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1页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2页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3页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4页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1实用操作系统教学大纲9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14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18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2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26C#程序设计教学大纲33ASP.NET编程教学大纲37软件开发与测试技术教学大纲45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教学大纲52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56电子商务基础教学大纲59管理与营销教学大纲64纺织概论教学大纲66服装概论教学大纲69JSP程序设计教学大纲72工程化软件开发VB.NET教学大纲76工程化软件开发Java教学大纲80AutoCAD教学大纲83新技术讲座教学大纲85网页设计教学大纲86软件设计基础教学大纲91C语言课程实训教学大纲96网页设计实训教学大纲101计算机组装实训教学大纲104组网实训教学大纲106数据库技术实训教学大纲108C#程序设计实训教学大纲111ASP.NET编程实训教学大纲113软件设计实务教学大纲115专业实训教学大纲119毕业设计与答辩教学大纲120岗位实习教学大纲124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代码:50000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80学时,5学分(其中讲课48学时,实验、上机32学时)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介绍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运算,语句结构及其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学会利用C语言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上机操作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要特别强调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上机条件。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1) 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2) 理解整型、字符型、实型等基本数据类型的概念;(3) 理解C程序的基本结构,掌握输入输出函数scanf()和printf()的基本使用方法;(4) 理解数组的基本概念;(5) 掌握字符数组与字符串的关系以及字符串的简单处理;(6) 理解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几种函数的调用方式;(7) 理解指针的概念和指针变量的定义;(8) 了解结构体类型、共用体类型和枚举类型的变量的定义;(9) 了解文件的概念及文件的打开、关闭和读写操作等。本课程的难点:(1)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的使用、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求值;(2)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使用;(3)while,do.while和for这三种循环语句的结构和执行过程;(4)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使用;(5)指针及文件的应用。(二)课程内容第一章C语言概述1C语言的简史与特点;2简单的C程序介绍;3C程序的上机步骤;第二章 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1数据类型概述;2常量与变量;(1) 常量和符号常量(2) 变量3C的基本数据类型(整型、实型、字符型);(1)整形、实型常量的表示方法(2)整形、实型变量(3)整形、实型常量的类型(4)字符型数据(字符常量、变量)(5)字符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及其使用方法(6)字符串常量4变量赋初值5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6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7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8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第三章顺序程序设计1 C语句概述2. 程序三种基本结构3 赋值语句4 数据输入输出的概念及在C语言中的实现5 符数据的输入输出 6 格式输入与输出7 顺序结构举例第四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1. 运算和关系表达式(1)关系运算及优先次序(2)关系表达式(3)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4)逻辑运算符及优先次序(5)逻辑表达式2.IF语句(1)if语句三种形式(2)if语句的嵌套(3)条件运算符(4)SWITCH语句(5)程序举例第五章 C程序的循环控制1. 概述2. while语句实现的循环控制3. 用do.while语句实现的循环控制 4. 用for语句实现的循环控制 5. continue和break在循环控制中的作用 6. 嵌套(多重)循环 7. goto语句8程序举例 第六章 数组1.一维数组 (1) 一维数组的定义(2)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 (3) 一维数组元素的使用2.字符数组(1)字符数组的定义(2) 字符数组的初始化(3) 字符数组的使用(4) 字符串处理函数3.二维数组 (1) 二维数组的定义(2)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3) 二维数组的使用4.数组举例第七章 函数1. 函数的概述及一般形式2. 函数参数与函数的值(1)形参和实参(2)函数的返回值3.函数的调用(1)函数调用的一般形式及调用方式(2)对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3)函数调用中的数据传递4.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1) 函数的嵌套调用(2) 函数的递归调用5.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1) 全局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2) 局部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6.变量的存储类型7.函数的作用范围(1)内部函数(2)外部函数(3)命令行参数8.多个文件的连接和运行第八章 预处理 1.宏定义 (1)不带参数的宏定义(2) 带参数的宏定义2. 文件包含3.条件编译 (1) #ifdef (2) #ifndef (3) #if 第九章指针1.地址、指针与指针变量的概念(1) 地址、指针与指针变量(2) 指针变量的使用 2.指针与数组(1)指向一维数组的指针(2) 指向二维数组的指针(3) 指向字符串的指针3.指向特殊类型数据的指针变量(1)指针数组(2)指向指针的指针4.指针与函数(1)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参数传递(2)返回指针的函数(3)指向函数的指针第十章 构造型数据结构1. 结构体(1) 结构体的定义(2) 结构体变量的使用(3) 结构体数组(4) 指向结构体的指针(5) 结构体变量作为参数在函数之间进行传递2.指针与链表(1) 链表的定义(2) 链表的操作3.共用体(1) 共用体的定义(2) 共用体变量的使用4.枚举类型(1) 枚举类型的定义(2) 枚举类型变量的使用5 typedef自定义类型 第十一章 位运算 1 位运算符 (1) 按位与 (2) 按位或 (3) 按位异或 (4) 按位取反 (5) 按位左移 (6) 按位右移 (7) 位运算复合赋值运算符第十二章 文件1.文件概述 (1) 文件的存储方式 (2) 文件类型指针(FILE类型指针)概念2.文件的打开和关闭 (1) 打开文件函数fopen(2)关闭文件函数fclose3.文件的读写(1) 字符的读取和写入(2) 字符串的读取和写入(3) 按格式读取和写入4.随机文件的读写(1) 随机文件的读取(2) 随机文件的写入5.文件定位函数(1) rewind函数(2) fseek函数(3) ftell函数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 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技能,程序调试、程序排错、程序维护等方法。(二) 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C程序运行环境运行几个简单的C程序,掌握C语言的上机环境掌握C语言的上机步骤:1 编辑源程序;2 编译;3 连接;4 执行程序。22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结合表达式,编制简单的程序,输入数据,查看输出结果1.运行程序,分析结果。2.编程序并上机运行。如要将“China”译成密码,译码规律是:用原来字母后面的第4个字母代替原来的字母。编写程序实现这一功能。23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掌握赋值语句,掌握各种类型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种格式转换符。1.掌握各种格式转换符的正确使用方法:2.输入一有针对性的程序,运行此程序并分析结果。编程序,用getchar函数读入两个字符给c1、c2,然后分别用putchar函数和scanf 函数输出这两个字符。3.上机运行程序,比较用printf和putchar函数输出字符的特点为。24逻辑判断与判断选择控制方法:分支程序设计的方法了解C语言表达逻辑量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熟练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1.要求编程序,然后上机输入程序并调试运行。如有一函数:y=X (x1)2x-1 (1x10)3x-11(x10)2.用scanf函数输入x的值,求y值。给出一个百分制成绩,要求输出成绩等级A、B、C、D、E。90分以上为A,8090分为B,7079分为C,6069分为D,60分以下为E。3.求三个数的最大数。45循环控制熟练掌握 WHILE语句、DO WHILE语句、FOR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编写程序,加深对循环的理解。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如:1.输入一行字符,分别统计出其中英文字母、空格、数字和其它字符的个数。2.打印出所有的“水仙花数”。3.打印出如下图形 46数组对一维、二维及字符数组进行定义和初始化,利用数组编制程序,理解数组定义的必要性。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如:1.对10个整数排序。2.求3X3矩阵对角线元素之和。3.打印杨辉三角形。输入一行字符,统计其中有多个单词,单词之间用空格分隔开。67函数学习函数的定义,区别函数的参数及函数的值、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掌握函数调用的方法并进行嵌套和递归调用。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如:1.写一个判素数的函数,在主函数输入一个整数,输出是否素数的信息。2.写一函数,使输入的一个字符串按反序存放,在主函数中输入和输出字符串。48指针清楚指针的概念,掌握几种指针的数据类型和指针运算。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都要求用指针处理)。如:1.输入三个整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出。2.用一个函数实现两个字符的比较。函数原型为:int strcmp(char *p1,char *p2);两个字符串s1,s2由main()函数输入,strcmp函数的返回值也由main()函数输出。49结构体、共用体学会结构体变量及结构体数组的定义,掌握指向结构体变量及结构体数组的指针,利用指针处理链表; 掌握共用体数据类型的特点。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如:1.有10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数据包括学号、姓名、3门课的成绩,从键盘输入10个学生数据,要求打印出3门课总平均成绩,以及最高分的学生的数据(包括学号、姓名、3门课的成绩、平均分数)。2.建立一个链表,每个结点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输入一个年龄,如果链表中的结点所包含的年龄等于此年龄,则将此结点删去210文件学会文件类型的定义及文件的操作;分析程序中常见错误和程序调试。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如:1.有5个学生,每个学生有3门课的成绩,从键盘输入以上数据(包括学生号、姓名、3门课成绩),计算出平均成绩,将原有数据和计算出的平均分数存放在磁盘文件stud中。2.将上题stud文件中学生数据,按平均分进行排序处理,将已排序的学生数据存在一个新文件中。2四、考核办法:1、 按教务处关于课程的统一规定,该课程为:考试课。2、 考试的评分标准:平时40%,考试 60% 百分制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第1章C语言概述22第2章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321第3章顺序程序设计321第4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44第5章C程序的循环控制441第6章 数组761第7章函数541第8章指针741第9章结构体与共用体121第10章文件22合计41327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C语言实用程序设计100例段兴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出版C语言程序设计迟成文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C语言学与练李春葆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制定:姚雪存 审稿:庞倩超 审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实用操作系统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实用操作系统课程代码:51703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60学时,4学分(其中讲课30学时,实验、上机30学时)先修课程:计算机硬件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在实际工作中,它是从事计算机应用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学会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一般维护。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1) 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各种流行的操作系统;(2) 理解多道程序设计、并发、分时、作业、进程、互斥与同步、周转时间、吞吐量、重定位、虚拟存储、虚拟设备、死锁等基本概念;(3) 掌握:计算机系统资源(处理机、存储器、设备、文件)的管理策略;(4) 熟练掌握:管理系统资源的常用命令、系统安装与一般维护本课程的难点:(1)操作系统的形成,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功能,操作系统的种类和特点及各自的区别;(2)进程定义,进程的基本状态及转换,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算法;(3)进程的调度及通信,P、V操作,生产者、消费者问题;(4)虚拟存储器的概念,地址重定位的概念,页式,请求页式存储管理方案的实现,实存、虚拟存储管理及碎片抖动问题;(5)设备分配技术,缓冲技术,SPOOLing技术,输入/输出的处理步骤,数据的传输方式;(6)文件的结构,文件的存取控制,磁盘存储空间的管理,文件的目录结构;(7)Linux内核心程序编程。(二) 课程内容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述1 计算机系统2 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功能3 操作系统的种类第二章 处理机管理1 进程2 进程控制块3 进程间的制约关系4 信号量与P、V操作5 死锁、高级进程通信6 进程的调度与管理7 作业调度8 Linux系统的进程管理第三章 存储管理1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2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3 分页式存储管理4 虚拟存储与请求页式存储管理5 Linux系统的存储管理第四章 设备管理1 概述2 输入/输出的处理步骤3 设备的分配与调度算法4 数据传输的方式5 设备管理中的若干技术6 Linux系统的设备管理第五章 文件管理1 文件的结构2 磁盘存储空间的管理3 文件管理与目录结构4 文件的使用5 Linux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 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上机,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更好地理解掌握操作系统中原理、概念,掌握常用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Linux)的基本操作,学会该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二) 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Linux系统的安装Linux的安装步骤、过程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方法22常用命令与基本环境1.系统的进入和退出2.常用命令的使用3.Linux图形界面4.vi的使用掌握Linux常用命令、熟悉Linux基本环境43Linux系统管理1.用户和组的管理2.设备管理3.文件系系统管理掌握Linux常用系统维护方法和命令44Linux网络管理1.网络文件系统2.动态主机配置3.域名系统4.Apache5.FTP6.防火墙了解Linux系统的网络管理功能45配置Windows 2000 Server工作环境1.登录Windows 2000 Server2.配置和管理Windows 2000 Server上的硬件3.配置显示选项4.配置区域选项5.配置虚拟内存6.配置多引导选项及故障恢复选项7设置计算机名称和所属工作组8.本地用户账户的管理9.本地组的管理10.用户配置文件创建和使用掌握 Windows 2000 Server的工作环境及其配置46创建和管理Windows 2000域1.Windows 2000域的创建和删除(安装和卸载活动目录)2.将计算机加入到域3.创建和管理域用户帐户4.学会创建和管理域中的组掌握创建和管理Windows 2000域27实现Windows 2000文件服务1.管理磁盘和分区2.设置和使用NTFS权限3.设置共享文件夹及共享权限了解Windows 2000文件服务,并且能够掌握配置文件服务474.客户端访问文件服务器共享资源的方法5.用NTFS分区的磁盘配额功能限制用户使用磁盘6.设置和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8实现Windows 2000打印服务1.添加逻辑打印机和安装驱动程序2.共享打印机和设置权限3.在打印服务器上为不同操作系统的打印客户机安装的驱动程序4.设置客户机连接并使用打印服务器上的共享打印机5.设置打印机的打印优先级和配置打印机池掌握Windows 2000打印服务29在Windows 2000 Server上实现终端服务1.终端服务的安装2.终端服务客户端的安装3.建立终端服务客户端与服务器的连接4.在终端服务客户端之间实现远程控制了解在Windows 2000 Server上实现终端服务4四、考核办法:1、课程考试方式为: 考试课。2、考试的评分标准为: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3、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考核方式为:日常考核、提交实验结果相结合。在整个课程考核中占30%。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第1章操作系统概述341第2章处理机管理641第3章存储管理681第4章设备管理581第5章文件管理561合计25305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操作系统徐宗元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操作系统宗大华等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出版操作系统原理教程孟静 编著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制定:姚雪存 审稿:庞倩超 审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代码:000009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60学时, 4总学(其中讲课30学时、上机30学时)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针对高职类学生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特点,计算机应用基础从应用出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出发,从案例出发,指出问题要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能掌握实际应用技能,是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中级教程。1) 知识要求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程序的初步知识掌握:Word深入应用Excel深入应用数据库及Access应用(重点)PowerPoint应用2) 能力要求掌握:数据库Access操作、Java简单编程熟练掌握: Word深入应用操作、Excel深入应用操作、PowerPoint深入应用操作。二、 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重点: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程序的初步知识;掌握Word深入应用操作、Excel深入应用操作、PowerPoint深入应用操作;数据库及Access应用。本课程难点:数据库及Access应用(二)课程内容第1章 预备知识1.1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1.2Windows2000操作系统(掌握)1.3 办公软件Office 2000(掌握)1.4 Internet基础(了解)第2章Word应用 2.1提纲的确定和修改(了解)2.2标题样式和大纲级别(掌握)2.3自动生成目录(掌握)2.4用题注为图表编号(掌握)2.5 插入注释(掌握)2.6 修订和批注(掌握)2.7 版本和文档比较(了解)2.8 热字和书签(掌握)第3章 Excel应用3.1 有关模板的应用(了解)3.2工作表的高级编辑与排版(掌握)3.3工作簿及工作表的保护方式(掌握)3.4函数的深入学习(熟练掌握)3.5数据透视表(掌握)3.6使用模拟运算表分析数据(掌握)3.7宏(了解)第4章 数据库及Access应用4.1 数据库基础知识 (掌握)4.2数据库(熟练掌握)4.3表(掌握)4.4查询(掌握)4.5 窗体(掌握)4.6 报表(了解)第5章 PowerPoint深入应用5.1 PowerPoint的有关术语: 幻灯片、模板、母板、视图、演示文稿(了解)5.2 创建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掌握)5.3 PowerPoint 2000各视图的基本特性第6章 计算机程序的初步知识6.1编程基本概念 (了解)6.2如何编写计算机程序(掌握)6.3可视化编程与面向对象技术(掌握)6.4大型信息系统开发 (了解)三、 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一)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属于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上机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中掌握,实践中熟练。实验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提课程基础知识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内容:本课程安排6块实验:(1) Windows2000操作(2) Word应用(3) Excel应用(4) 数据库及Access应用(5) PowerPoint应用(6) 计算机程序JAVA初步编程(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Windows2000操作资源管理器、我的电脑、控制面板、附件应用程序。熟悉、掌握Windows 2000的等的使用掌握Windows2000基本操作。22Word应用提纲的确定和修改、标题样式和大纲级别、自动生成目录、插入注释、修订和批注、热字和书签、使用不同的数据源。学习掌握Word中写论文和编书稿的功能,文档的批注和审阅功能,与电子表格、数据库等数据源配合,处理批量文档等功能。63Excel应用有关模板的应用、工作表的高级编辑与排版、工作簿及工作表的保护方式、函数的使用、数据透视表、使用模拟运算表分析数据、宏。掌握Excel的进一步应用,模板的使用、工作簿的高级编辑和排版、数据透视表、模拟运算表、宏和VBA编程,要求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能熟练地操作Excel的高深一面。64数据库及Access应用数据库基础知识 (掌握)、数据库(熟练掌握)、表(掌握)、查询(掌握)、窗体(掌握)、报表(了解)通过上机掌握Access的开发,并利用它的向导功能方便、快速、简单地设计出一个数据库系统;还可以利用导入、导出和连接的功能,方便地在Access数据和Word、Excel、文本文件及其他支持OLE的数据文件之间互相转换,以实现数据共享。105PowerPoint的应用制作一个综合课件掌握PowerPoint的应用。46编程初步编程基本概念、如何编写计算机程序、可视化编程与面向对象技术、大型信息系统开发对计算机软件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在实验工作中更有效地应用计算机。2四、考核办法1、本课程为考查课。2、本课程采用上机考察,评分按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3、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查成绩占60%。五、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第一章 预备知识22第二章 Word应用66第三章 Excel应用66第四章 数据库及Access应用1010第五章 PowerPoint的应用44第六章 计算机程序的初知识22合计3030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级教程杨小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Access2000中文版适用教程康博创作室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年10月制定:马维聪 审稿:庞倩超 审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代码:517027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75学时,5学分(其中讲课45学时 ,实践30学时)先修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适用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网络组网方法、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具备互联网服务的简单使用和配置等网络操作技能。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机网络的基本概念、IP数据报、路由选择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型、域名系统、电子邮件、WWW服务、网络攻击、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交换设备工作原理和VLAN的特点、IP互联网的工作机理、ARP 协议、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传输控制协议TC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本课程的难点:静态路由表的建立、向量-距离路由选择算法、递归解析和反复解析的过程。(二)课程内容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的定义、网络的发展、分类和用途。1.2 网络分层及协议,了解协议的基本概念以及采用网络分层的意义。1.3 ISO/OSI参考模型和各层的功能,数据在网络传输中的封装与传递过程。1.4 TCP/IP体系结构层次化分,TCP/IP各层的功能以及协议栈的组成。第2章局域网的基本知识2.1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2.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的分类和各个结构(总线型、环型、星型)的特点。2.3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的分类(UTP、STP、同轴电缆、光缆)和特点。2.4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第3章以太网组网技术3.1 以太网的相关标准。3.2 组网所需的器件、设备。3.3 双绞线以太网的组网。第4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4.1 交换以太网的提出。4.2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4.3 虚拟局域网VLAN。第5章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5.1 网络互联的概念。5.2 网络互联的解决方案。5.3 IP协议与IP层服务。第6章IP地址6.1 IP地址的作用。6.2 IP地址的组成。6.3 特殊的IP地址形式6.4 编址实例。6.5 子网编址。第7章地址解析协议ARP7.1 ARP 协议的基本思想。7.2 ARP 协议的改进。7.3 完整的ARP 工作过程。第8章IP数据报8.1 IP数据报的格式。8.2 IP封装、分片与重组。8.3 IP数据报选项。8.4差错与控制报文第9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9.1 路由选择。9.2 路由表的建立与维护。9.3 路由选择协议。9.4部署和选择路由协议。第10章TCP与UDP10.1 端对端通信。10.2 传输控制协议TCP。10.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第11章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型11.1相互作用的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型。11.2 实现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第12章域名系统12.1互联网的命名机制。12.2 域名解析。12.3对象类型与资源记录。第13章电子邮件系统13.1电子邮件系统的基本知识。13.2 电子邮件传递协议。13.3电子邮件的报文格式。第14章WWW服务14.1 WWW的基本概念。14.2 WWW系统的传输协议。14.3 WWW系统的页面表示方式。第15章网络安全15.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15.2 数据加密与数据签名。15.3保证网络安全的几种具体措施。第16章接入互联网16.1借助电话网接入。 16.2利用ADSL接入。16.3使用HPC接入。16.4通过数据通信线路接入。三、实践性教学环节(一)实验教学的要求本课程的实验采用讲解与实际操作同步进行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的同时,增强操作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利于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组建简单的以太网掌握局域网所使用的基本设备、教学UTP电缆的制作、了解网卡软件的配置和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熟练掌握32组建简单的交换式以太网掌握交换以太网的组网方法熟练掌握33子网规划与划分掌握子网的划分方法和进行IP地址分配掌握34ARP 、PING命令的使用掌握ARP及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35配置路由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配置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66配置DNS服务器掌握DNS服务器的配置和测试方法掌握37客户-服务器程序编写在VB环境下编写一个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理解38学习使用Outlook Express并观察SMTP通信过程了解电子邮件的收发和管理过程理解39使用IE并配置WWW服务器掌握浏览器和WWW服务器的使用和配置过程掌握3四、考核办法1、 本课程为考试课。2、 本课程考核方法为:期末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实验20%,作业等10%)。五、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第2章局域网的基本知识4第3章以太网组网技术23第4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43第5章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2第6章 IP地址23第7章地址解析协议ARP31.5第8章IP数据报31.5第9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66第10章TCP与UDP3第11章 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型33第12章 域名系统23第13章 电子邮件系统33第14章WWW服务23第15章 网络安全2第16章 接入互联网2合计4530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计算机网络徐敬东 张建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周明天 汪文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网络基础教程沈新国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制定: 刘葵 审稿:徐志明 审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专业英语课程代码:50001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30学时,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根据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制定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又是基础英语的后继课程,课程的内容是介绍有关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科技资料的能力,并为翻译专业英文资料打好基础。在实际的应用中运用计算机的专业英语,更好、更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1) 知识要求了解:英语表达的计算机简单概念; 一部分英语专业词汇。理解:课文中的语法点,巩固基础英语已学过的语法知识,理解语法现象;对出现的科技英语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讲解; 不再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而侧重于通过课文注释。2) 能力要求掌握:较熟练的阅读专业文章;能借助词典笔译难度一般的专业文章,译文基本无误。i. 英译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ii. 词义的选择和引伸iii. 词性转换及增词与减词iv. 定语从句的一般译法v. 被动句的译法vi. 非谓语动词的译法vii. 科技文中固定词组的译法viii. 形式主语的固定译法熟练掌握:掌握600个左右专业词汇和词组;学会使用科技英汉词典,能根据上下文比较正确地选择词义。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相关课程为基础英语。二、课程内容第1章Computer Hardwarel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英语文章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着重是计算机的显示器的介绍,并且掌握其中的英语单词;进行听力练习。难点:利用英语学习计算机知识重点:理解专业词汇l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单词:熟练掌握相关单词。听力:进行简单对话的听力练习。第2章Peripherals l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英语文章了解计算机的周边设备,着重是计算机的文档管理和扫描仪和打印机等等常用外围设备介绍,并且掌握其中的英语单词;进行听力练习。难点:利用英语学习计算机知识重点:理解专业词汇l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单词:熟练掌握相关单词。听力:进行简单对话的听力练习。第3章Operating system l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英语文章了解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着重是Linux32的介绍,以及win98的介绍和安装,并且掌握其中的英语单词;进行听力练习。难点:利用英语学习计算机知识重点:理解专业词汇l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单词:熟练掌握相关单词。听力:进行简单对话的听力练习。第4章Application software l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英语文章了解Word2000软件,同时对比尔.盖茨进行介绍,并且掌握其中的英语单词;进行听力练习。难点:利用英语学习计算机知识重点:理解专业词汇l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单词:熟练掌握相关单词。听力:进行简单对话的听力练习。第5章Internet l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英语文章了解万维网,对Cisco公司进行简单的介绍,并且掌握其中的英语单词;进行听力练习。难点:利用英语学习计算机知识重点:理解专业词汇l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单词:熟练掌握相关单词。听力:进行简单对话的听力练习。第6章Net life l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英语文章了解网络和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介绍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且掌握其中的英语单词;并且会书写简单的提单;进行听力练习。难点:利用英语学习计算机知识重点:理解专业词汇l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单词:熟练掌握相关单词。听力:进行简单对话的听力练习。第7章Computer security l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英语文章了解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介绍一些网络病毒,且掌握其中的英语单词;进行听力练习。难点:利用英语学习计算机知识重点:理解专业词汇l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单词:熟练掌握相关单词。听力:进行简单对话的听力练习。第8章Multimedia l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英语文章了解多媒体的概念,介绍多媒体中的视频的编辑,并且掌握其中的英语单词;进行听力练习。难点:利用英语学习计算机知识重点:理解专业词汇l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单词:熟练掌握相关单词。听力:进行简单对话的听力练习。第9章New technology l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英语文章了解计算机当中的新技术,概括介绍一些新技术,并且掌握其中的英语单词;进行听力练习。难点:利用英语学习计算机知识重点:理解专业词汇l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单词:熟练掌握相关单词。听力:进行简单对话的听力练习。第10章Digitized world l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英语文章了解数字化的概念,介绍数字化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和促进,并且掌握其中的英语单词;进行听力练习。难点:利用英语学习计算机知识重点:理解专业词汇l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单词:熟练掌握相关单词。听力:进行简单对话的听力练习。三、考核方法1、 本课程为考查课。2、 本课程主要采用计算机资料阅读的考察方式,评分按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查成绩占50%。四、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第章Computer hardware3第章Peripherals3第章Operating system3第章Application software3第章Internet3第章Net life3第章Computer security3第章Multimedia3第章New technology3第章Digitized world3合计30五、推荐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计算机英语教育部计算机英语教材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二)推荐参考书相关的一些英语资料制定:张玉宝 审稿:庞倩超 审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代码:517038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 80学时,5学分(其中讲课40学时,上机40学时)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由于目前广泛使用SQL server2000大型数据库系统,因此本课程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大型数据库应用与管理开发能力的提高。数据库存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数据库具有数据结构化、最低冗余度、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独立性、易于编制应用程序等优点,常用的信息系统都建立在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应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据库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目的。具体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与实习,既使学生掌握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从而获得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SQL server 2000概略 1.1 SQL server 2000 简介 (了解)1.1.1 什么是SQL server 20001.1.2 SQL ser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