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013-8-25【考纲解读】内容要求说明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考情分析】1 内环境的概念及其作用。2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知识体系】体液细 胞 生 活 的 环 境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多细胞生物的体内细胞外界环境内 环 境物质交换物质交换血浆 组 织 液淋巴组成成分有机物无机物理化性质pH温度渗透压细胞外液(约1/3)细胞内液(约2/3)(与HCO3、HPO42等有关)(37左右)(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含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意义(正常生命活动必要条件)典型例题:例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要点梳理】一、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人和动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又称做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内”和细胞外液的“外”是相对的,从人体角度看是内环境,从细胞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二、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主要组成比较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相同点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不同点存在的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间淋巴管中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各种血细胞各种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所含的化学成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含量很少三者之间的联系毛细血管静脉端(90%)组织液血浆毛细血管动脉端 毛细淋巴管壁(10%)淋巴循环淋巴说明: (1)内环境组成成分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其次还有脑脊液等。 (2)人体内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所区别: 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三、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以血浆为例)主要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及各种营养物质(如糖类、脂质、氨基酸、维生素等)、代谢废物,还包括激素、抗体、气体等物质。说明:(1)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只存在于细胞内部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不是(填是或不是)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另外,消化道内的消化酶、纤维素等也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3)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水肿现象。可能的原因如下: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组织液浓度升高。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4)内环境(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与浓度成正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内环境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温 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1)不同人的体温会因为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有微小差异;(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五、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组织细胞内环境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O2、营养物质CO2、代谢废物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O2CO2、H2O代谢废物代谢废物H2O、尿素、无机盐等H2O、尿素、无机盐、尿酸等 O2CO2、H2O 食物 营养物质 说明: (1)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六、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含义意义特点调节机制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动态平衡;(2)内环境的变化有一定范围,否则会导致代谢障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为细胞代谢提供各种物质;(2)为细胞代谢所需的酶提供作用条件。典型例题:例2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综合演练】1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 B3和5可以相互转变C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4层膜D直接调节3中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2(2009海南)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2010安徽)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4下表是被测试者血浆、肾小囊腔、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分析表中P和Q各是什么物质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C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血浆 肾小囊腔 输尿管 P 0.03 0.03 2 Q 0.1 0.1 05(2010江苏)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6(2011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解读】内容要求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脑的高级功能【考情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人体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点梳理】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1结构:细胞体 :含细胞核和细胞质,是代谢中心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2种类:包括传入(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运动)神经元。3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4相关概念:神经纤维:由轴突和树突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共同组成。神经未梢:神经纤维未端细小的分支,分布于全身各处。神经:神经呈白色,由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里面,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某项生理功能。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的结构,叫神经节。灰质: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灰暗,叫灰质。白质:在脑和脊髓中,汇集许许多多神经纤维的部位,色泽白亮,叫白质。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反射: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包括非条件反射(先天)和条件反射(后天)。辨析:(1)有的植物也能发生反射活动。() (2)有的动物不能发生反射活动。()说明:不具备神经系统的生物不能进行反射活动。2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由5部分组成。(见下表)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结构特点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传入神经元的神经纤维(含神经节)脑和脊髓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的集合传出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生理功能感受内、外环境刺激、产生兴奋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效应器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引起肌肉活动和腺体分泌辨析: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中枢神经和传出神经。说明: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3.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兴奋的传导的过程: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1)各种离子在细胞内外分布不均,K+:细胞内细胞外;Na+:细胞外细胞内静息电位:未受刺激时,膜对K+通透性大, K+大量外流,形成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注意:形成静息电位时,膜内外电位差阻止K+继续外流时,离子移动达到平衡。动作电位:受到一定强度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迅速内流,形成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电流方向膜外电流: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电流: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注意: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原先部位恢复成静息状态,过程在膜的表面连续进行,表现为兴奋的传导。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3. 信号形式:电信号。 4. 传导的特点:可双向传导。典型例题:1.(2012 年安徽)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来源:学,科,网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说明:(1)如何测量神经纤维在膜两侧存在电位差?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连在一个电表上,如果电表指针偏转,说明存在电位差。指针指向负电位一侧。(2)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如图,将两个电极都接在膜表面。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先向左后向右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 = 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构基础突触 (1)突触的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突触的类型: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只与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即2. 兴奋传导的过程: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说明:当兴奋传导到轴突末梢,即突触小体时,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质是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是兴奋或抑制3. 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原因: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也可以使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应用:如右图,若刺激A点,则在,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的是: 如果刺激B点呢?4.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方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说明:(1)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及对后膜的作用需较长的时间,所以兴奋在突触中的传导速度要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得多。(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导致神经冲动在整个神经系统中的传导是单向的,传导所经历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传导途径中突触的多少。(3)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神经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典型例题:2.(2011年江苏)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小结: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间传导比较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信 号 形 式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 导 速 度快慢传 导 方 向双向单向五、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 神经系统各部分及功能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 脊髓: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注意:下丘脑是脑干的一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2. 分级调节: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如:排尿反射的初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里,但受到大脑控制(如成人可以“憋尿”);婴儿尿床的原因是大脑发育未完善。3. 脊髓可以支配非条件反射,但不能形成感觉,所有的感觉一定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六、人脑的高级功能1. 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 语言功能(1)大脑皮层中与听说读写等功能有关的某些特定区域称为言语区。(2)言语区中枢受损后的表现有关言语区功能功能障碍障碍症特征S(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表达(能看懂、听懂、会写)W(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不能写字(能听懂、看懂、能讲话)V(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看不懂(能讲话、会写、能听懂)H(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能讲话、会写、能看懂)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2)学习和记忆涉及到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综合演练】1.(2011年海南)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4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刺激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兴奋在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在处快C若从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E不能产生反应D若在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负责人聘用与风险控制合同
- 马戏团演出场地临时建筑及设施拆除合同协议
- 香港酒店协议价及客房设施更新升级合同
- 2025年插卡取电开关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3D购物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基于大数据的电器制造精益改进方案-洞察及研究
- 巧克力品质评价体系-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智慧景区新能源电动观光车应用策略研究
- 2024年连结员(上海)复习测试题
- 户外广告牌制作协议
- 2025年农业农村局公务员招聘面试指南与模拟题解析
- 食堂食品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 2025年秋季新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校长讲话:汇一股心力、立两个目标、守三条底线、打四场硬仗
- 2025至2030中国水射流强化泵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联邦学习在二零二五年保险精算模型跨机构协作中的实践
- 招投标技术服务及售后承诺书
- 《推销实务》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销售激励方案奖罚制度(3篇)
- 2025-2026年秋季学期各周国旗下讲话安排表+2025-2026学年上学期升旗仪式演讲主题安排表
- GB/T 45875-2025精细陶瓷自然烧结条件下陶瓷粉体致密性的测定
- 鼾症的治疗与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