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伪结核病.doc_第1页
山羊伪结核病.doc_第2页
山羊伪结核病.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羊伪结核病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伪结核棒状杆菌存在于土壤、肥料、肠道内和皮肤上,经创伤感染。该病在羔羊中少见,随年龄增长,发病增多。主要以化脓性、干酪性淋巴结炎为特征。近年来,山羊伪结核病在集约化养羊场的检出率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症状 感染初期,局部发生炎症,后波及附近的淋巴结,慢慢增大和化脓,脓开始较稀,渐渐变为牙膏状、干酪样。病羊一般无明显的症状,屠宰时才被发现。如体内淋巴结和内脏受波及时,则病羊逐渐消瘦、衰弱,呼吸加快,时有咳嗽,最后死亡。病变在头部和颈部淋巴结发生较多,肩前、股前和乳房等淋巴结次之。 预防 平时做好环境和羊皮肤的清洁卫生工作,羊发生皮肤破伤应及时处理。及时隔离发病羊。治疗 伪结核棒状杆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但因脓肿有厚包囊,疗效不好。对有临床症状的山羊可进行手术治疗:切开脓包,挤出脓汁,用双氧水灌洗创口后,撒上高效广谱抗生素粉,或用碘酒棉条填塞数日后取出,撒上高效广谱抗生素粉,同时肌注高效广谱抗生素天,周后可痊愈。山羊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局部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有时在肺、肝、脾和子宫角等处发生大小不等的结节,内含淡黄绿色干酪样物质。 【病原】 伪结核棒状杆菌为不规则、无芽胞革兰氏阳性杆菌,分类上属棒状杆菌属。具有多形性,呈球状、杆状,偶见丝状;在脓汁中多形性更明显,在新鲜脓汁中杆状占优势,而在陈旧脓汁中则以球状占优势。在培养物中则呈较一致的球杆状,排列多成丛状,无鞭毛和荚膜,美蓝染色着色不匀,非抗酸性。本菌对干燥有抵抗力,在自然环境中能存活很长时间,对热及多种消毒剂敏感。 【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伪结核棒状杆菌存在于土壤、肥料、肠道内和皮肤上,经创伤感染。 临床症状 该病在羔羊中少见,随羊龄增长,发病增多。感染初期,局部发生炎症,后波及邻近淋巴结,淋巴结慢慢增大和化脓,脓初稀,渐变为牙膏样或干酷样。病羊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暑宰时才被发现。如体内淋巴结和内脏受波及时,则病羊逐渐消瘦、衰弱,呼吸加快,时有咳嗽,最后陷于恶病质而死亡。该病在头部和颈部淋巴结发生较多,肩前、股前和乳房等淋巴结次之。 病理变化 剖检见尸体消瘦,被毛粗乱、干燥,体表淋巴结肿大,内含干酪样坏死物;在肺、肝、肝、脾、肾和子宫角等处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脓肿。 实验诊断 对动物特征性公脓病灶(无臭味、牙膏样脓汁)涂片染色镜检。如为革兰阳性,抗酸染色阴性,呈多形性形态学特征,可初步疑为伪结核棒状杆菌。进一步用血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并加以鉴定。本菌菌落微溶血,易于推动;不液化凝固血清,石蕊牛乳无变化,接触酶阳性。据此,可与化脓棒状杆菌相区别。血清学试验,如抗溶血抑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琼脂扩散试验,也可用来诊断本菌所致疾病。 【防治措施】 伪结核棒状杆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但因脓肿有厚包囊,疗效不好。据报道,早期用0.5%黄色素升静脉注射有效,如与青霉素并用,可提高疗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