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云南澜沧县历史文化旅游的设想【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是对于云南省澜沧县旅游开发的设想,主要涉及其所拥有的傣族、拉枯族、佤族、布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并且对于其民族文化在旅游业上的开发和利用提出自己的设想。【关键词】澜沧县 少数民族 历史 文化 旅游一、澜沧县概况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山区、半山区占98.8%。较大的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均属澜沧江水系。河谷坝子有上允坝、勐朗坝、勐滨坝、下允坝、回革坝、细允坝等,其中上允坝面积达6.36万亩。澜沧县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西,毗邻缅甸,1991年底人口45.1万。民族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5%以上。1915年置澜沧县,1953年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1955年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区南段,山区半山区占99%。属亚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温18.9,年均降水量1643.4毫米。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农产有稻、玉米、小麦、茶叶、菠萝等。矿产有金、银、铅、铁、煤等。特产笋丝、木耳、凤尾扫把、多衣果脯。有公路通往双江、西盟、勐海等地。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县城勐朗镇年均气温19.2,年降雨量1624.0毫米,年日照2098.0小时。丰厚的热区资源,使澜沧成为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甘蔗、茶叶、水果、咖啡、橡胶、烤烟等热区作物的沃土,适宜甘蔗、茶叶、橡胶、咖啡、南药、水果等经济作物生长。明代,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境为孟连长官司(清代改为宣抚司)辖境。清代,又先后封委了大雅口土都司、芒海土守备、大山土守备、贤官募乃土把总、圈糯土千总以及上下勐允土把总军几个土司,县境成了各土司分治的局面。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正式核准于谦糯设镇边直隶厅,隶云南省迤南道。民国2年(1913年),镇边直隶厅改为镇边县,民国4年(1915年)又改名为澜沧县。清末至民国初年,县境虽已有行政设置,但由于地处边疆,土司统治根深蒂固,基层仍控制在土司手里,政府办理政务均需依靠各土司。土司制度对稳定边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司的残酷统治,也给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民国年间推行区、乡、闾、邻制后,鉴于县内情况特殊,仍任用各地土司担任区、乡、闾、邻长。此后,随着国民党政权组织的不断完备和地主经济的发展,土司制度逐步趋于消亡。1949年2月,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武装解放了澜沧全境,并于4月成立澜沧专员公署。同年12月,撤销专员公署,仍恢复澜沧县。1950年6月,正式成立澜沧县人民政府。1953年4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二、澜沧县旅游资源千年古茶树富东乡邦崴村千年古茶树1991年,在境内富东乡邦崴村海拔一千九百公尺的高山上发现傲视全球的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王。澜沧邦崴古茶树,证明了思茅先民具有古老的种茶历史。此树的树干地径180厘米,离地40厘米处的树干直径156厘米,树高12米,树冠幅度7.8米,树冠挺拔,枝叶茂密,生机盎然。经鉴定,树龄在9001000年左右,被学术界普遍誉为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棵具有过渡型特征的古茶树,也就是既保留部分野生特征,又新增了部分人工种植的特征,介于野生到人工栽培品种之间,由此确认了思茅是茶叶原产地的历史地位。千年万亩古茶园惠民乡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距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城70余公里,东面与西双版纳的勐海县相连。据芒景缅寺木塔石碑记载,这里的茶树种植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96年,距今1200多年,后来经过几个朝代的连片开垦种植,至今已达一万多亩的规模。在这些古茶树上还生长着一些据说只有在几百年树龄的古茶树上会生长的螃蟹脚一种寄生在茶树上的草本植物,据研究,螃蟹脚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药用价值,常饮可防血管硬化。糯福乡基督教堂糯福乡基督教堂清宣统二年(1910年)美国基督教浸信会缅甸景栋教会派牧师到孟连东乃等地传教。民国5年(1916年),派撒腊比布到澜沧传教。民国9年(1920年),美国牧师主持糯福教务,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修建教堂。糯福教堂为澜沧、双江、沧源、耿马等地的基督教会总部。为便于传教,永伟业用拉丁字母为拉祜族创造了拉祜文字。糯福教堂总面积5066平方米,融合西洋与当地民族建筑形式,设计别致,风格奇异。198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竹塘竹塘(募乃)仙人洞位于竹塘乡募乃街子前、佛双公路边半山腰上。仙人洞洞口开阔,洞内象一间装饰精美、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的大厅。四壁缀满了各式各样的钟乳石。洞的侧方 有一条狭窄黑暗的通道,只能单人躬身行走。越往里走越黑,手电无光,只有点着火把才能照亮。一直往里走可通山前面的悬岩上。在洞口,俯首可观募乃全景。晴天,白云弥漫于山间, 在阳光渲染下,五光十色,观有仙境之感。募乃 仙人洞位于竹塘区募乃街子前、佛双公路边的半山腰上。“仙人洞”洞口开阔,洞内象一间装饰精美、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的大厅。四壁缀满了各式各样的钟乳石,有似象牙的,有似龙、飞禽走兽的,也有似芭蕉、竹子和一串串翠绿欲滴的葡萄的。特别是有的钟乳自顶部垂直而下,与地面上突起的白笋石仅一掌之隔,犹如一棵雕刻精美的玉柱。洞的侧方有一条狭窄黑暗的通道,只能单人躬身行走。越往前走越黑。手电无光,只有点着火把才能照亮。一直往里走可通山前面的悬岩上。在洞口,俯首可观募乃全景。晴天,白云弥漫于山间,在阳光渲染下,五光十色,确有仙境之感。凡是到募乃的人,都要亲临其境,欣赏一番“仙人洞”的风光。温泉位于县城勐朗坝,解放后已建成环境幽美、宽敞舒适、设备较好的浴室。其温度达56,含有硫磺等矿物元素,有较高的疗养价值。每当假日或工作之余,前往沐浴者络绎不绝。响水河瀑布位于雅口区响水河乡。河水从数十丈高的石岩上冲下,气势磅礴,声震四方,十公里以外也能听到,因而有响水河之称。竹塘、拉巴和东回等区境内,多属喀斯特(石灰岩)地貌类形。在这些地方,清泉、溶洞、暗河、石林星罗棋布,石峰突兀,千姿百态,有的象雄狮、骏马,有的如宝塔、利剑,有的似战舰,马鬃,断岩脚下,清溪侧畔,丛丛翠竹茂盛挺拔,株株垂柳婀娜飘袅。此外,还有雅口区澜沧江边的虎跳石,糯福的景迈茶山、竹塘区的天生桥,及勐朗坝的勐朗水库等,也是澜沧县较好的风景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拉祜族地区的古文化遗址没有记载。据1983年至1985年文物普查,拉祜族聚居区澜沧县境内发现新石器采集点30处,均系表土层中出现,有打制和打磨兼制的梯形石斧、靴形石斧、石刀、石锄、石环等,标本153件。三佛祖佛房遗址位于西盟县城勐坎水库南西700米佛殿山。佛房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属大乘佛教朝拜地,亦是清代拉祜族头人和佤族头目誓盟处,占地2500平方米。佛房为四合院式土木结构草房,正房为大殿,面积240平方米。殿后有佛塔,用鹅卵状块石垒成三台,成凸字形,面积16平方米,高5米,殿前有四座花台,用石头分二层砌成。今遗址尚存佛塔、花台及残留围墙。现为西蒙佤族自治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糯福教堂位于澜沧县糯福乡政府西北300米小山上。系美国浸信会基督教堂,建于民国11年(1922年)。该教堂为拉祜族干栏式围廊建筑,内部装修为欧美教堂风格。总建筑面积为506.6平方米,平面布局呈纵向双十字形相连之木构架,平挂瓦屋面,内有礼拜堂、拉祜文教室、牧师休息室。基督教传教士活动至1949年解放时终止。现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长炮清代拉祜族起义时使用的兵器,亦作拉祜族年节鸣放的礼炮。澜沧县共收藏15件,大小不等,铁铸、立式、圆筒状,炮身箍以多道铁环,底部为方形铁座。最大的通长2.22米,外口直径6.5厘米,内空直径3.3厘米。最小的通长1.21米,外口直径2.8厘米,内空直径1.2厘米。南栅佛寺明末清初以来盛行佛教的拉祜族地区,迄今或多或少地珍藏着传教宝物、法器和僧人用具。其中以南栅佛寺(今澜沧县境内)的传世宝物为甚。今藏有厄莎佛祖亲制印玺一枚,印质为檀梨木,上刻有“福禄宝印”四个汉文篆字;有大铜钹一对;铸铁礼炮三门;古磨一盘;铁三角一个;黑宝石二枚;白玉一块;金属质宝谷壳一枚。还有佛祖树(柏树)和佛祖茶等,对研究清代拉祜族地区的佛教传播史具有重要价值。民族文化澜沧县内各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了以拉祜族文化为主、包容各民族文化特点的澜沧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其中拉祜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神话、诗歌、传说、舞蹈等,口头流传的诗歌以创世叙事长诗牡帕密帕最著名,舞蹈以芦笙舞和摆舞最具民族特色。50年代曾拍摄过反映拉祜族生产生活、婚恋习俗和英勇斗争的电影芦笙恋歌,其主题曲婚誓在全国至今广为传唱。斑鸠拣谷子、猎虎等拉枯族舞蹈曾先后获全国优秀节目奖,县民族歌舞团曾被评为全国“乌兰牧骑式”先进集体。每年农历10月1517日是拉祜族的特色节日“阿朋阿龙尼”(葫芦节)。三、澜沧县的旅游设想从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澜沧县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除了大自然的给予以外,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这些出发,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旅游体系,把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文化结合起来。对于自然环境的开发,主要要致力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例如古茶树、茶园、温泉等都是不可复制的一次性财产,一旦遭受到破坏就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在我国,对于自然给予的旅游资源的破坏时十分严重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旅游环境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对于游客安全的保障,澜沧县的整体海拔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对于从平原地区来的游客,高海拔造成的空气稀薄,会成为他们在此处旅游的最大障碍。而且,云南的山势一般是比较高耸的,所以对于山区的旅游路途就要尤其的做好安全工作。除了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澜沧这样拥有众多民族的地区,民族文化和风俗的市场化,推广化,也是一条极佳的旅游线路。对于这方面的开发,可以借鉴我国所具有的几个著名的民族民俗旅游名胜区,如:香格里拉、九寨沟、丽江等地的开发经验,可以在民族文化的原始性上大做文章,通过传媒宣传与形象建设共同形成原始文化的市场吸引力。而其中的“原始”,是指保存着比较完整的民族文化生态基础的民族聚居货杂居地区所呈现出的原始文化系统。在澜沧,有着众多的民族,同样也有着众多的民俗以及不同风格的民族文化。在于民居建筑上,有干栏式和落地式的拥有原始特征的建筑。而且对于各种不同民族的的不同信仰,也有着各种不同的宗教建筑,如:傣族的缅寺建筑、拉枯族的佛堂建筑、佤族的土主佛房建筑等。除了宗教的建筑以外,在任何宗教里面都有其用于各种祭祀和崇拜的器物,而在澜沧,各个民族的各种不同的鼓类文化,因为hi十分值得向外界介绍的。各个民族还有不同的服饰文化,拉枯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彝族的服饰都有极其鲜明的特色,在向外宣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在经济上带来不错的收益。带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益,这是开发旅游资源的根本目的,所以,在这个目的的引领下,澜沧要在众多的旅游地之中展现自己的经济吸引力,旧的挖掘自己所拥有的各种有利条件。而景迈、芒景所拥有的千年万亩茶园,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塔吊电机租赁合同范本
- 在哪里找入住协议合同
- 国际贸易违约合同范本
- 四个兄弟分房子协议书
- 外墙保温购买合同范本
- 地磅检修维护合同范本
- 场地合作伙伴合同范本
- 外卖小程序转让协议书
- 外包施工安全合同范本
- 外包配送团队合同范本
- 【公开课】高考核心词汇1200个早读、课前讲解乱序扫盲课件-2024届高三英语二轮复习
- APQP-PAP-MSA测量系统分析自动表格-GRR-可编辑版本
-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蝲蛄吟唱的地方》课件
- 新版FMEA表单模板(带AP明细)(OK)
- 中央基建资金管理办法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作业设计
- 《荷塘月色》-形散神不散
- 冰乙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仲裁法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1999-2016)
- 认知模切加工工艺
- 广西桂航杯航天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