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遗民诗人吴嘉纪的送别、寄怀类诗歌的艺术特色论文.doc_第1页
试析遗民诗人吴嘉纪的送别、寄怀类诗歌的艺术特色论文.doc_第2页
试析遗民诗人吴嘉纪的送别、寄怀类诗歌的艺术特色论文.doc_第3页
试析遗民诗人吴嘉纪的送别、寄怀类诗歌的艺术特色论文.doc_第4页
试析遗民诗人吴嘉纪的送别、寄怀类诗歌的艺术特色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析遗民诗人吴嘉纪的送别、寄怀类诗歌的艺术特色论文 论文关键词:吴嘉纪诗歌风格抒情艺术语言特点 论文摘要:吴嘉纪是清初一位较为杰出的遗民诗人,以“冰霜高洁刻露清秀”的诗风自成一家。本文主要分析了他的送别诗和寄怀诗,并Z,LL类诗歌的题材内容、抒情风格、语言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诗人诗歌创作的心理成因及采用多种意象手法,揭示其诗歌创作以凄冷为主调的多样化诗风和善于运用真朴而自然的白描手法的独特风貌。 吴嘉纪(公元1618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别号陋轩,安丰场(今东台市安丰镇)人,是清初较为杰出的遗民诗人,史载其“与人交,性冷难合”,因而其交际有限。较之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他一生游历不广,活动范围主要在东台、泰州、扬州之间,最远也只到过南京、镇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吴嘉纪的著作陋轩诗中,却有近三分之二为送别、寄怀类诗歌,涉及的人物有五十多人,这说明他非常重视友情,对“两心不觉胶投漆,因诗与我成相知”(卷十五管鲍篇呈汪舟次)的友谊十分珍惜。明亡后的十五年间,吴嘉纪蛰居东淘,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与王太丹、徐发荚、沈耽开等遗民诗人交流、唱和。“右诸子皆为明儒,萃生于万历年间,同处东淘左右。国变后,隐居不仕,沈冥孤高,与沙鸥海鸟相出入。结社于淘上,有所怀抱寄托诗文”。由于共同的遭遇,许多遗民结成了比较固定的“遗民小社会”而遗民诗人之间笃于友谊。歌颂友谊之真挚、热烈,在中国历代诗人中也确乎少见。晚年,悲凉和孤独的共同境遇使得他们更加渴望用友情来相互抚慰,因而友谊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怜朋友少,只是别离多”。(卷十四送缄子),朋友分离自然会恋恋不舍因而怀友、念友诗作频出。综观吴嘉纪的交往对象,大多是不甚出名甚至是无名的人物。因此他们送别诗中也无对奢华酒宴及纷繁歌舞情景的描写,但诗人对于朋友的感情却是真挚醇正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类诗歌中。 一、送别类诗歌 诗经云:“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涕泣如雨。”E3古人送别如此伤感,皆因交通不便,相见甚难。津口渡头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因此,自古以来,送别、寄怀成了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吴嘉纪送别诗的写作内容主要表现为对朋友旅程的描写,或实或虚,或忧或喜,或春光明媚,或愁云惨淡。如其送乔东湖之吴门(卷八)云:“出门忽大笑,雪尽见青山。挂席东风来,浦禽鸣关关。草木带行李,春晴无愧颜,前路游趣佳,掉头海岸远”好友去苏州,诗人牵手相送,两人交谈甚欢。送别路上春光明媚、草木翠绿、小鸟鸣唱好似诗人正携友游春。送别的苦楚诗中无迹可寻,“挂席东风来”、“前路游趣佳”等句隐含了诗人对朋友游历东吴的欣喜和祝福。再如送王季鸿之西泠(卷三):“西湖春二月,桃李争芳妍;观者皆快意,游子独怆然!此乡虽云乐,不如归旧川。”同样是春光明媚的季节,但对于漂泊求食的王季鸿来讲,西湖的美景、桃李的芳香却抵消不了思乡和穷困的悲愁。诗人不禁为老友掬一把同情之泪。同时,诗人还在诗中想象了朋友在旅程中的情境,如送汪左严北上(卷三):“村冷鸡早鸣,桥危马暗渡。悚星照童仆,残梦经道路。淮甸隔云望金台仰面遇。三策献庙廊,知音笑相觑。”诗人仿佛是伴随着汪左严一路北行,其境其景犹如身临其境。对于朋友的离别,吴嘉纪很少流露出如“沾巾”、“涕泪”等儿女情长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却溢于言表:“看君策斑马,自首搔天涯。”(卷三送汪左严归新安)“去者方愉悦,送者忽彷徨。”(卷三送程翼士)“后夜酒醒思旧伴,乌啼残月不胜愁。”(卷四送吴仁趾)“采花带叶故乡路,独倚杖黎看去人。”(卷十四月一日,送汪梅坡之东亭)面对老友离别,诗人时常感叹:“酒伴纷纷去,天涯独黯怀。”(卷八送汪三于鼎归新安)希望朋友们“别时去我远,记得频回顾”(卷十四忆老朋)。吴嘉纪的送别诗虽有离愁别绪之抒发但没有故意渲染离别的痛苦、无端的哀怨,而是以一种较为平和、自然的情调和坦率的情感,给人一种恬淡、真挚的感受。 吴嘉纪还有一些在清廷做官的友人,特别是诗人晚年,好友汪楫、汪懋麟等都一一出仕,诗人一方面坚守自己的民族气节,另一方面也对朋友们的选择表示理解,在为友人欢喜的同时隐藏的却是自己心酸的泪滴。如卷三七夕送王阮亭先生其一:黄河新秋时,凉风吹去舫。帆底宦游人,欲发重惆怅。月高银汉斜双星默相向。回首望广陵烟树浮新涨。一鸟失其群,云宵自飘扬。 诗人对王士稹深怀知遇之恩虽知与王“出处虽不同,吾曹各努力”(卷三七夕同诸子集禅智寺硕公房,再送王阮亭先生),但在1665年秋王士稹离扬赴京仍让当时扬州许多遗民文人“耆老泪盈把”。诗人借“鸟”的意象对王阮亭的前程表示祝福对于汪楫、汪左严等人的出仕,诗人既赞扬他们的才能,义能对他们进行善意的忠告。如自淘上至竹西,送汪舟次之赣榆教谕任(卷八)中对汪楫既有“可怜天下才逡巡就小官”的惋惜又有“良骥不好枥美瑜不恋山”的鼓励,更有“黄鹄已高翔,鸥鸟难随飞”的自励。诗人常对友人提出劝告如“依然是负米,勉矣宦游人”(卷八送汪左严之太湖教谕任)、“爱憎实自致,攀条君寞哀”(卷八诗四首赠程云家)、“羊裘懒与轩车近,恐使弹冠薄钓缗”(卷八正月六日,王于番邀同程云家泛舟西溪),可见诗人对朋友的玉洁冰心、真挚感情。 二、寄怀类诗歌 吴嘉纪寄怀诗数量也较多,由于诗人独寓一隅,对远方的朋友思念已久,故情动于衷而发于言。诗歌显得更情深味醇。如寄吴公调(卷一):“昔日穷愁里,看余发旧林,悬知游子况,尚在故人心,书去梦魂远,花开离别深,喈喈啼绿树,求友愧作禽。”友人分别后的情况一直为诗人所关心,梦中不由想起昔日读书交游之景诗人恨不得变成一只禽鸟飞向友人。可见其思念何其之切。诗人惦念友人,更关心他们生活的细节,如:“春风至芜城,曾否苏疚疾?”(卷j三早春寄汪三韩)“问君远归来,啼无衣?”(卷十五寄吴介兹)诗人对那些奔赴家乡的友人有“饥雀恋空仓,赢骥怀故轩”(卷四寄汪虚中)之理解,安慰他们“荣达事事好,不如老亲傍。人生得终养,短褐庸何伤!”(卷七寄邓孝威) 吴嘉纪重友情。不仅因为其时常感到孤独。更是其内心情感渴望的表现,因而是一种寂寥中更为炽热的情感。诗人有“不得来携手,思君颜色凋”(卷二寄程浊庵)的思念之苦,有“同心思离居,白发禁久别”(卷五寄汤严夫)的心灵相交,更有“极尽余生乐,朝朝扣尔门”(卷五秋日怀孙八豹人六首)的重逢盼望。特别是对于与自己一样漂泊求食的友人,诗人常在诗中为他们的命运呜不平,如他的好友王又旦,诗人以“扬州青铜镜,多年陷泥滓;雕文已半蚀,妙质幸犹在。”(卷五古意寄王黄湄)来痛惜其不得重用。同时诗人还以“悠悠天地间,真赏那易得”(卷四寄汪虚中)来劝慰失意的朋友,以“黄金散尽归乡邑,惟有贫交不忘君”(卷十一寄澄塘吴仁夫)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忠贞不渝之情。 吴嘉纪还有一些酬赠诗,多为应酬而作,如十月六日罗母初度赠诗六首(卷二)、程临沧、飞涛两尊人双寿诗(卷三)、诗四首为隆阜戴节妇赋(卷十)等,诗中多为歌德颂节之语,其艺术价值相对较低,故不在此赘述。自古以来,“柳”已作为留别的意象存在于诸多送别诗中,而吴嘉纪的送别、寄怀诗中较少有些意象,出现“柳”字的只有两处,其一为“暮春作客意无赖,况复折柳天一涯”(卷十二送汪叔定)。此处“柳”被组合成“折椤”一词,也不过是送别的代称,并无更多的含义。其二为“何日鸣琴重到此?海鸥陧柳最相思”(卷七送分司汪芾斯先生归钱塘)。此处“柳”作为景物衬托相思之情,已非蕴含无限凄离别情之“柳”。 吴嘉纪送怀诗中以“酒”为意象是较多的。与友人诗酒话别是历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既是一种礼俗,又能反映诗人的别愁心理。元人杨载诗法家薮中指出:“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韩愈知音者诚希诗有:“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写出了以酒为知音送行,并寄予了某种企盼。嘉纪喜好饮酒,他的好友方文说他:“平生无所好,寓意诗酒中。酒多令人病,诗多令人穷。”吴嘉纪诗中则有“悲歌饮浊酒,醉上黄金台”(卷五送汪长玉之蓟门)、“酒当邗水劝,冷傍破衣生”(卷十三至邗次日,送希文往真州)、“劝尽村醇人转醒,停杯问汝往何处”(卷七送吴苍二归新安,兼怀汪虚中、扶晨、于鼎、文治、郑慕倩诸子)、“后夜酒醒思旧伴,乌啼残月不胜愁”(卷四送吴仁趾)等,正是这酒的悲壮,酒的祝愿,酒的醇浓,使虚与委蛇的应酬之气荡然无存滤出的是诗人真挚的情感和心意。 吴嘉纪送别、寄怀诗中还出现“月”、“烟”、“雨”、“水”等意象,如“水阔邗江月,梅深皖国春”(卷八送汪左严之太湖教谕任)、“不寐听鸣雁,芦中晓月圆”(卷一送汪耳公之沙丘)、“春风几人别,暮雨一舟孤”(卷一送吴仁趾)、“浩荡烟波上,忘机一海鸥”(卷五送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