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星级课程试题库.doc_第1页
工程测量星级课程试题库.doc_第2页
工程测量星级课程试题库.doc_第3页
工程测量星级课程试题库.doc_第4页
工程测量星级课程试题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1、绪论一判断、1. 在高斯投影中,所有的子午线都发生了长度变形。()2. 高斯投影按一定经差将地球划分为若干个带,先将每个带投影到圆柱上,然后展开成平面()3. 测量工作的实质就是用距离丈量、角度测量、和水准测量来确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位置,其目的是更好地为各种工程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4. 测量过程中仪器对中均以铅垂线方向为依据,因此铅垂线是测量外业的基准线。()5.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将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统称为标高。()6.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坐标X均为正,横坐标Y均为负。()二、填空题1、测设的三项基本工作是测设已知的角度、测设已知的水平角、 测设已知角的水平距离 2、地面点空间位置是用 坐标和高程 来表示的。3、大地水准面试一种通过 平均海水面 的水准面。4、大地水准面是 大地体的表面 5、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确定地面点的基本位置 6、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绝对高程 7、测量学按照其研究的范围和对象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普通测量、大地测量学 工程测量 摄影测量学、制图学。8、目前我国采用的高程基准是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9、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铅垂线 10、我国新的国家高程基准面是根据青岛验潮站1953-1979年间的验潮统计资料计算确定的,依此为基准面建立的高程系统的高程为 72.260m 11、 角度和距离 能够反映建筑物的平面位置12、在高斯投影中,离中央子午线越远,则变形 越大 13、地面点在球面上的地理坐标用 经度 和 纬度 来表示。14、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 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建筑物变形观测 ,施工放样和竣工测量。三、问答题1、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原则(6分)?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在碎步,精度由高到低(3分)程序:控制测量碎步测量(3分)2、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6分)(1)测定(3分)(2)测设(3分)3、什么叫测定?什么叫测设?(7分)答: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的数据,再把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规划建设和科研使用。(3.5分)测设是指将图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3.5分)模块二、水准测量一判断题(每题1分)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所采用双面尺的黑面尺和红面尺的尺端注记,通常是一样的。()2、 地面上任意两点间高差没有正负()3、 水准仪的主要功能就是它能够为水准测量提供一条水平视线()4、 水准仪i角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可以通过前、后视距相等的方法来消除。()5、 水准尺要扶直,因为水准尺前倾时读数变小,而后倾时读书变大。()6、 采用往返测,两次测得的高差,符号(+,-)应相反,往返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零。()7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地球曲率的影响。( )8水准测量时,A点读数是1.608,B点读数是1.769,则A点比B点低。( )9两点之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不同的。( )10. 水准测量时,A点读数是1.842,B点读数是1.706,则A点比B点高。( )11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离相等可以消除仪器的i角误差。( )12、两点之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相同的。( )二填空题(每空2分)1、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的高程是46.013m,若后视读数为1.125m,前视读数为1.228m,则B点的高程是 45.910m 2、水准仪的操作步骤是粗平、瞄准、精平、 读数 3、转点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看清 十字丝 4、水准测量时,尺垫应该放置在 转点上 5、三等水准的观测顺序是 后、前、前、后 6、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高程 7、高差闭合差分配的原则为:按其 与距离或测站数 成正比例进行分配。8、视准轴是指 目镜光心和十字丝中心 的连线9、圆水准和管水准器轴的几何关系为 互相垂直 10、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相等主要是为了消除 i角的影响 11、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 垂直 12、水准测量中如果后视尺A的读数为2.731m,前视尺B的读数为1.401m,已知HA=15.00m,则视线高程为 16.312m 13、转点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 十字丝分划板 十分清晰。14、对地面点A任取一个水准面,则A点至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程 15、普通水准测量,应在水准尺上取读数 4 位数。16、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时,其圆水准管轴应成 竖直 位置17、望远镜视准轴是指物镜光心与 十字丝交点 的连线。18、水准测量的目的是测量点的 高程 位置。19、调节调焦螺旋可减小或消除视差,其顺序为先目镜后 物镜 20、在施工测量中,建立高程控制点时,一般采用四等水准要求,即允许误差h允= 或 21、从已知水准点测到待测点,再从已知水准点开始重测一次称为 复测法 22、从已知水准点开始测到待测点作为起始依据,再按相反方向测回到原来的已知水准点称为 往返测法 23、国产DS3精密水准仪每千米往返测平均高差中误差为 1mm 24、A点的高程为35.712m,后视A点的读数为0.983m,前视点B的读数为1.149m,则A,B两点的高差是 -0,066 25、普通视距测量时,上下丝在标尺上读数的尺间隔i=0.42m,竖直角=18,则测站到立尺点的水平距离是 37.989m 。26、水准测量路线可布设成 附合水准路线 、 闭合水准路线 和支水准路线。 27、水准仪十字丝交叉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望远镜的 视准轴 。三、问答题1、水准测量的原理是什么(6分)?通过水准仪提供一条水平视线所截取的前、后水准尺的读数来确定地面点之间的高差。(6分)2、视差的概念及如何消除视差(7分)?所谓视差就是指目标影像为成像于望远镜的十字丝分划板上而产生的误差(3分)通过调节目镜螺旋对目镜进行对光,使目镜内的十字丝分划板上的十字丝清晰(4分)3、水准路线布设的方式主要有哪些(6分)?附和水准路线(3分) 闭合水准路线(3分)4、高程测量的方式主要有哪些?(6分)水准测量(2分)三角高程测量(2分)边长测高法(2分)四、计算题1、如图中所示,已知A点高程,测得后视读数为,1、2、3三点的前视读数分别为,试求1,2,3三点的高程。解:先计算视线高度(3分)则各待定点的高程分别为(3分)(3分)(1分)2、如图为一附合水准路线,A,B为已知水准点,A点高程为60.376 m,B点高程为63.623 m,点1,2,3为待测水准点,各测段高差、测站数、距离如图所示。计算高差闭合差,并校核结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5分)fh=h-( HB- HA)=3.315m-(63.623-60.376)m=+0.068m因是平地,闭合差容许值为:(2)fh容=,故其精度符合要求。(5分)3、某测量人员在A、B两点间进行往返水准测量,已知测得HA=8.475m,h往=0.028mm,h返=-0.018,若A,B间的路线长为3km,请求出改正后B点高程。(1)实际高差闭合差(2分)Fh=h往+h返=0.028-0.018=0.010mm(2)允许闭合差(2分)fh允=+40=+69mm(3)改正后往返测高差(4分)(4)B点高程(2分)=8.475+0.023=8.498(m)4、如图所示,设水准点A的高程为,计算各测段的观测高差及B点的高程测站点号水准尺读数高差(m)高程(m)备注后视读数(a)前视读数(b)A21420.884123.446TP11258928-0.307TP2123516640.233TP314311672-0.402B2074123.8546.4065.9980.408计算校核a-b=6.406-5.998=+0.408,h=+0.408每个数字1分5、如图,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86.785 m,往、返测共有16站。求高差闭合差及允许闭合差(1)fh = h往+ h返=-1.375 m +1.396 m =+0.021 m(5分)闭合差容许值为: (2)(5分)6、某测量员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四等水准测量中的一个测站观测数据如表所示,请依据表进行复核并求出高差中数。测站和编号后尺前尺方向和尺号水准尺读数K+黑-红高差中数黑面红面 21212196后19346621017471821前20086796-137.437.5-0074-0175+1-0074.5-0.1-0.1每空1分7、 已知A点的高程HA=8.464m,求B点的高程。各测段的读数如图所示。(10分) 1.602 1.527 1.425 1.400 1.412 1.228 1.362 0.936 A TP3 TP1 TP2解:HB=HA+(a-b)=8.464+1.228+1.425+1.602+1.412-1.362+1.400+1.527+0.936=8.464+(5.667-5.225)=8.464+0.442=8.906m 答:B点的高程是8.906m。8、 已知A点的高程HA=6.842M,求B点的高程。各测段的读数如图所示。(10分) 2.080 0.996 2.350 1.400 2.032 1.703 0.905 1.178 TP2 TP3 B PT1 A解:HB=HA+(a-b)=6.842+7.367-5.277=8.932m 答:B点的高程是8.932m。模块四、角度测量与经纬仪一判断题(每题1分)1、 所谓盘左是指竖直度盘在望远镜的左边。()2、 水平角度测量时,采用改变各测回之间水平度盘起始位置的方法,可以消除度盘刻画不均匀的影响()3、 水平制动螺旋与微动螺旋都属于控制水平方向转动()4、 经纬仪是测量方位角的主要仪器。()5、 当一个测站上需要观测三个或三个以上方向时,通常采用测回法观测。()6、 用经纬仪观测一个水平角度,盘左和盘右各测一次称为两个测回。()7、常用的水平角的观测方法有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 )二填空题(每空2分)1、水平角度测量时,角值=b-a.现知读数a为823324,读数b为1024212则角值是 200848 2、竖直角绝对值最大值 90 3、水平角观测时,各测回间改变零方向度盘位置是为了削弱 度盘分划 误差的影响。4、经纬仪对中误差所引起的角度偏差与测站点到目标点的距离成 反 比。5、经纬仪视准轴检验和校正的目的是是视准轴 垂直 横轴。6、测量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可以消除 指标差 误差的影响。 7、观测水平角时,照准不同目标时,照准不同方向的目标,应盘左 顺 时针,应盘右 逆 时针。8、为了确定地面 点的位置 ,必须测量水平角度和水平距离9、同一方向上盘左和盘右读数之差2C= 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 10、DJ6级光学经纬仪半测回归零差为 18 。11、DJ6级光学经纬仪各测回同一方向值互差为 24 。12、用竖盘为天顶式顺时针注记的经纬仪观测某竖直角时,竖盘读数是9330 ,则其竖直角为 -330 。13、用竖盘为天顶式顺时注记的经纬仪观测某竖直角时,竖盘读数是8230,则其竖直角为 730。14、整平时气泡最大不超过 1 格。三、问答题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的原理(7分)?经纬仪有水平安置的度盘,度盘的中心和所测角的顶点在同一铅垂面,(3分)另外经纬仪有能够高低、右旋转照准目标的照准设备及能在度盘上读出方向值的指标线。(4分)2、经纬仪测量竖直角的原理(6分)?通过经纬仪上的竖直度盘读数与水平视线的指标读数之间的差进行的。3、在经纬仪角度测量中为什么要求尽量向标杆根部瞄准(7分)?因为标杆立在地面上时会倾斜,进而产生目标偏心差,(3分)目标偏心差与倾斜角成正比,目标偏心差越大,若瞄准的部位高,则目标偏心差大(2分),另外目标偏心差和方向线长成反比,因此在边长较短时,应特别注意目标偏心。(2分)4、经纬仪各轴线之间应具备怎么的几何关系?(7分)水准管轴垂直仪器的竖轴(2分)仪器的横轴垂直望远镜的视准轴(2分)仪器的竖垂直仪器的横轴(3分)5、角度观测中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值法可以消除哪些系统误差?(7分)(1)视准轴与望远镜的横轴不垂直的误差(2分)(2)经纬仪竖轴与望远镜横轴不垂直的误差(2分)(3)单指标读数DJ6型经纬仪的照准部偏心差(2分)(4)经纬仪的竖盘指标差(1分)四、计算题1、完成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的计算方法(10分)(每空2分)测站竖盘位置目标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平均角值( )O第一测回左A 0 12 4884 35 1884 35 2784 35 28B 84 48 06右A180 13 0084 35 36B264 48 36O第二测回左A90 08 1884 35 3684 35 30B174 43 54右A270 08 3684 35 24B354 44 003、完成竖直角观测手簿的计算(10分)测站目标竖盘位置竖盘读数()指标差()半测回竖直角()平均竖直角()备注OA左 81 47 36278 12 24(2分)8 11 57(1分)右 278 11 308 11 30(2分)B左 96 26 42246 26 42(2分)6 26 18(1分)右 263 34 066 25 54(2分)4、某测量小组拟用3个测回测一水平角。试问:每一测回开始时,水平度盘应置于什么角度?(10分)=180/n A0=180/3=60(5分)0、60,120(5分)模块五、钢尺量距一判断题(每题1分)1、 丈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必须在两点之间的直线上进行。()2、 象限角为锐角()3、 国家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是: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设、逐级控制()4、 标杆的主要作用是标定直线的方向。()5、 如地面起伏不大时,可将钢尺拉平进行丈量。()6、 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直线定向。()7、用同一根钢尺分别丈量100m和150m的两段距离,其往返不符值均为6cm,则它们的相对误差是相同的。( )二填空题(每空2分)1、直线的象限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起,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量算到直线的锐角,其角值为 090 2、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中误差为 1/7488 3、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 6 。4、确定直线与 标准方向线 之间夹角关系的工作称为直线定向。5、在测量学科中,距离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有 钢尺量距 电磁波测距和水准仪测距。6、在第二象限中,象限角R与方位角A的关系为 R=180-A。 五、计算题1、某测量小组使用一钢尺丈量了A、B两点间的直系距离,丈量出A、B之间距离为48.868m。已知该钢尺的名义长度为50.000m,钢尺检定的温度为20,此时整尺长的改正数0.002m,丈量时温度为30,钢尺温度膨胀常数=0.000011m/(m)。请求出A、B两点间的实际距离。(10分)(1)尺长改正(4分)=48.8680.002/50.000=0.00195m(2)温度改正数(4分)=48.8680.000011(30-20)=0.00538m(3)AB两点之间的距离(2分)=48.868+0.00195+0.00538=48.875m2、设用标准尺丈量得基准线的实际长度为149.987m,用名义长度为30m的被检定钢尺丈量基准线的长度为150.018m,丈量时量得平均温度为26。求被检定钢尺在检定标准温度20时的尺长方程式。钢尺线膨胀系数为0.000012 (10分)根据D和的数值可求出被检定钢尺的尺长改正数为:(3分)所以被检定钢尺在时的尺长方程式为:(3分)若要将检定时温度改算成20,应先求出该钢尺在时的长度(含尺长改正数),即(2分)故被检定钢尺在检定温度为20时的尺长方程式为:(2分)3、某测量小组在测站A进行视距测量,仪器高i=1.45,望远镜盘左照准B点标尺,中丝读数=2.56m,视距间隔l=0.586m,竖盘读数L=9328。请求出水平距离D和高差h。D=100lcos(90-L)=1000.586cos(90-9328) =58.386m(5分)h=Dtag(90-l)+i-=58.386tag(-328)+1.45-2.56=-4.647m(5分)4、某测量小组使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现在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10分)(1)次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K=(D1-D2)/ (D1+D2)/2=(217.38-217.30)/(217.30+217.38)/2=1/2700所以精度满足要求(5分)(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以允许相差多少毫米?最大允许误差为1001/2700=37mm(5分)模块六、误差一、填空每空2分1、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主要来自 观测仪器 、 观测者 、 外界条件 。五、计算1、 对某角进行了6次等精度的观测,各次观测值列于表5-2中。试计算观测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10分) 观测次数观测值 V ( ) vv 1 45 36 24 +15 225 2 45 36 42 3 9 3 45 36 54 15 225 4 45 36 36 +3 9 5 45 36 30 +9 81 6 45 36 48 9 81 0 630观测值中误差解 算术平均值: 453639(2分) 11.2(4分)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4.6 (4分) 该角值为: 453639 4.62、 在1:1000的地形图上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得图上两点的距离d =62.3mm,在地形图上量距中误差md = 0.3mm .求两点的实地距离D及中误差mD 。(10分)解 因 D=Md (M 为地形图的比例尺分母)所以: D = 1000d = 1000 62.3 mm = 62300 mm(5分) mD =Mmd = 1000 (0.3)mm = 300 mm(5分)3、 在水准测量中每侧站的高差h = a b ,DS3 型水准仪读数时估读毫米的误差范为3 mm ,即,求每侧站的高差h(10分)的中误差。解 (5分)即(5分) 故规定DS3 型水准仪每侧站的高差之差范围为5mm 。4、 已知在地面上有矩形ABCD,AB = 46.38m , BC = 3 6.56 m ,且已知 , ,求矩形面积及其中误差。(10分)解 设AB = a = 46.38m , , BC = b = 3 6.56 m , , 面积S = ab , 面积S的中误差为(3分)则 :面积S = ab = 46.38m 3 6.56 m = 1695.6528 m2 由关系式 S = ab 得 (2分)将上式换成一般函数中误差公式的形式,即: 则: = 1.436(m2)(5分)5、设某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现已测得、并已知测角中误差分别为 ,试求的角值及其中误差。(10分)解 = 180 (5分) (5分) 6 某台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每测回角度中误差为10。今用这台经纬仪测一角度,要求测角中误差为5,问至少要观测几个测回?(10分)解 根据等精度观测时,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5分)且因为:m = 10, M = 5所以 (5分)三、问答题1、产生系统误差原因主要有哪些方面?(1)仪器(2分)(2)观测者(2分)(3)外界条件(3分)模块七、小区控制测量一判断题(每题1分)1、 等高线是连续闭合的曲线,不可以中断。()2、 正反坐标方位角差一点是180()3、 坐标正算是指根据一条边长的方位角与水平距离,计算坐标增量()4、 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aAB=225则直线BA的距离和方位角aAB=45。()5、 在导线计算过程中,如果发现角度闭合差或导线坐标闭合差大大超过允许值,则说明测量外业或内业计算有错误。()6、 按照规定,三、四等水准测量在观测时,应采用普通DS3型水准仪和双面尺,用中丝读数法并进行往返测。()7、 测设的基本工作是测设已知的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 )二、填空题(每空2分)1、测设点位的极坐标是根据 角度和距离 来测设的。2、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到直线的水平角,称为该直线的 方位角 3、导线的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 支导线 。4、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按 角度 个数平均分配。5、已知A、B两点间边长为188.43m,A,B的方位角为1460700,则A,B两点间的X坐标增量是 -156.43 。6、某导线全长620m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为fx=0.12m,fy=-0.16m,则导线全长闭合差为 0.02m 。7、某导线全长620m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为fx=0.12m,fy=-0.16m,则导线相对闭合差 1/3100 8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1212336则坐标反方位角为 3012336 9、附合导线的转折角一般采用 测回 进行观测。10、在第象限时,象限角AB和坐标方位角RAB的关系为 AB = RAB 。11、 在第象限时,坐标增量X0,Y0,象限角AB和坐标方位角RAB的关系为 AB = RAB+360。12、直线AB的方位角AB =8240,则其反方位角B A = 26240 。13、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的累积值不超过 10 m。三、问答题1、布设水准点的步骤及注意的问题(7分)?(1)选点(1.5分)。水准点尽可能沿各类道路进行布设,其位置应选在土质坚硬,易于观察、使用便利、地下水位低,并能够长期保存的安全地方(1.5分)。(2)埋石(1.5分)。水准点选点后应该设水准标石河水准标志,水准标志分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国家水准点采用永久性标石,埋在冰冻线以下。临时性水准点可用露出在地面的坚硬岩石或屋脚用油漆作记号代替,也可将大木桩打入地下,水准点埋设后应在图上绘出水准点与附近固定建筑物或其他地物的关系图,并写出水准点的编号(2.5分)。2、选在平面导线点应该注意哪些问题(7分)?(1)相邻导线间通视良好,以便于进行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2分)。(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2分)(3)在点位上,视野应该开阔,便于周围地物和地貌的测绘和放样。(1分)(4)导线点间距最好大致相等,最长不超过平均间距的2倍,相邻点的间距尽量不使相差悬殊(1分)(5)导线的数量足够,密度应均匀分布在测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1分)3.何谓导线?导线布设有哪几种形式?(7分)答:将相邻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导线布设有附合导线,闭合导线和支导线三种形式。4.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有哪几种方法?(6分)答: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有:1、直角坐标法。(1分)2、极坐标法。(1分)3、角度交会法。(1分)4、距离交会法。(1分)5、全站仪坐标放样法。(2分)四、计算题1、如图所示计算角度闭合差及允许闭合差并进行调整?(10分)(1)角度闭合差f的计算与调整闭合多边形理论上的内角总和应为理(n2)180 角度闭合差f,即f测理测(n2)180=-66 (4分)(2)容许角度闭合差f容的计算对图根导线而言,其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应为f容60 ff容,测角精度符合要求。(3分)(3)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各角的改正数为(3分)2、某控制测量小组的相关数据,完成该控制测量内业计算(10分)?点号观测角()坐标方位角()边长(m)坐标(m)xyA237 59 30B99 01 082507.6931215.632157 00 38(2分)225.8531167 45 362299.778 (1分)1303.841 (1分) 144 46 14 (2分)139.0322123 11 242186.210 (1分)1384.042 (1分)87 57 38 (2分)172.57132192.3511556.5043、如图所示,已知控制测量小组测得A,B两高级点的坐标分别为xA=600.00m,yA=400.00m.xB=500.00m,yB=500.00,测得B=750000,B1边平距SB1=120m,请求出1点的坐标x1,y1(10分)(1)反算AB的方位角AB根据公式及已知条件,AB在第象限,像限角RAB=45,故AB=180-45=135(3分)(2)推算B1的方位角B1=AB+B180=30(3分)(3)推算1点坐标(4分)x1xB +DB1cosB1=500+120cos30=603.92my1yB +D12sinB1=500+120sin30=560.00m4、如图所示传递坐标方位角,已知AB边坐标方位角AB=153627测得各转角大小为1=495456,2=823814,3=624752,4=624752,5=1144825,请求出DC边的坐标方位角DC(10分)DC=AB+1+2-180+3-180-4+180+5-180(5分)=433746(5分)5、如图所示,由已知点A和B及待定点C和D组成一条支导线,已知AB=12020,B点的坐标X=5000.00m,Y=5000.00m,水平距离BC=100m,CD=90m.请推算其余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待定点C、D的坐标? (15分) N C A B12840 D 22940 解:B C=AB +180-右=12020+180-22940=7040 C D=B C +180-右=7040+180-12840=12200(5分)XBC=DBC*COS aBC=100m * COS7040=33.11mYBC=DBC*Sin aBC=100m * Sin7040=94.36mXCD=DCD*COS aCD=90m * COS12200=-47.69mYCD=DCD*Sin aCD=90m * Sin12200=76.32m(5分)XC=XB+XBC=5000.00+33.11=5033.11m XD=XC-XCD=5033.11-47.69=4985.42 mYC=YB+YBC=5000.00+94.36=5094.36mYD=YC+YCD=5094.36+76.32=5170.68m(5分)答:C点的坐标XC=5033.11m,YC=5094.36m。 D点的坐标XD=4985.42 m,YD=5170.68m。6、 如图所示,已知控制点B和A的坐标及待定点P的设计坐标,请用极坐标法计算测设待定点P的测设数据。(15分)(请任意选一个已知点作为测站点,计算测设数据并在图上注明) Px=230.000m y=520.000m Bx=210.000my=480.000m A x=154.000m y=577.000m解:一、若在A点设测站,则计算如下:A p =360- arctg(YAB/XAB)=360- arctg(577.000-520.000/154.000-230.000)=3230748 4分AB=360- arctg(YAp/X Ap) =360- arctg(577.000-480.000/154.000-210.000)=2995955 8分A=AP-AB =3230748- 2995955=230753 12分DAP= 15分二、若在B点设测站,则计算如下:B p =arctg(YB A/XB A)=arctg(480.000-520.000/210.000-230.000)=632606 4分B A=180- arctg(YB p/XB p) =180- arctg(480.000-577.000/210.000-154.000)=180- 600005=1195955 8分B=B p-B A =1195955-632606 =563349 12分DBP= 15分以上两种计算结果由学生任选一种均对。7、 如图所示,已知控制点A和B的坐标及待定点P的设计坐标,请用极坐标法计算测设待定点P的测设数据。(15分)(请任意选一个已知点作为测站点,计算测设数据并在图上注明) B x=200.000m y=480.000m A x=165.000m y=585.000mPx=150.000m y=505.000m解:一、若在A点设测站,则计算如下:AB=360- arctg(YAB/XAB)=360- arctg(585.000-480.000/165.000-200.000)=2882606 4分A p=180+rctg(YAp/X Ap) =180+arctg(585.000-505.000/165.000-150.000)=2592249 8分A=AB-AP =2882606- 2592249=290317 12分DAP= 15分二、若在B点设测站,则计算如下:B A=180- arctg(YB A/XB A)=180- arctg(585.000-480.000/165.000-200.000)=180- 681155=1082606 4分B p=180- arctg(YB p/XB p) =180- arctg(480.000-505.000/200.000-150.000)=180- 450000=1532606 8分B=B p-B A =1532606-1082606 =450000 12分DBP= 15分以上两种计算结果由学生任选一种均对。8、如图所示,由已知点A和B及待定点C和D组成一条支导线,已知AB=4630,B点的坐标X=5000.00m,Y=5000.00m,水平距离BC=120m,CD=90m.请推算其余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待定点C、D的坐标? (15分) N 22950 13220 D A B C 解:B C=AB -180+左=4630+180+22950=9620 C D=B C -180+左=9620+180+13220=4840XBC=DBC*COS aBC=120m * COS9620=-13.24mYBC=DBC*Sin aBC=120m * Sin9620=119.27mXCD=DCD*COS aCD=90m * COS4840=59.44mYCD=DCD*Sin aCD=90m * Sin4840=67.58mXC=XB-XBC=5000.00-13.24=4986.76m XD=XC+XCD=4986.76+59.44=5046.20mYC=YB+YBC=5000.00+119.27=5119.27mYD=YC+YCD=5119.27+67.58=5186.85m答:C点的坐标XC=4986.76m,YC=5119.27m。 D点的坐标XD=5046.20m,YD=5186.85m。模块八、地图的应用二、填空题(每空2分)1、等高距是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 高程之差 。2、一组闭合的等高线是山丘还是盆地,可根据 高程注记 来判断 。 3、等高线平距越大,表示坡度 越小 。4、将测量模型数字化,采样并计入磁质,由计算机屏幕编辑,用数控绘图仪绘制的地图称为 数字地图 。5、在地形图上,量得A点高程为21.17m ,B点高程为16.84m,AB 距离为279.5m,则直线AB的坡度为 -1.5 。6、在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的高差hAB为6.12,A,B两点间距离为438m则直线AB的坡度为 1.4 。7、在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的坐xA=100.01m,yA=200.04m.xB=150.01m,yB=150.04则AB两点间的距离 1/3100 8、道路纵断面图的高程比例尺通常采比水平距离比例尺 大10倍 。9、城市建筑区、平地、丘陵地的相邻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0.4mm 。10、地形图的检查分为 室内 检查和室外 检查11、大比例尺测图进行取点时,道路转折点处的圆曲线边线应至少测定 3 点。12、地形图的基本应用有求点的坐标,求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 求直线的方位角 、求点的高程 和求两点间的坡度。四、问答题1、 什么叫等高线?什么叫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7分)答: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相邻两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2、何谓比例尺?何谓比例尺精度?(7分)答:地形图上任意线段的长度d与它所代表的地面的实际水平长度D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4分)地形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3分)模块九、建筑施工测量一判断题(每题1分)1、 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