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闭卷(满分100).doc_第1页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闭卷(满分100).doc_第2页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闭卷(满分100).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 班级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闭卷(满分100)( 2204012、2204045、2404012、240407 )一、填空(填在题签中,每空0.5分)(14分) 1岩浆岩分类表是根据岩浆岩的( )含量和( )组成将岩浆岩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四大类;又根据岩石的( )和( )将每大类分为侵入岩、浅层侵入体和喷出岩等。2. 地球的外部层圈包括:( ),( ),( )。3标准化石具有( ),( ),( )等特点。 4隐晶质或斑状结构是( )岩常见的结构,显晶粒状结构是( )岩的结构。 5布格重力异常主要反映地表以下( )特征,是研究地壳结构、构造和矿产资源的重要信息。6.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原则包括:( ),( ),( )。7倾斜岩层的产状可用( )、( )和( )三要素来确定。 8类地行星包括:( )、( )、( )和( )。 9某地发生了一次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地震波是( ),其次是( ),最后才是( )。 10在大气循环中,低压中心的气温( ),而高压中心的气温( )。二、选择(将所选答案填在括号中)(10分) 1下列哪种海蚀地形的顶面代表平均高潮线的位置( )。a.波切台上部;b.海蚀崖的顶部;c.海蚀槽的顶部;d.海成阶地的顶部2.大气圈中,对外动力地质作用影响最大的次级层圈是( )。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3根据鲍文的连续反应序列,矿物的结晶先后顺序依次为( )。 a.钙长石、中长石、钠长石;b.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c.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 4长石砂岩比石英砂岩离母岩的距离( )。 a.更远;b无一定规律;c. .更近 5随着离开洋脊距离的增加,深海沉积物的厚度和年龄将随之而( )。a. 无规律;b.逐渐变小;c.基本不变;d.逐渐增大6. 大气圈中的副高压带分别位于南北纬( )。a.90度;b.60度;c.30度; d.45度 7洋壳在板块的转换边界将发生( )。a.增生;b.消亡;c.相对滑动 8古地磁极与现代地理极位置不重合的原因是( )。a.古地磁极移动了;b. 大陆和古地磁极都移动了;c. 大陆移动了; 9波浪的影响深度一般为( )。 a.波长;b. 1/2波长;c.1/2波长;d.;1/2波长 10断层的下盘就是( )。 a.断层的下降盘;b.断层面以上的断盘;c.断层面以下的断盘; 三、判断(对打 错打)(10分) 1固体地球中不存在着由一个液态岩浆组成的连续层圈。( ) 2风化壳不论在水平方向上还是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分带性。( ) 3潜水面的分布状态是,在横向上随地形的起伏而起伏,在高度上随季节的改变而变化。( ) 4不同的大洋在同一极性期内形成的磁条带宽度可以不同,但都与该极性期的长短互成比例。( ) 5大陆边缘不一定是板块边界。( ) 6水晶是晶体,而花岗岩中的石英也是晶体。( ) 7变质作用是在岩石熔融状态情况下发生的。( ) 8. 河漫滩上土地肥沃,取水方便,但不适合于人类居住。( ) 9. 地层的不整合面也是一个古风化剥蚀面。( )10. 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一般不能互相补给。( )四、回答问题(50分)1 请说明滨海带、浅海带、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和产物。 2 请解释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3 长江三峽水库的建设过程中,地质上应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 4 大陆漂移有哪些证据? 其中最重要的证据是什么?5 如何区别石英、方解石和斜长石? 6 举出3种重力均衡现象的实例,并解释原因。 7 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何种后果? 8 列举四种构造运动现象并说明成因。9 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几种?运动特点如何?请举例说明。 10 如何区分三大岩类?五、读图(填空)(16分)1、 分析高松青柏地区地质图本区( )和(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奥陶系与泥盆系为( )关系,()与()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与()为侵入接触关系,( )与()为沉积接触关系。以高松为核部的属于()褶皱,以青柏为核部的属于()褶皱,本区的断层是()断层。花岗岩形成于()之前,()之后;褶皱形成于( )之后,()之前。标答:一、1. 二氧化硅 矿物 结构 构造2.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3. 分布广 演化快 特征明显4. 喷出岩 侵入岩5. 物质密度6. 地层层序率 化石层序率 切割关系7. 走向 倾向 倾角8.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9. 纵波 横波 面波10. 高 低二、1.c 2.a 3.b 4. c 5. d 6. c 7. c 8. c 9. d 10 c三、1 2345678910 四、1. 动力(1)剥蚀(1)搬运(1)沉积(1)产物(1)2. 气候(2)岩性(2)地形(1)3. 大坝(1)河流(1)地震(1)地下水(1)滑坡(1)4. 五大证据各一分5. 硬度(3)解理(2)6. 举例(3)原因(2)7. 潜水面下降(1)地下水污染(1)地面沉降(1.5)海水倒灌(1.5)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