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困局及攻略.doc_第1页
历史教学的困局及攻略.doc_第2页
历史教学的困局及攻略.doc_第3页
历史教学的困局及攻略.doc_第4页
历史教学的困局及攻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行历史教学的困局及攻略李国平内容摘要:历史是一门中学的常设课程,要回归其本质,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将历史变得鲜活起来,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让历史课的明天“嗨”起来的。关键词:教学改革 历史教学的困局 攻略 素质教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明确指出: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历史作为一门中学的常设课程,其面目往往不被人认识,其真谛更不为人理解。历史课简单,历史课是副科,历史课就是讲故事,这样的议论不绝于耳、充盈左右。作为一介坚守讲台躬耕课堂的一线教师,我无意也深知无能为历史学科正名。然愁苦于眉宇间的不是芸芸众生的聒噪,真正慨叹在书案旁的却是堂而皇之、势头正劲的教学改革的荡涤。这次教育改革似乎真是颠扑传统教学、助其起死回生、帮其走上正道、令其喜结硕果的妙计良策,然教育之现状着实惨不忍睹。教改棒子的舞动下,翩跹的唯有花拳绣腿的教坛新秀,更多则是仆倒的莘莘学子,受伤的默默园丁,中枪的潜心教材编著的学贯中西的鸿儒精英。与叹痛中,偶有思索。困局表现:一、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初中历史本来就体系庞大、杂乱无章,事例人物点到为止,故事性不强,延展性不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总体把握。高中历史教材知识结构的板块模式与初中教材严重脱节,编排体系的混乱,颠覆了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教材内容的割裂,破坏了历史知识的完整性,语言表述的枯燥,减损了历史课的趣味性。我们所招学生的基础薄弱,即使是那些有心上进的文科生,读那些苍白的文句,也味觉“嚼蜡”。那些斑驳的色彩中混杂的大量插图又迷惘了学生的眼球,低估了学生的认知,学生视觉水中月、镜中花。本来能直接告诉学生的,又偏要将它隐藏起来,是故弄玄虚,还是在考察学生的嗅觉?教材知识内容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知识方面的表述讳莫如深。例如:物理学领域中艰深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光电量子论等,社会科学领域所涉及的哲学上抽象的形而上学、剩余价值学说、智者学派、国家政体等,宗教思想上晦涩的先定论、因信称义等,音乐美术方面神秘的古典音乐、印象派绘画等。这些都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和深入。学生不是超人,不具备这份“资源”。历史教师也不是“百科全书”不具备这份“资本”,面对这类专业性很强的知识束手无措,或者点到为止,或者泛泛空谈。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但现行教材基本上是一本政治教科书,重意识形态轻人文理念,重价值观轻历史观。历史教育本来应当是公民养成性教育,培养有真正公民意识和人文意识的人,但现实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种实用主义主导的功利性政治教育。对于这样深邃莫测的历史教材,教师扼腕长叹,无计可施,学生只能仰天长啸“历史课,要说爱你不容易”。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台上,教师翻动面前一本教案一本书、舞动手中一支粉笔、涂鸦身后一块黑板,借助一张伶牙俐齿的嘴,谈天说地、评古论今,努力的讲解,拼命的“填鸭”。课堂上,学生要么聚精会神一脸茫然,要么垂头丧气恹恹欲睡,要么干脆就“梦回故乡”。教师急得面红耳赤,累得口干舌燥,但学生看够了,听腻了,烦透了。教学形式单一,应试教育体制下或许有用,素质教育中虽教师文高八斗、才绝曹阮,口若悬河,又怎能将沉寂无语的历史说“活”,将齁声一片的学生唤醒。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经常发现“形”与“实”的脱节,“形式”大于实质。生丹净丑,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呆若木鸡却念念有词,自己是谁,自己在演谁,自己在做些什么,要得到些什么,全然不知。生动活泼的课堂变成了斑驳凌乱的舞台,本来一节深奥的理论课,演变成一场活闹剧。耍几个炫目的动作,博几声例行的喝彩。这样“还算热闹”的氛围或许真适合咱们“无邪”的高中生?但这种对狄阁老“元芳,你怎么看?”,撒贝宁“事情会不会是这样的?”的形式上的套用,不仅“捧杀”了教育,实质上“扼杀”了学生。远程教育资源用不上、网上共享资源属于形式主义、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有限的学校经费这块好钢,又总也找不到刀刃。简陋的教学条件足以让教育同行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三、教学主导与教学主体我国的传统教学,就是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上边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背什么。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方法,以标准答案为评价准则,以升学为唯一的目标追求,由此也就绑架了学生,使得繁复的练习、盲目的抄写、无休的记诵成为教师学生奉若神明的教学方法,渐渐地,被动的学生选择了盲从、麻木、无动于衷。由于没有对学生主体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控制学生、控制局面、控制课堂的倾向。在这种控制心理的支配下,整个课堂成了教师“君临天下”,一个人在思维,一个人在讲话,学生成为旁观者、臣服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提什么问题、学生怎么回答,教师如何反馈,都已经写进教案。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的问题的回答,必须符合教师的备课时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如果学生即兴提出超出教师备课范围、具有独创性的问题或答案,教师的反映是置若罔闻。因为教师并过多注意自己的教学活动如何安排得环环相扣,过多地注意了自身的教学行为的设计和执行,恰恰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下课铃一响,正好把准备好的活动进行完毕,教师长舒一口气:总算讲完了。当然,更多情况下,我们的主体要么是亢奋异常、哗声一片像打了兴奋剂,没有几个警察就没有办法叫他们安静下来;要么是万马齐喑、沉寂一片似注了镇静剂,即使是歌星名角也不能打扰他们酣甜的梦。学生主体的自我控制力弱,求知欲不强,目标不明确,上进心丧失,直接浇灭了教师的进取心,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促其行使主体的作用。这时的教师和学生如果展开辩论,主题会永远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四、教改思路与教改方向新一轮的教改口号可谓响亮,持续时间长,热度盛,溢美之辞唱衰各级课堂。今天棋源考好了学棋源,明天三中考好了学三中,今年太谷考好了学太谷,明年长治考好了就学长治。虽然领导也不知辛劳深入地考察调研,取经觅宝,他们教改的精髓究竟是什么,教改到底该怎样进行,竟也不置可否。教改思路不明晰,一会强调重过程,一会强调重结果,评价标准不统一,教师是一头雾水,教师更是疲于奔命,无所适从。教育局看似面慈心善,鼓励教改,手中却依然拿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以成绩论英雄,分明一个法海现世,又有谁敢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地里不“浇”不“灌”呢?世俗的哪个学校考好了哪个学校就好的偏见,造成了家长学生的疯狂择校,致使农村中学的瘠田弱苗,谈教改危言耸听,搞教改如履薄冰,离素质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悲悯时,我们只好发出“给我点好生吧”的哀怜。无奈时,我们只能发出“好生都去哪里了”的感叹,。破解之法:一、做个好的裁缝师初中历史教材以通史结构呈现,应该是高中历史模块式教学和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该明确初高中生的心里差异和学习差异,结合学情,利用恰当手段,妥善处理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问题和高中教材的模块板式问题,合理地弥补“缺失”,运用历史教学惯用的纵横思维,构筑新的知识系统框架,作为辅助,连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针对高中历史模块板式繁复、冗杂,空洞、枯燥,教师要有裁缝师的胆识与魄力,学会量体裁衣,该裁则裁,裁下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点缀;该补则补,补充的必是对教材的拓展和深化,必得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课堂变得疏密有致,张弛有度,课堂效果也就落落大方,楚楚动人了。二、做个评书表演艺术家历史课本中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等,完全是一个个生硬的、抽象的符号,教师如果能够像评书表演艺术家一样花大气力将这些游离的个体有机地粘合在一起,投入真挚的情感、运用生动的语言,再配以精确的史料衔接、巧妙的问题设置,浅显清晰地讲述出来,那么,沉寂的历史将走出冰冷的地宫,兵马俑一样的学生也会变得生龙活虎。那时,历史教师深沉的表情不见了,学生淡漠的感觉消融了,历史课的“镜子”作用展现了,素质教育的机器也便启动了。三、做个好导演一节45分钟的课,要以学生为主体,究竟“主”是什么含义,要干什么事情,定位的差异,理解的不同,便会造就课堂“形”与“质”的差异,“虚”与“实”的难辨,如何让“主”下凡到人间,体现“主”的地位,成为我们教学中的难题。不如教师自己过把导演瘾,导入新课、明确课标、维护治安、师生互动、情景再现、角色扮演、合作交流、激励评价、作业布置、检查反馈诸多光怪陆离的环节,着实烦人。自己或按收视率、或按票房、或按社会效益,全部按市场规律办事,哪些该用,哪些不该用,哪些必须用,哪些属行之有效,哪些华而不实属逢场作戏,做到心中有数,不为外界纷乱所干扰。这样,既能克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老模式,又能避免哗众取宠赚人眼球的新人秀。四、做个思想家我们面临这样的窘境,学生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主观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的名利主义又使得素质教育偏重于形式,领导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是把素质教育搞成了文山会海、学习参观,东施效颦把教育搞得面目全非、邯郸学步使教育质量每况愈下,高考的指挥棒绝对地把素质教育变成了一纸空文,变成了空中楼阁。我们改变不了现实,但是,我们不能不思考: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指责教师的庸庸碌碌,还是谩骂教师的恶毒之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就是对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绝妙注解吗?既然“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为什么各地的高考高分生也不过寥寥数人,出类拔萃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难道天下的教师都在误人子弟吗?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中国传统教育不也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并领先了两千多年世界文明?为什么到了今天我们避之若鬼神、趋之若瘟疫,竟然一点也想不起它的好处来呢?是它真的一无是处扼杀了祖国的花朵,还是我们喜新厌旧迷失了自我?历史问题教学法成就了多少史学大师?“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剖解了多少历史疑团?没有课前的准备,没有一定的积累,课堂上短短几分钟的合作探究真的是灵丹妙药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究出历史的本源?小组讨论真的在学习讨论吗?得出的所谓结论真是讨论所得吗?结论不就写在课本上吗?自己讨论的结论考试给分吗?新的教学方法固然要用,传统的是不是就一文不值完全可以弃之不用了呢?试问,现今我国又有哪一所著名的中学不是“人间炼狱”,不是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打造而成的高考机器?看来,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失为民族瑰宝,更无愧于高考利器。历史的发展过程需要我们去了解,历史的人文主义理念需要我们去传承,历史的民族情怀需要我们去弘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