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根结线虫病.doc_第1页
菜豆根结线虫病.doc_第2页
菜豆根结线虫病.doc_第3页
菜豆根结线虫病.doc_第4页
菜豆根结线虫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菜豆根结线虫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发病特点菜豆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特点:该病由线虫引起。土壤肥沃,幼苗健壮,水肥适宜,植株长势好,抗线虫能力强,则发病轻。土温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土壤含水量40%左右,病原线虫发育最快,10摄氏度以下停止活动,温度55摄氏度时可在10分钟致死。发病地块如长期浸水可抑制土壤中根结线虫活动。危害症状菜豆根结线虫病的为害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根部,须根或侧根上产生肥肿畸形瘤状大小不等的根结。根结初为白色,表面光滑,后期变褐,粗糙,剖开根结可见乳白色线虫。病轻时,地上部植株无明显症状;较重时,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植株矮小、萎蔫或整株枯死。重病株结果少,果小。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一)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选用无病土育苗,施用腐熟的无病原线虫的有机底肥,培育无病壮苗。移栽时发现病株及时剔除。彻底清除棚室病根残体。(二)深翻土壤或换土。实行两年以上轮作。与抗耐根结线虫蔬菜(如葱、蒜、韭荣、辣椒等)轮作或合理间套作。(三)利用高温杀灭线虫。棚室可在休闲季节利用夏季高温,在盛夏挖沟起垄,沟内灌满水,然后盖地膜密闭棚室2周,使30厘米内土层温度达摄氏54摄氏度,保持40分钟以上。(四)冷冻处理。发病严重的温室,于11月20日前后灌上一茬冻水,不扣棚覆膜,经2个月左右的土壤结冰冷冻.菜豆烤苗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 叶片颜色变淡,为黄绿色,叶片边缘被灼伤时出现褐色枯边。 病因 早春采用地膜“近地面”(地龙)覆盖方式栽培时,叶片触及膜,被薄膜烫伤。 防治方法 适当增加栽培畦的宽度,增大地膜覆盖空间,尽量避免叶片触及薄膜。春季气温升高后,要先在薄膜上打孔,逐渐去除薄膜,或将薄膜压在地面上。这里要纠正一种错误认识,即并不是撕开、去除薄膜的时间越延后越好。菜豆落花落荚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菜豆的花蕾数量很多,尤其是蔓生性品种,因生育期较长,主蔓长而节数多,每株能生1025个花序, 每一花序生花蕾415朵。矮生种虽生育朔较短,主茎较短而节数少,但分校数较多,单株花序数也不少,一般每一花序生花蕾713个。但从每一花序的成荚数看,多数花序结荚34个,少数花序结荚56个或12个,大量的花蕾或幼荚脱落了(图18),严重时,在地面上会有大量的落下的花和豆荚,很让人心疼和着急(图19)。露地栽培的菜豆,在一般生产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下,成荚率仅为30左右。而温室栽培的越冬茬、秋冬茬和冬春茬菜豆结荚率通常在25左右,若能使菜豆的结荚率提高到50,其单位面积产量几乎增加一倍。因此,探索 菜豆落花落荚的原因及其防止落花落荚的有效措施,成为目前菜豆生产上的主要技术研究课题之一。 发生原因 菜豆落花落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综合看 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生理因素。有人认为不论外界环境和栽培条件多好,多么适于菜豆正常生长发 育,其坐荚率也不会达到100,假设结荚率达到100%时,叶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棚 营养就不能满足其植株荚果生长发育需要。因此,菜豆落一部分花和幼荚,减少营养消 耗,协调植株营养的供需矛盾,使营养供需平衡。这是生理因素所致的自然脱落花荚。 其二,营养因素。 菜豆花芽分化较早,植株在幼苗期就进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并进 阶段,因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争夺养分,会使花芽分化因营养不足而分化不全、不正常, 这样的花芽发育成的花朵坐不住荚。开花初期也常因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争夺养分而发生 落花落荚。如开花初期浇水过早,早期偏施氮肥,枝叶生长繁茂,到开花结荚盛期全株花 序间、花与荚间争夺养分激烈,而导致晚开的花脱落(图191)。还有栽培密度过大,支架或吊架不 当,田间郁蔽,透光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缺肥少水或浇水过多,病虫 危害,采收不及时,光合物质积累减少等,都会导致花器营养不足,使花器发育不良而脱 落。很多幼蕾在人们肉眼尚看不到的时候就已脱落了。因营养因素引致落花落荚,以在开 花盛期表现最普遍。 图191 同一花序上的花开放时间不一致,管理不当会导致后开的花脱落 其三,授粉受精受阻碍。菜豆分白花和红花 (紫红)两种类型,白花菜豆多数花朵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只占0.2%10%,但是红花 (紫红)菜豆多数进行异花授粉,少数在个别情况下才自花授粉。棚室保护地越冬茬和冬春茬栽培,若用的菜豆品种是红花 (紫红花)品种,因棚内缺乏昆虫传粉,不能进行异花授粉,就会造成严重落花落荚。即使采用 自花授粉的白花品种,在开花期遇28以上高温,就会发生落花,30以上落花加剧,35以上落花率可达90%左右。已开的花遇高温也会落花和落幼荚,或荚内种子减少,荚形不正。这是由于在高温下植株的同化物质主要运向茎叶而减少了供应花荚发育。菜互花粉的生活和伸长花粉管的温度范围为1527。当低于13和高于28时,花粉生活力降低,花粉管伸长缓慢甚至不伸长,因而花朵不能受精而脱落。开花时土壤干旱和空气干燥,花粉早衰,柱头干燥,或土壤和空气湿度过大,花粉不能散发,都会使授粉受精不良而致落花落荚。冬暖大栅菜豆越冬茬和冬春茬栽培,若棚室保温措施不利,夜温低于13;或中午前后放风不及时,昼温高于28,甚至高于30,都会导致落花落荚加重。棚室早春茬菜豆花芽分化的幼苗期,往往因棚温白天过高和夜温过低,影响正常分化花芽,致使开花结荚前半期大量落花脱荚,严重降低前半期产量。 防治方法 防止菜豆落花落荚的综合技术措施 防止棚室菜豆落花落荚,需要采取综合技术措施。 首先,调节好温室温度,避兔或减轻高温和低温的不良影响。菜豆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825,低于15和高于27都基本停止生长。其中,苗期适于花芽分化的温度为2025,开花结荚的适宜温度为1825,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幼苗期临界地温为l3。要依据菜豆各生育阶段所要求的适温,调节好栅温,使大棚内的温度维持在:白天20一25,高于27即通风降温,使昼温不高于27C。下午大棚盖草苫的时间,以盖草苫后4小时棚内气温不低于18、不高于20为标准,使夜温维持在1518,凌晨短时最低气温也不低于l3C。冬暖大棚早春茬菜豆若采用开花结荚期较长的蔓生性类型品种,其开花结荚的后期可推迟到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此时外界气温高,晴日中午前后最高气温可达32C以上。为防止高温造成大棚菜豆落花落荚,可采取中午前后覆盖遮阳网、浇水、大通风等降温措施。但最好是将早春茬菜豆的播种期适当提前,使后期开花结荚避开高温期。 其次,选用自花授粉品种,温室菜豆秋冬茬、越冬茬、冬春茬栽培,要选用白花品种,因为白花品种的自花授粉率达9099.8。即使上述三茬菜豆的开花坐荚期在冬、春寒冷低温季节,棚室内无媒介昆虫传粉,可靠自花授粉结荚。而对于绝大多数为异花授粉的红花(紫花)菜豆品种,不宜于上述三茬栽培采用。 再次,要加强水肥管理。用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有机肥和三元复合化肥作基肥,基肥要施 足。开花结荚期要适期追施氮素化肥和叶面喷施钼、锰微肥,并及时浇水。从而提高植株 营养水平,满足茎叶生长和花器、荚果发育需要,减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所需营养间的 矛盾。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减少水分蒸发,苗期和开花初期控水,通过中耕保墒,促使根系发育健壮,植株营养生长良好而不徒长,营养生长和生 殖生长协调,可明显减少落花落荚。 另外,要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及时吊架或立架架蔓。在植株开花结 荚期,吊架蔓的,可通过移动顺行吊架铁丝和移动吊架铁丝上的吊蔓绳,来调节植株 茎蔓叶片的合理分布,以改善行间和株间透光通风条件,可促进授粉受精,减少落花 落荚。喷洒蔡乙酸 ,于开花期喷洒525毫克/升奈乙酸,每667平方米 每次喷洒药水30千克左右。及时防治病虫害, 对锈病、炭疽病、根腐病、枯萎病、细菌性疫病等病害和豆蚜、美洲斑潜蝇、茶黄蛾、白粉虱等虫害及时防治,确保不因病虫危害而致花荚脱落,并 延长植株寿命和采收期。菜豆白绢病(烂云豆)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病原 Sclerotium rolfsii 症状 茎基部呈暗褐色,表面密生白色丝状菌丝束,后期在菌丝层上结生茶褐色圆形菌核。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菌核混在种子上越冬。翌年初侵染由越冬病菌长出菌丝,从根茎部直接侵人或从伤口侵入。再侵染由发病根茎部产生的菌丝蔓延至邻近植株,也可借助雨水、农事操作传播蔓延。病菌生长温度840,适宜温度2832,最佳相对湿度为100%。露地栽培时,在67月份高温多雨天气,或时晴时雨天气发病严重。气温降低,病害减轻。酸性土壤,连作地,种植密度高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 施用腐熟有机肥,适当追施硝酸铵。及时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并向病穴内撒施石灰粉。 定植前进行深耕,加强田间管理,避免果实直接与地面接触。保持地面干燥,防止地面积水。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施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40五氯硝基苯,或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可湿性粉剂1份,兑细土100200份,撒在病部根茎处,防效明显。必要时也可喷洒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20%利克菌(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2次。菜豆斑点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病原 Phyllosticta phaseolina, P.noackiana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圆形或近圆形,生于叶缘或叶尖的为半圆形,直径215毫米或更大,边缘褐色,中部淡褐至灰褐色,斑面现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潮湿时其上散生或轮生小黑粒即分生孢子 器。本病有时与炭疽病相伴发生。 发病规律 北方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 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传播蔓延。在南方周年均可种植菜豆地区,病菌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期。通常温暖多湿的天气、低洼地、株间郁闭,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 雨季注意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搭架,改善种植地通透性。做好田间卫生,及时清除初发病叶,减少菌源。定期喷施植宝素或叶面宝等叶面喷施剂使植株健壮。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 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菌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600倍液等药剂,每10天左右1次,共防34次。芸豆花叶病毒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病原 CMV(黄瓜花叶病毒),TMV(烟草花叶病毒) 症状 菜豆病毒病有多种表现型,如花叶斑驳型、卷叶萎缩型、明脉皱缩型等,其中以花叶斑驳型最为常见。 发病规律 主要靠蚜虫传毒,高温干旱、排水不良、氮肥过量、土壤粘重等条件均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防治蚜虫 蚜虫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积极防治蚜虫是预防病毒病的有效方法。有条件时可覆盖防虫网。 药剂防治 可用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净500倍液,或20病毒5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液,或20病毒宁500倍液,或抗病毒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 1.5的植病灵乳剂 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菜豆灰霉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症状 开始从茎表面距离地面10厘米处产生云纹斑,病斑周缘呈深褐色,病斑中间呈浅棕色到淡黄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干燥时,病部表皮破裂,形成纤维状。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叶片被害,从叶尖开始向内发展,呈“v”形斑,开始呈水浸状、淡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荚部被害,初呈水浸状、浅褐色、凹陷的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上生有灰色霉层。 发病规律 病菌从伤口或残花等部位直接侵入,通过气流、雨水或灌溉水、田间农事操作、农具等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最适温度20左右,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强光时发病轻,弱光时发病重。败落的病花和腐烂的病荚、病叶,如果落在健康部位可引起该部位发病。保护地通风不良,叶面结露易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 保护地种植的菜豆,早上要先放风排湿,然后上午闭棚增温,下午放风,透光降湿,把湿度降到75%以下,防止叶面结露。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病地可利用夏季休闲时间深翻灌水,淹没田地,把水面上的漂浮物捞出田外烧毁或深埋,水淹没一段时间。栽培过程中浇水,应选晴天早上浇,浇前可先喷药保护,浇完水后闭棚室,温度提到35左右,然后放风排湿。 药剂防治 在保护地发病初期,可用10%速 克灵烟剂,或15%腐霉利烟剂,每667平方米每次250克,密闭烟熏,隔7天熏1次,连续熏34次。也可用粉尘剂防洽,可用6.5%甲霉灵粉尘剂,或5%灭霉灵粉尘剂,或5%利得粉尘剂,每667平方米每次喷1千克,早上或傍晚喷粉,每7天喷1次,连喷34次。 还可喷雾防治,发病初期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武夷霉素2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3%多氧清水剂600900倍液,或0.5%OS 施特灵水剂300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200倍液,或50%灰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2000倍液,或30%百霉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嘧霉胺(施佳乐)悬浮剂 12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菜豆菌核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症状 茎基部初呈水浸状浅褐色斑,后变为棕褐色,迅速环腐,干燥后呈灰白色,病茎上面的枝干枯死,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发病后期,在病茎表面和髓部产生黑色菌核,菌核鼠粪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干燥时,植株表皮破裂,纤维束外露似麻状,个别出现长413厘米灰褐色轮纹斑。叶片染病亦呈水浸状软腐,致叶片腐烂,脱落,病部长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其上着生黑色不规则形菌核。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遗落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第二年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植株上进行初侵染,病菌由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通过病、健株或病、健花、果的接触,也可通过田间染病杂草与健株接触传染,该菌发育适温20,最高30,孢子萌发适温5l0,最高35,最低5;菌丝喜潮湿环境,相对湿度高于85%发育好,湿度低于70%病菌发育明显受抑制。菌核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在潮湿土中则只能存活1年。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 清除混在种子中的菌核,防止把菌核播入苗床。深翻土地,覆盖地膜,防止菌核萌发出土。对己出土的子囊盘要及时铲除,严防蔓延。控制保护地的温、湿度,及时放风排湿。采用滴灌或暗灌的形式浇水,以降低棚内湿度,尤其是在气温较低时,特别春季寒流侵袭前,要及时覆膜,或在棚室四周盖草帘,防止植株受冻。及时拔除发现病株或剪去病枝,带到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并结合药剂防治。 土壤消毒 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0克,拌细干土1千克,撒在土表,或耙入土中,然后播种。也可选用40%福尔马林,每平方米用药2030毫升加水2.53升,均匀喷洒于土面上,充分拌匀后堆置,用潮湿的草帘或薄膜覆盖,闷23天以充分杀灭病菌,然后揭开覆盖物,把土壤摊开,晾1520天待药气散发后,再进行播种或定植。或采用生物酿热的方法进行土壤消毒,具体作法:在78月分高温季节和保护地空闲时间,每667平方米施碎稻草500千克、石灰l00千克,然后深翻地50厘米,起高垄30厘米,地膜覆盖,最后灌水,使沟里的水呈饱和状态,再密闭大棚或温室1520天,利用生物酿热产生的高温杀灭土壤中的病菌。菜豆灰霉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症状 开始从茎表面距离地面10厘米处产生云纹斑,病斑周缘呈深褐色,病斑中间呈浅棕色到淡黄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干燥时,病部表皮破裂,形成纤维状。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叶片被害,从叶尖开始向内发展,呈“v”形斑,开始呈水浸状、淡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荚部被害,初呈水浸状、浅褐色、凹陷的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上生有灰色霉层。 发病规律 病菌从伤口或残花等部位直接侵入,通过气流、雨水或灌溉水、田间农事操作、农具等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最适温度20左右,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强光时发病轻,弱光时发病重。败落的病花和腐烂的病荚、病叶,如果落在健康部位可引起该部位发病。保护地通风不良,叶面结露易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 保护地种植的菜豆,早上要先放风排湿,然后上午闭棚增温,下午放风,透光降湿,把湿度降到75%以下,防止叶面结露。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病地可利用夏季休闲时间深翻灌水,淹没田地,把水面上的漂浮物捞出田外烧毁或深埋,水淹没一段时间。栽培过程中浇水,应选晴天早上浇,浇前可先喷药保护,浇完水后闭棚室,温度提到35左右,然后放风排湿。 药剂防治 在保护地发病初期,可用10%速 克灵烟剂,或15%腐霉利烟剂,每667平方米每次250克,密闭烟熏,隔7天熏1次,连续熏34次。也可用粉尘剂防洽,可用6.5%甲霉灵粉尘剂,或5%灭霉灵粉尘剂,或5%利得粉尘剂,每667平方米每次喷1千克,早上或傍晚喷粉,每7天喷1次,连喷34次。 还可喷雾防治,发病初期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武夷霉素2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3%多氧清水剂600900倍液,或0.5%OS 施特灵水剂300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200倍液,或50%灰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2000倍液,或30%百霉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嘧霉胺(施佳乐)悬浮剂 12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菜用大豆叶斑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菜用大豆叶斑病 病原 Mycosphaerella sojae, M.cruenta ,M.phaseolorum 症状 主要侵害叶片,叶上散生灰褐色不规则形的病琉,扩展后大小为25毫米,中间浅褐色,边缘深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后期病斑干枯,上生有黑色小点,这是病菌的子囊壳。 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在遗留于田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该病多发生在植株生长的后期,引起叶片早落,造成籽粒不饱满,产量下降,个别年份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 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体,带出菜田深埋或烧毁。实行与非豆类植物3年以上轮作。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锰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72%克霉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 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菜豆细菌性晕疫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病害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初在亡部叶片或新生叶上现不规则水浸状斑点,后在斑周围出现直径0.5-1厘米的晕圈,斑上常有菌脓溢出;叶脉染病致叶脉坏死,易穿孔或皱缩畸形;果荚染病初现水浸状斑点,后变褐干缩下陷,斑面渗出菌脓,或病斑中央枯死点小,但周围晕圈宽,别于细菌性疫病(Xanthomonas campestrzs pv Phaseoli (EFSmith)Dye)。发病规律本病主要通过种子传播。有报道种于带菌串0.02,就可造成该病流行。生长期内该病主要通过气孔或帆械伤口侵入,有时能造成系统侵染。除菜豆外,还可侵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