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域发展....doc_第1页
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域发展....doc_第2页
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域发展....doc_第3页
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域发展....doc_第4页
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域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建设大厂新城的思路与设想(讨论稿)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六次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大厂新城,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市建设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以城市建设引领经济发展,推动我区走在新一轮发展前列。一、城市建设现状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机遇。(一)、城市建设的现状。回顾我们城市发展的轨迹,由起初的大企业积聚形成工业企业群,逐步衍生一批大企业配套生活服务区,再过渡形成大企业与全方位多功能的城市配套生活服务体相辅相成的城市结构。城市建设呈现出综合配套服务体比例逐渐提高的良性发展道路。特别是2007年推进大厂新城开发建设以来,城市建设保持了较快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大厂新城全面开发建设的格局初具雏形。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先进地区、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一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在城市组成比例明显偏低,城市结构需要大力度优化调整;二是城市建设规划的长远性研究不够深,计划性不强,城市配套产业发展布局尚显稚嫩零乱;三是城市建设中与大企业的互动性不强,深层次服务大企业、衔接大企业的消化能力不够大;四是城市建设多年来重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综合配套设施和城市产业支撑设施计划不够,发展相对滞后;三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步子不够快,缺少大力度、大手笔的运作举措。(二)、城市建设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机遇。当前,南京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加速、产业高端化加速、国际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展加速的关键时期,我们城市建设发展迎来了一系列发展新机遇,具体是: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我区作为华东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增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是搞好城市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特别是驻区大企业正在推行主辅剥离调整,更是我区深化城市建设、增强承载与大企业关联的高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能力的难得机遇。二是长三角发展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新机遇。经济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必然推进城市的特色分工,我区独特的大企业集聚特色赋予了城市建设承载大企业、推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良好机遇。三是跨江发展和都市圈建设的新机遇。作为南京市“一主三副”江北副城较为成型的城市组团,我区处于主城扩张、辐射苏中苏北的重要节点,富含了城市建设深远的内容和宽阔的空间。四是立体化交通的新机遇。长江四桥、过江隧道、江北轻轨、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宁启铁路复线、六合机场等一系列大型交通工程,推进了城市的融合。二、城市建设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总体思路: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规划统领、科学布局;坚持优化配置,集约开发;坚持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着力提高城市服务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促进产业高端化;着力整合城市发展的资源,把城市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着力推进城市升级,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展现人文内涵、提升城市品质形象;着力加强生态防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切实提高富民便民程度。(二)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1、总体目标: 抢抓新机遇、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三年城市面貌大变,五年再造大厂新城。2、主要指标: (1)、全面形成大厂新城城市格局。2012年建成区面积突破40平方公里(现约3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突破25万人(现约22万人),城市化率达85%;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突破30万人,城市化率达88%(2)、全区绿化覆盖率2012年达55%(现为53%),人均公共绿地达12(现为9),2015年绿化覆盖率达58%,人均公共绿地达15。 (3)、2012年全面完成大厂新城老城区“经十纬八”道路框架建设,城市道路里程突破50km;2015年全面形成大厂新城葛塘片区“五横六纵”道路框架体系,城市道路总里程突破60km。(4)、实施新城拆迁和老城改造。至2012年累计完成城市拆迁面积突破80万,危旧房改造突破10万,2015年累计完成城市拆迁面积突破150万,危旧房改造突破30万。(5)、2012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30,2015年达35;2012年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住房竣工面积达30万,基本扫除城中村。(6)、新区土地出让开发至2010年达1000亩,至2015年达2000亩(7)、建设城市现代服务业规划区,2012年形成区域性4S汽车园、新城商贸区、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物流业功能区雏形,现代服务业经济总量突破20亿元,2015年突破50亿元。(8)、构建完整的区内外立体交通网络,2012年区内公交车突破80辆(现为40辆),2015年突破150辆。(9)、自来水供给能力2012年突破20万吨/日,市政污水处理能力突破4.5万吨/日,清洁饮用水供给率达100%;2015年自来水供给能力达3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9万吨/日。电力配套设施全覆盖,天然气供应管道里程达32km。三、城市建设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任务和对策。按照南京市确定的江北新市区大厂新城的定位,切实转变城市发展的理念,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强力度推进、科学化管理,做到“完善一个规划,推进三项计划,实施十大工程,创新二种机制”,更好地彰显产业集聚特色、滨江新城特色、绿色生态特色。具体是:(一)、完善一个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为契机,以规划为引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按照工业制造业相对独立、城市服务功能增强的城市组团要求,纬五路以东、马汊河下游以北区域为重化工大企业集中区,马汊河上游以西为中山科技园区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区,凸显工业新城特色功能。在两大制造业基地之间,依托大厂老城,推进新区开发,形成大厂新城强大的现代服务业、商贸业、物流业和宜居的城市生活服务空间。城市生活服务空间按照“老城提档、新区拓展、西进南移、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大力推进葛塘片区开发,深入实施老城改造,逐步形成大厂新城五大功能区:一是着力提升十村、新华路为轴线的传统商贸、服务区;二是大力推进沿江北大道西侧与浦淮路之间的现代商贸流通、大型汽车4S产业园、高端科技服务产业、都市总部经济、文体休闲产业相交融的新型第三产业发展区。三是着力打造纬五路以东、凤凰路以西以钢材物流园为主体的现代物流区。四是以江北大道为轴线打造大厂新城标志区,突出科技创业、高层次酒店、大型超市和高档商住区的融合。五是推进新华路以西宜居的生活居住区的开发。(二)、推进三项计划,完善城市功能。1、新区开发计划。依据大厂新城城市组团的总体规划,深化葛塘片区控制性规划,使新区规划面积达9.29平方公里。立足于葛塘片区以居住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功能定位,加速构建“五横六纵”道路框架,建成10万的新城广场,形成江北大道绿化景观带,马汊河、团结河、葛塘河、杆子河景观带。公共配套设施着力打造“一园、一厂、一院、二站、三校”,即建成一个1000亩的生态公园、一座10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厂、一座准三级医院(或分院),落成公交客运和长途客运两个交通枢纽,形成省重点中学、品牌小学和优质幼儿园三所名校。城市服务功能着力引进一座3万的大型超市,一座四星级以上的酒店,2个新城商业服务中心,建设彰显新城风貌的标志性建筑10个、10个星级园林居住区、10个生态型居住区、100幢高层小高层建筑。2、城市拆迁计划。按照整体拆迁、加速拆迁、尽早拆迁的工作思路,实施城市大拆迁计划,为盘活土地开发资源,推进老城改造、打造新区形象创造有利条件。一是采用“递进式”方式实施新区整体拆迁、超前拆迁,对新区规划内的村组、企业统一拆迁,不留尾巴。二是采用“成片拆迁”方式实施老城改造拆迁。重点拆除凤凰山、官元山片区、姜桥片区、山潘街片区、葛塘老街片区、经三路两侧片区。三是采用“逐个消除”的方式实施城中村拆除。重点实施吴家洼、吕洼、柯洼、肖庄等城中村拆除。至2012年城市总拆迁面积达80万,2015年达150万。3、现代服务业发展计划。立足于服务大企业、提升城市第三产业功能的目标,实施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计划。一是按照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的思路在新城范围内规划发展服务大企业的高端技术服务业、现代商贸服务业、汽车4S经销产业、区域教育文化产业和文体休闲娱乐产业、大型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等新型服务业。二是根据老城改造,发挥土地盘整优势,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的聚集发展,兴建钢材物流园等新型物流市场。三是积极打造江北大道轴线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大力推进高技术服务产业、软件园基地、汽车4S园、都市总部经济的集聚与整合。(三)、实施十大工程,提升城市品质。1、实施企业“退二进三”工程。以盘活城市土地利用资源入手,加快企业“退二进三”步伐,推进企业向中山科技园聚集。新城规划区内海洋容器、春江管桩、国昌机械等企业实施全面外迁;老城区内的东大、宇扬、八化建机械厂、化勘院等逐步搬迁,关停葛塘辖区内中山树脂、净水剂、大扬化工等落后小化工企业,为新区建设腾出足够空间。至2012年“退二进三”面积达500亩,2015年达1000亩。2、推动十村商贸圈“二次提升”工程。以十村和新华路为轴线,实施传统商业圈“二次提升”。十村商圈重点加速长冲商业步行街扩容改造,加快东州田园地块开发,推动大厂百货一角的改造开发,打造江北 “新街口”。新华路商业带突出沿线商业用地置换改造,重点盘活开发东方公司行政大楼、十四化建、华联超市及杨新转盘周边地块,逐步打造一条商业气息浓厚的城市商业带。3、实施生态防护隔离工程。以实施大厂地区绿化隔离带规划入手,力争通过5-8年的时间全面建成主次林带分明、吸附林带完整、隔离效果显著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实施防护林内居民企业搬迁工程,推进林带宜林产业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4、推动葛塘公墓搬迁工程。针对葛塘工农公墓制约新城开发的不利因素,结合防护林规划,加速公墓外迁生态防护林。2012年前启动搬迁,2015年全面完成搬迁工作。5、加速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结合城市建设中新区拆迁、老城改造、防护林带居民搬迁的需求,加速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农民集中安置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强城市住房供应保障能力,重点建设潘庄、永恒、菜园、厂外等经适房项目,至2012年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达20万,2015年达50万,为新城开发和老城提档改造提供强大的支持。6、实施交通优化工程。一是加快新区道路框架建设,尽快形成新城“五横六纵”道路体系。重点建设新城大道、园东大道、晓山西路西延、团结大道、葛中路、小汤路、浦淮路出新和园东西路跨马汊河大桥等新城骨干路网。2012年新区道路里程达10km,2015年达20km。二是加速完成老城“经十纬八”剩余道路。全面完成纬五路三期、四期、六期、七期,纬二路三期,纬六路,经三路西延工程,出新改造太子山路、毕洼路。三是加速接轨“大交通”建设,完成区内葛塘公交、长途客运枢纽,加快区内公交的发展速度。7、实施城市景观环境提升工程。一是加速太子山公园扩容改造工程,加快长芦寺复建,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二是实施了绿色长廊控制与建设,构建以道路绿线和城市绿地交相辉映的绿色城市体系。三是着力打造江北大道、新华路、葛关路等景观道路,配以亮化工程,形成展示城市形象的综合体。四是在城市建设中积极推行节能低碳、集中供热技术,走节约型城市发展道路。8、打造江北大道城市标志区工程。以江北大道为轴线,突出高端科技创业、高层次酒店、现代商贸服务、高档商住社区、高品位文化休闲产业的融合。继续推进江北大道“一线六点”景观工程,建设10万平方米的新城广场,建设卞东软件园基地、4S汽车园、大型购物超市、园东路高档城市金融、商业街区等。9、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推进葛塘河、团结河、杆子河、姜桥河及城市排水一号沟、四号沟等河道治理,;加大市政污水处理能力,形成涵盖大厂老城新区的污水收集系统;推进远古水厂扩容改造,实施六合东南片区改水,扩大城市供水能力。10、推进老城改造工程。围绕大厂新城总体规划和城市拆迁计划,分步骤实施成片区老城改造,宜居地块推行原址复建或危旧房改造,盘整地块推进工业、物流及服务业开发,发挥城市综合开发效应。(四)、创新二种机制,增强运作能力。1、创新投入机制,拓展融资筹资渠道。实现城市建设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需要强大的城市建设投入作为保障。改变过去单一的财政资金保建设的方式,逐步向多元化、大投入的方式转变。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二是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利用大财团以整体开发促拆迁促建设。三是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将闲置土地、房产、绿化、市政设施等国有资产进行登记办证,统一纳入国有资产融资平台,增强国有资产大额度融资能力。2、创新管理机制,推进集约集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