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损耗问题.doc_第1页
光缆损耗问题.doc_第2页
光缆损耗问题.doc_第3页
光缆损耗问题.doc_第4页
光缆损耗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建设有关技术问题一、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问题(一)通信光缆中光纤的主要技术指标目前通信建设工程使用的光纤主要有两种,即ITU-T G.655(简称G.655)和ITU-T G.652(简称G.652)建议的单模光纤。G.655为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一个工程(至少是一个中继段)所用的光缆应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即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和同一制造方法)。光缆中的同一种光纤(G.655或G.652)应为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和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每盘光缆中的光纤不应有接头。波长1310nm1550nm干线本地网干线本地网平均损耗0.32-0.340.33-0.360.18-0.220.22-0.25现将G.652和G.655光纤的主要技术标准分别介绍如下:1、G.652光纤(1)模场直径(1310nm波长)标称值:8.8-9.5m之间取一定值偏 差:不超过取定值的0.5m(2)包层直径标称值:125m偏 差:不超过取定值的1.0m(3)1310nm波长的模场同心度偏差:不大于0.8m(4)包层不圆度:小于2%(5)截止波长截止波长应满足cc及c的要求:c(在2米光纤上测试)1260nm;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70nm。(6)光纤衰减系数 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6dB/km。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2851339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23dB/km。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及1550nm波长)时,其衰减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并无明显台阶。(7)光纤在1310nm波长上的弯曲衰减特性以37.5mm为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衰减增加值小于0.05dB。(8)色散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最大零色散点斜率不大于0.093ps/nm2. km;在13001339nm波长范围内色散不大于3.5ps/nm. km;在12711360nm波长范围内色散不大于5.3ps/nm. km;在1550nm波长的色散系数不大于16ps/nm. km;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色散不大于19ps/nm. km。(9)偏振模色散系数成缆后在1550nm波长范围内,光纤的偏振模色散系数应小于0.20ps/km。(10)拉力筛选试验成缆前的一次涂覆光纤全部经过拉力筛选试验,试验拉力不小于5N(约为0.4Gpa、50kPsi,光纤应变约为0.58%),加力时间不小于1秒钟。(11)光纤着色应优先采用UV处理法。其颜色应不迁染、不褪色(用丙酮或酒精擦拭也应如此)。(12)光纤接头损耗所供光缆中的任意两根光纤在工厂条件下1310nm波长的熔接损耗应满足:平均值0.05dB最大值(2)0.10dB2、G.655光纤(1)模场直径(1550nm波长)标称值:8.0-11.0m之间取一定值偏 差:不超过取定值的0.6m(2)包层直径标称值:125m偏 差:不超过1.0m(3)纤芯(MFD)/包层的同心度偏差:不大于1m(4)包层不圆度:小于1%(5)截止波长截止波长应满足c或cc的要求:c(在2米光纤上测试)1470nm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2x0.8m,盘留带松套管光纤长度2x0.8m,盘留曲率半径37.5mm。(8)对地绝缘:光缆接头盒浸水24小时后测试,盒内所有金属构件与大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20000M(500V,DC测试)。(9)耐压强度:光缆接头盒浸水24小时后测试,盒内所有金属构件与大地之间的耐压强度不小于15KV(DC. 2min)。(10)光纤接续点保护:光纤接续点应有热熔管保护,热熔管应卡固在存纤盘上且不应自行脱落。(11)所有光纤在存纤盘内均应有明显的序号标识。(12)接头两侧光缆的金属护层和加强芯在盒内应具有电气性能可连、可断的功能,金属护层和加强芯应便于与监测电缆中的铜线连接。(13)接头盒应能重复开启以便于检修,且应不更换配件、不影响性能。(14)接头盒壳体表面应光洁平整、形状完好、色泽一致,无气泡、龟裂、空洞、翘曲、杂质等缺陷,无溢边和毛刺。(15)接头盒具有抗腐蚀和抗老化性能,接头盒外部金属构件及紧固件应采用不锈钢,并保证不腐蚀。(16)接头盒使用寿命不小于25年。2、光纤与光缆的续接(1)施工前,应根据复测路由计算出光缆敷设总长度以及光纤全程传输质量要求,科学地进行光缆配盘;光缆应尽量做到整盘敷设,以减少中间接头;配盘时光缆接头应避开交通要道口及河、塘、障碍物地段,应尽量避免在转弯、桥梁等不稳定地段设置光缆接头。(2)光纤接续采用熔接法,每个接头熔接损耗应从严控制,平均值不应大于0.08dB(OTDR双向测试,取平均值)。(3)光缆接续前应核对光缆程式和端别。(4)光缆接续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接续时必须认真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光缆各连接部位及工具、材料应保持清洁,确保接续质量和密封效果。(5)光纤接续严禁用刀片去除一次涂层或用火焰法制备端面;对填充型光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清洁剂去除填充物,禁止用汽油清洁;应根据接头套管的工艺尺寸要求开剥光缆外护层,不得损坏光纤。(6)光缆接续应连续作业,以确保接续质量,超大容量光缆当日确实无法完成的光缆接头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不得让光缆受潮。(7)每个接头处,光缆均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予留长度见相关规定,以备日后维修或第二次接续使用。(8)光缆接头两侧的光缆金属构件均不连通,同侧的金属构件相互间也不连通,均按电气断开处理。在各局(站)的ODF架上,光缆金属构件间均应互相连通并接机架保护地线。(9)光缆与设备的连接在ODF架上采用活接头方式,(ODF架属光缆线路侧,是机线的分界点,在ODF架适配器设备侧的尾纤接DDF架),活接头的插入损耗要求小于0.5dB,反射衰耗大于50dB,缆间接续采用固定熔接方式接头。(10)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孔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水位以上的安全位置,采用保护托架或其他方法承托。保护托架一般为U型;接头两侧余留光缆,缠绕成60cm的圆圈(应整齐美观),市话管道固定在接头人孔相邻的人孔内;硅芯塑料管道固定在接头的同一人孔内;架空光缆固定在接头杆相邻电杆的杆上或杆旁的吊线上;直埋光缆放置在接头坑内。(四)、光缆敷设安装及技术要求1、光缆线路敷设的一般规定(1)长途光缆线路走向,应以局(站)所处地理位置规定:北或东为A端;南或西为B端。(2)光缆的敷设安装方法,可根据敷设地段环境、条件,选择人工或机械敷设;采用直埋硅芯塑料管管道时,光缆应采用气流法穿放敷设方式。(3)光缆配盘、敷设安装的重叠和预留长度可参照下表,并视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光缆重叠和预留参考长度项 目敷 设 方 式直埋管道架空水底接头重叠长度(一般不小于)12m12m18m5m人(手)孔内自然弯曲增长051m光缆沟或管道内弯曲增长710按实际架空光缆平均预留(除接头预留外)710地下局内每侧预留510m,可按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地面局内每侧预留1020m,可按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因水利、道路、桥梁等建设规划导致的预留按实际需要确定光缆布放时的重叠长度,应符合光缆在接头处的预留、光纤在接头盒内的盘留以及由于现场环境条件决定的接续操作要求;维护预留按设计要求确定,设计未提出时可根据业主要求确定,一般每隔500m预留10m,预留光缆的安装方法一般可采用“十字”支架盘留或通信光缆收线储存盒方式。(4)光缆敷设前应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盘。配盘应根据光缆盘长和路由情况考虑,应尽量做到不浪费光缆和减少接头;配盘应根据路由要求选择合适的光缆结构、程式;应尽量按出厂盘号顺序排列,以减少光纤参数差别所产生的接头本征损耗;应尽量避免短段光缆,短段光缆长度一般不少于500m;光缆接头位置应确保安全和便于施工、维护等要求。(5)光缆在各类管材中穿放时,管材的内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光缆敷设安装后,管口应进行封堵处理。(6)布放光缆时,光缆必须由缆盘上方放出,并保持松弛弧形。光缆布放过程中应无扭转,严禁打小圈、浪涌等现象发生。(7)光缆布放完毕,应检查光纤是否通光良好,光缆端头应做密封防潮处理,不得进水。5、管道光缆敷设安装(1)新建通信管道的路由、人(手)孔等应按设计要求建筑,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在公路路肩敷设时,管道埋深(管道顶部距地面)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不小于0.8m;管道在田地、山村等地点建筑时,管道埋深应取决于不妨碍正常耕作、种植、小型灌溉的疏浚为前提。进入人(手)孔处的管道底部距人(手)孔底板面及管道顶部,距人(手)孔内上覆顶面的净距不小于0.30m;采用成品手孔时可视情况确定。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规定。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距 单位:m其他管线及建筑物名称平行净距交叉净距给水管(管径小于30cm)0.50.15给水管(管径3050cm)1.00.15给水管(管径大于50cm)1.50.15排水管1.0(注1)0.15(注2)热力管1.00.25煤气管(压力小于300kpa)1.00.3(注3)煤气管(压力300800kpa)2.00.3(注3)埋式电力电缆(35KV以下)0.50.5(注4)埋式电力电缆(35KV以上)2.00.5(注4)其他埋式通信光(电)缆0.750.25绿化(乔木)1.5绿化(灌木)1.0地上杆柱0.51.0马路边石1.0路轨外侧2.0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1.5水井、坟墓2.0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2.0其它通信管道0.50.15注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边沟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注2: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包封长度自排水管两侧各加长2m;注3:在交越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注4:如电力电缆加钢管保护时,净距可减少到0.15m。(2)管道光缆的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由下至上,由两侧至中间安排。管道在光缆敷设前必须进行管孔的清刷和试通。(3)孔径为90mm的水泥管道穿放塑料子管(以下简称“子管”)3根,100mm的塑料管道,穿放子管4根,子管应一次性穿放,多根子管应全色谱或同色子管在人(手)孔的端头用色带区别。多根子管的总等效外径不宜大于管道孔径的85%。(4)子管的布放方法与光缆布放方法基本上相同,还应符合下列要求:子管在人(手)孔中应伸出管道口10-15cm(冬季宜短一些,夏季宜长一些)穿放子管的管孔应安装塑料管堵头(也可采用其他更科学的方法),以固定子管;子管在管道中不得有接头;子管布放完毕,应将管口作临时封堵;本期不用的子管必须在人(手)孔内的子管端口安装堵塞(帽)。(5)管道光缆敷设,可采用机械牵引或人工牵引。在市区一般采用人工牵引方式,每个人(手)孔应有专人助放,牵引力不宜超过1000N,一次牵引长度以500m为宜,最长不应超过1000m,超长时应采取倒盘盘“”字或光缆倒盘器倒盘后再布放。(7)管道光缆在人(手)孔内,应紧靠人(手)孔壁,转角人孔应大转弯布放,光缆在人(手)孔内应采用波纹塑料软管保护并用尼龙扎带绑扎固定在托板上、或托架上、或人(手)孔壁上:人(手)孔内光缆,应排列整齐并留适当余量避免光缆绷得太紧。(8)人(手)孔内的光缆应有醒目的识别标志或光缆标志牌。标志牌的数量按设计规定,标志牌上应标明电信运营商、工程名称、光缆纤芯数量、方向等内容。(10)局(站)内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局(站)内光(电)缆进线室-光分配架(即ODF 架)应布放在走线架或槽道上,由于路由复杂,宜采用人工布放方式。布放时上下楼道及每个拐弯处应设专人,应统一指挥牵引,牵引中保持光缆呈松弛状态,严禁出现打小圈和死弯或光缆绷得太紧。光缆在上线柜、走线架和槽道上应用尼龙扎带绑扎牢固并挂上光缆标志牌以便识别。光缆在进线室内应选择安全的位置,当处于易受外界损伤的位置时,应采取子管或波纹塑料软管等保护措施。光缆经由上线柜、走线架、槽道的拐弯点(前、后)应予绑扎。上、下走道或爬墙的绑扎部位,应垫胶管,避免光缆受侧压。按规定预留的光缆,应留在光(电)缆进线室,不得留在槽道或ODF架顶。光缆在机房内应注意做好防火措施,光缆在进线室内应用防火材料(玻纤布)进行防护。地级市通信局(站)应采用阻燃光缆进出局(站),阻燃光缆的标准盘长为500m,应合理配盘,避免浪费。光缆进入进线室后,在进局管道两侧(进线室和局前人孔)应做防水处理,具体位置为:光缆和子管之间,子管与子管之间,子管与管孔之间。光纤成端安装a、光缆在ODF架成端;b、光纤成端应按纤序规定与尾纤熔接,并应用OTDR监测,避免接头损耗过大;c、光纤与尾纤余留长度在ODF架盘纤盒中安装,应有足够的半径(37.5mm),安装稳固、不松动并注意整齐、美观;d、成端完毕后进行通光检查,确保光纤通道性能良好;e、光纤成端后纤号应有明显的标志。6架空光缆敷设安装(5)架空光缆线路距地面和其它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架空光缆线路与其他建筑物间距表序号间 距 说 明最小净距(m)交越角度1光缆距地面一般地区30特殊地点(在不妨碍交通和线路安全的前提下)25市区(人行道上)45高杆农林作物地段452光缆距地面跨越公路及市区街道55跨越通车的野外大路及市区巷弄503光缆距铁路450跨越铁路(距轨面)75跨越电气化铁路一般不允许平行间距3004光缆距树枝在市区:平行间距125垂直间距10在郊区:平行及垂直间距205光缆距房屋(一般不允许)跨越平顶房顶15跨越人字屋脊066光缆距建筑物的平行间距207与其他架空通信缆线交越时063008与架空电力线交越时103009跨越河流20不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洪水位的垂直间距;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通航水位时的船桅(舱)最高点201010消火栓1011光缆沿街道架设时,电杆距人行道边石0512与其他架空通信缆线平行时不宜小于4/3杆高(6)杆路要求原有杆路的整治要求利用原有杆路敷设光缆时,若原有杆路上已有光缆,新建工程敷设光缆架设在杆上的位置,应视光缆线路的等级而定,等级高的在上层,等级低的在下层,如杆梢已无架设位置,需要对原有杆路进行整治,整治要求如下:a、对部分杆梢没有架设位置的电杆,必须将原有吊线抱箍下移,让出安全架设新吊线的位置;b、下移吊线离地高度必须符合规范对地的隔距要求。c、对跨越铁路或公路没有架设位置的电杆,应新立电杆过路。d、对原有倾斜的电杆应进行扶正。新立杆路技术要求新立电杆原则上采用梢径为15cm,1/75锥形预应力砼杆,基本杆高为8m。特殊地段的电杆程式按施工图设计的规定。新立电杆埋深要求见下表:新立电杆埋深要求杆 高埋 深(m)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7m15cm1.31.21.41.08m15cm1.51.41.61.29m15cm1.61.51.71.410m15cm1.71.61.81.612m15cm2.12.02.22.0在河岸、塘边缺土的电杆,应做石护墩保护;在路边易受车辆碰撞的电杆应做护杆桩保护。杆路与其他设施、树木最小水平净距表其它设施名称最小水平净距(m)备注消火栓1.0指消火栓与电杆距离地下管、缆线0.51.0包括通信缆线与电杆间的距离火车铁轨地面杆高的4/3人行道边石0.5地面上已有其它杆路其它杆高的4/3市区树林0.5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郊区树木2.0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房屋建筑2.0缆线到房屋建筑的水平距离(7)拉线安装要求拉线程式的选择a、终端杆拉线:应选择比吊线(7/2.2)大一级的程式(7/2.6)。b、角杆拉线:角深13m时,拉线同吊线程式;角深13m时,应选择比吊线大一级的程式。C、中间杆档两侧线路负荷不同时,应设置顶头拉线,顶头拉线程式应与拉力较大一侧的吊线程式相同。d、抗风杆的侧面拉线,防凌杆的侧面拉线、顺线拉线均选用与吊线程式相同。e、假终结、泄力结、长杆档和角深3m的高拉桩杆,拉线程式与吊线程式相同。f、撑杆的要求,应考虑电杆受力处的抗弯力,角深5m时,电杆强度较一般杆增强一级,角深应5m,终端杆、分线杆、跨越杆、长杆距杆、飞线杆的杆底均应加底盘等加固装置。 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应符合下表要求。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架空光缆及吊线条数轻、中负荷区(杆距50m)重、超重负荷区(杆距25m)重、超重负荷区(杆距50m)抗风杆防凌杆抗风杆防凌杆281648284 拉线程式与拉线盘、地锚铁柄的配套应符合下表要求拉线程式拉线盘程式(mm)地锚铁柄程式(mm)7/2.25003001501621007/2.65003001502021007/3.0600400150202100 (8)吊线安装要求架空光缆宜采用附加吊线架挂方式,每条吊线一般只宜架挂一条光缆。根据工程要求也可采用自承式。光缆在吊线上可采用电缆挂钩安装,也可采用螺旋线绑扎。 吊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吊线程式的选择 江苏省的架空光缆线路属轻和中负荷区,标准杆距一般为50m,吊线的程式宜选用7/2.2规格的镀锌钢绞线。 吊线的安装和加固 a吊线用穿钉(木杆)或吊线抱箍(水泥杆)和三眼单槽夹板安装,也可用吊线担和压板安装。 b吊线在杆上的安装位置,应兼顾杆上其他缆线的要求。(一般情况线路等级高的在上层,线路等级低的在下层),吊线安装后要保证架挂光缆后,在最高温度和最大负载时光缆与其他设施的净距符合相关隔距要求。 c吊线的终结、假终结、泄力结、仰俯角(坡度变更超过杆距的5%、小于10%)装置以及外角(角深5m)杆保护装置等按本地网架空光缆线路的相关规范处理。 d长杆档应采用正、副吊线跨越装置,其中正吊线宜采用7/2.2规格,副吊线宜采用7/3.0规格。 e吊线接头原则上采用另缠法制作。 (9)架空光缆挂钩安装要求 挂钩的规格:宜采用25mm塑托挂钩或25mm尼龙托板挂钩,不宜采用金属托板挂钩。 挂钩的间距:503cm 挂钩的安装要求:挂钩在吊线上的搭扣方向应一致,挂钩托板齐全,应呈直线。 (10)架空光缆敷设安装要求 架空光缆一般采用人工布放,一般情况先布放光缆然后挂挂钩(先挂挂钩后穿放光缆较麻烦),架空光缆在角杆、吊档杆、顶档杆上应作伸缩余留;普通杆一般每隔10根杆应作伸缩余留。伸缩余留安装应符合下图所示要求。水泥(木)杆601001006090吊线光缆皮线绑扎聚乙烯软管挂钩单位:cm光缆在杆上伸缩余留安装示意图 光缆在引上杆应采用管钢保护,钢管上方管口应作堵塞处理,光缆引上后应作伸缩弯保护。钢管一般采用100mm镀锌对缝钢管,内穿PE或PVC子管4根,子管延伸至光缆吊线下50cm,均绑扎在电杆上。光缆接头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根据接头盒的程式,安装固定在电杆上或电杆附近1m左右的吊线上。光缆接头盒安装必须牢固、整齐。 b、光缆接头盒两侧应作伸缩余留。 c、光缆接头的余留光缆一般安装在接头杆两侧临近的电杆上或吊线上,并按设计要求盘留。一般缠绕成60cm圆圈后采用十字支架或通信光缆收线储存盒安装方式。 光缆与架空电力线路交越时,应将交越处作绝缘处理。光缆在不可避免跨越或临近有火险隐患的建筑设施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11)号杆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号杆的字或牌的长度,最末一个字符或杆号牌的边缘应距地面2.5m;杆号面向街道或公路。一个中继段内杆号应采用同一种方法书写、或喷刷、或钉牌。杆号应整齐、美观、清晰。 8、光缆预留光缆在下列情况应作预留,预留光缆应缠绕成直径为60cm的圆圈挂固在相对安全的人(手)孔壁上;架空光缆固定在电杆上(或吊线上)。(1)光缆在敷设安装时的预留长度见2.(3)表的规定。(2)光缆在人(手)孔内应采用阻燃的波纹保护管保护,阻燃波纹管根部应伸入子管内5cm,管口进行堵塞并缠裹自粘胶带和尼龙扎带保护,保护管间隔适当距离进行绑扎,保护管的纵向剖口朝里或朝下。(3)光缆穿越河流、附挂桥梁、穿越公路、穿越铁路等特殊地段,每处应预留光缆530m。(4)管道光缆在人(手)孔内弯曲增长长度一般为0.51m/人(手)孔。(5)架空光缆根据沿线杆路路由地理情况,光缆采取适当预留,一般每隔200m处光缆预留30cm,每隔500m处光缆预留810m,飞线杆档两侧电杆光缆预留810m(具体预留长度应按设计规定)。9、光缆线路防护(1)光缆线路防强电有金属构件的无金属线对光缆线路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允许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a、强电线路故障状态时,光缆金属构件上的感应纵向电动势或地电位升高应不大于光缆绝缘外护层介质强度的60。 b、强电线路正常运行状态时,光缆金属构件上的感应纵向电动势应不大于60V。 有金属构件的无金属线对光缆线路不考虑强电干扰影响。 在选择光缆路由时,应与现有强电线路保持一定的隔距,当与之接近时,在光缆金属构件上产生的危险影响不应超过容许值。 光缆线路与强电线路交越时,宜垂直通过;在困难情况下,其交越角度应不小于45 目前采用的光缆一般为无铜导线、塑料外护套耐压强度为15KV的光缆,应将各单盘光缆的金属构件在接头处作电气断开,将强电影响的积累段限制在单盘光缆的制造长度内。光缆沿线不接地,仅在各局(站)内的ODF架上接保护地线。 局(站)内新增ODF架时,ODF架应使用无接头的35mm2铜导线直接接至保护地排,进局(站)光缆的金属加强芯应固定在ODF机架内的接地排,并与机架保证良好的电气连通。 架空光缆线路与电力线路交越时,应做好绝缘处理,其最小净距见下表:其它电气设备名称最小垂直净距(m)备注架空电力线路有防雷保护设备架空电力线路无防雷保护设备10kV以下电力线2.04.0最高光缆线到电力线条35kV至110kV电力线3.05.0最高光缆线到电力线条110kV至154kV电力线4.06.0最高光缆线到电力线条154kV至220kV电力线4.06.0最高光缆线到电力线条供电线接用户线0.6最高光缆线到电力线条霓虹灯及其铁架1.6最高光缆线到电力线条电车滑接线1.25最高光缆线到电力线条 (2)光缆线路防雷 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20天的地区,以及有雷击历史的地段,光缆线路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年平均雷暴日数向当地气象部门获取。 无金属线对有金属构件的直埋光缆线路和硅芯塑料管管道的光缆线路的防雷保护可选用下列措施: (3)光缆线路防蚀、防潮 光缆外护套为高密度PE塑料,具有良好的防蚀性能。光缆缆芯设有防潮层并填充油膏,故光缆一般不再考虑外加防蚀和防潮措施。 为避免光缆PE外护套在施工过程中局部受损伤,以致光缆外护套的绝缘性能下降,甚至形成透潮进水的隐患,施工中特别要注意保护光缆PE外护套的完整性,布放前须认真进行单盘检查,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逐段测试和验收。 (4)光缆线路防火 局(站)内光缆应采取防火措施。局(站)内光缆宜用阻燃光缆(地级市)或用阻燃材料(玻纤布)包裹光缆。 (5)光缆线路防鼠 鼠类能危害光缆,但因光缆均穿放在直径较小的子管中,且端头处又有封堵措施,故不再考虑外加防鼠措施。 (6)光缆线路防鸟在鸟啄较严重的地区,光缆选用GYTY53光缆,同时吊线上方5cm处再悬挂一根4.0铁线。 2、中继段光纤线路衰耗测量 (1)中继段光纤线路衰耗测量,应用OTDR在ODF架上测量光纤线路外线侧的衰耗值。 (2)衰耗测量应在完成光缆成端后,经ODF架上光缆线路侧尾纤进行测试。 (3)用OTDR测试,应双方向测量取其平均值的方式。 (4)用光源、光功率计测试。 (5)测试数据应包括:中继段光纤线路总衰耗(dB)、光纤线路衰减系数(dB/Km)和中继段光纤传输长度(Km)。测试结果应及时记入中继段测试记录。光纤衰减系数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规定。 3、中继段光纤后向散射曲线观察 (1)光纤线路后向散射曲线即光时域波形的观察,应在光纤成端、沟坎加固等路面动土项目全部完成后进行。 (2)光纤线路后向散射曲线应均匀平滑,光纤波形及接头“台阶”无异常。 (3)光纤线路后向散射曲线检查可与光纤线路衰耗测试同时进行。 (4)OTDR打印的光纤线路后向散射曲线应清晰无误,可供验收及日常维护参考。 (六)竣工技术文件编制 1、一般规定 (1)光缆线路工程施工工程量全部完成后,应及时编制竣工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