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白银市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1).doc_第1页
迎接白银市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1).doc_第2页
迎接白银市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1).doc_第3页
迎接白银市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1).doc_第4页
迎接白银市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甘沟驿镇“两基”迎国检工作基本情况汇报一年来,甘沟驿镇教育管理中心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打金色牌建设西北教育名县”的发展规划,认真贯彻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现把一年来我镇“两基”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概况甘沟驿镇位于会宁县中部,祖厉河畔,是会宁县中部五乡两镇农副产品和商品流通集散地。东接四房吴乡、韩家集乡,南毗柴家门乡,西连定西市安定区新集乡、汉家岔乡,北邻河畔镇。国道309线与省道207线什字交叉贯穿全镇,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甘沟驿镇辖12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003人,其中农业人口23158人。全镇现有中小学17所,其中:独立初中2所,镇中心小学1所(附设幼儿园)、村中心小学11所,六年制小学1所,教学点2个;专任教师277人(公派教师238人,代课教师39人),其中小学教师174人,中学教师103人。在本镇上学学生3343人,女1537人。初中学生1683人,其中女822人;小学生1660人,其中女715人。外乡县在本镇就读学生276人,本镇在外乡县就读学生507人。二、普及程度入学率。近三年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入学率98%,初中净入学率95%,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80%以上。适龄女童入学率100%。辍学率。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1%以下,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2%。完成率。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90%。毕业率。小学生毕业率100%、小学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率98%,升学率85%。 三、师资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资格准入、教师聘任和绩效工作制度,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教师数量、结构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小学取得大专以上学历72人,中学取得本科以上学历77人,小学初中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100%,学历合格率为100%。四、办学条件全镇共有校舍122栋、526间、总面积为9476.8平方米,其中小学95栋349间13742.8平方米,中学27栋177间8105平方米,危房面积842平方米。2003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各级各类学校硬件设施显著改善:2007年五十铺启瑞爱心小学建成,总投资42万元其中地方配套22万,总建筑面积达453平方米;2009年甘沟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动工,新建教学楼一幢,面积2620平方米,沼气厕所一座,面积146平方米,投资达193万元,完善了各种配套设施。2010年建成面积720平方米体育馆一座,67平方米锅炉房一间,总投资121万元;六十铺中学2010年4月在北京签订了“八一爱民学校”投资项目,解放军总后勤部援建教学楼一幢,面积2458.03平方米,新建406.8平方米餐厅一座,总投资343.8万元,其中地方配套143.8万元,计划2011年8月底完工,9月份投入使用;2010年大窑小学新建教室及办公室137平方米,总投资10.7万元。硬件设施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各级各类学校配备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室,部分学校也设置了微机室。六年制小学“两箱三仪”齐全,六十铺小学仪器达到国家III类标准、镇中心小学达到国家II类标准,中学生生均图书28册,小学生生均15册。五、教育经费我镇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建立健全预算制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免教科书和各类教育专项资金,不截留、占挤和挪用。自2008年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来,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如下:2008年免除教科书97.092万元,公用经费123.2236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60.15万元;2009年免除教科书93.303万元,公用经费139.7465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55.5万元;2010年免除教科书84.6万元,公用经费167.38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66.525万元。2008年以来,我镇积极调整教育布局结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先后撤并了4个教学点,两所六年制小学,整合了教育资源,办学条件得到了初步优化。六、教育质量 我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规范管理,有效教学,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工作思路, 坚持民主、平等、服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注重细微、强调服务。牢固树立“安全是天,质量是地”的意识。以安全为前提,以质量为重点,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德才并举,和谐共事”的办学环境。紧紧围绕“教育走和谐均衡持续发展的路子,学校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学生走全面发展的路子”目标,以作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着力解决教育系统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教风、校风、行风明显好转,教师事业心责任感明显增强,能力素质明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全县统考中,2008年中心小学27名,2009年第9名,2010年位居全县第2名;甘沟驿镇在全县综合名次2008年第24名,2009年第21名,2010年12名。2010年我镇有52人次获得县级以上奖励,有8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已通过鉴定或正在评审。七、扫盲工作我镇着力加强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工作。15-50周岁青壮年14826人,其中非文盲人口14582人,非文盲率97%,2000年以来,共扫除青壮年文盲741人,脱盲巩固率为98%。建立农科教培训中心和各村教学点12个,每年各村中心小学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对农民和脱盲人员进行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人员分别400人和200人。对毕业回乡的两后生组织动员他们参加乡县组织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八、“两基”巩固工作主要措施本学期开学以来,为了进一步巩固我镇“两基”工作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根据省、市、县“两基”迎“国检”会议精神和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甘沟驿镇“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材料组、文档组、组织协调组、项目建设组、信息宣传组、督导检查组等六个业务工作小组,先后召集了由校长、教导主任、“两基”业务人员参加的“两基”专题工作会议4次,教管中心、学校、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靠实责任。5月初教管中心组织全镇各校校长深入到“两基”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六十铺总后希望小学和甘沟中心小学参观学习,交流经验。(一)认真自查,切实整改。各学校对照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国检的有关要求,主要是甘肃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实施办法及说明,结合实际,本着“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两基”工作进行全面复查。(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校通过黑板报、标语、横幅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宣传“两基”国检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宣传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两基”迎“国检”目标、内容、要求,大力宣传我镇“两基”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增强广大师生及家长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两基”迎“国检”工作的浓厚氛围。(三)强化督查,落实责任。在责任落实上,教管中心将把“两基” 迎“国检”工作纳入各学校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具体措施,一是实行责任制度。各学校校长是“两基”迎“国检”第一责任人,对本校此项工作全权负责。各工作小组组长是本小组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组承担的工作全权负责。各校教师是“两基”工作所承担具体任务的第一责任人,对自己承担的工作全权负责。各校首先组织安排教师进村入户,摸准摸全辖区内少年儿童就学情况、青壮年接受教育情况,为“两基”档案建设提供了详实的材料依据。二是实行纵向、横向联系制度。加强经常性地衔接协调,乡校之间,校校之间,要经常性沟通协调。三是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促学校整体工作全面发展。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凡“两基”迎“国检”准备过程中工作不重视、不到位的,在各级检查验收中出了问题的,一律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九、存在的问题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然与“两基”国检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1、教师队伍老化, 结构不协调。我镇小学教师队伍年龄偏大,除镇中心小学和六十铺总后希望小学之外,其它各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均达50岁以上。全镇各村学缺乏专职英语教师和音体美教师,存在结构性不协调,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近年由于小学生源逐步减少,按照国家教师配备标准计算,我镇小学教师超编,但是由于布局调整要符合实际情况,加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没有到位, 为了解决边远乡村农民的子女上学难题,我们不能一味撤并学校,不得不保留一些村小和教学点,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实际使用上缺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