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一章 总则11.1 一般规定11.2 探测精度要求21.3 地下管线普查的工作内容及基本程序2第二章 已有地下管线的现况调绘62.1 一般规定62.2 现况调绘的工作内容6第三章 地下管线的探查83.1 一般规定83.2 实地调查93.3 仪器探查103.4 探查质量检验12第四章 地下管线测量154.1 一般规定154.2 地下管线的控制测量154.3 已有地下管线测量164.4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174.5 测量成果的精度要求18第五章 地下管线成果的数据格式195.1 一般规定195.2 地下管线数据文件195.3 地下管线图数据文件275.4 地下管线数据文件的检查29第六章 地下管线图编绘316.1 一般规定316.2 专业管线图的编绘336.3 综合管线图的编绘346.4 管线断面图的编绘356.5 管线局部放大图的编绘356.6 地下管线成果表的编制356.7 地下管线图编绘检查36第七章 建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377.1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软件377.2 地下管线数据库的建立377.3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38第八章 地下管线普查监理工作细则408.1 总 则408.2 任务履行监理438.3 作业监理438.4 计算机成果监理468.5 档案材料监理47第九章 普查成果验收509.1 一般规定509.2 验收509.3 成果交接和归档51附录A 地下管线普查安全保护规定52附录B 地下管线的类别代码和颜色53附录C 管线点符号图例及编码54附录D 管线线型图例及编码57附录E 管线对象编码表58E.1 给水管线58E.2 排水管线59E.3 燃气管线59E.4 电力管线60E.5 电信管线60E.6 广播电视管线61E.7 热力管线61E.8 工业管线62附录F 管线埋设方式63附录G 管线材质64附录H 明显管线点调查表65附录I 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66附录J 明显管线点重复量测检查表67附录K 隐蔽管线点重复探测检查表68附录L 地下管线点开挖检查表69附录M 管线点成果表70第一章 总则1.1 一般规定1.1.1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保证。为了完整、系统地作好该项工作,查明地下管线状况,统一沈阳市各种地下管线的探查、测量、图件编绘和成果数据库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程。1.1.2 沈阳市地下管线普查与资料编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技术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J27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1.1.3 地下管线普查的对象包括埋设于地下的各种给水、排水(含雨水、污水)、燃气、电力(含路灯)、电信(市话、长话)、广播电视、热力、工业管线及铁路、民航、部队等其它单位的专用管线。普查区内的给水、燃气、热力、工业管线的地上部分要同时进行普查,以保持管网的完整性。1.1.4 地下管线探查的取舍标准按表1.1.4执行。表1.1.4 地下管线探测取舍标准No.管 线 类 别取 舍 标 准1给水管径100mm2排水(含雨水、污水)方沟400400mm,管径300mm3燃气全测4电力(含路灯、交警)全测5电信全测6广播电视全测7热力全测8工业管道全测1.1.5 地下管线普查范围为建成区范围内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详见沈阳市地下管线普查道路名称代码一览表)。机关、单位、工厂、院校、住宅小区等内部不查。如需要上述非普查区的地下管线图时,由权属单位或投资方出资委托另行探测。但对穿越上述非普查区的主干管线(给水管径300mm、排水管径600mm、热力管径300mm、煤气管径200mm、电力、电信和广播电视电缆的全部)不能中断,以保持主干管线的连续性。1.1.6 地下管线普查应查明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走向、埋深、规格、材质、埋设时间和权属单位等,并编绘地下管线图。地下管线图包括综合管线图、专业管线图及局部放大图和断面图。1.1.7 地下管线探测与资料编制,平面坐标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并由沈阳市勘测资料管理部门统一提供控制资料与地形图。1.1.8 管线图的分幅与沈阳市1:500地形图分幅一致,成果图件基本比例尺为1:500。放大图和断面图采用1:501:200比例尺,为便于使用,比例尺的分母应采用25的倍数。1.1.9 在普查过程中,要同步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数据库的结构须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各测区的探测成果最后要置入沈阳市地下管线数据库并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应用。1.1.10 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对归档后的地下管线普查成果资料进行动态管理,将已拆除或新建的地下管线及时进行注销或登记,并对管线图和地下管线数据库作相应的修改,保持沈阳市地下管线图和地下管线数据库的现势性。1.2 探测精度要求1.2.1 地下隐蔽管线点的探查精度:水平位置限差ts = 0.10h;埋深限差th = 0.15h。当h0,量测位置高于地面时,埋深值0。3.2.10 各种圆管类地下管线的管径一律按公称直径填写;管沟、管块类为外廓线的宽高,乘号用大写字母“X”表示。电缆直埋时,管径项为电缆本身的直径。以沟道形式埋设的地下管线,当管沟(道)宽度大于和等于1.5米时,除正常探测沟(道)内的管线外,还要实测沟(道)的平面位置、顶板埋深、构筑材料和断面尺寸。3.2.11 管线载体的流向属性按下列规定填写:从起点流向终点时,流向的值为“1”;从终点流向起点时,流向的值为“2”;流向为双向时,流向的值为“3”;流向不清时,流向的值为“0”。3.2.12 当几种电缆的材质不同,材质组合填写时,电缆条数应分材质注明各自条数,如“铜12/光8”。3.2.13 地下管线权属单位的名称按管线办审定的标准名称填写。3.2.14 地下管线的建设年代准确到月时填写6位,如:“199608”;建设年代准确到年时填写4位,如:“1956”。3.3 仪器探查3.3.1 仪器探查是在现况调绘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测区不同的地球物理条件选用不同的物探方法和仪器对掩埋的管线进行探查。3.3.2 采用仪器探查地下管线,在现况资料不足或重要及复杂地段(如交叉路口等)进行搜索时,应进行重复扫描以确保管线无遗漏。3.3.3 地下管线探查,可供选择的方法有;电磁法、直流电法、磁测法、地震波法、红外辐射法等。物探方法的选定,应根据探查对象、探查任务、当地地球物理条件,并经过方法试验确定。不论选用何种物探方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被探查的地下管线与其周围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物性差异;被探查的地下管线所产生的异常场有足够的强度,能在地面上用仪器观测到;能从干扰背景中清楚地分辨出被查管线所产生的异常;探查精度达到规定的要求。3.3.4 探查地下管线应遵循以下原则: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优先采用轻便、有效、快速、成本低的探查方法;复杂条件下宜采用综合方法探查。3.3.5 测区开始探查前,应选用不同的仪器及不同工作方式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方法试验,通过已知管线上的数据比较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开挖点验证、校核,确定各种方法和仪器的有效性和精度,选择最佳的工作方法和最佳的工作参数。3.3.6 测区开始探查作业前,须对所有使用的仪器的性能和各项指标按说明书的要求做全面检查,未经检验的仪器不允许投入作业。在作业前和作业中应随时检查仪器的电池电压,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更换。3.3.7 仪器的选用,除考虑与方法试验所确定的方法技术相适应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有较高的分辨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获得被测地下管线的明显的异常信号,并能分辨管线产生的信号与干扰信号;满足本规程1.2.1条所规定的精度要求,并对相邻管线有较强的分辨能力;有足够大的发射功率,发射功率具有可选性,能满足测区探查深度要求;轻便、性能稳定、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有良好的显示功能;有快速定位、定深的功能;结构坚固、耐用,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在温差较大(-15至35)的天气里能正常工作。3.3.8 探查金属管道和电缆应根据管线的类型、材质、管径、埋深、出露情况、接地条件及干扰等因素选择有效的探查方法:金属管道宜采用电磁感应法,当存在相邻管线干扰并有出露点时,宜采用直接法;接头为高阻体的金属管道,宜采用频率较高的电磁感应法或夹钳法;当探查区为铁磁性干扰小时可采用磁场强度法和磁梯度法;管径(相对埋深)较大的金属管道,宜采用电磁感应法,也可采用磁法、电磁波法或地震波法;埋深(相对管径)较大金属管道,宜采用发射功率大,频率低的电磁感应法;电力电缆宜先采用被动源工频法,辅以主动源法;当电缆有出露端时,宜采用夹钳法;电信电缆和照明电缆宜采用主动源电磁法,有条件时可施加发射信号。3.3.9 非金属管道的探查方法,可按下列原则进行选择:有出入口的非金属管道宜采用示踪电磁法;钢筋混凝土管道可采用磁偶极感应法,但需加大发射功率,缩短收发距离;对于管径较大的非金属管道和地下人防巷道,可采用地质雷达法,当具有施工条件时,亦可采用直流电阻率法;热力管道或高温输油管道宜采用主动源电磁法和红外幅射法。3.3.10 当多条管线密集平行分布时,宜采用直接法及夹钳法,它能减少相邻管线的干扰,突出目标管线异常,是区分平行管线的有效技术手段,但要求管线必须有露头,且具有良好的接地条件。在不能实施直接法和夹钳法时,可采用电磁感应法,宜通过改变发射装置的位置和状态,以及发射的频率和功率,分析信号异常的强度和宽度等变化特征加以区分。3.3.11 当多条管线既平行又交叉,管线埋深不一,交叉点多,干扰大时,往往需用电磁法无源、有源、直接法、感应法互相配合,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采用的方法如下:用无源搜索大致摸清管线分布;用感应法定位、定深;用直接开挖验证。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提高对复杂管线的探查效果。3.3.12 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经常发现有些管道上下重叠,按其材质电性可分为金属管道重叠,非金属管道重叠,金属与非金属管道重叠。单一方法探查很难达到目的,必须采用综合物探方法进行探测。如采用电磁法与地质雷达相结合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3.3.13 用电磁感应类专用地下管线仪定深时,可采用直读法、45法、极值法或比值法,选用何种方法定深,应根据方法试验确定。定深管线点一般情况下应选在被查管线前后至少4倍埋深范围内是单一直管线,中间无分支或弯曲,且相邻平行管线之间的间距应大于被查管线的深度或其干扰能被有效抑制。上述条件未能满足时仪器的读数可作参考。3.3.14 现场作业时,应严格按仪器的使用说明操作。现场用碳素笔按管线点探查手薄所列项目填写清楚,并应详细地将各种管线的走向、连接关系、管线点编号等标注在1:500地形图上,形成探查草图,交付测绘作业工序使用。一切原始记录、记事项目要整齐、清晰、美观、不得涂改、转抄。3.4 探查质量检验3.4.1 隐蔽管线点探查精度的限差按下面的公式计算:点位限差 ts = 埋深限差 th = 公式中的hi是检查点管线的中心埋深(cm),n1为隐蔽管线点重复探查的点数。3.4.2 每一测区应在隐蔽管线点和明显管线点中分别随机抽取不少于各自总数的5进行重复探查。重复探查应在不同时间由不同操作员进行。两类点都应复核点位和埋深。3.4.3 隐蔽管线点要按下面的公式计算探查中误差:点位中误差 mts = 埋深中误差 mth = 公式中的Sti是隐蔽管线点的水平位置偏差(cm),hti是隐蔽管线点的埋深偏差(cm),n1为隐蔽管线点重复探查的点数。3.4.4 明显管线点要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埋深的量测中误差:mtd = 公式中的dti是明显管线点的埋深偏差(cm),n2为明显管线点重复探查的点数。3.4.5 点位中误差 mtsts/2,埋深中误差 mthth/2,mtd2.5cm,重复探查检验合格,否则不合格。不合格应返工重新探测。3.4.6 在重复探查检验合格后,要对隐蔽管线点进行开挖验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随机和均匀分布的原则确定开挖验证点。开挖点数不少于隐蔽管线点总数的1,且最少不少于3个点。2.按1.2.1条规定的标准对开挖管线点的合格率进行统计。其中超限点的个数不大于开挖管线点总数的10时,探查质量合格。3.如果超限点的比例超过10%,但不大于20%时,可由作业单位采取措施作出处理后,再抽取不少于1的隐蔽管线点进行开挖检查和统计,若超限点个数不大于开挖管线点总数的10时,探查质量合格。4.如超限点个数所占比例大于20时,且开挖管线点的总数大于10,则探查质量不合格。5. 如超限点个数所占比例大于20,但开挖管线点的总数不大于10时,可将开挖管线点的总数增加到10个以上,按上述原则重新进行评价。6. 开挖验证不合格的测区应返工重测。51表3.2.3 地下管线实地调查项目管线类别埋设方式埋 深断 面 尺 寸载 体 特 征管线材质接口方式管道载体管块孔数电缆条数附属设施权属单位建设日期外顶内底管径宽*高压力温度电压流向给 水管 埋排 水管 埋暗 沟燃 气管 埋电 力直埋 包封管块管沟电 信直 埋管块管沟广播电视直 埋管块管沟热 力管 埋管 沟工 业管 埋注1:表中“”为应调查项目。注2:管径一律按公称直径填写,断面尺寸指的是管沟的横断面或管块组合的外廓线尺寸。注3:管道载体只当同种管线有多种载体时填写。如燃气管线的载体有煤气、天然气,热力管线的载体有热水、蒸气等。注4:部队、铁路及其它专用管线所需调查项目,按类别参照本表规定执行。第四章 地下管线测量4.1 一般规定4.1.1 城市地下管线测量是指在城市等级导线点和等级水准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图根控制测量、地下管线点平面位置和高程连测及相关地形测量。4.1.2 进行地下管线测量前,应收集测区已有控制测量资料,并按现行城市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对缺少或尚无控制的地区应按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建立城市等级控制。4.1.3 管线探查作业完成后,探查部门应提供一份在1:500地形图上标有管线点、管线走向、位置及连接关系的探查草图给测量作业部门。物探与测量作业应密切配合,使工序顺利衔接。4.1.4 地下管线测量应采用解析法,按数字化成图的要求,用数字全站仪观测和存储数据。其测量精度应符合本规程第1.2.2 条规定。4.1.5 地下管线的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亦可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其精度应满足第1.2.2 条的规定。4.1.6 在地下管线测量作业开始前,使用的仪器应按城市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正,并作好各项检验记录,作为资料上交。4.2 地下管线的控制测量4.2.1 地下管线控制测量应在城市的等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布测图根导线。在城市等级控制点的密度不足时,应加密等级控制点。4.2.2 图根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2的规定。表4.2.2 图根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附合导线长度(m)平均边长(m)导线相对闭合差测回数DJ6方向角闭合差()导线绝对闭合差(图上mm)900801/40001400.5注1:n为测站数。注2:当导线长度短于上表规定的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4.2.3 测距仪测距时可单方向测边,两次差值在1cm内取中,须加测距仪的常数改正,并用垂直角进行斜距改平。4.2.4 因地形限制导线不能闭合时,可布设不多于四条边的支导线。用测距仪测边长时,总长不应超过表4.2.2规定长度的1/2。水平角观测必须左右角各测一测回,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大于40。4.2.5 导线计算可采用简易平差法,边长和坐标值取至毫米,角值取至秒。4.2.6 地下管线导线点的高程测量宜沿地下管线布设附合水准路线,不应超过二次附合。使用精度不低于DS10型水准仪及普通水准尺单程观测,估读至毫米。水准路线闭合差不应超过10mm(n为测站数)。水准路线计算可采用简易平差法,高程计算至毫米。4.2.7 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应与导线测量同时进行。仪器高和镜高量取至毫米。其主要技术要求按表4.2.7规定执行。表4.2.7 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项 目线路长度(km)测距长度(m)高 程 闭 合 差(mm)限 差4100104.2.8 垂直角观测测回数与限差应符合表4.2.8的规定表4.2.8 垂直角观测的技术要求等 级测回数指标差垂直角互差一次附合DJ211525DJ6225二次附合DJ61254.2.9 采用GPS技术布测地下管线控制点,可采用静态,快速静态和动态等方法进行。静态GPS作业的方法技术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和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的规定。4.3.10 采用RTK动态测量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基准站的位置宜选择在高处;2.准确求取基准站的WGS-84坐标;3.根据测区的大小应连测3个以上且均匀分布的等级控制点,求解测区坐标的转换参数;4.RTK测量时应选择卫星信号较好的时段和卫星数不少于4颗时进行作业,用户站(流动站)的观测精度应控制在2cm以内;5.每点都应独立测定2次,其较差应小于5cm。4.3 已有地下管线测量4.3.1 地下管线测量包括下列内容:对管线点的地面标志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联测,计算管线点的坐标和高程,编制成果表。4.3.2 地下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的测量应采用串连或极坐标法。主要技术要求按4.2 节有关规定执行。采用极坐标法的光电测距边长不应大于100m,定向宜采用长边。4.3.3 管线点的高程应采用直接水准连测,读至毫米,或测边三角高程,计算至毫米。有关技术要求参见4.2节。4.3.4 管线测量应按第1.3.4 条的规定的测注项目对各种管线有关的地面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进行测定。4.3.5 沿地下管线两侧必须测绘的地形、地物应包括道路边线,临街建筑物向街一面的外轮廓线,结构、层数及分间线、高压线、低压线、通信线。并应调查注记单位名称,测定各种地面地物特征点的地面位置,道路中心交叉路口要适当测注高程。当管线两侧无地物时,应测绘两侧的地形变化情况。4.3.6 断面测量只测定横断面。横断面的位置应选在主要道路、街道有代表性的位置上,应尽可能垂直道路布设,一般每幅图不应少于2个断面。4.3.7 横断面测量,除测定管线点的位置、高程外,还应测定道路的特征点,地面高程变化,各种设施和建(构)筑物边沿。断面上各点的高程可按中视法实测,高程检验较差不应大于4cm。4.4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4.4.1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是管线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也是对管线定位最有效的方法,是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经常性维护工作。4.4.2 竣工测量开始前应布设足够的城市控制点。竣工测量作业各项技术要求应满足本规程中的相关规定。4.4.3 竣工测量一般应在复土前进行,可由施工单位完成栓点和量取埋深工作,由测绘人员据此及时进行竣工测量。栓点时,可利用附近三个固定地物或于地面上不易受破坏或覆盖处钉入约3cm长的地钉作为固定物,量取固定物至管线中部的距离,绘出草图,图上标注量取的距离,在测出管顶(底)与固定点间的高差后,也注记到草图上。草图应交给竣工测绘人员,测绘人员依据图根导线测量被拴住的管线点坐标,并联测与固定物高差,求出管线点高程。4.4.4 对竣工的管线与地面附属物仍采用全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在没有1:500管线图的地区,应采集沿街地物。在新老管线衔接处,应采集老管线点与地物点,作为重合点检查,在中间部位应适当采集地物点作为检查点,如果重合点位置坐标较差大于10cm时,应查明原因,待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后方可数据入库。4.4.5 竣工测量中,如果沿线道路两侧地物发生变化(如道路拓宽),应采集地物点,并标于工作图上,如沿街地物未建成,应标注其范围于工作图上。4.4.6 测绘人员以1:500管线图或地形图作为工作图,无1:500地形图地区,可使用1:1000地形图,在无图区应绘出草图。工作图上应标注点位、点号及连接关系。此外还应按附录H的表格填写管线的属性数据。4.4.7 竣工测量形成的外业资料必须经内业数据处理生成满足本规程规定的文件,经验收后交数据库管理人员进行数据检查,数据格式无误后,方可进行数据入库处理。4.4.8 地下管线普查期间新建的各种地下管线必须按照经批准的线路,经定线后进行施工,并应在复土前测量竣工的实际位置和高程,编制成果表和竣工图,测量技术要求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4.4.9 地下管线普查期间直埋管线如因急需复土来不及施测时,可先用固定地物或邻近控制点采用距离交会法准确栓住点位,测出管线点与固定地物点的高差,在实地做出标志和填写点位明细表,待以后还原点位再进行连测。4.5 测量成果的精度要求4.5.1 每一个测区应随机抽查管线点总数的5%以上进行管线点测量质量的检查,复测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和地面高程。根据复测结果按下式分别计算测量点位中误差Mcs和高程中误差Mch:Mcs=Mch=公式中Sc2、hc2分别为重复测量的点位较差和高程较差,nc为重复测量的点数。4.5.2 测量点位中误差Mcs和高程中误差Mch不应超过本规程第1.2.2条的规定。当误差超过规定时,可扩大检查量到10%,重新计算测量误差。若仍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整个测区的测量工作应返工重测。第五章 地下管线成果的数据格式5.1 一般规定5.1.1 地下管线普查单位在完成普查任务后,以测区为单位向沈阳市地下管线普查办公室提交探测成果的计算机数据成果文件,提交的数据文件必须符合本章规定。5.1.2 管线普查单位提交的计算机数据文件包括成果数据库文件和图形数据文件两类。管线成果数据库包括管线点、管线的成果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图形数据文件是管线普查单位绘制管线图所对应的数字化管线图数据文件。5.1.3 管线成果数据为MS Access数据库的mdb文件,图形数据为Autodesk AutoCAD的DWG文件。管线点的编码值由管线类别码、管线点的附属物对象码和管线点的特征对象码组合而成。管线类别码在附录B中选取, 管线点的对象码在附录E中选取。在管线点没有附属物时,其相应的对象码为“000000”。如给水管线中的检修井三通点的编码值为“JS510310510405”。5.1.4 图边点是分区数据的过渡点,对象特征码的值为“00000000000”。如给水管线中的图边点的编码值为“JS00000000000”。5.1.5 管线段的编码值由管线类别码和管线对象特征码组合而成。管线类别码在附录B中选取, 管线的特征码在附录E中选取。如给水管线中的配水管线的编码值为“JS510130”5.1.6 管线段的编号由管线子类代码、2位测区编号和管线段顺序号组成。管线子类代码按附录B执行,测区编号在下达任务时给定,管线段顺序号为阿拉伯数字。全市的管线段的编号具有唯一性。5.2 地下管线数据文件5.2.1 地下管线数据为MS Access数据库的mdb文件,以测区为单位提交,属性数据要求与MS Access 7.0或7.0以上版本兼容,库文件的命名方式为PLDxxxx.mdb。xxxx以如下方式定义: xx xx 同一测区提交检查序号,最终成果为00 测区号如第六测区第1次提交检查的MDB数据库文件名为PLD0601.mdb,第2次提交检查的MDB数据库文件名为PLD0602.mdb,最终提交的正式成果数据库文件名为PLD0600.mdb。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表的命名按表5.2.1执行。表5.2.1 地下管线成果数据库的结构 表 名管 线 类 别内 容Essential测区基本信息本测区地下管线普查作业的基本资料MapDatum图幅基本数据本测区各图幅的坐标等基本数据PLstatistics管线统计表本测区地下管线统计结果JSLine给水管线段属性数据表JSPoint管线点属性数据表JSText图上点号标注数据表JSMark专业管线标注数据表JSAnnexe辅助数据表(窨井轮廓线、窨井符号)PSLine排水管线段属性数据表PSPoint管线点属性数据表PSText图上点号标注数据表PSMark专业管线标注数据表PSAnnexe辅助数据表(窨井轮廓线、窨井符号、沟渠边线、流向符号)RQLine燃气管线段属性数据表RQPoint管线点属性数据表RQText图上点号标注数据表RQMark专业管线标注数据表RQAnnexe辅助数据表(窨井轮廓线、窨井符号)DLLine电力管线段属性数据表DLPoint管线点属性数据表DLText图上点号标注数据表DLMark专业管线标注数据表DLAnnexe辅助数据表(窨井轮廓线、窨井符号、沟渠边线)DXLine电信管线段属性数据表DXPoint管线点属性数据表DXText图上点号标注数据表DXMark专业管线标注数据表DXAnnexe辅助数据表(窨井轮廓线、窨井符号、沟渠边线)DSLine广播电视管线段属性数据表DSPoint管线点属性数据表DSText图上点号标注数据表DSMark专业管线标注数据表DSAnnexe辅助数据表(窨井轮廓线、窨井符号、沟渠边线)RLLine热力管线段属性数据表RLPoint管线点属性数据表RLText图上点号标注数据表RLMark专业管线标注数据表RLAnnexe辅助数据表(窨井轮廓线、窨井符号、沟渠边线)GYLine工业管线段属性数据表GYPoint管线点属性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林业局笔试模拟题解析集
- 2025年中学生实验室安全题及答案
- 2025年康复辅具技术基础模拟题
- 2025年客车安全操作手册及考试题
- 2025年气候变化与环境考古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铝门窗安装工程师职业技术水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课件中插入小程序
- 2025年机动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计算机网络技术招聘考试高频考题集
- 2025年高危作业安全题库
- 202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
- 金矿居间合同协议书
- 酒店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教案
- 中医适宜技术在妇科的应用
- 乡土中国考试题及答案
- 运输公司八项管理制度
- 工程进度款申请书
- 新能源光伏电站组件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校品牌打造
- 汽车维修企业安全生产制度模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