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制图的一些总结.doc_第1页
ARCGIS制图的一些总结.doc_第2页
ARCGIS制图的一些总结.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在学习arcinfo中的arcmap时遇见的问题和一些操作的方法:(注:此文可以做为学习的参考,但不能保证其完全正确!如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其实里面有许多问题还得向各位老师请教。)由于条件限制,一个人学习arcinfo制图,因为不专业所以制图中的操作可能有许多不正确的地方,所以遇见的问题也会很多。一.直接在arcmap里画图,不需要任何坐标,就可以制作成一张矢量图。但这只是一张可视化的图,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我用扫描的图不知道经纬度坐标,于是在网上下载了经纬通,将里面的坐标点,用在我的练习图A上。我的定坐标操作方法一:1.将图从add data里加载到arcmap制图区。2.从catalog里新建一个shp文件,在edit里的select里选择地理坐标中的亚洲的北京54坐标。3、将新建的shp文件直接拖到arcmap的内容表中。4、(auto adjust去掉勾)用georeferencing工具条上的add control point在扫描图上定坐标。并将坐标点在view link table里保存成一个文本文件。5、再undata display后,点击rectify出现save as对话框,在cell size中我没有修改原始值,在resample type中有nearest neighbor(for discrete data)、 bilinear interpolation(for continuous data)、cubic convolution(for continuous data).在output raster中定过坐标的图保存为tif或img文件。问题出现:1、 nearest neighbor(for discrete data)、 bilinear interpolation(for continuous data)、cubic convolution(for continuous data).这三个文件是指什么,它们适用的范围是那些?我用nearest neighbor的类型保存的图,再次打开,视图界面很小很乱,根本看不清图里的点线面。后来我每一个都试了,只有bilinear interpolation可以看清楚图上的点线面,但是原始图向两边拉长了,这是不是因为定了坐标的原因? 我的定坐标操作方法二:1.将图从add data里加载到arcmap制图区。2.从catalog里新建一个shp文件,在edit里的select里选择地理坐标中的亚洲的北京54坐标。3、将新建的shp文件直接拖到arcmap的内容表中。4、(auto adjust打勾)用georeferencing工具条上的add control point在扫描图上定坐标。并将坐标点在view link table里保存成一个文本文件。5、再undata display后,点击rectify出现save as对话框,在cell size中我没有修改原始值,在resample type中选择 bilinear interpolation(for continuous data)、cubic convolution(for continuous data).在output raster中定过坐标的图保存为tif或img文件。 我的定坐标操作方法三:1.将图从add data里加载到arcmap制图区。2.从catalog里新建一个shp文件,在edit里的select里选择地理坐标中的亚洲的北京54坐标。3、将新建的shp文件直接拖到arcmap的内容表中。4、(auto adjust打勾)用georeferencing工具条上的add control point在扫描图上定坐标。并将坐标点在view link table里保存成一个文本文件。5、每次找开扫描图后,先找到坐标文本文件并加载进来。以上是我在定坐标时用的方法和遇到的问题。二、我的画图操作方法和遇到的问题:1、editor中选择start editing,用草图工具,也就是那个小铅笔,开始矢量化图。2、画图时,我直接将各要素的一些简单属性添加进去。在内容表中需要添加属性字段的数据层右击选择open attributes,在option里选择add field出现add field对话框,在NAME里写需要用的字段,如,cityname、countryname等,在type中选择相对应的类型,然后点击ok.字段添加成功。在editor的状态下,点击attributes在刚才建的字段里添加数据。在attributes对话框中: 左边是需要添加属性的数据层名称,加号后面是直接默认id的value值。右边对应property value有三行,fid 0、id 0、cityname 空格,点击空格,name名称写入,即可。问题:我想让cityname出现在 attributes对话框左边的加号里,我应该如何操作?3、点线面都按以上的操作画完。4、如果想让标注显示出来,右击需要显示标注的数据层properties,出现layer properties对话框,选择label,在label features in this layer上打勾。在text string中的label里选择刚才添加的字段cityname,按确定返回。标注直接在图中可以看见。如果不想让其出现,可以在这个数据层右击,去掉label features前面的勾。或者在layer properties对话框中去掉label features in this layer前面的勾。5、如果有一段线很长,我将它分成两次画完,然后用editor下的merge合并。6、如果有一段线想让它分割成两条,用editor下的split point.(注:5、6如果在画图时写入了属性值,在合并时,系统按先选中的要素的属性统计,后选中的要素属性丢失。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属性值。)为了避免数据意外丢失,最后在合并前,将数据做备份! 7、如果想用arcscan来制作图,首先在photoshop里将图转为灰度。方法:打开需要的图,将其copy,从file中new,出现new对话框,在mode:选择grayscale(灰度);在contents里选择transparent.8、arcscan工具在tools下的extensions中,在其前面打勾。然后在工具栏中右击选择arcscan.现在从add data中加载刚才转为灰度的扫描图,方法上面提到过。如果不明白请再从头看一下。右击扫描灰度图properties, layer properties对话框中,选择symbology,在show下有classified, 在对话框右边的classes中将默认的值改成2,点击ok. 回到制图界面,arcscan工具条都可以使用了。用vectorization trace 就可以矢量图了。对于arcscan工具我只是简单操作了一下,但是里面的许多东西我都不会用。在editor下的snopping里的东西都选择吧。我以前问其他朋友是这样说的。我就这样做了,里面的东东我也不知道如何用,反正全选也不会出差错,呵呵。9、在editor工具条上的task很有用的。create new feature是创建新要素modify feature是修改要素,选择它时,要素上会出现许多的节点,你可以任意添加和删除点,移动点。10、想要选中全部要素,用editor上的黑箭头框选要素就可以了。单选其中的一部分要素,按住shift用黑箭头一个个的选择了。11、在画弯曲的折线后,想将它变得圆滑一些,用editor下的more editor tools 中的advancened中的smooth.问题:在已经画好后的矢量图中,我想将折线变得圆滑一些,可是当我输入值后,折线变成了直接,这是为什么?希望各位老师能说明一下。其它问题: 矢量化好的图坐标不正确,我该如何调整它的坐标。1、如果是拼接的图,局部如何调整坐标?2、如果是一张整图,如何调整坐标?最好能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说明一下,谢谢:)一张扫描图随便定了四个坐标值,然后用一张有正确经纬度坐标的图叠加在上面,在新建的数据层上,将正确的四个坐标点画好。然后用这四个点在原始图上修改坐标,这样做对不对?以上就是我学习arcmap的心得和出现的一些问题。由于是自学,(呵呵,现在许多知识都是自学来的)没有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以上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