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绪论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对象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化的基本格局三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复习思考题 1 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 主要有哪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 2 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的过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参考文献 列宁 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织部分 列宁 卡尔 马克思 科拉柯夫斯基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莱文 辩证法内部对话 张一兵 回到马克思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罗素 西方哲学史 下卷 商务印书馆 1976年版哈贝马斯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三联书店 2003年版 海德格尔选集 上 三联书店1996年版 思考题 1 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式的主要条件2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主要条件中的不同因素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否有不同的影响3 如何把握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 社会条件 政治经济状况二 自然科学条件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一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二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三 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四 黑格尔的历史观五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一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 1 人是环境的产物2 人民主权的思想A 孟德斯鸠与洛克的三权分立学说B 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二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 1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2 规律思想3 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 三 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 1 注重财产关系2 肯定阶级斗争的存在3 第三等级有推翻封建制度的权利 但否认为第三等级内部的阶级斗争 四 黑格尔的历史观 1 黑格尔哲学的历史感2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包含的对人及其活动的认识 五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1 以自然为基础而肯定思维与存在的统一2 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3 费尔巴哈的异化观 第三节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一 马克思作国思想家的基本素质二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某些差别 一 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基本素质 1 具有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的理想和愿望2 注意研究事物自身的特殊本质3 勇于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4 具有一往无前 彻底革命的精神5 能站在时代的最高历史水平上 二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某些差别 特点影响关注 第二章马克思从黑格尔转向费尔巴哈 1839 1843 参考文献 马克思 博士论文 马克思 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 马克思 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 马克思 第179号 科伦日报 社论 马克思 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 马克思 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 摘自 德法年鉴 的书信 马克思 论犹太人问题 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复习思考题 1 马克思比较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原子论的目的是什么 2 试比较马克思与黑格尔对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思想 3 马克思对自我意识的理解与其他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家的立场有什么不同 4 概述马克思早期思想转为的几个环节 第一节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几个环节 自我意识 市民社会 人本主义 一 希腊晚期哲学是自我意识的哲学二 哲学的功能 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三 马克思恩格斯自我意识思想与青年黑格尔派哲学观点的比较 一 希腊晚期哲学是自我意识的哲学 1 马克思研究希腊晚期哲学的原因A 希腊晚期哲学是自我意识哲学B 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C 希腊晚期哲学同当时的德国哲学一样 也面临着人如何获得自由的问题D 希腊晚期哲学是批判宗教的哲学 一 希腊晚期哲学是自我意识的哲学 2 希腊晚期哲学诸流派A 伊壁鸠鲁主义B 斯多葛主义C 怀疑论D 马克思对希腊晚期哲学的评价 一 希腊晚期哲学是自我意识的哲学 3 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特点A 伊壁鸠鲁原子论 自由原则B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区别C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无神论和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理想主义 二 哲学的功能 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 1 哲学与世界 理念与实体之间的两种不同关系2 当哲学与世界发生矛盾时 哲学怎么办 3 批判哲学与行动哲学 三 马克思恩格斯自我意识思想与青年黑格尔派哲学观点的比较 第二节莱茵报时期 对现实的反思 1842 1843 一 继续坚持自我意识与自由理性的立场二 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三 市民社会四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五 德法年鉴 时期 批判的人本主义 一 继续坚持自我意识与自由理性的立场 1 国家 法律的基础是自由理性2 精神的本质是自由 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的精神的慧眼3 书报检查制度是对出版自由 即对自由理性的不合理的限制和扼杀 因此必须取消 二 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1 物质利益问题和等级问题决定人民对待事物和法的态度 2 客观关系问题 人的行为是由一些客观的关系与制度决定的 3 哲学是一种现实的批判力量4 哲学是世界的本质 三 市民社会 1 最初是指伴侣了阶层和封建贵族之外的第三等级之中的新兴的资产阶级 因此它有时同资产阶级社会具有同样的意义 2 市民社会引申的含义是指财产关系 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 尤其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 四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1 黑格尔 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 四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2 马克思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A家庭和市民社会才是国家的基础和前提 B私有财产决定政治国家C政治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 五 德法年鉴 时期 批判的人本主义 1 彻底的人道主义的批判哲学2 人类解放理论 第三章马克思从费尔巴哈转向历史唯物主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 马克思 詹姆斯 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书摘要 3 马克思 恩格斯 神圣家族 4 弗洛姆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A 西方学者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 复习思考题 1 异化的实质是什么 2 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3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哲学构想 4 如何评价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5 异化理论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6 人最终能够扬弃一切异化吗 7 概述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几个主要阶段 8 哲学共产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节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一 异化范畴及异化劳动的基本表现形式二 异化的扬弃和共产主义 哲学共产主义三 异化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 异化范畴及异化劳动的基本表现形式 1 几个关键性的概念A 对象化B 物化C 外化D 异化 一 异化范畴及异化劳动的基本表现形式 2 异化的基本表现形式A 劳动产品的异化B 劳动活动的异化C 人的本质的异化D 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二 异化的扬弃和共产主义 哲学共产主义 1 异化的根源2 异化劳动与分工3 劳动自我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的劳动活动本身4 几点结论5 共产主义的核心是异化的扬弃 三 异化理论的哲学基础 1 对人的本质的理解2 人与自然的统一3 人与人的统一4 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 三 异化理论的哲学基础 1 对人的本质的理解A 人是类的存在物 B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C 人的类的特征 三 异化理论的哲学基础 2 人与自然的统一A 人化自然B 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是人化自然C 工业和自然科学实际地创造着这种人化自然 也就是创造着人与自然的统一 D 自然科学和关于人的科学是同一种科学 三 异化理论的哲学基础 3 人与人 社会 的统一A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B 人与人 人与社会应该是处于一种相互创造的关联之中C 人与社会的同一与人与自然的同一是一致的 三 异化理论的哲学基础 4 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A 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统一B 完成了的自然主义C 完成了的人道主义D 这种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相同一的立场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第二节马克思对原有理论的反思 批判 一 对黑格尔哲学的进一步批判二 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三 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辨唯心主义性质 一 对黑格尔哲学的进一步批判 1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纯思辨的辩证法2 黑格尔把人的活动仅仅归结为自我意识的活动3 批判的辩证法的非批判性 二 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 1 国民经济学的贡献2 国民经济学的内在矛盾 三 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辨唯心主义性质 1 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2 思辨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问世 1845 1848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 马克思 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3 马克思 哲学的贫困 4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把握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的基本内容 2 人类历史 或社会结构 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3 马克思如何把握历史演进的基本内涵 4 马克思实践范畴的含义或意义是什么 5 共产党宣言 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 如何把握青年马克思思想的演进 7 应如何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或性质 8 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9 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学说是实践哲学 第一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实践哲学的雏形 一 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二 马克思的学说是实践哲学三 实践哲学纲要 一 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1 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 对事物 现实 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 而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一 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2 2 这样做的要害在于 它没有理解到现存的社会是一种自我分裂的社会 它是异化劳动的产物 只有揭示了异化劳动这一世俗分裂的根源 才可能通过扬弃劳动的异化性质而建立起属于人的世界 一 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3 3 对实践的不理解使这些学说不能革命地批判地对待现存的世界 只能解释世界 而不能改变世界 二 马克思的学说是实践哲学 1 实践包含的含义 二 马克思的学说是实践哲学 2 1 实践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2 实践包含物质生产活动 但是不限于此 它指人的自由自觉地改造或创造人自身和人的世界的一切活动 3 这种实践活动有多种规定性 如自由 创造性 感性 批判性 革命性等等 4 理论中的对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解决与统一 例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三 实践哲学纲要 1 1 实践哲学把对象 现实 感性 即现存中的一切都当作是 人的感性活动 当作 实践 来理解 从主体方面来理解 2 实践哲学的功能在于 改变世界 3 实践是人的本质规定性 人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实践的存在物 人与环境都是人的实践的产物 三 实践哲学纲要 2 4 人的本质是实践 在其现实性上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 它不是某种给定的东西的集合 而是创造性的自由活动 只是在现实性上 在表现形式上才是社会关系的总合 也就是说 在每一个时代 人的实践本质的具体形态或情形要通过具体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 5 实践是人的世界的根基 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 一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 三 实践哲学纲要 3 6 现实世界的分裂的根源是人的自我异化 只有通过革命的实践才能扬弃这种分裂 属人的社会以实践为根基 同时实践是人化自然的基础 7 一切认识问题 无论是 抽象的思维 还是 感性的直观 本质上都是实践的问题 即只能从实践的角度加以解决 第二节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 一 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历史观二 批判费尔巴哈的 感性的人 三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四 人类历史的五个基本要素五 人类历史的演进六 共产主义与消灭分工 第三节 哲学的贫困 进一步阐发唯物史观 一 对蒲鲁东的批判二 马克思的一些基本结论 第四节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哲学的问世 一 共产党宣言 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二 资本主义产生 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思考题 1 谈谈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对于唯物史观的运用 验证 2 资本论 中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3 资本论 对唯物辩证法一般原理的阐发 第五章唯物史观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巴黎公社时期的运用 验证和发展 一 深刻分析社会革命的根源 验证和丰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 二 阶级斗争理论的新概括 三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重大发展 四 总结巴黎公社经验 对唯物史观的验证和发展 思考题 1 马克思 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革命的过程中 是如何发展其阶级斗争理论的 2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资本论 中的运用 验证和发展 第一节 资本论 对于唯物史观的运用 验证 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精辟概括1 揭示了社会形态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以及构成社会形态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基本思想2 揭示了社会形态发展和更替的源泉 动力及规律性 阐明了社会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3 揭示了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基本阶段 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 第二节 资本论 中的科学方法论及其对唯物辩证法的一般原理的阐发 一 资本论 中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二 资本论 中关于辩证法 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思想三 资本论 对唯物辩证法一般原理的阐发四 资本论 中的系统性原则 思考题 1 谈谈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对于唯物史观的运用 验证 2 资本论 中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3 资本论 对唯物辩证法一般原理的阐发 第七章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第一节 反杜林论 一 反杜林论 的由来二 反对先验论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三 批判 终极真理论 阐述认识的辩证法四 对辩证法及其基本规律的阐述五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二 反对先验论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 事实求是的唯物主义方法论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 思维与存在 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三 批判 终极真理论 阐述认识的辩证法 1 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2 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3 真理与谬误4 自由与必然 四 对辩证法及其基本规律的阐述 1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2 辩证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 系统阐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五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1 观察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3 经济与政治 阶级 国家和社会革命理论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 一 自然辩证法 的起源二 自然界的辩证法发展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理论三 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三 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1 辩证法的诸规律2 区分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3 辩证法诸范畴 思考题 1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过程中 是如何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 2 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中是如何进一步阐述唯物主义辩证法的 3 谈一谈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 中是如何系统阐述唯物辩证法诸规律和范畴的 第八章恩格斯晚年的著作 第一节恩格斯的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 两种生产理论二 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规律三 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四 国家的起源 本质和发展规律 一 两种生产理论 1 两种生产理论的初步表述2 物质资料生产与人自身的再生产的辩证关系3 人的生产 两种生产的统一 二 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规律 1 血缘关系是早期人类社会的基础 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2 家庭形式的演变 三 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 1 起源2 本质3 发展趋势 四 国家的起源 本质和发展规律 1 起源2 本质3 发展趋势 第二节 费尔巴哈论 一 哲学革命与黑格尔哲学二 哲学基本问题三 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四 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阐述 一 哲学革命与黑格尔哲学 1 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质2 黑格尔哲学的缺陷3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费尔巴哈的出现 二 哲学基本问题 1 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形态2 哲学基本问题分析3 近代以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三 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 1 费尔巴哈的宗教观2 费尔巴哈的道德观3 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根源及解决方案 四 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阐述 1 社会发展有自身的 内在的客观规律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4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2 恩格斯在 费尔巴哈论 中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的 3 恩格斯在 费尔巴哈论 中主要阐述了哪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第二编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第一节 普列汉诺夫的哲学思想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 一 普列汉诺夫的地理环境学说二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发展五项公式三 普列汉诺夫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思想 一 普列汉诺夫的地理环境学说 1 地理环境作用于社会的途径 2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是一个可变的量 3 地理环境对社会作用因历史条件不同而不同 二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发展五项公式 1 生产力2 生产关系3 政治制度4 社会心理5 思想体系体现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原则和辩证原则的统一 三 普列汉诺夫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思想 1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2 时势造英雄 历史发展的潮流决定个人才能的发展 3 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第二节列宁对唯物史观理论的贡献 一 列宁对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的批判二 对唯物史观历史方法的阐释三 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观因素的作用 一 列宁对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的批判 1 批判唯心史观的从 应然 出发的对理想蓝图的构想2 批判形而上学的机械拼凑方法 二 对唯物史观历史方法的阐释 1 把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 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高度 2 社会发展是一个活的有机体 3 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三 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观因素的作用 1 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主义 揭示客观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2 批判经济派的自发论 阐明自发性和自觉性的统一 3 批判经济派用经济斗争取代政治斗争的错误 阐明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关系 思考题 1 如何从主体哲学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 什么是或然决定论的规律观 从新规律观的角度应怎样解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 如何理解历史的发展是主 客观因素的统一 4 怎样评价社会有机体的思想 第二章 批判马赫主义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的建构 一 阐明两条基本的哲学路线 对辩证唯物主义感觉论的说明 二 批判不可知论 提出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 一 阐明两条基本的哲学路线 对辩证唯物主义感觉论的说明 1 两条基本哲学路线的对立 2 辨证唯物主义的感觉论 二 批判不可知论 提出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 1 识对象的客观性 2 认识对象的可知性 3 认识的辨证过程 第二节实践观和真理观 一 真理观二 实践观 一 真理观 1 真理观的两方面问题 2 客观真理3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二 实践观 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2 实践标准的辨证法 第三节物理学新发现的哲学总结 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和时空观三 物理学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 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 物质的可知性3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一个哲学范畴 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和时空观 1 运动是物质不可分离的特性2 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3 人类时空观念的变化并没有推翻时空的客观实在性 三 物理学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 1 认识根源 物理学的数学化和相对主义原理2 社会根源 资产阶级歪曲物理学出现的危机 为其信仰主义服务 思考题 1 如何评价列宁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思想 2 怎样评价反映论 选择论和建构论之间的争论 3 怎样理解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 实践是否只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 4 在何种情况下 认识才是知 情 意和真 善 美的统一 5 认识中的主体结构 价值因素和历史文化传统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对人的认识过程有什么样的影响 6 怎样理解绝对真理 是否存在完备的绝对正确的认识 第三章 列宁对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节 列宁对辩证法理论性质的界定 一 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二 辩证法 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三者统一 一 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1 辩证法与认识论是同一的 不是辩证理论在认识过程中的应用 2 辩证法是内容 认识论则是辩证法的性质 3 二者统一于客观世界的矛盾性质 二 辩证法 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三者统一 1 辩证法是对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描述2 两个系列的规律是统一的 通过认识史的总结体现出来 3 认识的发展过程又以逻辑范畴发展的形式为其集中体现 第二节 列宁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建构 一 唯物辩证法是最深刻的无片面性弊病的发展观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卫生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食品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经济法学试题及答案
- 辽宁省烟草面试题及答案
- 校内活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医学基础知识常考题(含答案)
- 2025年雇佣执行经理合同范本
- 医疗器械法规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单体药店或连锁门店)
- 2025年VTE、伤口造口相关知识培训后考核试题及答案
- 树木寻访记探究课件
- 临沧市市级单位遴选(选调)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2022
- 三级教育卡、培训记录和花名册
- 拜复乐-产品基础知识
- 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过程变更管理技术指导原则
- 建筑施工现场签证单(模板)
- GBZ(卫生)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 GB/T 9729-2007化学试剂氯化物测定通用方法
- GB/T 7588.2-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2部分:电梯部件的设计原则、计算和检验
- GB/T 13560-2017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 三视图及尺寸标注课件
- 混凝土配合比验证检验委托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