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科治疗方法 一附院二骨科晋大祥 四大治疗原则 1 动静结合2 筋骨并重3 内外兼治4 医患合作 四大治疗方法 1 手法2 固定3 药物4 练功 一 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是在对损伤作出正确诊断以后 运用祖国医药学理论选择方药 内 外应用 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体类要 序 说 肢体损于外 则气血伤于内 营卫有所不贯 脏腑由之不和 明确指出了外伤与内损 局部与整体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关系 损伤三期辨证治法 1 初期 一般在伤后1 2周内 由于气滞血瘀 需消肿止痛 以活血化瘀为主 即采用 下法 或 消法 若瘀血积久不消 郁而化热 或邪毒入侵 或迫血妄行 可用 清法 气闭昏厥或瘀血攻心 则用 开法 损伤三期辨证治法 2 中期 在损伤后3 6周期间 虽损伤症状改善 肿胀瘀阻渐趋消退 疼痛逐步减轻 但瘀阻去而未尽 疼痛减而未止 仍应以活血化瘀 和营生新 接骨续筋为主 故以 和 续 两法为基础 损伤三期辨证治法 3 后期 为损伤7周以后 瘀肿已消 但筋骨尚未坚实 功能尚未恢复 应以坚骨壮筋 补养气血 肝肾 脾胃为主 而筋肌拘挛 风寒湿痹 关节屈伸不利者则予以温经散寒 舒筋活络 故后期多施 补 温 两法 骨伤内治法 1 攻下逐瘀法2 行气消瘀法3 清热凉血法4 开窍活血法5 和营止痛法6 接骨续筋法 7 舒筋活络法8 补气养血法9 补益肝肾法10 补养脾胃法11 温经通络法 攻下逐瘀法 一 素问缪刺论 有所坠堕 恶血内留 腹中满胀 不得前后 先饮利药 攻下逐瘀法 二 大成汤 大黄20芒硝10 冲服 当归10木通10枳壳20厚朴10苏木10红花10陈皮10甘草10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行气消瘀法 一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曰 气伤痛 形伤肿 元 张洁古 活法机要 曰 恶血必归于肝 唐容川 血证论 钱秀昌 伤科补要 均以 损伤之症 专从血论 为辨证施治的基础 行气消瘀法 二 1 以消瘀活血为主的桃红四物汤 复元活血汤 2 以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 复元通气散 3 以及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并重的血府逐瘀汤 活血疏肝汤 膈下逐瘀汤等方 接骨续筋法 适用于损伤中期骨位已正 筋已理顺 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 瘀肿已化或渐趋消散 或尚有瘀血未去者 治以活血化瘀 接骨续筋 常用的方剂有续骨活血汤 新伤续断汤 接骨丹等 舒筋活络法 本法主要是使用活血与祛风通络药 适用于伤筋中期 或兼有风湿 或发生筋肌挛缩 关节屈伸不利等 常用方剂有舒筋活血汤 独活寄生汤等 敷贴药 1 药膏 将药碾成细末 然后选加饴糖 蜜 油 水 药酒 醋或医用凡士林等 调匀如厚糊状 涂敷伤处 2 膏药 古称为薄贴 将药物碾成细末配以香油 黄丹或蜂蜡等基质炼制而成 3 药粉 将药物碾成极细的粉末 收贮瓶内备用 使用时将药粉直接掺于伤口处 或置于膏药上 将膏药烘热后贴患处 搽擦药 1 酒剂是用药与白酒 醋浸制而成 2 油膏与油剂 其它外治法 1 熏洗湿敷药2 热熨药3 药条4 中药离子导入 二 手法 手法是指医者用指 掌 腕及臂的劲力 结合身功或辅以器械 随症运用各种技巧 作用于筋骨 以及通过经络 穴位由表入里 从而达到整复疗伤 祛病强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 必素知其体相 识其部位 一旦临证 机触于外 巧生于内 手随心转 法从手出 法之所施 使患者不知其苦 是则手法者 诚正骨之首务哉 手法运用原则 1 充分了解病情 明确诊断 2 早 早期恰当而及时施行手法 患者痛苦少 痊愈快 功能恢复好 3 稳 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 4 准 针对病情 施法要准确 5 巧 手法轻巧 既省力又有效 手摸心会 摸者 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 古人全凭借术者对伤部的直接触摸而获得有关骨折的一手资料 拔伸 欲合先离 离而复合 旋转 用于旋转移位的骨折 屈伸 术者一手固定关节近段 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肢体 以整复骨折脱位 提按 主要用于纠正骨折之侧方移位 摇摆 术者可用双手固定骨折部 由助手在稳定地维持牵引下左右或前后方向轻轻摇摆骨折远段 直到骨折断端间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 触碰 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 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插 增加稳定性 分骨 整复骨折时 医者以双手拇指及食 中 无名三指分别由骨折部的掌背侧或前后侧对向夹挤两骨间隙 使骨间膜紧张 靠拢的骨折端分开 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 并列双骨折就像 单 骨折一样进行整复 折顶 术者双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 其他四指则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 在牵引下双手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 加大骨折成角畸形 依靠拇指的感觉 估计骨折的远近端骨皮质已经相抵时 骤然反折 回旋 多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型 螺旋型骨折 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 三 固定 爰因身体上下 正侧之象 制器以正之 用辅手法之所不逮 以冀分者复合 欹者复正 高者就其平 陷者升其位 外固定是指损伤后用于体外的一种固定方法 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 夹板固定 石膏固定 牵引固定及外固定器固定等 夹板固定 骨折复位后 用不同的材料 如柳木板 竹板 杉树皮 纸板等 根据患者肢体形态加以塑形 制成适用于各部位的夹板 并用系带扎缚 以固定垫配合保持骨折复位时的位置 这种固定方法称为夹板固定 夹板固定的作用机理 1 扎带 夹板 压垫的外部作用力 2 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3 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 夹板固定的适应证 1 四肢闭合性骨折 2 四肢开放性骨折 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伤口者 3 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夹板固定的禁忌证 1 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 2 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 3 难以固定的骨折 4 肢体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 5 伤肢远端脉搏微弱 末梢血循环较差 或伴有动脉 静脉损伤者 夹板的材料及制作 夹板的材料应具备以下性能 可塑性 韧性 弹性 吸附性与通透性 质地宜轻 取材方便 能被X线穿透 有利于及时检查 常用的夹板材料有 杉树皮 柳木板 竹板 厚纸板 胶合板 金属铝板 塑料板等 固定垫 一 放在夹板与皮肤之间 利用固定垫所产生的压力或杠杆力作用于骨折部 以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 毛头纸 棉花 棉毡等材料 固定垫 二 常用固定垫有以下几种 平垫 塔形垫 梯形垫 高低垫 抱骨垫 葫芦垫 横垫 合骨垫 分骨垫 大头垫等 固定垫 三 每一种固定垫都有其独特外形和作用 参照骨折类型 移位情况 根据力学原则 在适当的位置放置固定垫 常用的固定垫放置法有 一垫固定法 主要压迫骨折部位 二垫固定法 用于侧方移位骨折 和三垫固定法 用于成骨畸形骨折 扎带 1 扎带的约束力是固定力的来源 2 扎带的松紧度要适宜 过松则固定力不够 过紧则引起肢体肿胀 压伤皮肤 重者则发生肢体缺血坏死 3 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1cm 即扎带的拉力为800g左右 夹板固定的操作步骤 1 选择合适的夹板 并将所需用的固定器材准备齐全 2 整复完毕后 在助手维持牵引下 按需外敷药膏 放置压垫于适当的位置 用胶布贴牢 将棉垫或棉纸包裹伤处 勿有皱褶 置夹板于棉垫外面 排列均匀 板间距为1 1 5cm 夹板的两端勿超出棉垫 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之中央 由助手扶持夹板 术者依次捆绑扎带 依需要捆扎3 4道 两端扎带距板端1 1 5cm为宜 防止滑脱 3 固定完毕后 如需附长板加固者 可将其置于小夹板的外层 以绷带缠绕 也可配合持续牵引治疗 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1 抬高患肢 以利肿胀消退 2 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 3 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 防止压迫性溃疡的发生 4 注意经常调整扎带的检紧度 5 定期进行X线检查 6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石膏固定 1 需在整形的部位上使用纱布或棉套缠绕 2 戴上乳胶手套 3 每次打开一袋适当尺寸的包装袋 把绷带浸在室温的水中3 6秒钟左右 充分吸满水 然后挤压2 3次 并且在3 5分钟内迅速使用 4 根据需要从狭窄的部开始往宽部呈螺旋形缠绕或反复折叠呈托型 根据骨骼和肌肉情况塑造形状 5 非支撑部位缠绕2 3层 支撑部位缠绕5 8层 理想的材料 卓越的防水性能 重量轻 强度高 透气性好 根据整形部位的不同 有多种规格 使用简单方便 射线透射性良好 固化后强度和耐久性良好 容易拆除 使用后完全燃烧 无环境污染 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 悬垂之重量为牵引力 重量为反作用力 达到缓解肌肉紧张和强烈收缩 整复骨折 脱位 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 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和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牵引疗法分为皮肤牵引 骨牵引及布托牵引等 皮肤牵引 凡牵引力通过对皮肤的牵拉而使作用力最终到达患处 并使其复位 固定和休息的技术 称皮肤牵引 由于皮肤本身所能够承受的力量有限 且胶布对皮肤有刺激和粘着不持久 所以临床适应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骨牵引 直接牵引 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 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 并起到复位 固定和休息的作用 其优点是可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 阻力较小 可以有效地克服肌肉紧张 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所造成的畸形 适应证 1 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 2 不稳定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3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性脱位 4 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定性骨折 5 颈椎骨折与脱位 6 皮肤牵引无法实施的短小管状骨骨折 7 手术前的准备 8 关节挛缩畸形者 9 其他需要牵引治疗而又不适于皮肤牵引者 颅骨牵引 一 适应证 颈椎骨折脱位 牵引重量 第1 2颈椎为4kg 以后每下一椎体增加1kg 复位后维持重量为3 4kg 将牵引弓的螺丝旋紧 防止弓滑脱 颅骨牵引 二 定位方法一 用龙胆紫在头顶正中划一前后矢状线 再以两侧外耳孔标志 经头顶划一额状线 两线在头顶相交为中点 张开颅骨牵引弓两臂 钉齿落于距中点两侧等距离的额状线上 此即颅骨钻孔部位 颅骨牵引 三 定位方法二 是由两侧眉弓外缘向上述额状线画两条平行的矢状线 交点处即为钻孔的位置 颅骨牵引 四 尺骨鹰嘴牵引 一 适应证 适用于难以整复或肿胀严重的肱骨髁上或髁间骨折 粉碎性肱骨下端骨折 移位严重的肱骨干大斜形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尺骨鹰嘴牵引 二 定位方法 在尺骨鹰嘴下2cm 尺骨嵴旁开一横指处进针 将克氏针从内向外刺入直达骨骼 牵引重量一般为2 4kg 股骨下端牵引 一 适应证 股骨干骨折 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脱位 骶髂关节脱位 骨盆骨折向上移位 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解粘连者 股骨下端牵引 二 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位 置患肢于牵引架上 屈膝40 常规消毒铺巾 局部麻醉后 在内收肌结节上2cm处为穿针部位 从内向外穿针 方向与股骨纵轴成直角 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1 6 1 8 维持重量为3 5kg 胫骨结节牵引 一 适应证 适用于股骨干骨折 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等 胫骨结节牵引 二 操作方法 穿针部位在胫骨结节向后1 25cm 在此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进针点 从外侧向内侧穿针 以免伤及腓总神经 牵引重量为7 8kg 维持牵引量3 5kg 跟骨牵引 一 适应证 胫骨髁部骨折 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 踝部粉碎性骨折 跟骨骨折向后上移位以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等 跟骨牵引 二 操作方法 维持踝关节于中立位 内踝尖与足跟后下缘连线之中点为穿针部位 从内侧向外侧穿针 治疗胫腓骨骨折时 针与踝关节面呈15 有利于恢复胫骨的生理弧度 牵引重量为3 5kg 内固定 内固定是在骨折复位后 用金属内固定物维持骨折复位的一种方法 临床上有两种置入方法 一种是经切开后置入固定物 另一种是闭合复位 在X线透视下将钢针插入固定骨折 内固定的适应证 1 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未能达到功能复位标准或失败者 2 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3 移位较大的撕脱骨折 4 骨折合并主要神经 血管 肌腱或韧带损伤 5 开放性骨折 6 多发性骨折与多段骨折 7 骨折畸形愈合或骨不连造成功能障碍者 内固定的可能缺点 1 影响骨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
- 2025秋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固体》教学设计
- 新质生产力中的新业态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提升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我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 医患关系英文资料
- 新质生产力与集成电路发展
- 基于2025年教育改革的师资培养实践案例剖析报告
- 医护关系面试技巧
-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教学方案
- 【MOOC】软件度量及应用-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跨境电商基础与实务》全套教学课件
- GB/T 8574-2024复合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
- 习作:猜猜他是谁课件
- 情侣自愿转账赠与协议书范本
- 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拿地申报
- 舞蹈培训机构用工合同
- 自检自查表范表
- 游泳池水循环净化项目方案
- 幕墙工程-技术标
- (2024年)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