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试题.doc_第1页
中医诊断学试题.doc_第2页
中医诊断学试题.doc_第3页
中医诊断学试题.doc_第4页
中医诊断学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5分)1. 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者,属于( ).A. 湿温潮热 B. 阴虚潮热 C. 阳明潮热D. 骨蒸潮热 E. 气虚发热2. 蒸蒸汗出,且高热口渴者,属于( ).A. 战汗 B. 绝汗 C. 自汗 D. 大汗 E. 盗汗3. 消渴病人口渴饮水的特点是( ).A. 口不渴饮 B. 渴不多饮 C. 大渴引饮D. 饮不欲咽 E. 饮入即吐4. 肾虚泄泻的病人,其便质异常多呈( ).A. 大便稀溏 B. 溏结不调 C. 完谷不化D. 便黑如油 E. 脓血样便5. 病人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你认为是( ).A. 失神 B. 得神 C. 少神 D. 假神 E. 神乱6. 舌体软弱,无力屈伸者,称为( ).A. 短缩舌 B. 痿软舌 C. 吐弄舌 D. 强硬舌 E. 颤动舌7. 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者( ).A. 少气 B. 短气 C. 息粗 D. 息微 E. 嗳气8. 受四季气候影响,在秋季之平脉应( ).A. 稍洪 B. 稍沉 C. 稍浮 D. 稍弦 E. 稍缓9. 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是( ) .A. 病 B. 证 C. 症 D. 病史 E. 体征10. 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性症状是( ).A. 胸胁苦满 B. 口苦咽干 C. 寒热往来D. 脉弦 E. 目眩11. 下列症状中与阴虚证最无关的是( ).A. 形体消瘦 B. 口燥咽干 C. 舌质红绛D. 脉象细 E. 咯痰清稀12. 寒淫患者腹痛,肠鸣,腹泻,多因为( ).A. 寒凝经脉 B. 寒凝四肢 C. 寒遏气机D. 寒中于里 E. 寒束于表13. 病人头痛,眩晕或晕厥,证属( ).A. 胃气上逆 B. 肺气上逆 C. 肝胃不和D. 肝气上逆 E. 肝火上炎14. 某女病人阴部灼热搔痒,带下黄臭,舌苔黄腻,脉滑而数,证属( ).A. 肝胆湿热证 B. 膀胱湿热证 C. 下焦湿热证D. 肝经湿热证 E. 脾胃湿热证15. 湿病病人斑疹显露,提示温病已进入( ).A. 卫分 B. 气分 C. 营分 D. 血分 E. 气营16. 患者因暑热炽盛而卒然晕倒,四肢抽搐,辨证是( ).A. 伤暑 B. 中暑 C. 暑风 D. 暑瘵 E. 冒暑17. 患者大出血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辨证是( ).A. 气随血脱 B. 气不摄血 C. 热迫血行D. 瘀阻脉络 E. 亡阳证18. 在六经病变中,凡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者属( ).A. 并病 B. 合病 C. 直中 D. 顺传 E. 逆转19. 虚阳浮越证的病人,其面色多呈( ).A. 两颧潮红 B. 泛红如妆 C. 满面通红D. 红黄隐隐 E. 面色萎黄20. 辨别是否表证,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是( ).A. 发热 B. 恶寒 C. 苔薄 D. 身痛 E. 脉浮21. 脉来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是( ).A. 弱脉 B. 细脉 C. 濡脉 D. 微脉 E. 虚脉22. 头晕眼花,舌质淡,脉细涩,腹部肿块固定疼痛者,证属( ).A. 气虚血瘀 B. 血虚血瘀 C. 气滞血瘀D. 寒客血脉 E. 肝郁血瘀23. 下列诸证中,以内脏下垂为特征是( ).A. 脾气虚证 B. 脾阳虚证 C. 肾气不固证D. 中气下陷证 E. 寒湿困脾证24. 下列排尿异常中,并非肾虚所致者是( ).A. 小便涩痛 B. 余沥不尽 C. 小便失禁D. 睡时遗尿 E. 小便清长25. 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是( ).A. 脉诀 B. 脉经 C.濒湖脉学D. 三指禅 E. 诊家枢要二, 多选题(每题1分,共6分)1. 但热不寒的热型有( ).A. 壮热 B. 郁热 C. 潮热 D. 微热 E. 烦热2. 由于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常可出现( ).A. 鸡胸 B. 桶胸 C. 龟背 D. 单腹胀 E. 罗圈腿3. 裂纹舌质主病包括( ).A. 热盛伤阴 B. 血虚不调 C. 脾虚湿浸D. 阴虚火旺 E. 酒毒上壅4. 因心神病变所致之病变语声有( ).A. 狂言 B. 独语 C. 郑声 D. 言謇 E. 谵语5. 脉搏至数不齐的脉象有( ).A. 促脉 B. 结脉 C. 代脉 D. 散脉 E. 涩脉6. 八纲辨证中,里证的具体病位是指( ).A. 脏腑 B. 经络 C. 气血 D. 精髓 E. 肌腠三,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 恶寒重,发热轻,主 证,发热重,恶寒轻,主_证.2. 舌质红绛起芒刺,多属_证;若舌鲜红少苔,则属_证.3. 观察舌苔之腐腻,可知_与_之消长.4. 脉诊的三部相参诊法的具体部位是_,寸口和_.5. 苔滑多因_内侵,或_虚衰,不化水湿,湿聚舌面所致.6. 燥淫证候,临床有_和_之分.7. 心病之实证多_,火扰,寒凝,气郁_等引起.8. 胃气上逆常见的症状有_,嗳气,恶心和_.9. 肾气不固的病人,每因_不固则带下清稀,因_不固而见流产.10. 温病气分证病人渴饮特点是_,舌象特点是_.11. 腻苔多因_内盛,_被遏所致.12. 汗是由_蒸化_,从腠理达于体表而成.13. 眼的五脏分属,以目眦候心,称_轮;以目胞候_称肉轮.14. 心脉痹阻证常因瘀血,_,_和气滞等原因所致.15.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整体察病,_和_.四,判断改错题(正确的打,错的打,并在错处下面画一横线并改正.每题2分,共10分)1. 所谓恶寒即无内风自冷,得温不解.( )2. 小便失禁,余沥不尽或睡时遗尿等均由肾阳亏虚,开合失度所致.( )3. 寒湿困脾所致之水肿,因其遍及全身,肿势较缓,故属阴水肿.( )4. 血虚生风证的动风特点是肢体麻木,手足蠕动.( )5. 舌质红绛是温邪进入血分的重要标志.( )五, 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1. 里急后重:2. 除中:3. 染苔:4. 相兼脉:5. 脾肺气虚证:六, 问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 举例说明望舌可判断病位浅深和病邪的性质.2. 试比较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证的异同.3.试比较滑脉和涩脉.4. 痰蒙心神证与痰火扰神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七, 病案分析题(10分)李,男,60岁,工人.咳嗽气喘反复发作10年,加重半年.患者咳嗽10余年,每因感寒或劳累之后易发,夏轻冬重,发作时呼多吸少,痰随咳出,伴腰膝酸软,自汗神疲.近半年来诸症加重,且见面赤心烦,口咽干燥,舌红,脉细数.要求:病情分析(含病位,病因,病性分析).辨证结果.中医诊断学复习模拟试题(四)参考答案一,单选题01.A 02.D 03.C 04.C 05.C 06.B 07.A 08.C 09.C 10.C 11.E 12.D 13.D 14.D 15.D 16.C 17.A 18.B 19.B 20.B 21.D 22.B 23.D 24.A 25.B二,多选题01. ACD 02.ACE 03.AB 04.ABCE 05.ABCE 06.ACD三,填空题01. 表寒,表热 02. 实热证,虚热证 03. 阳气,湿浊04. 人迎,趺阳 05. 寒邪,阳气 06. 温燥,凉燥07. 痰阻,血瘀 08. 呕吐,呃逆 09. 带脉,胎元10. 口渴甚,舌红苔黄 11. 湿浊,阳气 12. 阳气,津液13. 血,脾 14. 痰浊,寒凝 15. 诊法合参,从病辨证四,判断改错题01.02. 肾阳亏虚,开合失度肾气失固,膀胱失约03. 阴阳04. 蠕动震颤05. 血分营分五,名词解释题01. 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者,称里急后重.多见于痢疾.02. 除中久病重病,本不能食,突然暴食者,称除中.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属病危.03. 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上染上颜色者,称染苔.此与疾病无关.04. 相兼脉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象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称相兼脉,又称复合脉,如浮数,沉细等.05. 脾肺气虚证以食少便溏,气短喘咳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六,问答题01. 答:如外感病中,舌苔薄白,是病初起,病情轻浅;苔黄厚,主病重,病邪入里.若舌质红,是气分有热;若舌质绛,则为热入营血.白苔多主寒,黄苔常主热;腐苔腻多属痰浊,食积;青紫舌是血瘀之征.02. 答: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二证均为肝之阳热向上之证,均可出现头晕耳鸣,头目胀痛,急躁易怒,面赤口苦,失眠多梦等.但肝火上炎是肝之实火上炎,故尚有胁肋灼痛,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数等实热证候.肝阳上亢多因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阳上亢所致,故可见腰膝酸软,头重足轻等下虚之症.03. 答: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主痰食,实热,胎妊.细脉:细小如线,应指明显;主气血虚损,湿邪内犯.涩脉:往来艰涩,细迟而短;主精血不足,气血瘀滞.04. 答:二证的病因均与痰浊有关,病位均以心神为主,症状上均出现神志错乱症状,但性质上有寒热属性之别.痰蒙心神证因寒痰所致,多见神识痴呆,表情淡漠,哭笑无常,舌苔白腻,脉缓或滑.痰火扰神证因痰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