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现 代 冶 金 2 0 0 6年第 4期 渣 中夹杂物对 中间包塞棒耐火材料的侵蚀 澳 大利亚 D o n g s h e n g X I E 摘要 钢 中液态夹杂对中间包塞棒头耐火材料侵蚀有非常重要影响 本文研究 了 O n e S t e e l Wh y a l l a 方坯渣 中夹杂物对 中间包塞棒耐火材料的侵蚀和冲刷 试验采用三种不 同耐火材料塞棒 它们分别是 O 3 一C z r 0 2 一C和 M g O C 试验在氨 气保 护 下进行 在 1 5 7 0 1 6 1 0 C温度 下工作 1 4 h 用不采样测定重量分析法检测渣 中夹杂物 s 一 C a O M n O F e O 对塞棒的侵蚀 情况 通过不采 样测定重 量分析法 得到的数据 并结合 试验后对 试样 的解 剖情况 研究 了炉渣 一耐火材料相互作 用的动力学过程和对耐火材料侵蚀 的机理 试验发现 三种耐火 材料性能差 别较大 主要表 现在抗液 态夹杂物 化学 侵蚀和 内部碳 一氧化 物 反应 程度 夹杂物 中 F e O对 耐火材料 中碳 的氧化起 有害作 用 反应 剧烈 侵蚀 严重 渣 中 M n O 也 同碳 反应 但是程度较轻 当炉渣与耐火材料晶粒发生作用时 侵 蚀变得严重 由于 内部碳 一氧 化 反应 重量损失成为问题的焦点 试验结果 M g O C质塞棒性 能耐夹 杂物侵 蚀最 差 夹 杂物对碳 和方镁 石晶粒 的侵蚀 较为严 重 由于内部碳 的反应其重量损失相当大 z r 0 2 一C质 塞棒耐夹杂 物化学侵蚀 能力较强 但是 当 夹杂物 中 M n O达到 3 3 时 由于 内部碳的反应重量损失较大 O 3 一C质塞棒在抗夹杂物侵蚀能 力和内部碳反应方面性能表 现最好 现场试 验和观察结果相 吻合 关键词 中间包塞棒 耐火 材料 侵蚀 液态夹 杂 连铸 1 引言 在连铸中间包操作过程 中 由于固体夹 杂物沉积造成水 口堵塞的现象已被大家所熟 知并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 相反 由于液态 夹杂物相互作用 对 中间包塞棒耐火材料或 浸入式水 口 S E N 侵蚀的文献鲜有报道 在 O n e S t e e l Wh y a 1 a 钢厂方坯铸机 中 中 间包塞棒 头侵蚀发生在设备更新 升级过渡 过程中 在这个转 变时期 由于新安装钢包 冶金炉开发 了二次精炼技术 特别是用残余 铝控制 自由氧的技术 工程师用钙处理控制 夹杂物组成以稳定铸机操作 这个阶段由于 二次精炼处理作用 夹杂物组分对塞棒头性 能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 在某些情况下 可以在 中间包看到 M g o C质塞棒侵蚀较为 严重 结果导致连浇长度缩短或者不可预测 其它耐火材料塞棒试验效果较好 为了开发 并了解塞棒头侵蚀受钢中夹杂物组成影响的 机理 在试 验室测试 了整个过 程 试验 在氩 气保 护 下进 行 在 1 5 7 0 1 6 1 0 C 温度下工作 1 4 h 用不采样测定重量 分 析法检 测渣 中夹杂 物 S i O 2 一A I 2 0 3 一C a O Mn O F e O 对 三种 不 同耐 火材 料塞 棒 A I 2 O 一 C Z r O 2 一C和 Mg 0一c的侵蚀情况 同时 研究了耐火材料性能 夹杂物化学组分影响 和耐火 材料侵 蚀 的机 理 2 试验 夹杂物组成与二次精炼操作 中应用的不 同处理方法有关 目前研究的夹杂物组成如 表 1 所示 这些成分为 O n e S t e e l 生 产的低碳 钢 硅 镇静 钢 中的夹杂 物组成 采用 S E M E D S 方法分析 文中简要说 明了钢包处理操 维普资讯 2 0 0 6年第 4期 2 1 作变化对夹杂物组成的影响 炉渣 1 和炉渣 A为钢水经过重钙处理后 的渣样 夹杂物相 中 M n O含量相对较低 由于炉渣 l 是先经过 钙处理的试样 炉渣 A为先脱 氧 然后再进 行钙处理 钢 中残余铝使炉渣 1的自由氧含 量较低 因此与炉渣 A相 比 炉渣 1中的夹杂 物相 2 O 3 含量较高 炉渣 B为轻钙处理 的 渣样 与 炉渣 1和炉 渣 A相 比 炉 渣 B中 C a O 含量较低 M n O含量较 高 炉渣 c为钢水未 经过钙处理的普通夹杂物组成试样 表 1 含有夹杂物炉渣的化学组成 w t 夹杂 钢包处理r e 2 O3 C a O S i O 2 A I 2 Mn O T i O 2 炉渣 1 高 J 重 C a 3 3 6 4 3 2 6 1 4 3 8 3 8 3 6 0 6 3 炉渣 A低 1 重 c a 一4 2 7 1 2 6 2 7 2 9 6 8 O 6 3 0 7 1 炉渣 B 轻 C a 一2 4 5 l 3 4 8 4 3 3 1 2 6 6 3 0 9 0 炉渣 C 无 Ca 一0 0 5 3 7 7l 2 8 5 3 3 3 1 7 0 5 4 为了与 表 1给 出 的 夹杂 物 组 成 相 匹 配 在试验室准备合成渣 首先经过称重 混合 然后在 空气 中经过 马弗炉加 热到 1 6 0 0 C熔 化 对 三 种不 同耐 火材 料 的塞 棒 A 1 2 O 3 一C Z r O 2 一C和 M g o C进行 了测试 根据厂商 提供 的数据 塞棒的化学成分如表 2所示 表 2 塞棒头的化学组成 w t 耐火材料 C I O 3 S i o 2 A I 2 O 3 Mn O C a O Z r 0 2 为了研究耐火材料 一炉渣相互作用的动 力学过程 应用不采样测定重量分析技术 关 于此技术的详细内容以前 曾在其它文章中描 述 试验装置 如图 1所示 将一 圆柱形耐火 材料试样悬挂于一平衡装置 中 上面显示 为 表观重量 在同炉渣接触反应过程 中其值 传输给计算机 不采样测定重量分析数据与 润湿 渗透 溶解 和先前讨 论 的界面反应有 关 稍后给出的加热时期 先前炉渣 一耐火材 料接触 不采样测定重量分析数据也能为含 碳耐火材料固有性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例如 由于内部碳 一氧化反应导致的重量损失 石墨盖 试样 铝坩埚 浇侮氧化铝 图 1 试 验装 置 示意 图 从塞棒头钻孔制成带有核心的圆柱形耐 火材料 试样 P 2 0 高度 3 5 4 0 ra m 重 3 0 热宅偶 氧化铝管 3 8 g 在试样顶部中心钻一小孔 里面放置一 个小 的氧化铝 管 舛 并 与试样 同轴粘结 维普资讯 2 2 2 0 0 6年第 4 期 试验头天晚上将试样在空气保养和干燥后 为了进一步干燥 将试样在热空气干燥炉 中 保温 1 1 0 放置 在 M o坩 埚 中 奶0 5 0 ra m 放置大约 1 0 0 g 炉渣 渣池深度大约为 1 0 ra m 坩埚可 以在垂 直方 向移动 直线运动 液压缸控制精度为 0 1 m m 为了 防止耐 火材 料 中碳 的氧 化 试 验 全 部采用氩气保护 为了进一步消除可能由于 炉子泄漏或者由不采样测定产生的微量氧化 气体 在 Mo坩埚 上 放置 一个 带 有 中心孔 舛 0 m m 的石 墨盖 试验步骤如下 将坩埚和耐火材料试样 放置 在 炉 子 热 区 试 样 位 置 距 炉 渣 表 面 1 7 ra m 将氩气 以 1 5 L m i n的流 速从 顶部平 衡箱中通人 然后从炉子底部流出 图 1 以 4 0 0 h的加 热速率 将 炉子从 室 温加 热 到 1 5 7 0 在 石 墨 盖上 方 图 1 小 于 1 0 m m处 用 B 型热电偶测量温度 在试验温度内 耐 火材 料 试 样 和 熔 融 炉 渣 相 互 接 触 大 约 1 5 ra i n 然后将 坩埚 以 0 1 m m的 增量缓慢 提 高 直到耐火材料和炉渣两者之间相互接触 试验过程中 1 4 h 通过平衡设备测量 表 观 重量 并每秒测量 5次 同时将记录传输 给 P c 机 试 验结束时 将坩 埚缓慢 降低 直 至 耐火材 料 和 炉渣 两 者 之 间停 止 接 触 然 后 返 回到试 验 前位 置 炉 子 1 4 0 0 h的冷 却 速率从 1 5 7 0 降到 1 2 0 0 c I 然后再 ff22 0 0 C h 的冷却速率降至室温后 将耐火材料和坩埚 从炉中移走 将耐火材料和炉渣接触的试样 部分取 出备用 应用校准的X射线荧 光技术 或 S E M检测方法进行化学分析 3 结果 3 1 加 热过 程 中的重量损 失 众所周知 高温下 由于内部碳 一氧化反 应会导致含碳 耐火材料发生重量损失 以前 曾经用热解重量方法研究过这个论点 在 目 前不采样测定重量试验 中 通过所 获得 的数 据很容易证 明此论点有效 用空 Mo坩埚 无渣 和 O 一c试样 尺寸 I 2 0 2 m m 重 2 2 7 g 做空 白试验 结 果如 图2所示 加热过程初始阶段重量损失 速度较 慢 从 室 温 到 1 4 0 0 C时 重 量 损 失 速 率为 0 3 g m 2 m i n 当温度超过 1 4 0 0 C时 由于 内部开始发生碳 一氧化反应 重量损失速率 增加到 5 g m 2 m i n 在 1 5 7 0 时 重量损 失速 率逐渐减少 大约 2 h后 图 2 减缓速率可以 忽略不计 1 8 1 e0 o 1 1 2 00 赠 6 0 o e 0 o 4 O 0 2 o o O 图 2 加热过程 中A I 2 0 3 一c质耐火材料重 量损 失 1 5 7 0 时 观 察 的 空 白 试 验 时 间刻度用 实际 时间 在所有试验 中 凡是与炉渣发生接触的 耐火材料 在加热过程中都发生重量损失 图 3 给出了 0 3 一c质耐火材料所有试验的 结果 用试样单位表面积累积的重量损失表 示 在图 3 b 中 给 出了不同耐火材料同炉 渣 c接触后加热过程 中的重量损失 同炉渣 B接触的试验结果与炉渣 c类似 重量损失程 度取决于耐火材料类型 在 不 同温 度范 围 内 每种 耐 火材 料行 为不 尽 相 同 当温度低于 1 4 0 0 时 A l 2 0 3 一c和 Z r O 2 一 c质耐火材料的重量损失低 于 M g O c质 耐火材料 在较高温度下 所有耐火材料重 量损失均增加 Mg o c和 Z r 0 2 一C质耐火材 料的重量损失速率高 于 2 o 3 一c质耐火材 料的重量损失速率 图 3 b 北 m舶柏 维普资讯 2 0 0 6年第 4期 2 3 辑 蛹 Il圄 l 棚 1I曙 I 温度 温 度 图 3 加 热过 程 中在 塞 棒 头每 表 面积 下 积 累的重量损 失 与 炉 渣接 触 前 a A l 2 o 3 一c质塞棒所有试验结果 b 不 同耐 火材料 和 炉渣 C试验 的对 比 在试验温度范 围内 当试样与炉渣接 触 时间保 持 1 0 1 5 ra i n时 根据不采 样测定 重 量分析数据将得到 的重量 损失速率列 于表 3 从表 中可 以看到 2 1 0 2 1 一C质耐火材料 的 重量损失速率最快 紧随其后的 M g o c质 耐火材 料 与 之对 照 A 1 2 0 一C质 耐 火 材 料 的重量损失速率是其它两种耐火材料重量损 失速 率 的三分 之一 3 2 F e O作 用 通过 A l 2 O 3 一C质耐 火 材料 同两 种炉 渣 炉渣 1 4 3 C A O一1 4 S I O 2 3 8 A 1 2 0 3 3 4 F e O w t 和 炉 渣 A 4 3 C A O 一2 6 S I O 2 3 0 A I 2 0 3 0 6 F e O 的相互作 用 研究 了炉渣 中 F e O 含 量对 耐火材 料 的影响 表 3 耐火材料在试验温度 下同炉 渣接触前 的重量损失观测速率 m 2 r a i n 试验使用的炉渣 1与前面其它所有试验 使用 的炉渣略有不同 在 1 5 7 0 时 将 A 1 2 0 3 一 c质试样 3 0 4 9 ra m 与炉渣 1接触 4 h 在没 有 石 墨 盖 的 p t一1 0 R h坩 埚 钾 0 3 5 ra m 中放 人 1 4 炉渣 图 4给 出了与炉渣 1 接触试 验 中测 定 的不 采 样重 量 分 析数 据 以 及 试验后 的 试验 同 时给 出 了热表 面 的典 型 S E M 图像 背散射 电子镜像 试验前后的炉 渣 组 成列于表 4 表 4 A 12 0 3 一C质耐火材料 同炉渣 1 试验前后 的炉渣组成 w t S l a g I F e 2 O 3 C a O S i O 2 A l 2 0 3 M n 3 o 0 2 B e f o r e 3 3 6 4 3 2 2 l 4 3 7 3 8 3 3 0 O1 0 6 3 A l t e r 0 4 5 4 2 7 0 l 4 7 0 3 9 4 5 0 O l 0 6l 将不采样重量分析数据绘图 如图 4 a 所示 从图中可 以看出 表观重量是随接触 时间变化的函数 表观重量 的变化基于下式 求得 A W W Wo 1 这 里 w 是表 观重 量 W0 是 与炉 渣 接 触前 自 由悬 挂 试 样 的 重 量 包 括 连 接 轴 和 钼 钱 A W值为负或正分别表 示重量 损失 或 增 加 与 接 触 前试 样 重 量 相 比 表 观重 量 的 变化 与 炉 渣 一耐 火 材 料 的 相 互 作 用 密 切 相 关 如果炉渣与耐火材料发生浸湿和渗透 会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2 0 0 6年第 4期 2 5 Mn O s l a C s Mn 1 C O g 3 与 炉 渣 1相 比 炉 渣 A 中 M n O 含 量 较 低 0 6 与耐火材料发生 的反应较为缓 和 反应初期是将碳从表面去除 由于炉渣的浸 蚀 导致 耐 火材 料 重量 稳 定增 加 图 5 a 大 约 1 5 h后 气泡逸出似乎变得比较困难 可能 是 由于表 面渣 层 的存 在 图 5 c 减 缓 了 反 应 这种观点可根据气泡爆裂发生频率较低 现象 解释 试验后 试 样 净 重变 化 和 炉渣 组 成 变 化 均较小 总的来说 与炉渣 1 相比 在 1 6 1 0 c 时 A 1 2 O 一C质耐火 材料 与炉渣 A接触后 其侵蚀程度最小 证明 F e O对碳 的反应起 了 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也说 明塞棒耐火材料 的 侵蚀 以碳为 主 4 2 吾 三 4 接 触 时 间 h r I 图6 a 不采样测定重量 分析曲线 b 试验后 的试样 C A 1 2 O 3 一C质 耐 火 材料 同炉渣 B在 1 5 7 0 下试验 2 h 后 热面 的 S E M 图像 3 3 A 1 2 O 3一C与 炉渣 B和 炉渣 C的试 验 A 1 2 O 3 一C质耐 火材料 与炉渣 B 2 5 C a O一 3 5 S I O 2 3 3 A 1 2 O 3 6 6 M n O 和 炉 渣 C 3 8 S I O 2 2 9 A 1 2 O 3 3 3 Mn O 在 1 5 7 0 条 件 下 试 验 2 h 结果 分别如图 6和图 7所示 两组试验 的不采样重量分析数据曲线表明 试验前期 炉渣 一耐 火材 料反 应 图形 相 似 大约 3 m i n后 气泡形成速率明显减少 试验后期 耐火材料 同炉渣 c 图 7 a 的反应更多 表面形成一 个薄 的渣层 试样重量损失和炉渣组成变化 较小 A 1 2 O 一C质 耐火 材料 与炉 渣 C反 应 程 度 与炉 渣 B相 比 仅 仅 在周 边 的 反应 程 度 大 一 图7 a 不采样测定重量分析 曲线 b 试验后 的试样 c 0 3 一C质 耐 火 材料 同炉渣 c在 1 5 7 0 c 下试验 2 h 后 热 面的 S E M 图像 为了检 查不采 样测定 重量 分析测 量 的重 现性 在炉渣 B试验过程 中 图 6 a 降低 坩埚位置使炉渣与耐火材料分离 然后再使 它们重新接触 当将坩埚提到原始位置时 天 平读数返回到以前的数值 正如图 6 a 所记 录的数据 在其它试验 中 见图 1 0 也做 了 类似 的检查 结 果 证 实不 采 样 浸 4 定 重 量 分 析 曲线测 量具 有重现 性 维普资讯 2 6 2 0 0 6年第 4期 3 4 Z r 一C与 炉渣 B和 炉渣 C的试验 Z r O 2 一C质 耐火 材 料与 炉 渣 B和炉 渣 C 在 1 5 7 0 条件下试验 2 h 试验结果分别如图 8和图 9所示 根据不采样测定重量分析数 据 图 8 a 和图 9 a 可 以知道发生反应明 显 由于炉渣 c含有较高 Mn O 与耐火材料 的反 应更 多一 些 在 试 样 表 面 生成 一 个 薄 的 渣层 图 9 c 耐 火材料与炉渣 B的反应 在 3 0 m i n后 图 8 a 变 得 相 当缓 慢 由于 在 其 表面 图 8 c 形 成 一个 渣层 反 应 几乎 处 于停止状 态 两组试验 炉渣组分变 化非常 小 耐火材料与炉渣 c反应后 其炉渣组分 略有增加 但是耐火材料侵蚀没有明显增加 总的来说 Z r O 2 一C质耐火材料表面没有 受 到炉渣严重侵蚀 接触时问 I l r 图 8 a 不采 样 测 定 重 量 分 析 曲线 b 试验后 的试 样 c Z r O 2一C质 耐 火 材料 同 炉 渣 B在 1 5 7 0 下试 验 2 h 后 热面 的 S E M 图像 然而 在两 组试 验过程 中 由于试样 重量 损失有一潜在趋势 Z r O 2 一C质耐火材料性 能受 到质疑 v n 图 8 a 所 示 在 炉渣 B与 Z r O 2 一C质 耐 火 材 料 的 试 验 中 大 约 3 0 m i n 后 当反应几乎处于停止状态时 仍可观察到 耐火材料重量发生连续损失 在炉渣与耐火 材料停止接触后 从 图 8 a 和 9 a 两组试验 中 观察 自由悬挂重变化 耐火材料重量仍 以类似速率继续降低 由于内部碳 氧化反应 导致的重量损失 可能对塞棒在中间包操作 中带来不利影响 O 2 6 8 1 O 接 触 时问 l l r 图 9 a 不采 样 测 定 重 量 分 析 曲 线 b 试验 后 的试 样 C Z r O 2 一C质 耐 火 材料 同炉渣 c在 1 5 7 0 F试验 2 h 后 热面 的 S F M 图像 0 1 l r 3 5 M 一c与炉渣 B 和炉渣 c 的 诲验 r i g 一C质耐火材料与炉渣 B和炉渣 c 在 1 5 7 0 C 条件下试验 2 h 试验结果分别如图 1 O 和图l l 所示 正如图r l 所示 毒试验过 程中 由于反应程度增加 表明 Mg o c质耐 火材料受炉 渣 c侵蚀 程度较重 S E M 热面 图 l l c 检测结果显示 不仅存在由于 M n O 同碳反应的产物 金属液滴 金属 M n还有 一 些 S i 而且还有炉渣对方镁石的侵蚀 类 似的侵蚀也发生在炉渣 B与 M g o c质耐火 材料的试验中 图 1 0 但是 由于其中 M n O含 量较低 侵蚀程度相对较轻 同炉渣 B的反应 在后期 图 1 0 a 处于衰减状态 主要原因是 在表面 图 1 0 b 和 1 0 e 形成堆积物 维普资讯 2 0 0 6年 第 4期 2 7 接触时间 h r I I j 图 1 0 a 不采 样 测 定重量 分析 曲线 b 试 验后 的试 样 C M g o C质 耐 火 材料 同炉渣 B在 1 5 7 0 下试 验 2 h 后 热 面的 S E M 图像 观察 与炉 渣 C 图 1 2 反 应 的耐火材 料试 样 其 热 面 区域 S E M 影 像 说 明 方 镁 石 晶粒 与炉 渣 中的 A 1 2 0 3 反 应形 成 M g o A l 2 o 3 尖 晶 石相 该反应可能 由于体积膨胀导致耐火材 4 2 口 0 一 2 一 日 4 6 8 图 l l a 不采样 测 定 重量 分析 曲线 b 试验 后 的试样 C Mg o C质 耐 火 材料 同炉渣 C在 1 5 7 0 下试 验 2 h 后 热 面的 S E M 图像 料 出现裂 纹 方镁 石 晶 粒 发生 反 应后 使 碳 基 体暴露并发生氧化 然后炉渣进一步侵蚀新 暴 露 出来 的方镁 石 晶粒 正 如试 验 中观察 到 的结果 两种反应相互交叠导致侵蚀逐加剧 图1 2 在 1 5 7 0 C条件下同炉渣 C试验 2 h后 M g O C表面热面的 S E M E D S元 素图 显微图说明 Mg O A 1 2 0 3 尖晶石相形成是 由进入耐火材料的炉 渣 中 A 1 2 0 3 与邻 近的 Mg O晶粒相 结合 维普资讯 2 8 2 0 0 6年第 4 期 在试验过程中 耐火材料试样明显发生 重量损失现象 没有对附着的炉渣和堆积物 进行修正 与炉渣 B试验后净重损失大约 2 g 与炉渣 c试验后净重损失大约 4 g 试验 后 表 5 炉渣组成发生变化 由于碳 的反应 导致渣中 Mn O含量大量减少 而耐火材料的 损失导致渣 中 Mg o含量大幅增加 表 5 b t s o C质耐火材料 同炉渣 B和 炉渣 c试验后的炉渣组成 w t 两组试验 获得 的不 采样测定数据说 明 表 观 重量存 在逐 渐减 少 的潜在趋 势 与 Z r O 2 一C质 耐火材料试 验观察 到的现象类 似 详细内容在后面讨论 4讨 论 当熔融钢水高速流过中间包塞棒和 S E N 人口处狭小缝隙时 钢 中液态夹杂物 和塞棒 极有可能 甚至是不可避免地发生物理接触 基于目前的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 塞棒耐火 材料 的侵蚀很有可能受液态夹杂物化学作用 影响 并且 由于内部碳的氧化恶化塞棒头耐 火材料的工作条件 塞棒耐火材料和液态钢 之间的反应也可能导致 塞棒的侵蚀 但是这 种情况对于 目前研究属于外部因素 液态夹杂对塞棒耐火材料的侵蚀机理主 要是由于碳的氧化和对耐火材料晶粒的化学 侵蚀 夹杂中的 对碳的氧化有不利影响 正如图 4所示 耐火材料受到严重侵蚀 与 之对 比 炉渣 中 M n O对碳 的氧化速率较低 对耐火材 料的侵蚀 相对 较轻 F e O和 M n O 对碳 的氧化程度差别主要是其对应的化学反 应热 力学驱 动力 方 程式 2 和 3 不 同导致 的结 果 由于 M n O是弱氧化剂 与碳发生反应对 塞棒的侵蚀有限 不存在大量炉渣对耐火材 料晶粒 例如在 M g o c质耐火材料中的试 验 的侵蚀 其原因可能是受反应动力学条件 制 约 正如 图 l 3所示 去 除耐火材 料表 面碳 矩 阵后 在所有试验中较易发生此现象 暴露 的氧化物 晶粒如果没有受到炉渣侵蚀 和剥 离 它能阻止后面的碳发生 反应 碳进一步 发生反应的可能性有 1 由于反应剧烈导致 搅拌充分 僻如 碳 同 F e O反应 2 炉渣对 晶粒充分浸润 提高炉渣到达碳 一晶粒界面 分数 3 通过气窝内输送气体发生反应 例 如 以 C O 2为 中介 在碳表 面发生反 应 c c 0 2 2 C O 在炉渣 表面同净余 物反应 相当 于方程式 3 发 生 的反应 C O M n O c o 2 M n 尽管不能绝对排除后两种情况发 生反应的可能 但是 目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2 和 3 的 作 用 似 乎 影 响 不 大 甚 至 在 富 M n O的夹杂物炉渣中情况也是如此 炉渣 c 图 7和 图 9 耐火 田 l 3 在妒渣 一耐火材料热面 发 生反 应的 示意 图 然而如果炉渣侵 及到暴 露的氧 化物 晶 粒 情形则大为不同 随后即刻发生反应将其 从表面去除 因此为了使反应继续进行 必须 有新的碳矩砗暴露外部 这个观点可由 M g o c质耐火材料与炉渣 c的试验中 图 1 1 得 到证明 当耐火材料 中的碳发生反应和晶粒 受到侵及同时发生或交替发生时 通过 炉渣 发生的化学侵蚀最为严重 维普资讯 2 0 0 6年第 4期 2 9 高温下 由于内部碳 一氧化反应导致重量 损 失 已成 为 共 识 而 且 关 于 耐火 材 料 氧 化 物 和石墨两者之间的反应已被广泛研究 众所 周知 Mg o c反应能够产生气态 Mg 和 c O 从 而 引起 耐 火材 料重 量损失 A 1 2 0 3 和碳 反 应 可能形成 碳 化 铝 也 可 能 形 成一 些 稳 定 的碳 氧化铝 引起 的重 量 损 失 相 对 较 少 以前 没 有研究 c同 Z r O 的反应 其耐火材料发生重 量损 失较 大 的原 因可 能 是 由于形 成 碳 化 锆 也 可能是 耐火 材料 中包 含 的 S 发生反应 由于内部碳反应发生在氧化物晶粒和碳 矩阵两者之间的界面 可能导致耐火材料性 能急 剧恶化 例 如 强度 损失会 不 可避免 地对 塞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意向协议书
- 2025版危险货物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及安全保障协议
- 2025担保抵押知识产权许可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双方自愿离婚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协议书范本
- 2025版全新团建活动专项奖励基金合同范本
- 2025版租赁车辆安全检查及保养合同
- 2025年度地坪漆施工与品牌授权合同
- 贵州省荔波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电商年度电商客服培训及管理聘用合同
- 2025版冷链物流配送合同范本:新鲜直达
- 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与实施
- 2025年农业农村局公务员招聘面试指南与模拟题解析
- 食堂食品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 中药材仓库管理制度
- 2025年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公开招聘乡村医生7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秋季新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校长讲话:汇一股心力、立两个目标、守三条底线、打四场硬仗
- 2025年保安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专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废气处理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麻醉师进修汇报
- 基坑监测评审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