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镇古樟现状及保护研究.doc_第1页
高坪镇古樟现状及保护研究.doc_第2页
高坪镇古樟现状及保护研究.doc_第3页
高坪镇古樟现状及保护研究.doc_第4页
高坪镇古樟现状及保护研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坪镇境内古樟现状调查及保护研究 高坪初级中学183班科学小组 执笔: 指导老师:朱顺清 贝淑兰 摘要:通过对浙江第一古樟的生长现状调查、生长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古樟保护与景点建设相结合,筑堤保树与改路保树、拆庙护树相结合,以低水位人工湖指示地下水位高度,通过泵提排水控制古樟地下水位等古樟就地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古树名木;影响因素;就地保护;浙江 古树名木是古气候、古地质等环境变化和人类历史活动的见证者,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蕴含优良的遗传基因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生态、旅游、经济价值,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保护古树名木意义重大。 属1998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是省内迄今为止记载1 的 最大古樟,胸径4.58米,树龄1600年,冠幅3028米,位于丽水市莲都区路弯村、瓯江北岸边,是丽水市瓯江风景游览线上的重要景点。 为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品位,增加城区水面,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并结合发电功能,丽水市政府决定在城区下游建设开潭水利枢纽工程。开潭电站淹没红线高程将达到47.5米,如无特殊保护措施,位于瓯江边海拔48 38 米的浙江第一古樟整个根部将被淹没水中。樟树(香樟)习性虽喜湿润环境并耐短时水湿,但根系长期浸水,必将导致其死亡。随着开潭电站蓄水期日渐临近,古樟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1 国内古树名木就地保护研究现状 就地保护,是古树名木保护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工程成本低、风险系数小,较好地保持古树原有的自然风貌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国内各地相继对古树名木就地保护进行研究,其技术措施主要有加强树体的管护、改善古树名木生存环境条件等 25 ,而在改善古树名木生 存环境条件方面,以古树保护与景点建设相结合,筑堤保树与改路保树、拆庙护树相结合,以低水位人工湖指示地下水位高度,通过泵提排水控制古树地下水位等保护措施未见报道。 2 古樟生长现状及影响生长因素分析 2.1 生长环境与现状 2.1.1 地理位置 古樟位于丽水市莲都区路弯村,瓯江北岸边,东北面傍公路(柏油路面)急弯处,东南面靠樟津溪,西南面临瓯江大溪支河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230,北纬282730。支河道正常水位为44米左右,支河道与瓯江干流之间有面积约为30亩、高程为45.8米的江中淤地, 西北面为村民铺设的水泥路,古樟周围坡度大、场地狭小。 古樟南面树干基部有附近村民新建供奉“树神”的小庙、香炉等非法建筑。 2.1.2 气候条件 古樟生长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8C,极端最低温-7.7C,极端最高温43.2C;年均降水量1412.8毫米,最大降水量1956.4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83.0毫米;常年无霜期255.6天。 2.1.3 保护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古樟南侧的泥质堤坝曾遭受洪水冲刷,因根部失去支撑而向江中一侧倾斜。1996年11月,当地政府在古樟外侧修筑石砌围堰加以保护,古樟原根茎(下部根茎高程47.0米,上部根茎高程49.0米)在现围堰平台高程(为48.04米)以下约1.0米处。1997年12月,路湾古樟作为古树名木被莲都区人民政府挂牌(牌号030)保护。 2.2 生长影响因素分析 2.2.1 电站建设的影响 开潭电站蓄水水位高程47.5米,蓄水后比现正常水位高出3.5米,古樟根系绝大部分将被淹没水中。 2.2.2 生存空间的缩小 古樟根部西面和北面的地表被硬化处理,树干南面是小庙,树冠达1亩多的古樟根部能自由呼吸的生存空间不足100 平方米,营养空间狭小,影响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使古樟的树干基部和根部的吸水和呼吸无法正常进行,导致水分运输和养分制造的困难。 2.2.3 火灾隐患的威胁 樟树富含芳香油物质,火灾是造成大多古樟树死亡的原因。古樟树干基部常年有人烧香、纸以祭祀“树神”,存在严重火灾隐患。 3 保护措施 3.1 筑堤保树 在古樟树外侧85米处修防洪堤,防洪堤高程52.0米,长度420米。为指示古樟地下水位高度(通过泵提排水控制古樟地下水位),降低由于防洪堤外水面上升而导致增加古樟根部地下水的水压,结合景点建设,将堤内古樟南面部分原瓯江支河道,改为低水位人工湖,湖面高程44.0米,堤内其余地方用土填平,可增加面积约15000平方米的用地。 39 对现公路桥北侧高程在48.0米以下的樟津溪河段进行防渗处理,公路桥南面沿樟津溪流方向建设宽5米、长100米的防渗泄洪道,与人工湖相连通。 3.2 改路保树 结合防洪堤建设,将现有的公路移至防洪堤,并挖去古樟西北面、东北面的水泥和柏油路基路面,覆以种植土,以保证古樟根系有充足的呼吸空间。 3.3 拆庙护树 拆除周边小庙等非法建筑物,恢复古树原有的生长环境。 3.4 景点建设 古樟基部周围20米范围加设高1.5米钢丝网护栏,严禁游人入内。结合游览休憩、古树知识宣传、古樟保护记载等,在安全的地方另建纪念性仿古建筑,既兼顾尊重当地群众祭祀“树神”习俗,又消除火灾隐患。 参考文献: 1 沈璇,毛志忠主编.浙江省林业志 M.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1.180181 2 英栋材,卢树洁 ,梁丽华等. 广州古树名木养护 复壮技术研究J.广东园林1995(4):1925 3 徐德嘉,徐向扬. 土壤管理对古树名木复壮的研究 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6,9(4):16 4 熊和平.南方古树名木复壮技术研究J. 武汉城市 建设学院19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