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电路设计.doc_第1页
高频电子电路设计.doc_第2页
高频电子电路设计.doc_第3页
高频电子电路设计.doc_第4页
高频电子电路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目录 摘要 3 1 谐振电路 4 1 1 串联谐振回路 4 1 2 并联谐振回路 5 2 谐振放大器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6 2 1 谐振放大器及组成 6 2 2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7 2 3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质量指标 8 3 影响谐振放大器的稳定因素 9 3 1 影响放大器稳定的主要因素 9 3 2 反馈对谐振放大器的影响 11 3 2 1 自激 11 3 2 2 电磁干扰 12 4 谐振放大器稳定性措施 13 4 1 中和法 13 4 2 失配法 15 总结与体会 17 主要参考文献 17 3 摘要 所谓谐振放大器 就是采用谐振回路 串 并联及耦合回路 作负 载的放大器 根据谐振回路的特性 谐振放大器对于靠近谐振频率的信 号 有较大的增益 对于远离谐振频率的信号 增益迅速下降 所以 谐振放大器不仅有放大作用 而且也起着滤波或选频的作用 工作稳定性是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直流偏量 晶体管参数 电 路元件参数等发生可能的变化时 放大器的主要特性的稳定程度 一般 的不稳定现象是增益变化 中心频率偏移 通频带变宽 谐振曲线变形 等 极端的不稳定状态时放大器自激 致使放大器完全不能正常工作 其内部原因与反馈有关 反馈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晶体管内部的反馈 自激 二是晶体管外部电磁干扰 因此 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 减少传输导纳 单向化 减少噪声与干扰等稳定电路的方法 4 1 谐振电路 在具有电阻 R 电感 L 和电容 C 元件的交流电路中 电路两端的 电压与其中电流相位一般是不同的 如果我们调节电路元件 L 或 C 的参数或电源频率 可以使它们相位相同 整个电路呈现为纯电 阻性 电路达到 的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谐振 在谐振状态下 电路的总阻抗达到极值或近似达到极值 研究谐振 的目的就是要认识这种客观现象 并在科学和应用技术上充分利用谐振 的特征 同时又要预防它所产生的危害 按电路联接的不同 有串联谐 振和并联谐振之分 1 1 串联谐振回路 如图 1 1 1 在电阻 R 电感 L 及电容 C 所组成的串联电路 中 当容抗 XC与感抗 XL相等时 即 XC XL 电路中的电压 U 与电流 I 的相位相同 电路呈纯电阻性 这种现象叫 串联谐振 图 1 1 1 串联谐振回路 5 当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 电路的阻抗 Z R 电路中总阻抗最小 电 流将达到最大值 当 X L 1 C 0 时 即有 0 此时电路发生了谐 振 并且通过谐振可以使有用的电信号通过 即当电路的激励的频率等 于电路的固有频率时 电路的电磁振荡的振幅也将达到峰值 这也是它 的选择性 同时它还必须满足一定的频带宽度 1 2 并联谐振回路 如图 1 2 1 在电感线圈 L 电容器 C 与外加信号源相互 并联的 振荡电路中 当电容的大小恰恰使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同相位 即电 源电能全部为电阻消耗 成为电阻电路时 叫作并联谐振 并联谐振是一种完全的补偿 电源无需提供无功功率 只提供电 阻所需要的有功功率 谐振时 电路的总电流最小 因此 并联谐 振也称为电流谐振 图 1 2 1 并联谐振回路 6 2 谐振放大器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2 1 谐振放大器及组成 所谓谐振放大器 就是采用谐振回路 串 并联及耦合回路 作负 载的放大器 根据谐振回路的特性 谐振放大器对于靠近谐振频率的信 号 有较大的增益 而对于远离谐振频率的信号 增益迅速下降 所以 谐振放大器不仅有放大作用 而且也起着滤波或选频的作用 谐振放大器有又可分为调谐放大器 通称高频放大器 和频带放大 器 通称中频放大器 前者的调谐回路需对外来不同的信号频率进行 调谐 后者的调谐回路的谐振频率固定不变 谐振放大器组成大致有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原理电路图如图 2 1 1 多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参差调 谐放大器和集中选择性放大器等 Q 2N3904 C2 R4 R3 R1R2 T C1 C3 C GND 图 2 1 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7 2 2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对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来说 由于信号小 可以认为它工作在晶体管 或场效应管 的线性范围内 这就允许把晶体管看成线性元件 因此 可作为有源线性四端网络来分析 它主要用在各种无线电接收设备及高 频仪表中 其主要作用是放大微弱的高频有用信号 同时抑制无用干扰 信号 其电路如图 2 2 1 1K 1K 图 2 2 1 晶体管放大器 图 2 2 2 y 参数等效电路 8 电路图 2 2 2 为晶体管的 y 参数等效电路 此等效电路不仅与晶 体管有关 而且与外电路有关 1 2 0 3 通过 1 3 可得 4 5 Yy yy Y s ie refe o yoe 由上式说明 输入导纳 YI与负载导纳 YL有关 这反映了晶体管有 内部反馈 而这个内部反馈是由反向传输导纳 YRE所引起的 输出导纳 YO与信号源导纳 YS有关 这也反映了晶体管存在内部反馈 而这个内 部反馈也是由 YRE引起 晶体管的正向传输导纳越大 则放大器的增益 也越大 2 3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质量指标 对于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它有以下主要质量指标 1 增益 放大器输出电压 或功率 与输入电压 或功率 之比 称为放大器的增益或放大倍数 用 AV 或 AP 我们希望每级放大器的 增益尽量大 使满足总增益时级数尽量少 放大器增益的大小 取决于 9 所用的晶体管 要求的通频带宽度 是否良好的匹配和稳定的工作 2 通频带 由于放大器所放大的一般都是已调制的信号 而已调制 的信号都包含一定的频谱宽度 所以放大器必须有一定的通频带 以便 让必要的信号中的频谱分量通过放大器 放大器的通频带决定于负载回 路的形式和回路的等效品质因数 QL 此外 放大器的总通频带随着放大 级数的增加而变窄 并且 通频带越宽 放大器的增益就越小 两者是 互相矛盾的 3 选择性 放大器从含有各种不同频率的信号总和 有用的和有害 的 中选出有用信号 排除有害 干扰 信号的能力 称为放大器的选 择性 选择性有两个基本指标 矩形系数和抑制比 4 工作稳定性 工作稳定性是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直流偏置 晶 体管参数 电路元件参数等发生可能的变化时 放大器的主要特性的稳 定程度 一般的不稳定现象是增益变化 中心频率偏移 通频带变窄 谐振曲线变形等 5 噪声系数 在放大器中 噪声总是有害无益的 因而应力求使它 的内部噪声愈小愈好 即要求噪声系数接近 1 3 影响谐振放大器的稳定因素 3 1 影响放大器稳定的主要因素 放大器的工作稳定性是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 放大器的输入导纳 在前面讨论 Avo 时忽略了内部反馈 Yre 由于晶体管不是理想的单 10 向化元器件 存在着反向传输导纳Yre 输出电压反馈到输入端引起了输 入电流和输入阻抗变化 在某些特定的频率上 可能使放大器呈现负阻 甚至使放大器失去性能 处于自激振荡状态 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晶体 管内部负反馈对频率特性的影响如图 图 3 1 1 反馈导纳对放大器谐振曲线的影响 放大器的工作稳定性是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晶体管的参数 电路 元件参数等发生可能的变化时 放大器的主要特性的稳定程度 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不仅与内部反馈有关 实际上在实际的电路制 作中 还要考虑反馈引起的不稳定性 应用电路中 放大器外部的寄生反馈 都是以电磁耦合的方式出现 的 引起电磁干扰必然存在发射电磁干扰的源 能接收干扰的感应装置 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途径 由于频率高的缘故 干扰和接收装置几乎是 不可能避免的 关键是弄清楚耦合途径以及如何去截断它 在其放大器组成的放大电路中 随着放大器的级联 总的频带明显 11 减小 为保证一定的通频带 单级通频需加宽 单级增益就下降 而组 成的单调谐和双调谐回路不能很好的解决总增益和总带宽的问题 参差 调谐电路就是其中最好的办法 必须采用各种方法是电路保持稳定 3 2 反馈对谐振放大器的影响 在放大器的反馈中 反馈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晶体管内部的反馈 二是晶体管外部干扰 3 2 1 自激 在内部反馈中 自激是最重要的因素 放大器的输入阻抗等效电路 如图 3 2 1 所示 L C YsYi 图 3 2 1 放大器等效输入端回路 反馈导纳 YF 其中 YF 改变了回路的 QL值 YF引起回路失谐 YF 是频率的函数 在某些频率上可能为负值 即呈负电导性 它使回路的 总电导减小 QL值增加 放大器的通频带减小 增益也因损耗的减少而 12 增加 即负电导 YF供给回路能量 出现正反馈 当 YF gS yie 时 则回路总电导等于 0 放大器失去放大性能 处于自激振荡工作状态 从上面的分析中 当 YS Yi 0 时放大器产生自激 由式中可见 放大器的反馈能量抵消了回路损耗能量 且电纳部分也恰好抵消 因此 放大器产生自激的条件是 即 晶体管反向传输导纳 yre 愈大 则反馈愈强 上式左边值就愈小 该 值愈接近于 1 放大器愈不稳定 因此我们引入稳定系数 S 来表示放 大器的稳定性 根据上式可以推导稳定系数 分别为yfe yre的相角 S 表示放大器能稳定工作的条件 当 满足 Ys Yi 0 时 S 1 时放大器自激 S1 时 放大器存在潜在不稳定 只有当 S 1 时内部反馈最小 放大器才工作 稳定 3 2 2 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的耦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传导耦合 导线经过有干扰的环境 即拾取干扰信号并经导线传 13 导到电路而造成对电路的干扰 称为传导耦合 或者叫直接耦合 2 共阻抗耦合 当两个电路的电流经过一个公共阻抗时 一个电 路的电流在该公共阻抗上形成的电压就会影响到另一个电路 3 感应耦合 a 电感应耦合 容性 干扰电路的端口电压会导致干扰回路中的 电荷分布 这些电荷产生的电场 得以部分会被敏感电路拾取 当电场 随时间变化 敏感回路中的时变感应电荷就会在回路中形成感应电流 这种叫做电感应容性耦合 b 磁感应耦合 干扰回路中的电流产生的磁通密度的一部分会被 其他回路拾取 当磁通密度随时间变化是就会在敏感回路中出现感应电 压 这种回路之间的耦合叫做磁感应耦合 4 辐射耦合 辐射源向自由空间传播电磁波 感应电路的两根导线 就像天线一样 接受电磁波 形成干扰耦合 干扰源距离敏感电路比较 近的时候 如果辐射源有低电压大电流 则磁场起主要作用 如果干扰 源有高电压小电流 则电场起主要作用 4 谐振放大器稳定性措施 4 1 中和法 此种方法起着消除 Yre 的反馈作用 它是在晶体管的输入端和输出 端之间引入一个外加的反馈电路即中和电路 由于Yre中包含电导分量 和电容分量 因此外部反馈电路也包括电阻分量 RN和电容分量 CN两部 分 并要使通过 RN CN的外部反馈电流正好与通过Yre所产生的内部反 馈电流相位差为 180 从而互相抵消 变双向器件为单向器件 通常 是在输出回路与晶体管基极之间接入一个电容来实现中和作用 该电容 14 亦称中和电容 线路如图 4 1 1 CN为外接电容 Cn L1 Cbc L1 L2 b d c a Ir In L2 Cbc Cn I ISIN a c d b 图 4 1 1 中和法的原理图 当电桥平衡时 cd 两端的回路电压 不会反映到 ab 两端 即输 出不影响输入 变双向器件为单向器件 电桥平衡时 两对边阻抗之比 相等 因此外接电容 由于 yre 与 w 有关 故中和法只能在一个频率上完全中和 接收 机中常用的中和电路如图 4 1 2 15 CN C 1 2 3 图 4 1 2 接收机中常用的中和电路 图中的 CN就是中和电容 通过相应的反馈可以互相抵消 4 2 失配法 此方法是指信号源内阻不与晶体管输入阻抗匹配 晶体管输出端负 载阻抗不与本级晶体管的输出阻抗相匹配 由于阻抗不匹配 输出电压 减小 反馈到输入电路的影响也随之减小 因此失配法是用牺牲增益换 来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放大器等效输入导纳为 要使放大器输入导纳 Yi 等于晶体管短路输入导纳 Yie 即使后 项为零 则必须加大 Y L 晶体管实现单向化 只与管子本身参数有关 因此失配法一般采用 16 共发 共基级联放大器实现 如图 4 1 3 因为共发电路中输入 输出 阻抗较高 共基电路中输入阻抗低 输出阻抗高 而共基的输入阻抗是 共发的负载 所以YL 大 BG1 BG2 合合 合合合 图 4 1 3 共发一共基级联放大器 Yo y yy y ib rbfb ob 又因为共发的 Yoe 较小 对 BG2 来说 BG1 的输出导纳就是它 的信号源内导纳 Ys 而Ys Yoe 小则 BG2 输出导纳 Y0 就只和共基 极晶体管 BG2 本身有关 而不受它的输入电路的影响 所以复合管的 输入和输出导纳基本上不再互相依赖 可把它看成单向器件 但是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中和法的优点是电路简单 增益不 受影响 其缺点是只能在一个频率上完全中和 不适合宽带 失配法的 优点是性能稳定 能改善各种参数变化的影响以及频带宽 适合宽带放 大 适于波段工作 其缺点是增益较低 17 总结与体会 通过这次高频课程设计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 使我更加熟悉和 了解了谐振放大器稳定性的工作原理 掌握了谐振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 标 以及影响谐振放大器稳定性的因素和解决不稳定性的措施 从而提 高了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设计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同时也 使我对待课程设计有了一些深刻感知 我认为 首先 我们要认真对待课程设计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例 如 在图书馆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上网搜索一些相关的知识 其次 在设计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