 正面人像 七分面人像 三分面人像 侧面人像 五、选择拍摄高度 在通常情况下拍摄人像的时候,照相机的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因为当照相机镜头从较高或较低的角度拍摄时,光学镜头所产生的透视变形现象比我们人服从低处仰望或从高处俯视所产生的效果要强烈得多,这是用人眼观察和镜头拍摄不相一致的地方。所以,在拍摄人像的时候,高低角度的选择要格外留意才好。3、调子对视觉的影响人像摄影中所说的调子,是影调与色调的统称。一幅照片上的阴暗变化,是影调的变化,它是由被摄者接受光线的多少以及他本身的反光率形成的。无论在黑白摄影或彩色摄影中,都有这种影调上的变化。4、人像摄影的影调构成 人们通常把人像摄影分成高调、低调、中间调几种。其实,大家说的“中间调”,并不是指照片由不深不浅的灰调子组成,只是与高调、低调相对而言,照片上仍然有黑、白、灰一系列不同的影调。人像摄影的影调,除了亮暗的不同之外,还有影调软硬之分5、高调人像 高调人像的特点是画面的影调构成以亮调子为主,尽量避免或少用暗调子。 在摄影室内用灯光拍摄高调人像,布光时要以顺光为主。用一盏灯放在照相机正后方,或用两盏功率相同的灯紧靠照相机的两侧,从照相机方向将光线投向被摄者。这样,可以把照明光线产生的阴影和投影减少到最低限度。 高调人像照片的背景要明亮、干净、均匀,但最好又保留一点浅淡的层次,以便衬托出被摄者更亮的部位。6、低调人像 低调人像的影调构成以暗调为主,尽量避免或少用亮调子。 在室内拍摄低调人像,被摄者应穿深色服装,并使用深色背景。布光时,一般采用逆光或侧光,使被摄者面部的阴影大一些,光比可以控制在1:4-1:6,依照被摄者面部亮面的亮度曝光,使亮面再现为中等明暗的影调,或者比中等明暗略暗的影调,阴影部分再现为暗调。7、一般影调人像 一般影调人像不像高调人像那样以浅谈的影调为主,也不像低调人像那样以深重的影调为主,而是在照片上可以包含深的、中等的、浅的各种影调,因此,它的影调构成特点既不倾向于明亮,又不倾向于深暗,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既不偏于轻快,又不偏于凝重。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拍摄的人像照片都属于这种影调8、柔调人像 柔调人像的特点是画面的影调配置比较朦胧,而且多半是用中等明暗的色调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是比较轻盈、明快,有一种清淡、愉悦的感受。 这种柔调人像的拍摄技巧是,尽量运用散射的柔和光线,而且光比要小,要避免画面中出现明显的深色调子。拍摄过程中常常在照相机镜头上加用柔光镜。柔光镜不仅可以使画面的调子柔化,也能使影调进一步变浅。柔调人像获取的方法 1)使用柔光滤镜或者柔光镜头 2)设置相机为柔调人像模式 3)图像后期处理为柔调 4)镜头前加丝袜9、硬调人像 硬调人像主要是运用明暗两极的影调构成影像,光比大,而中间调子很少。在曝光技巧上,要分别测量被摄者脸部亮面和阴影的亮度,然后折衷曝光。或者根据脸部亮面与阴影的综合亮度曝光。 硬调人像虽然有以上造型效果,但由于它对于被摄者皮肤的质感表现不充分,所以除了特殊需要时,一般不采用10人像摄影要求1)镜头焦段选择:28-180 毫米皆可以,但是50-135毫米最常用。 2)光圈控制,适度虚化背景,突出人物主体。F2.0-F5.6常用 11、拍摄人像小诀窍 1)相机的测光模式为点测,点测人像的脸部,曝光增加0.5-1档,使得皮肤美白; 2)相机有人像和美肌美肤模式请设置 3)化妆,服装,饰物非常重要; 4)反光板或者外置闪光灯补光要常用,减弱脸部阴暗,另外使得眼睛有眼神光; 5)多和模特交流,减少她的紧张; 6)尝试多种拍摄视角和运光方式,身体可以尝试多种POSE; 7)事先应该确定风格。12、夜景人像人物用闪光灯照亮,用M档或者AV档利、用路灯照亮人物、用橱窗的灯光照亮新闻类摄影1、新闻摄影 : “新” :首先是个新字。应该是新鲜事、新闻,别人不知道的、没见过的。 纪实:反映真实的现场,让未能身临其境者如同亲历。具备这两点后,新闻还要有社会价值2、新闻摄影五个W 所谓新闻摄影,就是用摄影的手段来报道新闻。但是,由于摄影作品形式的局限性,使得一张照片并不能将报道新闻所必须的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为何(why)。3、瞬间成为永恒,成为历史的见证新闻出现的地方有热点、有冷点。新闻摄影最精彩。因为它包罗万象,多姿多彩。新闻摄影都是瞬间出现被定格下来的。它不同于电视、电影一晃而过。尽管有了电视、电影、但它们还是代替不了新闻摄影。4、不要细细追求技术完美,抓住瞬间才是关键一张好照片要求很多,如构图要美、用光要好、色彩要鲜艳、气氛要热烈等等。但对新闻照片就不能要求那么多。只要它纪录下了一个重要的、有意义的瞬间,就是一个好照片。因条件所限,不可能在构图、用光都那么好,那么完美。当然也有很完美的,那多是一些时间性不太强的静物,如建筑、风光或者设计好的事先作了精心布置的。5、文字有时不可信,因它可以随便写。照片应是最真实的,最可信的。但现在有了数码相机成像,有了Adobe Photoshop 软件,弄得照片也不可信了,它可以胡乱嫁接,头、身子、胳膊腿,人身上的各个部件随意拼装更换、挪位,而且弄得天衣无缝。这是有悖于新闻的职业道德的,应该唾弃6、怎么样拍会场类相片?准备拍什么要有构思(主要人物,主要情景)眼疾手快,要有预见 多拍、连拍,择优 不同角度拍,内容连续全面 注意说明主题的元素(会标,用品,情节等元素)7相机参数1.档位选择:首先考虑使用A档若光线较差,使用A档则会出现曝光时间过长,照片模糊,此时考虑换成M档,将快门速度设置在1/15至1/60之间3.ISO感光度:灯光较亮100-800灯光一般800-1600灯光较暗-1600以上4.白平衡:自动白平衡日光灯荧光灯2.光圈:合理,F2.8-F5.6拍摄人物,F8拍摄全场 8、会议拍摄曝光和器材要点:1)大功率外置闪光灯必备,最好套好小型柔光罩;2)镜头折合后焦距24-105mm;3)充分利用会场内的现场光;4)ISO设置到 800-1600;5)控制光圈,使得闪光灯和现场光平衡。9、会议、晚会新闻摄影以严肃、中规中矩为主,无需花太多的心思,拍多了就会发现,拍摄角度、构图等都是千篇一律的,总结下来一场会议、讲座或是晚会只要拍好五张照片其实就已经完成任务了,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己随心创作了。1.正面全景2.近景特写3.角落全景4.台上全景5.颁奖合照10、会议必拍角度之:近身特写 常见错误:1.快门速度不够2.表情抓拍怪异3.构图不对,造成没手没脚、头重脚轻等问题 解决:1.适当增加快门速度2.相机设置成高速连拍,不要抓拍闭眼的神态3.构图上,到腰间或膝盖或全身11、怎样拍工作现场类相片?力求真实,尊重事实 抢占位置,速度取胜 思考主题(背景的说明和烘托)适当布置 避免元素不严肃 避免对被拍者有伤害,避免侵犯肖像权12怎样拍取证类相片?清晰度!(像素?的设置,聚集的精准) 时间设置(尽可能保留)背景的选取(衬托物的选择,证明是在何处,关联人物有哪些) 既要有大全景的说明情况,也要有细节描写13、闪光灯怎么用?能不用就不用,不要滥用,(逆光,黑暗、必要的补光)避免对戴眼镜者正面使用闪光强制闪光需要用时一定要用!(物体变化快,瞬间即逝的画面)14、简单后期处理新闻类图片后期处理时应杜绝使用Adobe Photoshop 对图片内容进行修改。 可对在网站上或画册中使用的图片加入适当的边框,但应该注意严肃性。纪 实 摄 影1、纪实性摄影:所谓纪实性摄影就是对任何真实事件、场景、物体的现实现场的记录。技术特点;就是摄影的时间性。把历史长河中的事与物某一个瞬间永久的凝固下来,并且永远不能再现。美学基础;摄影的纪实性是他的最主要的美学特征,把历史长河中的某一个瞬间永久的保留下来。n 把人类形象的某一个瞬间保留下来,他传达的不光是具体的形象,还有人类的情感。他是人类使用文字记录历史以来,最大的、最有力的记录形式的贡献。2、纪实摄影归类为两个方面: 1)关于自然和物; 2)关于社会与人。 1)关于自然和物的。 例如;自然风光摄影,野生动植物摄影,产品摄影(他不同于广告摄影,他主要的是表明产品的物理性质和外在形态),科技摄影等。总之他是对任何真实事件、场景、物体的现实现场的记录。并受到真实性的检验。 2)关于社会与人的。 包括;生活摄影,肖像摄影,民俗摄影,新闻摄影,社会纪实摄影等。这类摄影他既受纪实摄影的特点的制约,还有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他的主要拍摄对象是人,以及人与人组成的这个社会。3、环境的决定性瞬间 前景的决定性瞬间,背景的决定性瞬间, 光影的决定性瞬间所组成4、前景的决定性瞬间;前景是画面中距摄影镜头最近的景物,它的主要功能是造成画面的空间感。这是与绘画语言最有别的摄影自己的独特的语言。它还可以利用其形态,影调,大小,虚实来丰富画面语言。前景可以是静的也可以是动的。动态的前景的选择,对作品的成功与否,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背景的决定性瞬间;背景是交代环境的重要画面组成部分。背景也是具有分散注意力的弊端。但是,在纪实摄影更多的是利用画面的背景来交代环境,安排对比,为突出主题做垫补。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拍摄的主体的相对的静止。或利用拍摄主体的运动来选择主题所需要的背景。 6、光影的决定性瞬间;我们说纪实摄影不是艺术。但是,他有艺术成分在其画面的构成之中。光影就是具有艺术成分的主要表现。光影效果所形成的影调,对形成画面的视觉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读者的心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最明显的 。 7、人物的决定性瞬间 神态的决定性瞬间n 交流决定性瞬间,n 运动决定性瞬间所组成。 8、神态的决定性瞬间;神态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是精神世界的具象化。卡蒂埃-布勒松就说过:“难道还有什么比人的面孔表情更加转瞬即变?”捕捉一种表情,一个眼神,以概括人的感情和性格9、交流决定性瞬间;交流是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作品中人与读者的交流。交流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流使得画面产生动感,交流使得静态的画面产生矛盾,产生冲突。交流最常见的有情感的交流,形体的交流。要知道姿势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要素,它比语言的信息量大得多。10、运动决定性瞬间;因为摄影作品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记录运动就是他必须努力解决好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既是运动,就会有运动的运动轨迹。决定性瞬间就是要分析、研究这些运动的轨迹,找出那个“有过去的残留,映照着未来”的拍摄点,并把他记录下来。11、纪实摄影的拍摄原则纪实摄影的拍摄原则就是;真实的记录,不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做任何干涉和影响。使事件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发展,不论事件是好是坏。 12、纪实摄影的构图原则 1)照片所表现的事件真实而有现场感。镜头焦距的正确使用,来保证现场感的实现。短焦距镜头的使用,使得能较好的保证现场感的体现。利用标准镜头的透视关系和视角最接近人类的眼睛,所拍摄的作品符合人们的习惯。同时标准镜头可以交代环境,而且可以适当虚化前后景突出主体.28-50mm之间的焦距,比较符合纪实摄影的要求 n 2)构图的形式要适合视觉的习惯。在一幅照片中,其中主体的面积大于画幅中的所有单个体的面积,也是大面积构图。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在构图中,能够既突出主体,有交代好环境。 n 3)视觉中心构图,就是把主体安放在视觉中心的位置上,利于读者注意画面主体,明确主体,清楚事件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