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1页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2页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3页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4页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一章 黔江区概况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区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810856,北纬29042952,东临湖北咸丰县,西接重庆彭水县,南连重庆酉阳县,北抵湖北利川市,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90公里,幅员面积2402平方公里,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进入沿海重要陆上通道,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战略地位,素有“渝鄂咽喉”之称。黔江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始置,古称丹兴县,隋置石城,唐天宝元年更名为黔江县。1984年成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8年设黔江地区,辖酉阳、秀山、石柱、彭水、黔江五个自治县,1997年重庆直辖后改为黔江开发区,代管酉阳、秀山、石柱、彭水、黔江五个自治县,2000年撤消黔江开发区和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黔江区,辖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范围,下设3个街道、27个镇乡,总人口50.7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72.83%,是重庆市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全区GDP达到36.54亿元,财政总收入8.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9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69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渝东南地区占有相对领先地位。“十一五”期间,黔江将围绕建成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渝东南经济中心基本框架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建成渝东南立体交通枢纽、加工业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渝东南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教育和医疗服务中心。第二章 黔江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一、旅游资源概况黔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普查,有35种基本类型,245个旅游资源单体,分属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与建筑、休闲求知健身、购物等六大类,主要分布于小南海、武陵仙山、阿蓬江、灰千梁、仰头山、八面山等景区。资源品位较高,拥有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1个,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1处,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1个,国家级节庆1个,市级风景名胜区、十佳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各1个。独特自然景观与土家族、苗族民风民俗交相辉映,形成黔江特有的旅游资源体系。二、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十五”期间,黔江旅游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发展模式,按照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加大开发、力塑精品的发展路子,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加旅游接待人数从2000年的18.6万人次发展到2005年的52.3万人次,年均增长22.97%,旅游综合收入从1240万元增加到10920万元,年均增长54.51%。2005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区当年GDP的3.0%,较2000年增加2.32个百分点。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000多人,较2000年增加1500多人。(二)旅游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十五”初期,先后完成了小南海、武陵仙山、阿蓬江等景区的8个专项旅游规划,以各景区专题规划为基础、五年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的旅游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为黔江旅游景区有序开发建设、打造旅游精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景区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黔江旅游景区建设资金投入1.2亿元左右(较九五期间增加0.9亿元左右,增长3倍),基本完成小南海、武陵山、阿蓬江景区道路、码头、停车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景区部分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及部分景观设施,景区接待条件大为改善。(四)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立快速推进一是黔江城市旅游形象逐步提升。随着大众广场、民族风情步行街、民族博物馆、体育馆、体育场、河滨公园等城市景观和标志性建筑的建成投用,“环山拥水、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特色城市已初具规模。二是宾馆饭店总量增加,档次提升。2005年全区共有宾馆饭店旅社119家,较2000年增加49家,其中上档次的宾馆21家、客房1056间、床位2062个,分别较2000年增加10家、房间351间、床位606个,星级宾馆从2家增加到4家,其中三星1家、四星1家,填补了渝东南地区无四星宾馆的空白。三是旅游商品发展较快。“九五”时期黔江旅游商品处于待开发状态,通过“十五”期间的大力发展,现已有土特产品生产企业3家,工艺品生产企业3家,纪念品生产企业1家,商品销售门市35家,年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10%左右。四是旅游文化娱乐产品得到较好开发。民族博物馆、民族艺术馆、文体公园等文化设施成为黔城文化旅游的亮点;首届“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的举办,使土家摆手舞为主的民族文化到得进一步丰富和升华;旅游天地饭店、牛背岛民族风情表演丰富了黔江旅游文化娱乐内容。五是通过加强旅游业管理,严格规范服务,举办技能大赛,提高了我区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五)品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先后创建小南海地震遗址保护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黔江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品牌。(六)旅游宣传促销效果明显“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专门用于户外广告、制作宣传品、促销活动、报刊电视等方式进行宣传促销,宣传范围涉及市内外十多个大中城市。通过宣传促销,“神秘黔江、欢乐之旅”品牌正在被外界熟知,到黔江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旅行社组团、自驾车、散客等游览方式并存,目的地游、过境游并举。在我区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很小。2005年旅游经济总收入只略高于渝东南四县,远低于周边张家界市、吉首市和武隆县,旅游总收入与GDP比重低于全市6.8个百分点,实现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目标任重道远。二是旅游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行业高投入的要求。武隆县在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通过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推出新品吸引游客,恩施通过国家开发银行投入巨资开发清江河,酉阳提出建设渝东南旅游经济高地,彭水和秀山均提出建设渝东南旅游接待中转中心,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争夺客源任务艰巨。我区建设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压力巨大。我区旅游业国家投入比重高达92.55%,私人及其他社会投资仅占7.45%,由于国家投入资金只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旅游服务设施和景观投入资金比重偏小。三是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主要是旅游交通还不完全畅通,旅行社数量少(只有1家)、规模小,景区住宿、餐饮等接待设施不足,旅游商品特色性、纪念性较差,景区文化氛围不浓,参与性娱乐项目不多,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和导游人才奇缺。 第三章 规划总则一、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一是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渝委发200511号);二是重庆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三是黔江区人民政府关于构建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黔江府发200340号);四是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五是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方针,强力实施“旅游带动”、“旅游兴区”战略,突出重点和特色,分步有序实施,打造旅游精品,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实现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目标。三、总体思路完成一大转变:由旅游资源富集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实现两大目标:建成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文化内涵丰富的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和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到2010年,小南海、阿蓬江神龟峡、武陵仙山景区基础设施、主要景观及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完善,行业管理更加规范,管理体制彻底理顺,旅游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主要客源市场扩大至500公里以外,旅游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2010年旅游人数达到1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亿元,占全区GDP的8%左右。遵循三个原则: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实施四大战略:旅游兴区战略;特色精品战略;项目带动战略;区域协作战略。建设五大工程:小南海国家级或世界级旅游精品;阿蓬江神龟峡国家级旅游精品;以武陵仙山、灰千梁子为代表的黔江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旅游名品;“环山拥水、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特色的黔江城市旅游新品及休闲、购物、接待服务中心、优秀旅游城市;连接小南海、阿蓬江、武陵仙山、灰千梁子、黔江城区的旅游交通网络。抓好六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修订完善旅游规划;招商引资和争资立项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重点景区软硬件设施;挖掘、包装、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和民族文化;建立规范有序、服务优质、保证安全的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商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强化宣传促销取得实效。四、战略布局及功能分区(一)总体布局按“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五个特色旅游区”布局。一个中心:主城区为休闲、娱乐、旅游购物、接待服务中心。两条主线:城区至小南海公路和国道319公路沿线。五大特色旅游区:小南海地震遗址科普和民族风情展示区,武陵仙山佛道文化体验区,阿蓬江峡谷原始生态观光区,灰千梁子原始森林体验区,城郊休闲土家生活体验区。(二)功能分区小南海地震遗址科普和民族风情展示区:地震遗址科考、地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休闲度假、土家风情体验、游览观光。阿蓬江峡谷观光原始生态观光区:峡谷游览观光,龟文化体验,原始生态体验。武陵仙山佛道文化体验区:佛教道教文化体验,体育健身,生态观光。灰千梁子原始森林体验区:原始森林体验、探险,休闲、度假、避暑,赏雪、滑雪。城郊休闲土家生活体验区:休闲娱乐、周末度假、民族风情体验、土家农家生活体验。 第四章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一、旅游交通(一)现状黔江现有公路2531.08公里,其中国道(319线)93.127公里,省道(S202线)51.4公里,县道689.153公里,乡道319.5公里,其它13377.9公里。从技术等级上看,有二级公路107公里,三级公路56.02公里,四级双车道263.3公里,单车道650.555公里,等外级公路965.7公里。城区有3个客运汽车站,共有客运汽车338 辆,出租汽车224辆,长安、城市巴士86辆。景区现有旅游公路55公里,停车场13000多平方米,旅游码头5个,旅游船只52艘,步行游道20公里。黔江旅游交通陆路对外通达路途较长是目前我区旅游的一大制约因素,各景区间互相通达条件差,没有形成旅游环线。(二)规划目标黔江旅游内外交通的通达性和安全性得到全面提高,实现环线旅游和途短游长。(三)主要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随着渝怀铁路通客运、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机场、黔咸二级路完工投用,以及黔万高速、黔恩高速、黔张铁路、渝怀铁路二线等项目的适时启动,黔江旅游的对外通达条件将彻底改善。现重点在区内旅游交通上和连接景区之间道路方面策划如下建设项目(见附表051)。总计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公路128公里,景区步行游道、旅游栈道29公里,停车场28000平方米,购置和改造游船20艘。总投资14540万元,其中旅游公路12500万元,游道、栈道780万元,停车场及游船1260万元。推进建成两河至龚滩公路等项目。(四)设计施工要求1.旅游交通主干道(旅游环线干道)按山重三级公路标准建设,以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碎石路面为主。景区内公路按山重四级双车道标准建设,以沥青碎石路面为主。2.停车场以生态广场砖和石板铺设为主,沥青碎石及混凝土地面为辅。3.步行游道路面采用梯步条石、平地石板、鹅卵石、片石等多种造型,同时与环境相协调,宽为1米至2米之间。二、其它旅游基础设施(一)现状供水:小南海、仰头山有简易供水设施,其它景区基本无专门给水设施。排水:小南海、阿蓬江有少量排水管网设施,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以明沟和暗沟为主,其它景区没有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供电:除八面山、灰千梁子外,其它景区均已通电。能源:景区能源以煤、柴为主,少数农户和旅游经营户采用石油液化气。环卫:景区有一定的环卫设施,但数量有限。各景区共建有旅游厕所7座,垃圾箱(桶)200余个。小南海有工人清扫,垃圾就近填埋处理,无垃圾处理场。通讯:除灰千梁子核心区、阿蓬江神龟峡景区峡谷内通讯信号较弱外,其余景区通讯信号都较强。消防:各景区旅游人流较为集中场所设有一定消防设施,但数量有限,消防设施单一,有的已经老化和损坏,森林防火措施较为有力。安全保卫:在危险地段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安全防护栏和安全警示标牌, 旅游船上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救生衣和救生圈等救护设施,景区没有设立专门的治安室。(二)规划目标主要景区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供电稳定有保障,污水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通讯畅通,消防、安全防护等设施设备安全有效,环境卫生达到相关要求。(三)主要建设项目给排水、通讯、输变电、旅游安全防护、消防等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总投资590万元(见附表052)。(四)设计施工要求1.垃圾箱(桶、池)建设要求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实用,与环境相协调。2.消防、安全防护等设施设备安全、有效,符合相关技术标准。3.输变电路线、通讯路线走向不影响景区视觉美感。第五章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规划一、住宿(一)现状2005年底,全区共有宾馆、饭店、招待所、旅社119家,2062 间房间,3658个床位,绝大部分位于主城区。其中上档次的宾馆饭店有21家,1065个房间,2062个床位,其中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1家,二星级2家),547间客房,937个床位。各景区住宿接待能力为:小南海景区为150人/次,武陵仙山景区200人/次,阿蓬江景区200人/次(均含景区所在地集镇)。(二)规划目标到2010年全区住宿达到7500个床位,其中景区1000个床位,城区6300个床位。(三)主要建设项目建小南海、武陵仙山星级旅游宾馆2个共500个床位,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阿蓬江细水接待中心150个床位6000平方米,灰千避暑山庄100-150个床位,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1000万元。除灰千避暑山庄外,其它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见附表061)。(四)设计施工要求房屋外观造型有艺术观赏性,色彩与周围环境协调,布局及高、中、低档次比例合理,建筑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各种设施设备达到相关规定标准。二、餐饮(一)现状2005年,全区有一定规模大小酒楼、饭店48家,共有327个餐厅,可容纳8600人左右同时进餐,长征路和解放路各有1条小吃街,设有传统食品餐饮店和饮食摊,各种小吃店遍布全城大街小巷,基本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在主城区的饮食需求。小南海、武陵仙山景区各有数家设施较简陋的传统食品餐饮店和零星的土家农家乐;仰头山景区有一家小型宾馆;阿蓬江、灰千梁子景区除所在地集镇上有一定的餐饮设施外,基本上无接待能力。(二)规划目标到2010年全区餐饮设施接待能力达到20000人同时进餐要求,其中景区达到6000人同时进餐能力。(三)主要建设项目在景区和城郊新增酒楼、餐馆310家,发展和提档升级农家乐70家,总投资2400万元(见附表061)。(四)设计施工要求景区餐饮房屋外观与环境协调,以土家建筑特色为主,布局合理,高、中、低档次搭配,餐饮设施及服务按国家GB/T1775-1999AAA级景区标准建设,饮食卫生符合规定,菜品食品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三、购物(一)现状黔江区旅游商品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已开发的旅游商品数量少、品种单一、外包装粗略、附加值低,目前主要有珍珠兰茶叶、珍珠食品系列、牛肉脯、土家族服饰、西兰卡普、根雕等18个品种,旅游商品收入不到旅游总收入的10%。主城区专营商店数量少,景区只小南海和武陵仙山有10余家专卖小商店(铺),经营规模小。(二)规划目标旅游商品纪念性、地方特色性强,游客携带方便,销售网络完善,到2010年实现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0%以上。(三)主要建设项目在主城区建两个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或旅游商品一条街,正阳镇建1个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南海镇、石会镇、两河镇、马喇镇旅游接待中心设旅游商品购物区,各景区游客较为集中的地点设旅游商品购物店。(四)设计施工要求购物场所建设和布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店面装饰突出土家民族风格,古朴典雅,具有艺术感染力,服务员着土家民族服饰。四、旅行社(一)现状城区有国内旅行社1家,旅行社门市部3家,其中2家国际旅行社门市部,1家国内旅行社门市部。(二)规划目标到2010年,发展旅行社3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旅行社门市部510家,持证导游50名,解说员50名。(三)主要建设项目发展旅行社35家,旅行社门市部510家,总投资150万元(见附表062)。五、旅游娱乐设施(一)现状主城区游乐设施比较健全,各景区旅游娱乐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二)规划目标多渠道多方式引导和鼓励旅游投资者投资旅游娱乐项目,到2010年实现旅游娱乐项目建设有大的突破。(三)主要建设项目在小南海、阿蓬江神龟峡等景区适时适地建民族体育健身、游戏、知识、歌舞及附属等类娱乐设施,总投资1000万元。(四)设计施工要求安全性能达到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符合旅游业安全、效益、健康等要求。六、旅游文化(一)现状从总体上说目前全区旅游文化含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景区一些自然景观文化内涵不深,展示景区文化的景观建设没有到位;二是景区民族文化的挖掘、开发、利用和保护不很深入。三是城市缺乏文化特色和氛围。(二)规划目标整体提高黔江旅游文化含量,景区文化得到深入挖掘利用,文化旅游成为增强黔江旅游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三)主要建设项目建地震博物馆、民族生态博物馆、神龟文化村、民族风情村等文化设施,景区主要景点命名及牌刻,在各主要景区打造一套民族文化表演节目,从各个方面挖掘、开发、提升、利用、包装和保护民族文化及景区文化,总投资10450万元(见附表062及附表07)。 第六章 旅游景观设施建设规划一、现状十五期间,全区投入近1000万元,建成了小南海景区大门、震纪苑、观景亭,武陵仙山香山寺、牌坊、武陵仙池、接迎殿等景观设施,较“九五”期间有了极大改观。但从总体上看,景观设施建设的力度还不大,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景观设施还没能建成,景区缺乏观赏性、独特性和文化内涵。二、规划目标到2010年,完成主要景观建设,增强景区的独特性和观赏性。三、主要建设项目建小南海地震博物馆、小南海土家族文化生态博物馆、龟文化村、武陵禅院、主城区河滨路民族风情长廊等景观设施,总投资10150万元(见附表07)。四、设计施工要求所有景观造型和色彩均应富含景区文化和民族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第七章 旅游线路产品及宣传促销规划一、专项旅游产品设计立足于我区现有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现状与今后的开发时序,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规划设计以下旅游产品:地震遗址科考游:小南海地震遗址科考。土家生活体验游:小南海土家民族生态博物馆土家民居鉴赏、桥梁村土家民风体验、城郊土家农家生活体验。休闲度假避暑游:小南海休闲度假避暑、灰千梁休闲度假避暑。农业生态观光游:蒲花河农业生态观光、金溪河农业生态观光。宗教文化体验游:武陵仙山佛教文化体验、武陵仙山道教文化体验原始森林探险游:灰千梁原始森林探险。 原始峡江观光游:神龟峡原始峡谷观光、官渡峡峡谷观光、观音岩城市峡谷观光。 红色旅游:万涛故居等。 体育健身游:武陵仙山登山、小南海环湖长跑。二、旅游线路构建(一)现有旅游线路目前黔江推出的旅游线路主要有:重庆黔江景区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四日游,重庆黔江酉阳四日游,重庆黔江酉阳凤凰张家界五至七日游。(二)规划目标到2010年,黔江成为其周边500公里范围内客源地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渝湘黔”和“渝湘鄂”黄金旅游三角区的核心中转站,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建成。(三)旅游线路产品规划1.跨区旅游线路重庆乌江画廊黔江小南海、神龟峡酉阳桃花源、龙潭古镇凤凰张家界。张家界黔江长江三峡。2.区域旅游环线重庆黔江武陵仙山八面山小南海黔城神龟峡龚滩古镇乌江画廊重庆。3.区内主要旅游环线黔江仰头山桥梁民族风情村小南海民族生态博物馆八面山黔江。黔江仰头山桥梁民族风情村小南海民族生态博物馆八面山武陵山黔江。黔江万涛故居蒲花河神龟峡灰千梁官渡峡黔江。黔江舟白官渡峡正阳黔江。(四)旅游客源市场定位1.现状目前黔江的主要客源市场是重庆主城区、涪陵和黔江周边约300公里内的地区,主要旅游形式是自助游,其次是旅行社组团游,过境游多于目的地游,停留天数以一日为主,人均旅游消费200元左右。2.客源市场区域定位2010年周边100500公里范围地区为主要客源市场。 2015年周边500800公里范围地区为主要客源市场。 2020年周边8001500公里范围地区为主要客源市场。 3.市场形象定位(1)规划期旅游市场形象定位:瑰丽黔江,风情之旅;神秘黔江,欢乐之旅;清新黔江,土家乐园。(2)远期旅游市场形象定位:中国地震遗址奇观,华夏土家风情;世界地震遗址奇观,中华土家风情。四、旅游宣传促销(一)现状十五期间,黔江用于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累计为300万元左右,通过全方位立体宣传,2000年至2005年旅游接待人数大幅度提高,年均增长23.58%,对促进黔江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规划目标旅游宣传网络健全,宣传效果显著,黔江旅游形象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成为重庆市重点培育旅游区和周边知名景区,实现年旅游人数125万人次。(三)主要宣传促销方式及投资估算主要宣传方式有户外广告、制作宣传品、参加和举办促销活动、公共媒体等,“十一五”期间预计总投资1300万元(见附表08)。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一、现状黔江主城区饮用水污染源得到了较好的整治,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II类标准,空气质量为环境功能区二级标准,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为100%,噪声平均值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控制在规定标准以内,噪声达标区面积达到全面积的100%,扬尘污染得到整治,工业污染源达标率为100%,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7%。景区噪声和空气污染少,主要污染源来源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污染、游客带来的垃圾、废水、废气及景区建设等。二、规划目标加强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二者和谐统一。到2010年,主城区达到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区)生态环境要求标准,景区达到国家GB/T1775-1999AAAA级旅游区环境质量标准。三、主要建设项目实施景区居民环境整治、退耕还林、生态厕所、环卫设施“环保四工程”,总投资910万元(见附表08)。四、设计施工要求污水排放、固体废物按相关规定执行,景区建设中尽量减少大规模土方开挖和石方爆破。第九章 旅游用地规划一、用地现状十五期间,黔江旅游建设用地约为1350亩,其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约占1000亩(主要是旅游公路、停车场、旅游码头),旅游景观、接待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约占350亩。二、规划目标景区旅游建设用地利用合理,不闲置浪费,实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三、主要旅游用地规划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