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第八册《渔歌子》教案.doc_第1页
苏教第八册《渔歌子》教案.doc_第2页
苏教第八册《渔歌子》教案.doc_第3页
苏教第八册《渔歌子》教案.doc_第4页
苏教第八册《渔歌子》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第八册渔歌子教案 导语:初夏时节的清风,所过之处青梨小果,浸润虞南平原。果林绕环之中,一曲渔歌子在上虞市谢塘镇小唱响。下面是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江南春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书设计 3词两首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作业设计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3.指导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了解词牌及词。 1.我们说,唐诗宋词,它们代表的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艺术的巅峰。我们在这学期曾经学过一篇词,还记得吗?“江南好,” 2.多么美的江南春景啊,以至于白居易直到晚年都对这样的景色念念不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新词。 板书:渔歌子。读一读。这是个词牌名,词的格式有一千多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一般,它与词的内容没什么关系。但渔歌子这首词却和忆江南一样,词牌刚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再读读这个词牌。 3.从这个词牌,你读出了什么?(引导体会“歌”)“歌”的是什么?再读。 二、读会。 1.来,孩子们,咱们一起去看看,张志和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老师相信你们的自学能力,咱们先自己读一读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吧。读诗吟词得讲究字正腔圆。开始吧! 2.指读。点评。(板书:塞、鳜、蓑) 3.知道吗,词最初是用来配乐的,是用来唱的,咱们现在边打拍子边歌一曲。(上阙)点评,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4.古人将脚打节拍称为“踏歌”。不是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诗句吗?来,今天,我们也来踏歌。读(下阙)。点评。 5.所谓“手舞足蹈”,这是情到深处、兴致高昂的一种表达。起立,手舞足蹈,读。 三、读懂。 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张志和,唐肃宗时有名的才子,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渔歌子,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春天) 是啊,这一定是春天。读(春的喜悦)。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斜风细雨,这是春天特有的柔和的景色啊。读(柔和)。 草长莺飞,百鸟争鸣,这是春天了。读(两行)。 是啊,只有新鲜的竹叶和草,才是青绿的,才可能有“青箬笠,绿蓑衣”。读(两行)。 春天来了,青山、绿水、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单看这颜色,张志和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的春天美景。 3.渔翁想回去吗?哪里说了他不想回去?是啊,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想归,不愿归!(板书: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呢? 4.美!说得好!(板书:美)现在,你就是渔夫,你来吟一吟这首词,看看,你觉得什么最美? 第一行: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白鹭”?(课件)从“白鹭”联想到了什么?不是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说法吗?试读,看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指读。指导读。(心胸开阔、意境高远) 青山为背景,映衬着高翔的白鹭,真美!难怪渔翁“不须归”! 第二行:读。 看、怎样的桃花?(追问)(艳若朝霞)闻、怎样的桃花?听,怎样的流水?(缓缓的,淙淙的,粼粼微波)(课件)是这样吗?桃花夹两岸,流水绕青山。这一静一动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再看看,水中有什么?怎样的鳜鱼?由“肥”你仅仅想到的仅仅是大吗?还想到了什么?(味道鲜美)汉字真巧妙,一个字,就使人增添了无穷的想象。水中还有什么?试读,指读,指导读。 这一行中的景物真多!想要读好,可真不容易,谁再来读读? 读。景美,物美,真是“不须归”! 后两行:读。 看看,“箬笠,蓑衣”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穿戴?箬笠是渔翁的箬笠,蓑衣是渔翁的蓑衣,此时,渔翁已融于山水,融于画面,也成了画的一部分。读。 杜甫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微风徐来,细雨濛濛,真美!试读。再读。 能在这样的美景中垂钓,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若你是渔翁,你会怎么想?读。 (课件)青山、绿水、白鹭、红花、斜风细雨,以及和景物已融为一体的渔翁,这样的美景,这样无拘无束的心境,真是“不须归”啊! 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他向往的不就是这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吗?你是张志和,你是张志和,我也是张志和,咱们都来当当张志和吧!指读,指导,范读(课件),试读,齐读。 四、内涵升华 1.张志和所处的唐肃宗时期,唐朝已经在走向衰败,张志和看不惯当时官场的黑暗,于是辞官而去,隐于江湖。词中的渔翁其实就是() 2.张志和有个哥哥,觉得弟弟才华横溢,不施展很可惜,于是也给弟弟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也是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课件)所谓“一唱一和”,这“和答”是对张志和渔歌子的回应。 读。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字(还)。 我就是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我也来催催你们,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句来回答。 师生对吟。 为何不归?(重复) 3.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据他的好友书法家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没有鱼饵,能钓到鳜鱼吗? 但他却说自己钓到了很多。他钓到了什么? 志和志和,心志平和(板书)。隐于山水,才足以淡泊明志;隐于山水,才能够宁静致远。 4.同是垂钓,我们曾学过的柳宗元的诗江雪(课件)和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又有何不同呢?咱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自己读这首诗。 有什么不同?(体裁、季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