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游实习攻略.doc_第1页
江西旅游实习攻略.doc_第2页
江西旅游实习攻略.doc_第3页
江西旅游实习攻略.doc_第4页
江西旅游实习攻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目 录1 为什么要参加本次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11.1 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意义、历史和必要性11.2 江西自然地理的特点以及被研究的必要性12 野外实习前的室内准备工作42.1 野外实习与集体旅游的区别42.2 带着问题去实习42.3 地理野外实习背景资料72.3.1 庐山背景资料72.3.2 婺源背景资料122.3.3 鄱阳湖背景资料143 你该如何出门153.1 专业资料与专业装备153.2 个人装备贴士163.3 野外安全知识、生存技能与急救知识163.3.1 基本野外安全知识163.3.2 假如你不幸走失184 野外实习过程中不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184.1 从出门的那一刻开始遵守规则(纪律,占最终成绩的30%),184.2 实习路线及内容194.2.1 第1天,4月14日,周六,奔向九江194.2.2 第2天,4月15日,周日,庐山南线:含鄱口、五老峰、庐山植物园204.2.3 第3天,4月16日,周一,庐山北线:花径、御碑亭、龙首崖、飞来石等204.2.4 第4天,4月17日,周二,庐山中线: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庐山博物馆214.2.5 第5天,4月18日,周三,庐山西线:三叠泉、列宁石、悬索桥、铁船峰、U型谷等214.2.6 第6天,4月19日,周四,长江、景德镇、婺源思溪延村224.2.7 第7天,4月20日,周五,婺源李坑、江湾、晓起224.2.8 第8天,4月21日,周六,婺源大鄣山卧龙谷、江岭、鄱阳县234.2.9 第9天,4月22日,周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234.2.10 第10天,4月23日,周一,南昌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广场244.2.11 第11天,4月24日,周二,惠州255 野外实习归来后需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255.1 撰写论文(占最终成绩的70%)255.2 样品的实验室后期处理265.3 正规的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26参考文献26附录:行程简表261 为什么要参加本次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1.1 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意义、历史和必要性 似乎从去年开始,特别流行这么一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句话对于每一个学地理出身的人来说,都再贴切不过了。 也许你是被调配到地理专业的学生,也许你是转专业未遂的学生,也许你还没有开始爱上地理学,但是,这都不是决定你未来是否感到幸福的因素,因为,真正幸福的人,是干一行爱一行的那种,而干一行爱一行的基础,是你首先要深刻的了解这一行,懂得这一行的美好之处。就好比去爱一个人,假如你未曾真正了解他(她),那你只会粗浅的爱或者粗浅的恨,亦或粗浅的感到麻木。因此,假如你还没有爱上地理学,也许因为你还没有真的了解它。 我国地理学家李吉均院士曾说:“野外实地考察是地理学的生命所在”。野外考察从古至今一直是地球科学精确表述真实世界所关心的永恒问题。换言之,没有野外研究,就没有我们所学的那些地理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没有野外工作,就不会有地理学的存在。很有意思的是,正是野外研究将地球科学家中的许多人吸引到这门学科中来的,而且也正是野外工作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机遇。 德国地理学家、地貌学创始人A彭克和他的学生就是在阿尔卑斯山长期的野外考察中发现冰川运动在地貌学和沉积物上的痕迹,发表了著名论著冰川时期的阿尔卑斯山,创立了第四纪冰川地貌学。俄国考察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18391888),每次从亚洲中部考察返回俄罗斯,都抑制不住对当地大自然的思念,常常发“身在欧洲,心在亚洲”之叹。在他的第四次来华考察结束时,他写道:“自由旅行的生活是可爱的,而且是非常可贵的,同这种生活告别,都使我感到惋惜、痛苦。一想到这些,心里就觉得沉重,如果命中注定我再也不能到亚洲腹地去,那就让回忆多年旅行中在那里的所见所闻作为我的快乐,一直到生命完结吧”。普尔热瓦尔斯基对野外考察如此痴情,是他成为科学探险考察家,取得重大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位于竺柯桢先生之后,毕业于解放前的地理学院士共有9位,其中黄秉维、周立三、周廷儒毕业于中山大学。值得注意的是,中山大学建立地理系培养的毕业生并不多,却出了3位院士,可谓难能可贵。究其原因,与其早年受过严格的野外训练是分不开的。当时,中山大学请了一位德国地理学家克里德纳(Wilhelm Credner)主持系务与教学,他的教学传授了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德国地理学,并重视野外工作和实证精神。Credner的教学计划中,有一门“科学调查”课程,专门培养学生野外工作能力。Credner在校时,每一周野外考察一次,假期则作长途考察,课堂与野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加强。又如,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至少已有10位常年在青藏高原进行野外科考的学者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这其中有3位出自兰州大学,这与创系主任、著名地貌学家王德基教授十分重视野外实地调查有关,他曾提出野外“五勤”理论,即野外考察阶段要求学生腿勤(多跑)、眼勤(多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手勤(摸、采、碾、压、记)、脑勤(多思考、多比较、多分析)和口勤(多提问题、互相切磋、开展讨论)。现今兰州大学地理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参加多次地理野外实习训练,甚至有本科生加入到世界前沿的地理科研工作当中,参加国际会议。香港中文大学也受其影响,每年都有大批地理专业的学生到兰州与兰州大学的学生一同参加野外实习,即兰-港两地联合实习考察,足迹遍布冰川、沙漠、冻土高寒地带。 总之,地球科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仅仅是上课和做作业,你不会懂得学的所谓知识在现实中到底是什么(如,什么是风化壳),也不会真正懂得地理科学的精要所在。假如想不白参加野外实习,就应该好好珍惜这次野外考察的机会,做一个周密的计划,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大三、大四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1.2 江西自然地理的特点以及被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具有丰富的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具有广阔的海域、冰川、冻土、沙漠,具有丰富的山脉、湖泊、河流、湿地等。其中,江西多名山丽水,山清水秀、湖光与山色交相辉映,加上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茂盛的植被,分布广泛的古树名木,稀有珍贵的野生动物,奇特怪异的气象奇观等,优秀的自然景观资源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具有很高的地理研究价值。 江西省,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省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江西全省共设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等11个设区市(地级市),99个县(市、区)。南昌市为江西省省会。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4%,居华东各省市之首。江西省界:北纬242914”300441”,东经1133436”1182858“,南北长约620公里,东西宽约490公里。江西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居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在中国经济区划中,与湘、鄂、皖、豫、晋六省属于中部地区。江西自古就被称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江西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七百公里之内,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连接部。 江西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其特点为:春多雨、夏炎热、秋干燥、冬阴冷。总的来说江西气温适中,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冰冻期短,气候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显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一般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的特征。全年降水季节差别很大。秋冬季一般晴朗少雨。春季时暖时寒,阴雨连绵,一般在四月份后全省先后进入梅雨期。五、六月份为全年降水最多时期,平均月降水量在200毫米到350毫米以上,最高可达700毫米以上。这一时期多大雨或暴雨,暴雨强度为日降水量50毫米到100毫米,最大甚至可达300毫米到500毫米以上。7月雨带北移,雨季结束,气温急剧上升,全省进入晴热时期,伏旱秋旱相连,而从东南海域登陆的台风将给江西带来阵雨,缓解旱情,消减炎热。 江西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潮土、石灰土和水稻土等八个种类,其中红壤(由红砂岩和花岗岩风化物发育形成)为江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面积达931公顷,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6%。图1 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李庆逵院士带队勘测江西“红色沙漠”(红壤) 江西地貌类型比较丰富,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丘陵、丹霞。鸟瞰江西大地,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绕有幕阜山脉、武夷山脉、怀玉山脉、九连山脉和九岭山脉,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鄱阳湖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江西境内山脉纵横,到处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60.05%,居全国第二位。 江西是中国江南丘陵的主要分布地区。其明显特征是:边缘群山环绕,内侧丘陵广亘,中北部平原坦荡。岗峦起伏的丘陵在赣鄱平原东、西、南三面的外缘绵延不断,面积达7万余平方公里。在一些红色沙砾岩分布区,因岩层胶结致密,形状平缓,在流水溶蚀切割作用下,形成奇特的丹霞地貌。赣鄱平原又称赣北平原或鄱阳湖盆地,是江西最大的平原。其范围北起长江,南达新干、临川,东抵乐平、万年,西至新余、上高,地跨25个县、市,面积约为3.85万平方公里,犹如一只巨大的宝盆镶嵌于丘陵之中。其中赣抚平原面积最大,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位于江西边缘山地内侧的广大地区,地形比较复杂,低山、丘陵、岗阜与盆地交错分布,尤其在中南部丘陵之中分布着许多断陷的红色盆地,比较著名的有吉泰盆地、赣州盆地、信丰盆地、兴国盆地、瑞金盆地、南丰盆地和弋阳盆地。这些盆地虽然面积不大,但气候宜人,水泊交错,土壤肥沃,人口密集,是经济文化繁荣之区。江西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系完整。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51条。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为江西五大河流,均汇入鄱阳湖。江西国土面积有98%属于长河水系,其中有94%属于长江水系的鄱阳湖水系。此外北部有直接汇入长江的长河、沙河等;西部有汇入洞庭湖水系的渌水、栗水、渎水等;南部有汇入珠江水系的寻乌水、定南水、浈水等河流。 江西多湖泊,大小湖泊400多个,其中面积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00多个,主要分布于赣北(鄱阳湖、军山湖、青岚湖、瑶湖、赛湖、甘棠湖等),此外还有大量人工湖(水库)。鄱阳湖为江西乃至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另有天下名泉出江西之说,唐代茶圣陆羽评定“天下二十名泉”,江西独占其五:天下第一泉庐山谷帘泉、第四泉上饶陆羽泉、第六泉庐山招隐泉、第八泉梅岭西山瀑布水(现洪崖丹井)、第十泉庐山天池水。另外,江西温泉不胜枚举,几乎覆盖大半个省。江西的山脉大多为火成岩,温泉储量十分丰富,冬夏水温恒定在60至70以上,能将鸡蛋煮熟。温泉水质优良,富含3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既具医疗、饮用、养殖价值,又是旅游休闲胜地。庐山温泉富氡,曾被中医鼻祖李时珍誉为“灵汤”。天沐、龙湾两个温泉度假村共有近百个露天温泉池。宜春温汤在明月山下,有800年洗浴沐足历史。安远虎岗温泉位于三百山下,属江西全省第二大天然温泉群。临川温泉处于铜山与青莲山夹击之中。景区中部有一个东西向宽达400米的地热带。有日泉、月泉两处名泉。奉新九仙温泉位于澡溪乡九仙村。传说九仙女下凡常在此沐浴,故又名“九仙汤” 。遂川汤湖温泉位于著名狗牯脑茶乡遂川汤湖乡,出水温度84度,水温为江西温泉之最。江西温泉,还有龙南汤湖温泉、寻乌热水村温泉、资溪法水鸳鸯温泉、武功山温泉等等。此外,江西还有“千瀑之乡”的美称。 江西地处亚热带东段的湿润地区,光热条件良好,地形地貌复杂,使江西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有许多珍稀品种,为江西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动植物资源。江西是野生动物资源大省。不仅种类多,而且还有一些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如中华鲟、江豚、白鳍豚、华南虎、云豹、金钱豹、梅花鹿、黑羚、斑羚、白鹳、黑鹳、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等。江西代表性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以植物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庐山植物园、赣南植物园、井冈山杜鹃、大余梅花、瑞香。古树名木有:安远虎岗的“江西第一杉”、武功山千年八爪香樟“中国第一樟”、星子詹家崖罗汉松“中国之最”、被乾隆皇帝命名为“天下第一树”的武功山千年古银杏等。 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关系,我们只能去有限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考察点。图2 江西省地形图(庐山、婺源、鄱阳湖在哪,请关注图下方高度表里的色块所代表的海拔)2 野外实习前的室内准备工作 为了出野外的时候不感到茫然、浑浑噩噩或抓耳挠腮、不知所措,为了从野外归来能感到至少有一些些收获,为了毕业的时候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请从精神到实践都做好野外实习前的准备工作。2.1 野外实习与集体旅游的区别 假如你想把实习仅仅当作一次旅行,也未尝不可,毕竟三个班集体旅行的机缘,这辈子只可能有一两次。当多年后你们回想起来此时此刻,会感到时间是无比残酷的东西,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毕业后也许再也不会有机会见面了。 However,两年的地理专业学习以及诸多的付出,让我们绝对不想仅仅是去做一次旅行。集体旅游的本质是休闲和娱乐,而野外实习的本质是学习、研究以及为将来的工作做积累,换言之,it is your job,it is your business。因此,野外实习在精神、神经紧张程度、每一天行程的小细节、每一夜在宾馆的自我总结与计划等方面都与集体旅游有着天壤之别。 曾经的美国总统顾问Norman Vincent Peale写过一本畅销书态度决定一切,其中有一章讲道:拥有信念比拥有才能更重要,怀着令人振奋的目标,才能获得不断前进的幸福。野外实习也一样,首先你要有良好的态度,然后为自己设立一些目标,为这目标,带着思想,去实习。 简言之,请在出发前,至少反复告诉自己,是去野外实习,不是去旅游。2.2 带着问题去实习 为自己设立目标具体操作步骤的第一步通常是先设立一些现实的问题和疑问。去做综合地理的野外实习,首先要提出一些科学问题,比如庐山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影响庐山云海形成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是怎样的、导致景德镇陶瓷出名的原材料土质有什么特殊之处、婺源古村落生态景观的成因是什么、鄱阳湖水质、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怎样的、2012年鄱阳湖为什么出现了极枯水位图3 谷歌学术示例 提出科学问题,要建立在阅读过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教科书也算)。那么让我们首先来谈谈如何下载一般的文献资料吧,这个至少对你写毕业论文有用,假如你打算考研,那么下载文献在读研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史上最强悍的学术文献搜索引擎是“谷歌学术”(/),如输入“庐山构造”,即会自动以相关度顺序出现有关庐山构造的文献资料,其中带有“PDF”标识的可直接点击后面的“*中的PDF”进行下载,然而大部分是直接下载不下来的(假如你用的是校园网,那么恭喜你,假如你用的不是校园网,那么请节哀)。下一步,点击“所有N个版本”,观察该文献在哪个期刊库里的。我们一般常用的期刊库有中国知网、维普、万方、springlink等。如点击图3中第一篇文献的“所有2个版本”,则进入图4所示的页面。PS:谷歌学术页面右上角有高级搜索功能,在里面可以选择关键词仅出现在标题还是出现在任何位置,还可以设定年限、作者、出版物等,从大量文献里做筛选的时候或者专门搜索某个学者的某些文章的时候很好用。图4 谷歌学术示例 cqvip表示维普,cnki表示中国知网,图4表示维普和知网有这篇文献,你可以去那两个网站下载。现在进入我们学校的主页(/),继而进入“图书馆”(/),页面中间有“电子资源”,里面文献最齐全的是“中国知网”,但有一些文献知网没有,“维普”却有,通常根据谷歌学术的指示来选择期刊库,哪个库有你要的文献,就进哪个。现在我们选“中国知网”,在弹出的小页面里点击“镜像1”或者“镜像2”, 图4 文献下载步骤演示 进入“中国知网镜像1”主页面后,在检索词里拷入我们刚才从谷歌学术搜到的文章名“庐山地区海会-石背山构造岩浆岩带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但由于期刊库还没智能到识别标点符号的地步,所以把标题中的小破折号去掉,变成“庐山地区海会石背山构造岩浆岩带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这时看底下的“选择期刊库”,每个期刊库前面的小方框是否已被打勾,假如没有,需要自己手动打勾选库。最后,点检索词后的“跨库搜索”,或直接回车。这时知网开始对该文章进行搜索,搜索到之后,点击文献标题,即进入该文献的主页面,如图7所示。图5 文献下载步骤演示图6 文献下载步骤演示图7 文献主页面 这时,你可以选择下载CAJ格式或PDF格式,CAJ格式有文字识别功能,但需要用选框节选你要的文字,而PDF可以直接选,有点像WORD,阅读PDF格式文档可以用ACROBAT ADOBE READER,更高阶的是ACROBAT ADOBE PRO,网上有很多破解版,自己百度吧。PRO的好处在于可以将WORD和PDF相互转化,也可以在PDF文档中直接做修改,做标注等,总之功能比较强大。 出发之前,抽空看几篇文献吧。看文献或者看百度,都有助于你带着目标,带着思想去做野外实习(有了思想,人才与行尸走肉了有质的差别)。 现在,给大家一些问题作为参考,有些问题是在出发前要找出答案的,有些是在实习中进行探索的,有些是在实习后进行归纳总结的,最好的状态是,在出发前或野外实地,自己给自己提出一些纯原创的问题。(1)我们4月14日17:18分上火车,该火车途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的地名的含义是什么?(提前百度) 几点过广东和江西的交界?古人为何以此为界?(提前百度) 省界的前一站是哪?后一站是哪,两站会有什么区别?(在百度地图上提前看一下,坐火车时留心一下) 坐硬座有一个好处,就是每一站都有许多人上车或下车,不同地方上下车的人都是哪里人,有什么地域特征?(现场观察并记录)(2)庐山地学: 庐山在地质历史上是如何隆起的,岩层产状是怎样的?(提前看参考文献,野外实测、拍照和记录) 组成的岩石类型有哪些,岩性特点是怎样的,在哪些山峰有所分布?(提前看参考文献,野外采样、记录) 庐山有哪些地貌类型,与第三纪、第四纪环境演变有何关联?(提前看参考文献,野外采样、记录) 土壤类型、特点、分布、成因(可提前看参考文献,野外采样、记录) 气候特点(提前看参考文献、野外记录)(3)庐山植物: 庐山植被与海拔、局地气候、土壤、岩性等的关系。(提前看参考文献,野外做样方测量、采样、拍照、记录) 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怎样的?原因?(可提前看参考文献,野外进行拍照和记录) 庐山植物园是哪些单位承办的,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有哪些,这些植物在世界上有哪些分布。 庐山森林生态体系价值评价中有哪些关键公式?(4)庐山旅游地理: 环庐山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特点有哪些,发展现状如何? 庐山的景观格局有哪些变化,对其旅游业有何影响? 以庐山为例,从行为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旅游者以及旅游地居民的山岳感知行为是如何的?(查文献,设计问卷,野外现场进行问卷调查,你还可以设计其他科学主题的旅游问卷)(5)长江: 江西有哪些河流最终注入长江? 鄱阳湖与长江有何关联?(6)景德镇: 景德镇成为瓷都具备哪些地理位置特点? 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景德镇有着怎样的历史沿革? 景德镇制陶的土质有何特殊性? 你认为景德镇陶瓷学院今后是否会在别处办新校区?(7)婺源 气候条件、地质背景、地理背景 婺源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有哪些? 婺源森林景观美学有怎样的评价体系? 婺源古村落生态景观的成因是什么? 现阶段的明清古村落景观、生态与环保以及旅游发展存在哪些矛盾? 以婺源某村为例,从行为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旅游者以及旅游地居民的古村落旅游的感知行为是如何的?(8)鄱阳湖水科学: 鄱阳湖水文系统有哪些特征? 鄱阳湖湖泊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鄱阳湖区水体元素和离子含量是怎样的,氮、磷污染状况如何?(野外采样,后期实验室分析) 鄱阳湖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现状如何?(9)鄱阳湖湿地与植物: 鄱阳湖湿地动态变化、湿地景观格局和湿地资源现状是怎样的? 不同类型湿地如何分布,植物生态系统的特征是怎样的,湖泊水位对其有何影响? 鄱阳湖湿地重金属形态分布与植物富集的关系 鄱阳湖湿地植物在4月有何特点?(10)鄱阳湖动物: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鄱阳湖区域为何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栖息地? 从环境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如何进行鄱阳湖候鸟与湿地生态的保护? 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如何进行鄱阳湖候鸟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有何影响? 据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随便一思考,便有如此多的问题,对于大部分的同学来说,也许只能解决其中的几个问题,无所谓,如此多的问题,恰恰是我们去做野外实习的原因,在野外,解决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问题,在专业领域有所提升,渐渐的重新认识身处理专业的自我,重新思考一些从未思考过的事情。2.3 地理野外实习背景资料 在出发前,最好能自己查阅一些感兴趣的实习地背景资料。为了带给大家一些思路,现提供部分背景资料。2.3.1 庐山背景资料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 45。传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名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东汉明帝(5875年在位)时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68世纪又为道家、诗人、学者驻地,寺庙道观遍布。清光绪年间先後为英、法、美等国强行租占。1935年始收回。现兴建疗养院、休养所等多处。庐山植物园因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在此驯化生长良好。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留下了许多自然地理遗迹。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它具有中山地地貌 特征,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点。图8 庐山地图 庐山的地质地貌背景 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带为界,将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出露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由前震旦纪喷出变流纹岩组成,因易受风化,故山峰略呈浑圆状,北部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该组分为上、中、下三部,各部岩性及其分布如表1所示。表1 庐山地层及其分布概要地层单位及代号岩性分布第四系全新统Q4黄色砂砾、黄褐色粉砂亚黏土、灰黑色淤泥庐山山下江湖、现代河谷晚更新统Q3上部:棕黄色亚黏土 下部:棕黄色土巨砾层庐山上上中更新统Q2网纹红土砂砾层山上:大较场、王家坡、西谷、山下早更新统Q1浅棕黄色、棕红、灰白色砂砾层、砂层、灰白色砂质黏土层山下白垩系K南雄组砂岩、砂砾岩、砾岩山下二叠系P石灰岩山下石炭系C石灰岩山下泥盆系D上统 五通组砂岩、砂砾岩山下志留系S砂质页岩、页岩、长石石英砂岩山下奥陶系O中统 汤山组下统 仓山组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山下寒武系中上统 杨柳岗组下统 王音铺组泥质灰岩、白云岩震旦系Z西峰寺组下统 南沱组石灰岩、硅质岩 上部:长石石英砂岩、凝灰岩中部:石英砂岩、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下部:石英粗砂岩东谷(中谷)、莲谷、牯峡、女儿城、玉屏峰、西谷、大较场、小天池、五老峰、大月山、虎背岭、大林峰前震旦系A双桥山群片岩、片麻岩、板岩、混合岩九奇峰仰天坪线南 庐山内的褶曲,有背斜及向斜两列,排列由北向南是:(A)大马颈虎背岭背斜;(B)牯岭向斜;(C)大月山背斜;(D)三叠泉向斜。不论背斜或向斜均作NE走向。它们奠定了庐山的地质基础。主要断层有二组,其中一组NE走向的有:莲花洞正断层;好汉坡正断层;大月山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红石崖逆断层;温泉正断层。另一组NW走向的有:息肩亭逆断层;九奇峰逆断层;仰天坪正断层。其中最主要的有二列:即北侧的莲花洞正断层和南侧的温泉正断层。二者将庐山包围,成为庐山断裂上升的主要机制。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形成的断块中山(1000m)。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河谷地貌特殊。此外还有尚在争议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庐山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七里冲、大校场船洼、中谷(东谷)、西谷(大林冲),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褶皱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五老峰单面山 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五老峰高1358m。 七里冲向斜谷 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大月山背斜山 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大月山高1453m。 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 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 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牯岭的日照峰海拔1310m。 东谷(又称中谷)莲谷、王家坡谷向斜谷 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与牯岭之间,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虎背岭单面山 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残留的南翼(北翼断陷),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虎背岭断层崖地貌 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m,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下降,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五老峰断层崖地貌 因庐山正断层切进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m,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山地夷平面地貌 夷平面在山北分布的高度为10001100m左右,生成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即地壳上升之前。夷平面的地形起伏和缓,高差不大,有略为高起的岭脊(齐顶)和相对低凹的宽谷(如西谷、东谷、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属古老河谷,谷内发育了Q2红土层,二者均表示为庐山上升前夷平面作用期的产物。夷平面的发育对庐山的建设及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层和向斜构造发育,其流向以日照峰为分水岭,其东流向东北,其西流向西南,少数是横切构造发育的较新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作南东北西向。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与常态河谷不同,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反而是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宽谷 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并与向斜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如西谷、东谷、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主要有三层:上层:黑色灰黑色土层,时代全新世。中层:棕黄色砂砾层,时代晚更新世。下层:棕红色砂砾层,时代中更新世。 宽谷的高程,在山的中南部最高,向东北降低,如仰天坪:12601300m;七里冲:11001250m;东谷、西谷:为9001100m;小天 池:9001000m;天花井:400m。表示老谷生成后,山体不等量上升的结果。 峡谷 是第四纪地壳上升时,河流侵蚀复活(回春),河谷下游的河床首先遭到强烈下切而成峡谷。峡谷谷坡陡峭或呈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如庐山西侧的石门涧,它是东谷和西谷的下游,在长约45km范围内,高度下降800m。又如东南侧三叠泉峡谷,它在七里冲青莲寺谷的下游,深切300650m,分三级跌水,形成三叠泉瀑布,三级高差共达300多米。又如牯岭窑洼以下的剪刀峡,峡口下降700m。再如锦绣峡谷。宽谷和峡谷之间出现大裂点,表示第四纪庐山上升,河流重新下切和溯源侵蚀到达之处,如三叠泉裂点、天桥裂点、芦菱桥裂点。表2 庐山的峡谷与宽谷的相对应名称及其间的裂点位置下游峡谷名称轮回裂点位置上游宽谷名称锦绣谷石门涧三叠泉谷天桥芦菱桥三叠泉西谷大校场七里冲 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争论。1947年李四光先生在专著冰期之庐山一书中提出,庐山在第四纪更新世曾经出现过三次冰期。它们是:鄱阳期(Q1)、大姑期(Q2)和庐山期(Q3),证据是: 冰蚀地貌 1)冰斗:如大坳冰斗、五乳寺冰斗、鼓子寨冰斗等。2)冰川谷:如大校场、王家坡、七里冲冰川谷。3)羊背石:如白石嘴的羊背石。4)冰窖:如东谷、西谷、天花井、窑洼等。 冰碛地貌 1) 终碛垄:在山下东侧的高垅、新桥一带;在山上的王家坡、莲花寺谷内。2) 侧碛:如裁缝岭侧碛。3) 漂砾:如西谷中的“飞来石“等。 质疑:我国许多学者对庐山是否出现过冰川及冰川地貌等问题,提出不少质疑。例如关于冰斗与冰蚀盆地的区别,冰川谷与向斜谷和次成谷的区别,冰碛地貌与泥石流、洪积地貌的区别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应用地质、地貌学方法分析以外,还需与古气候学及古植物学的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庐山的水系 水系的形态 在构造影响下,河流流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两者相互平行,作北东南西向,少数河流流向与构造垂直,作南东北西向。 河流袭夺(三处) 1) 锦绣谷袭夺西谷: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证据是:A.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绣谷)。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第一,裂点上溯不远;第二,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 三叠泉河袭夺七里冲:原来的七里冲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三叠泉河袭夺,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七里冲上溯了2km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绣谷。 3) 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该小河切穿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改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东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所以不论下切或溯源侵蚀的速度均大于老河流,因此袭夺了东北流或西南流向的古老河流。 其他水体 庐山人工湖有芦林湖、如琴湖以及承接黄龙潭、乌龙潭储水的庐山水库,并建成水力发电站,即电站大坝。庐山瀑布分布广泛,著名的有三叠泉、黄岩瀑布等。与瀑布相关的还有许多深潭,著名的有黄龙潭、乌龙潭、青玉峡、碧龙潭等。此外,由流水侵蚀、塑造,山上山下沟谷发育,溪流众多。它们与瀑布、深潭、人工湖共同组成庐山水文网。 庐山的气候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色。庐山是一座中山,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分异。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又具有山地气候特色。庐山年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如南昌为4676.15MJ/,而在海拔1165m的庐山牯岭为5040.4MJ/。 庐山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 牯岭年平均气温11.5,而山下平原地区的星子、九江分别为17.3和17.2,牯岭1月平均气温为0.1,而星子、九江分别为4.6和4.4。牯岭比同纬度的山下平原地区低约5。牯岭7月平均气温为22.6,而星子、九江分别为29.3和29.6,牯岭比山下的星子、九江低约7。牯岭极端最低气温16.8,早晚气温常在20.0左右,很少超过25.0。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0。山上空气密度较小,空气与地面热交换过程快。山上气候显得凉爽宜人。 庐山降水比同纬度的山下平原多 牯岭平均年降水量1833.5mm,1970年为2359.4mm,1954在庐山植物园测得3362.6mm。而山下的星子、九江平均年降水量分别为1344.7mm和1300.0mm,分别比山上少488.4mm 和533.5mm。但庐山各月降水分配并不均匀,39月各月降水量均在100mm以上,其中46月均在200300mm,雨季3个月左右,降水总量773.1mm,占全年降水量的42.1%,123月降水量214.8mm,仅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1.7%,表示庐山气候的季风特色。庐山阴雨日数比山下平原要多,牯岭 0.1mm雨日多年平均为167.7天,而山下的星子、九江为138天左右。 庐山相对湿度山下山上也有差别 牯岭年相对湿度为78%,星子、九江分别为75%和77%。庐山雾日较多,牯岭全年雾日平均为188.1天,最多的1961年有221天,最少的1963年也有158天。黄山光明顶全年有雾日多达255.7天,可见庐山不是雾日最多的地方。 庐山的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带性差异 若按我国采用日平均温度10持续期间累计值(活动积温t10)来确定,即以热带t10为80009000;亚热带t10为45008000;暖温带为t10为34004500的标准划分,庐山东南坡麓的星子t10为5450.6,西北坡麓的九江t10为5399.8,则庐山山麓符合亚热带标准;牯岭t10为3295.5,虽不到暖温带标准低限,但山地气候垂直分异不同水平气候带的分异,高原、山地积温的有效性比平原要大,若以t103200定为暖温带标准低限为合理的话,则庐山至少存在两个热量带亚热带和暖温带。若按海拔升高100m,10活动积温值递减200计,庐山南坡的亚热带上限约在550600m,北坡约在500m,大约在1250m以上为温带。 庐山的土壤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m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给予南、北坡的气候、生物和土壤的分布以一定的影响。山体内部由于内外力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壤性状的差异和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由于庐山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因此由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带的更替,从而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分布。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如仰天坪一带,地形平缓,地面相对低洼处,因排水不畅,多喜湿沼泽植被,普遍发生沼泽化的过程,从而发育着山地沼泽土。在江边和湖滨平地地区,因地下水的影响,往往形成草甸土。本区成土母质类型多种多样,在山区剥蚀和侵蚀作用强烈,成土母质一般以坡积,坡积残积为主,其上发育的土壤一般土层浅薄,且多含碎石块。在丘陵和山坡平缓之处,却广泛分布着一定厚度的残积母质,其上发育的土壤较深厚,质地较细,向下粗骨部分逐渐增加。在湖滨及河谷地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的沉积物,其上发育的土壤组成物质较细,土层较厚,第四纪风积母质分布也较广泛。庐山海拔9001200m处,广泛分布着网纹红土母质,其SiO2/Al2O3在2.02.3之间,SiO2/Al2O3在1.101.86之间,它们与山下及江西其他地区红壤的硅铝比率和硅铝铁比率基本一致,而目前海拔9001200m处,已是山地黄棕壤分布的地区,网纹红土已残存成为现代土壤的母质。 主要土壤类型有: 红壤 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红壤的有机质含量很低,表层在1.5%以下。土壤的代换量不高(每百克土为78mg当量);土壤吸收复合体高度不饱和,土壤pH值差异不大,土壤呈强酸性反应,硬度主要由活性铝引起。红壤黏粒部分的化学组成特征是:黏粒中铁、铝三氧化物(三水铝矿和针铁矿)的含量较高,红壤硅铁铝率的变化范围在1.861.95之间,其硅铝率在在2.252.42之间,各层间的硅铁铝率、硅铝率和硅铁率比较一致,黏土组成以结晶不良的高岭石为主,同时,还含有水云母、石英等。 黄壤及山地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黏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800)m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m左右,两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以 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m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山地黄棕壤粉砂粒含量较高,黏粒含量不及山地黄壤明显。这与其所处地形部位较高,气候较冷湿,风化作用较弱有关。 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m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黏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和;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曾分布在大月山一带,现在由于利用,已逐渐减少。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 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例如仰天坪、大校场一带。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山地由于海拔的增加,土壤形成的生物、气候条件产生相应地变化,致使土壤形成的类型和分布产生垂直变化的现象。庐山土壤的垂直结构类型比较简单,自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海拔400m以下的山麓及附近岗丘地区,属中亚热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草类,广泛分布着纬度地带性的红壤和黄壤。海拔400900(800)m,气候湿润暖热,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及杉木林等,发育一种具有明显富铝化特征的山地黄壤。海拔900(800)1100(1200)m,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发育着既具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特征的山地黄棕壤。海拔1200m以上的地区,植被为落叶和灌丛,分布着山地棕壤。山地顶部由于气温低,风速大,木本植被少,多灌丛,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形成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排水不良,生长喜湿植物,形成山地沼泽土。由于坡向不同,影响到各个土壤带分布的高度。如山地黄壤在南坡分布的上限在海拔900m左右;而在北坡的上限只达海拔800m左右。山地黄棕壤的下限与山地棕壤带的下限也有类似的情况,其界限,南坡高于北坡约100m左右。从湿润程度来看,南、北坡差别不大,均属于湿润型,但从热量条件来看,南坡向阳,北坡背阴,同一海拔高度,南北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南坡高于北坡。 庐山的植被 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山地地貌,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条件,因此发育了多种多样的土壤,以及比较典型的山地植被。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m(西北坡)或800m(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这里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和山地黄壤,有机质含量很低,表层在3%以下,土壤呈强酸性反应,pH值4.55.5。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目前仅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涧、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等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由于本带所处海拔低,其基部与农业地区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