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干预与经济发展_来自美国经济史的启示[1].pdf_第1页
国家干预与经济发展_来自美国经济史的启示[1].pdf_第2页
国家干预与经济发展_来自美国经济史的启示[1].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ol 7 No 7 2010年7月 第7卷 第7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ul 2010 引言 自2007年次贷危机逐步蔓延成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美国 大力鼓吹 中美国 的论调 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成为经济强国 的恭维言论也屡屡见诸报端 给中国造成中美共治的假象 试 图让中国为此次金融危机买单 这与次贷危机之前美国还在 宣扬的 中国威胁论 形成鲜明对比 实际情形究竟如何呢 改 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总量不断增加 但是同时相 伴随的是高失业率 国有资产的大规模流失 中产阶层被撕 裂 环境退化 收入分配两极分化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社会 经济危机 中国对自由竞争和市场的过度推崇已经威胁到了 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从近代经济史可知 在经济起飞阶段 后发国家必须实施 国家干预 但即使实施了国家干预也不一定能取得经济上的 成功 这就说明国家干预的原则 侧重点和导向非常重要 从 这个意义上讲 国家干预是一门艺术 尽管在20世纪存在着 很多国家干预失败的典型案例 例如拉丁美洲国家 但是不 可否认的是国家干预一直贯穿在西班牙 荷兰 英国 德国等 国的起飞过程中 至于美国则一向被看做是自由市场经济的 典范 本文通过回顾美国的经济史 尤其是经济起飞阶段的经 济史 试图还原历史的真相 澄清人们的认识误区 以期对中 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所助 益 一 经济发展模式 国家干预与市场驱动的反复纠葛 20世纪40年代之后 发展中国家纷纷从原有的殖民体 系之下独立出来 寻求经济发展和摆脱贫困之路 有关国家干 预和市场驱动的路线之争此后一直贯穿在经济思想和经济发 展战略的制定之中 实际上 任何一个严肃的 尊重历史事实 的理论家都不会把国家干预和市场驱动这两种力量完全对立 起来 尤其是二战之后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已经从传统 的自由竞争模式过渡到了混合经济体制和福利国家体制 国 家干预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内在组成部分 但20世纪80年 代之后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展开 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 政府最小化 私有化和市场化 逐渐成为美国的主流政治意 识形态 新自由主义实际上已经成为国际金融资本摧毁发展 中国家国民经济 尤其是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部门 的重要战 略工具 新自由主义还被有意识地输入发展中国家 导致了许 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 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虽然这种影响暂时还在可控范围内 货币 主义的代表人物米尔顿 弗里德曼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曾 说 许多人认为 美国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市场经济 是最典型 的经济模式 如果用这些话来形容50年以前的美国 那是对 的 然而遗憾的是 今天的美国实际上已经走向了保护主义道 路 政府不断干预市场 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税收负担不断提 高 经济状况不断恶化 美国人民对此已越来越不满 相信美 国自己也会放弃走这条道路 改变现有的经济模式 你们为什 么还要学呢 实际上 弗里德曼的看法是存在问题的 即便在 罗斯福实施 新政 以前 美国经济中也存在国家干预 并未实 施自由放任的经济体制 此外二战之后美国保护主义和国家 干预程度的加深 实际上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弗里 德曼反对政府干预市场 但他却对美联储在2000 2001年网 络泡沫破灭后所实施的低利率政策大加赞赏 由于美国在经 济 政治和学术领域中具有全面优势 盎格鲁 撒克逊模式几 乎成为市场经济的唯一模式 而英美学术界对不同于该模式 的 莱茵模式 主要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 则关注甚少 在现 实中 美国政府从二战之后就已经成长为 大政府 通常以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名义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 同时政府 综合运用补贴 例如对研发和高科技的投入 对农业进行补贴 等 政府采购 同军工企业签订合同 立法等对经济进行引 导和间接干预 即便在里根执政期间 虽然对某些公用事业进 行了私有化 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甚至还有所加大 中国 仍然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但不容否认的是并 没有最终确立建立何种经济体制 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 度不可谓不深 政府甚至主动推进市场化建设 然而近年来 这种市场化已经呈现过度化的倾向 住房 教育 医疗等三大 领域的市场化已经让中产阶层背上了新 三座大山 同时 在 引进外资过程中 也没有对外资的性质及其作用进行深入分 析 甚至对外资实施超国民待遇 虽然促使经济高速增长 但 后果却是本土民族工业散而不强 在此种背景之下 继续大力 国家干预与经济发展 来自美国经济史的启示 罗静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湖北 武汉430062 摘要 美国起飞阶段的历史以及二战之后的经济发展史表明 国家干预从来就和市场经济相伴随 在起飞阶 段 国家干预的重点是保护幼稚工业 构建国家经济起飞的政策和制度基础 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国家 干预的范围就更趋广泛和复杂 美国经济史警示我们 在当下中国只有重新审视和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才 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 美国 经济 政府 市场 46 推进市场化 其后果必然是国家步步退却 本土工业遭遇围 剿 经济改革的这种指导理念是存在问题的 本文试图通过回 顾美国起飞阶段的历史以及二战之后的经济发展史 证明国 家干预从来就和市场经济相伴随 在起飞阶段 国家干预的重 点是保护幼稚工业 构建国家经济起飞的政策和制度基础 而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国家干预的范围就更趋广泛 和复杂 二 美国式道路 国家干预的主要内容 美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 在近代 其特殊性在于没有 像其他国家那样从历史中继承封建的土地制度 也没有势力 庞大的地主阶级 因此美国可以毫无阻力地先将土地国有化 然后再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出售给私人 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的 私有化 这就是所谓的农业发展的 美国式道路 第二个特殊 性是美国与英国在文化和哲学上的同源性 如果忽视这种同 源性 就很容易导致其他国家在模仿美国模式时忽视这些模 式赖以形成的文化土壤 英美两国的国家干预哲学最接近 但 也存在着重要的不同 美国国家干预的权力是集中在州政府 一级的 联邦政府的权力也来自于州政府 但英国的权力集中 层次要低于美国 其他国家很难模仿干预哲学的这种 国民 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从美国的国家干预历史中吸取有价 值的经验 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一直是美国国家干预的重要 内容 美国经济表现出对英国经济的超越潜力主要发生在19 世纪后半叶 尤其是最后的25年 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国际金 本位制度的崩溃最终导致英国无力为世界秩序稳定提供保 障 其霸权地位被美国所取代 本文主要关注两个重要历史时 段 起飞阶段和二战后美国经济体制的变化阶段 一 起飞阶段美国的国家干预导向 1 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原则和民族立场 保护幼稚工业 美国的独立战争 1812年英美战争以及内战是影响美国 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 在独立战争爆发前 英国甚至 禁止北美殖民地生产马蹄钉 千方百计阻碍北美制造业的发 展 独立战争期间 北美制造业得到一定发展 但生产技术和 产品质量远逊于英国 战争结束后 英国禁止北美产品输往英 国的其他殖民地 例如西印度群岛等 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倾 销英国货 美国的贸易逆差迅速上升 出口以及市场的萎缩造 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可以认为 正是来自英国的 强力竞争导致了1781 1789年的经济危机 1791年亚历山 大 汉密尔顿在 有关制造业的财政部长报告 中提出加强联 邦政府权力 建立国家银行 重视制造业发展和实施保护贸易 的一揽子方案 但由于美国当时南方的依附性经济结构 有关 保护主义的建议并未得到采纳 1789年国会通过了第一个关 税法案 对几乎所有的进口产品统一征收5 的关税 但这种 产业保护力度根本起不到保护美国制造业的作用 此后一直 到1812年英美战争 美国的平均关税率一直保持在大约 12 5 的水平 由于美国的大农场主和商人主宰着美国的政 治及经济 美国当时并不想发展制造业 普遍征收高关税将导 致南方奴隶主集团及商人的利益受损 但1807年英国炮击美 国战舰并强征海员 作为反击 美国国会于当年12月通过了 禁运法案 意在中断对英国的农产品供应以教训英国 此举 对英国伤害不大 却导致美国经济陷于全面瘫痪 但美国制造 业却获得空前发展 1812年英美正式开战 战争期间 由于英 美贸易链条中断 美国制造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真正的保护关 税是从1816年颁布的关税法开始的 当时美国的幼稚工业遭 到英国廉价商品的冲击 美国工业面临破产威胁 1816年关 税法把进口税普遍提高到20 棉纺织品提高到25 1824 年又普遍提高到30 以上 1828年关税又大幅度提高 达到 进口货物价格的40 以上 政治经济学家丹尼尔 雷蒙德在 政治经济学要义 一书中发展了汉密尔顿关于国家具有决定 经济作用的理论 断言国家所实行的高额关税和公债制度是 促进资本积累和国民财富增长的重要手段 但美国制造业的 发展壮大并非一蹴而就 北方制造业集团和南方种植园奴隶 主集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地方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的矛盾 及其不断向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延伸 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的 爆发 北方集团的胜利为保护主义的推行铺平了道路 可以说 没有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是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的 2 搭建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的制度框架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及更为极端的新自由主义否认政治 与经济之间存在关联 后者对政府干预作用的否认已经到了 无以复加的地步 然而正如道格拉斯 诺斯在 制度 制度变迁 与经济绩效 一书中所说的 在理解一个经济的绩效时 政治 与经济之间具有无可争议的内在联系 而且在现代世界 中 政府在国民总产值的份额 以及由它所实施的无处不在的 各种管制 也是经济绩效好坏的最关键问题 美国政府通过立法搭建国家制度框架 是美国干预经济 常用的手段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种干预是无处不在的 对联 邦政府权力的需求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沙伊贝 瓦特和福克纳 在 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中也承认 虽然 放任主义政策普遍盛 行 但 政府的确从许多方面对私营企业生产能力给予很大 支持 最重要的政策有保障美国工业对付国外竞争的高 额保护关税政策 以及由联邦政府和许多州政府慷慨地把土 地赠予一些铁路公司的政策 联邦和州政府立法优先满 足勘探者开采黄金的土地要求 州政府给参加牧场主联盟的 成员提供牧畜围栏设备和检疫管理等援助 促使牧场主把饲 养业变成一项重要工业 政府通过颁布宅地法等方式鼓励移 民圈占土地获得宅基地所有权 1894年国会先后通过 卡里 法令 和 新地垦荒法令 通过划拨土地和农业基金兴建水利 工程 由于对西部的过度开发和垦殖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性影 响 联邦政府将4600万英亩土地划归森林地 随后又将 14800万英亩土地划为林业用地 对西部资源施加更为全面 的控制和管理 赠予各铁路公司土地 通过有关国有土地上自 然资源保护和所有权的法律 南北战争后实施国家银行政策 通过银行立法大力推进银行业集中化 南北战争后 政府对农 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教育和科学研究 通过立法改 革来保护农业集团的利益 灌溉和垦荒援助 为推动技术进步 通过了专利法案 随着19世纪下半叶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兴 起 政府成立了国立工程和科研实验室 尤其是农业部门的科 研专业化 有力地推进了科研活动的发展 高额保护关税对钢 铁工业 汽车以及其他新兴产业的成长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 47 19世纪下半叶尤其是1861年之后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有 所集中 政府在国家范围内 较少在州的范围内 为了左右经 济变革的方向进行过干预 这种干预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各种 经济行业的发展 虽然我们的简短概述并未反映美国在经济 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干预内容 但美国政府的确在农业和工业 发展 西部大开发 资源环境管理 银行业发展 技术变革等各 个方面似乎都发挥着作用 因此无论是在手工业作坊时代 还 是大工业时代 守夜人 式的政府都只是天方夜谭 二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国家干预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期 美国的铁路 钢铁 机械 汽车等大工业迅速成长起来 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进程 加快 标志着美国进入了现代工业的新时代 随着大工业兴起 的 还有企业管理及运作方式的变化 同时政府的经济职能以 及经济体制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1929年的大萧条导致了美国大政府的兴起 这次萧条的 程度及其破坏程度远远大于前几次的经济危机 富兰克林 罗 斯福实施 新政 期间 对经济实行了强有力的干预 挽救银 行 开展农业复兴和工业复兴 制定了旨在保护穷人和劳动者 的瓦格纳法和社会保障法 政府兴办公共工程 稳定物价 并 产生了一些持续的主张干涉的改革 如国内劳动关系法案 公 平劳动标准法等 福利国家体制的确立以及新型政府 市场 关系的出现标志着美国进入了所谓的 混合经济 时代 市场 本身所带来的变化及其市场本身的缺陷都要求政府实施干 预 与此前时代的国家干预不同的是 国家建立了对个人进行 转移支付的机制 各种形式的国家和私人相 混合 的机制建 立起来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被认为是福利国家体制的核心 1950 1991年期间 列入政府计划的总的社会福利开支 以每 年7 的速度增长 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不断上升 从 1947年的18 5 上升至1969年的30 以上 除了纠正市场 的缺陷之外 政府还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 控和管理 稳定物价 促进就业 保持经济增长 熨平经济周期 等 政府支出和政府采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政府在基础设 施建设 建立 信息高速公路 等 公用事业管理及维护 推进 技术变革 例如计算机的诞生 源于美国国防部 和新兴产业 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20世纪50 60年代的高度繁荣也与 国家干预和调节有关 劳资关系缓和 收入分配相对公平 财 政货币政策 收入和福利政策等相对完善 这种居民 企业和 政府共享式的高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不复存在 随着新自由主义走向政策前台 美国国家福利体制有所削弱 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 金融资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支配地 位 民主政治体制也遭到削弱 但是美国政府并没有变成 小 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 随着美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美国并没 有完全践行自由贸易 对农业和国内的弱势产业一直进行着 大规模的补贴 直到1973年 美国工业品的平均关税率还是 12 三 美国国家干预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对自由竞争的膜拜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主 要表现在不顾国情和民族企业的弱小竞争力引入外国资本及 其竞争 赞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经济学家认为引入外国竞争 可以提高本土企业的效率 但是问题在于外国企业具有资本 技术 人才 管理及营销等各方面的全方位优势 过度引入竞 争的结果必然是本土工业全面瓦解 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 中国28个行业中 有21个行业的龙头 企业都被外资控制或控股 有些人甚至认为只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