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教师卷).doc_第1页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教师卷).doc_第2页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教师卷).doc_第3页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教师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题号12345答案1、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倏忽(sh) 越俎代庖(po) 牛虻(mng ) 自惭形秽(hu)B、克(k)扣 岿然不动(ku) 女娲(w) 病入膏肓(hung)C、恫吓(h) 咸与(y)维新 镌(jun)刻 歃(sh)血为盟D、生肖(xio) 谆谆教导(zhn) 跻身(j) 探本溯源(shu)C(A、项中“牛虻”的“虻”应读“mng” ;B项中“克扣”中的“克”读k,“女娲”的“娲”应读“w”,D项中“生肖”中的“肖”读xio,“探本溯源”的“溯”应读“s”)2、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文身 桥礅 犯而不较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B、诀巧 磨砺 瞑顽不化 聚沙成塔,集掖成裘C、问侯 驰聘 自行其事 吉人自有天象D、膨涨 涵养 一愁莫展 化干戈为玉帛C(“桥礅”的“礅”应为“墩”, “犯而不较”中的“较”应为“校”, “暗剑难防”中的“剑”应为“箭”。“瞑顽不化”应为“冥顽不化”、“自行其事”应该是“自行其是”“一愁莫展”应该是“一筹莫展”“集掖成裘”应为“集腋成裘”“问侯”为“问候”“吉人自有天象”的“象”应为“相”“膨涨”中的“涨”应为“胀”)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2008年高考天津卷)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 ”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 的事。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气氛 两全其美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气氛 一举两得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氛围 一举两得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氛围 两全其美答案C“氛围”和“气氛”意义相近,但前者常跟“环境”搭配。“一举两得”的意思是:做一件事,得到两种收获。“两全其美”的意思是: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根据句子语境,重在“得”,应选“一举两得”。再看第一空。“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和“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薄为谁绿”都是杜甫的诗,前者出自江南逢李龟年,后者出自哀江头。它们都是“以乐景写哀情”。因此,这道题实质上还是考查正确使用词语。4、下列各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B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C、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B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A“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C“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于贬义。D“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把它用于“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是不合适的。)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B、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C、超越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的差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友谊与团结,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D、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A项“教人精神一振/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杂糅的结构混乱;B项主要是词序不当和主语不一致。“因为不仅诚信”,应该为“因为诚信不仅”,让“诚信”作复句的主语,但这又与前一句的主语不一致了。建议修改为“诚信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重要的教育内容”。D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解析】(1)颔联具体写的是,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概括起来,是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具体写的是,西南三峰并列着,只能见到一半,而另一半似乎隐于青天之外;一条大江,看起来被白鹭洲分割成两道。概括起来,是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颔联反映了六朝繁华不再;颈联反映江水永流,自然永恒。作者通过自然的永恒反衬历史繁华的短暂,抒发了人事沧桑之感。(2)以“浮云”比喻奸邪,以“日”比喻君王和贤人。作者以浮云蔽日为喻,写奸邪为非作歹、君王被奸邪所蒙蔽,写包括自己在内的贤者不得任用。“使人愁”,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浮云蔽日、不见长安,是愁产生的原因。附名家(袁行霈)赏析: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7、根据要求,补齐上下文。(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苏洵六国论)(2)知我者,谓我心忧; , 。(诗经黍离)(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杜牧阿房宫赋答案:(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不知我者,谓我何求(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师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 。”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答: 答案:示例: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学习、工作等)也如此。9、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答案: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魔幻荒诞,卡夫卡变形记的痛苦绝望。10、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概括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听到乐刘会的呼救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我等着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我要节省力气。”“我坚持着。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我希望大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