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作用.doc_第1页
楷书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作用.doc_第2页
楷书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作用.doc_第3页
楷书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作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李东峰中国的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来的陶器上,发现有刻画记号。据考古测定它距今有五六千年。这些符号独立演进发展,终于形成了庞大完整的汉字体系,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汉字的生命力最为强大,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了语言的千变万化,成为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的有力工具,而且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奇迹,所以我们称中国书法是东方艺术的奇葩。书法教学是对书法文化的传承,我们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书法家,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了解书法的炎黄子孙。在中小学阶段,我们要从楷书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书体风格进行知识渗透和技法指导。甲骨文:甲骨文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文字。公元1899年,在河南安阳古殷都废墟中发现了甲骨文,以后陆续发掘,先后十六七万片。甲骨文是中国书法的滥觞。内容和程式很简单,千篇一律,使用文字大约有五千字,它已经具备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体,章法。甲骨文是以刀代笔,刀有钝锐之分,甲骨有坚硬与疏松之别,自然形成笔画粗细方圆的变化由于刀刻,故笔画多方折,交叉处崩剥粗重,具有挺劲朴拙之美。周代中期,这时青铜器上出现了长篇大作的铭文,以毛公鼎散氏盘为代表,散氏盘严整丰满,雄伟无比,这个时期金文圆浑沉郁、肃穆凝重。它标志着金文以发展到成熟阶段。它们笔画圆匀,初具藏锋、裹锋、中锋的笔意,确立了篆书的运笔方法。后世的隶书、楷书的圆笔和草书使转等用笔方法,也从中得到启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石刻文字,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石鼓文”。上承西周金文的精粹,下启秦代小篆之楷模,被后人誉为书法第一法则。骨气丰匀,方圆妙绝:峄山碑李斯是秦国的丞相,他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推行新政。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文字改革,整理制定的秦代标准书体小篆,所以历史是把李斯看做小篆的鼻祖。峄山碑虽系宋代摹刻,近代金石家们认为它最接近原作,可以作为我们欣赏李斯书法的佐件。从峄山碑中可以看到李斯的小篆以曲线为美,行笔自然舒展,不疾不徐,飘逸飞动。笔笔中锋,藏头护尾,写出的笔线圆匀劲健,刚柔相济。唐人书评中说它“骨气丰匀,方圆绝纱”。汉隶,书法形式美的重大发展。石门颂笔法圆浑,挺劲含蓄。它是摩崖刻石,笔势舒展奔放,如长枪大戟,力雄气盛。结体疏密有致,斜正得宜,极富开合变化之趣。其章法有纵行而横列不构,茂美宏大。解放后因兴修褒城水库,已将整幅岩石割下,移至汉中博物馆保存。张迁碑方整挺劲,爽利痛快。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石,在今山东泰安。其字体于方整中富于变化,扑而不拙,厚而爽利,是汉隶中方笔类的典型作品。曹全碑方圆兼备,法度森严。这类碑版轻重得宜,瘦劲而有弹性,行笔波势明显而有韵律,结体左规右矩,法度森严,既紧密严整而又能开展舒张。清代张廷济称它“貌如罗绮婵娟,神实铜柯石干。”形容此碑笔法柔中有刚圆润遒逸,秀美绝伦,匀整含蓄。承前启后,光照千古:书法革新家钟繇与书圣王羲之。钟繇,三国魏明帝时官至太傅,故后世称之为“钟太傅”。他能书写多钟书体,而以隶、楷最为精妙。至于楷法则是当时一种崭新的书体,在钟繇手里得到完善和推广,建立起规矩法度。从书法发展史来看,钟繇所创造并完善的楷法,风靡魏晋时代,王羲之说“项寻诸名书,钟(繇)、张(芝)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可见王羲之对钏繇的钦佩。贺捷表被誉为尽备法度,为正书之祖。宣示表是根据王羲之临本翻刻的,公认为接近原作的刻本,最为著名。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他出身晋代名门望族,年轻时即负盛名。步入仕途后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人称他为王右军。相传王羲之七岁学写字,十二岁时偷读了所藏的前代的笔法,于是“不盈其月,书法大进。”后来他受业于卫夫人(卫铄),自以为字已写得很好了。及至渡江北游名山,看到李斯、曹喜的书迹,在许下看到钟繇、梁鹄等大书法家的字,在洛阳拜读蔡邕所书的熹平石经,后又在堂兄王洽处欣赏了张昶写的西岳碑,这才眼界大为开阔。从此他在书法上博采众长,熔铸古今。,一变魏晋以来质朴书风而为妍美流便的新体。他的书法造诣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所以后人尊之为书圣,。王羲之精工多种书体,成就最大的是楷书与行草。从书法发展的历史来看,钟繇虽完成了由隶到楷的伟大变革,但犹存隶意,他写的字形肥而短,仍未超越汉魏以来朴质沉稳的书风。王羲之虽从卫夫人处学习钟繇笔法,却敢于创新,在笔势和字形上都有更多的变化,表现出更丰富的审美内容。传世的楷书有乐毅论黄庭经,虽为拓本,仍可窥见王氏书风的精神风貌,其特点笔含篆隶而不露痕迹,笔力雄健而含蓄敛气,风度洒脱而自然安详,圆浑典雅,奇伟婉丽,这是楷书艺术的极高成就。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繁花似锦,美不胜收的魏碑,是民间书法家的杰出创造。魏碑是由汉隶到唐楷之间的一种书体的总称。从时间上说从东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所立的爨宝子碑起,到北齐天统三年(公元567年)比丘道宁造像记等碑的出现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由汉隶到唐楷的蜕变轨迹。由于地域广阔,年代绵远,又是出自民间书法家之手,便形成了魏碑千姿百态状的体态与丰富多彩的风格。康有为说,欣赏魏碑“若游群玉之山,若行山阴之道,凡后世所有之体格无不备,凡后世所有之意态,变无不备矣”。方笔类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并称“二爨”。为我国书法史上由隶变楷这一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品。“二爨”用笔以方笔为主,凝重平满,兼具隶楷笔意。其点如高山坠石,变化多姿:勾趯含蓄,撇捺峻利,横竖中段坚挺如铁,而两端则方圆恣肆。其结体方、长、圆、扁不一,互相错落,妙趣横生。康有为对“二爨”推崇备至,把沉着痛快的爨宝子碑誉为“正书古石第一本”。把“雄强茂美”的爨龙颜碑推为神品第一。龙门二十品在洛阳城南伊水两岸龙门石窟的峭壁上。丰富多彩的石窟艺术,除了造像九万七千余尊外,还有题记三千六百八十种。龙门二十品是其中精选出来的二十种,公认为北魏时期书法的代表作。其中尤以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最负盛名,亦称龙门四品。龙门造像自为一体,意象相近,雄俊伟茂,棱角分明,斩截利落,笔画粗犷。圆笔类:郑文公碑为摩崖石刻。记载魏兖州刺史郑羲生事迹。用笔圆浑劲健,结体疏宕端重,融真草隶篆于一炉,别具宽博宏伟气象。方圆兼备类。至北魏晚期,魏碑体已经转入成熟时期,笔法上多方圆兼备,结体上精妙严谨,表现出遒劲秀逸的艺术风格。张猛龙碑:碑文记述张猛龙孝亲兴学事迹。此碑主横画起抛均为方笔,但点、撇、捺及短横却具有圆浑之意。用笔以中锋为主,有藏有露,表现出魏碑向方圆转化的意态。其结体外疏而密,撇笔纵伸而开阔,故稳健挺拔与灵活自然兼而有之。张黑女墓志其文记述魏南阳太守张玄生平事迹。此碑点、横起笔多圆,而撇、捺、转折多用方笔,方、圆、藏、露并举,刚、柔、疾、涩相济,肥瘦适宜而富于变化,结休严谨而气度宽绰,筋骨内涵而风致飘逸,是魏碑成熟期的代表作。腾芳飞彩,辉映贞观:虞、欧、褚、薛,初唐楷法的典范虞世南,唐太宗李世民作秦王时,引为知己。入唐,曾任秘书监,封永兴公,故后世称为“虞永兴”。曾跟智永禅师学过笔法,后人说他得“山阴真传”。他继承王羲之的书法传统,又吸取了北碑之长,融南北书风为一炉,而创造成自成一家的面貌。孔子庙堂碑笔法圆润遒劲,结体正平俊朗,风姿绰约。特别是提按转折处不露痕迹精气内涵,故和而不弱,静而不滞,融刚柔为一体,这正是初唐书法美学所表现的“中正冲和”的最高境界。欧阳询,少年聪慧,博览经史,入唐后,历任太子率更令、封渤海男,故世称“欧阳率更、欧阳渤海”。他的书法以二王为基础,广泛吸取索靖及北碑清刚猛厉的书风,而创为新体,世称欧书为“欧体”。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用笔刚劲,瘦硬森挺,结体严谨,间架稳固,字形瘦长,紧密内敛,于平正中体现险绝境界。褚遂良,他是虞世南的学生,也师学王羲之。褚遂良的成就得益于他的老师虞世南的直接指导。有一次褚问虞,他的书法与智永禅师相比如何?虞回答“智永当年一字值钱五万,你怎么能与他相比。”与欧阳询相比如何。虞回答“询书不择纸笔,皆能得心应手,写得十分精妙,你也达不到这样的地步。”褚遂良有服气地反问道“既然这样,我何必还再在书法上费功夫呢。”虞世南告诉他:“如果能够手和笔调,取法自然,照样有过人之处。”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努力方向。他按老师的教导去做,终于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最大特点就是楷书中微参分隶之法。疏瘦劲炼,端庄古雅。雁塔圣教序碑碑文所述是玄奘法师西行印度求取佛经之事。此碑是褚58岁所书已是艺术风格成熟时期,在用笔上灵活多变,形瘦实腴。“其一钩一捺有千钧之力,虽外拓取姿,而内 有法。”在结体上舒展宽博,秀美多姿,正所谓“字里金生,行间玉润。”薛稷,信行禅师碑原石早不存在。传世仅有宋拓孤本,且有残缺。此碑用笔纤瘦遒丽,结体舒展回还既漂逸又沉着,表现出一种婀娜清健的风韵。虞、欧、褚、薛合称“初唐四家”。可以说是立法的典范,其中欧、虞、褚都是创境界,立新格的大家,对后世的影响尤为深远。颜筋柳骨,一代新风颜真卿,曾任平原太守,鲁郡开国公,故后称他为“颜鲁公”。颜体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颜书的历史意义,在于他创立新体,开一代新风。颜勤礼碑此碑元明以后被埋入土中,直至1922年才发掘出土,此碑长久埋藏土中免遭风化,故其拓本神采风足,是学颜书的最佳范本。书此碑时已是71岁高龄,颜书刚劲雄强,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完全成熟,其用笔讲究藏头护尾,以拙为巧,笔意圆劲内涵,笔势开张舒展。其结构则宽博圆满、雍容大态,表现出质朴敦厚、天真无饰的艺术真趣。这正是一种人书俱老,返朴归真的高层次的境界。柳公权,玄秘塔碑现存西安碑林。柳公权写此碑时年已64岁,个人风格十分成熟。故此碑表现出端庄严谨、遒媚劲健的艺术特色。在用笔上,全系中锋正笔,方圆并用,其短横多粗壮,而长撇则瘦挺舒长,状如伏舟,竖画顿挫有力,钩法加锋猛踢,撇轻捺重,于浑厚中见锋利,引筋入骨,寓遒媚于劲健。在结体上左右对称,内敛外拓,端庄俊丽,在严谨中有开阔的气度。是柳公权融合晋唐楷法而自出新意的代表作。笔精墨妙,继往开来。赵孟頫赵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