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标准化生产 推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doc_第1页
实施标准化生产 推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doc_第2页
实施标准化生产 推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doc_第3页
实施标准化生产 推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doc_第4页
实施标准化生产 推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经验交流会实施标准化生产 推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宜章县蔬菜局(2008年11月13日)近年来,我县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外向型订单蔬菜已成为广大菜农增收的主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上,蔬菜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如何让蔬菜实现内挖潜力、外拓空间,保持可持续发展,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是一项重要举措。全县现有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75万亩,亩产值达4100元,比常规蔬菜亩增产值1500元,有效推进了全县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重视投入,打造蔬菜标准化生产平台一是加强对蔬菜标准化生产的领导。我县成立了以主管蔬菜工作的县委常委、副县长任组长,农办主任、财政局局长、农业局局长、蔬菜局局长任副组长,国土资源、科技、规划、质监、环保、商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乡镇长为成员,负责组织全县蔬菜标准化生产工作。县政府把蔬菜标准化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蔬菜标准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纳入“十一五”规划的范围,确定在十一五期间发展标准化蔬菜3.5万亩;同时,要求各责任部门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抓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各乡镇政府要抽调精干人员组建蔬菜标准化生产工作班子,全面推进全县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加大对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科技投入。我们通过聘请省、市蔬菜专家和派技术骨干到各乡镇举办培训班,到蔬菜基地现场指导与“开处方”等形式,组织培训一批年轻基层干部和蔬菜种植大户,使他们成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骨干和示范带头人,在能人带动示范下,把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到各个蔬菜生产基地,普及到各蔬菜种植户。2008年宜章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被列为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三是加大对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经费投入。蔬菜标准化生产要求蔬菜生产基础设施更完善,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近年来,我县通过申报上级立项、招商引资、民间融资、大户开发等形式,共投入建设资金400多万元。新铺蔬菜基地水泥硬化公路4条10公里,修建“三面光”灌溉水渠40公里,维修水坝4座,为整体推进蔬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加强宣传,营造蔬菜标准化生产氛围 一是通过会议宣传。早在2006年初,我县就召集各乡镇乡镇长和相关单位及蔬菜投资商召开蔬菜标准化生产工作会议,要求与会者充分认识到菜篮子工程在当今国际上面临“绿色壁垒”的新挑战,抓住国家出台一系列有关农产品新标准的契机,大力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把蔬菜产业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同时,各乡镇也组织召开了村、组干部会议,层层传达了会议精神,使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工作深入人心,宣传到千家万户。二是通过媒体宣传。广泛利用县电视台、县网站、宜章舆情等宣传媒体,宣传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目标、意义、重要性,在县电视台举办领导动员讲话2次,播放宣传片6次,宜章新闻网和宜章舆情刊发蔬菜标准化生产资料10次,全县悬挂、张贴宣传标语500条,为蔬菜标准化生产营造了一种全社会参与、全民动员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活动宣传。一方面组织农口系统单位开展车辆巡回宣讲2次,另一方面组织35名技术员到农村集市和蔬菜基地开展政策宣传与技术服务10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大力宣讲蔬菜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宣讲县政府的扶持政策。三、抓好示范,构建蔬菜标准化生产格局 一是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标准化订单蔬菜生产。我县通过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广东连州市蔬菜开发公司、广东东莞润丰国际蔬菜行两家蔬菜投资商,利用宜章绿通蔬菜合作社与广大乡村干部广泛宣传发动,今年已在黄沙镇新桥村、里田乡松华村等7个乡镇16个村发展订单蔬菜1.1万亩,全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收购的“五统一”模式,确保产品安全,达到国家标准,产品畅销粤港澳市场,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此模式得到广大菜农欢迎。二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发展标准化外向型蔬菜基地。宜章县寿福万丰隆蔬菜有限公司主要采用这种模式。公司向社会公开承诺蔬菜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标准化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做到国家禁用农药坚决不用,主要施用农家肥和生态肥,购置安装12盏诱虫灯,全面采用先进材料与生物综防技术,利用农残速测仪进行自律性速测,经检测达到安全食用标准再采摘上市,深受内地和港澳消费者的好评。经过四年的发展,现基地面积扩大到500亩,并取得了湖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发的出口加工蔬菜基地登记证和卫生登记证,其生产的骑田岭牌韭菜花、菜心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三是采取能人合作开发形式,发展标准化设施栽培蔬菜基地。2007年,我们组织动员本县有经济实力的4名干部职工投资200万元,在城南乡新田村租地300亩建立标准化蔬菜基地,全部采用大棚与滴、喷溉设施栽培,利用防虫网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生产出的蔬菜营养安全、品质可佳,成为县内外大型酒店的抢手货,投资者也获得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在示范点的带动下,基层干部及广大菜农亲眼看到蔬菜标准化生产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推动了全县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深入开展。四、综合监管,全程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一是抓好双认工作。我县高度重视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和“三品”蔬菜认证工作,从人、财、物各方面加大了投入,近三年累计认定了无公害蔬菜产地6个,认定面积1.75万亩,马铃薯、辣椒获得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韭菜花、菜心、茄子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认证,一批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蔬菜脱颖而出,大大提高了我县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二是出台地方规范。我们按照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建设标准,采取统一产地环境质量要求,统一种植技术规程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监测方法和产品标识的措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抓住当地主导产业和产品,选准重点逐个制定系列标准。先后出台了宜章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宜章县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高山蔬菜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农药安全使用准则、无公害蔬菜商品质量标准等10个地方规范,逐步将蔬菜生产标准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三是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我县在农业投入品的合理规范使用开展了很多工作,加大了禁用投入品的查处力度,对肥料和农药使用及田间管理技术实行严格把关。在主要菜区采取源头控制、生产监测、不合格产品严禁出园等措施,规范投入品安全管理;在重点蔬菜基地设立植保专柜,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临田指导,实行开方供药,从根本上堵住高剧毒农药来源,确保蔬菜产品达到安全食用标准。四是推广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我县在重点蔬菜基地都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全面使用猪粪、鸡粪等天然有机肥料,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农药用量。五是建立菜农田间生产档案。我们在全县蔬菜基地都建立了蔬菜生产档案,对于生产者、种植品种、种植面积、施肥情况、病虫害防治用药情况,以及何时采收上市等情况都进行详细登记,使上市蔬菜“有据可查”,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 五、完善网络,提高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 一方面,抓好信息网络建设。利用现有的农技站、农民夜校、农函大等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把现代先进的互联网、电话网、电视网引进村接入户,95%的村都开通了县电视台节目,打造了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利用这一平台把最新的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各阶段主要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市场各品种蔬菜的供求信息,及时送到广大菜农家中,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另一方面,抓好市场网络建设。依托市场,培育产销一体化企业和服务组织,近年来我县组建蔬菜专业协会36个,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3个,培育蔬菜经纪人90名,蔬菜营销网络近到郴州、长沙、深圳,远到香港、澳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蔬菜产销逐步由政府主导过渡到由龙头企业、专业协会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办,政府提供服务上来,提高了菜农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宜章优势特色蔬菜的影响力,打响了品牌效益,收到了企业、村集体、菜农三方共赢的效果。六、强化监管,确保上市蔬菜质量安全 一是实行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我县于2006年启动了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出台了宜章县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方案,在大市民超市、金鹰购物中心设立了“放心菜”销售区,这些“放心菜”销售区经过了县蔬菜局的信誉考察,还经过了连续两年的蔬菜检测和不定期突击检查,质量可靠,在全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蔬菜农残自律性速测已推广到县城6家超市、县一中等3所中学,这些单位都配备检测仪器,安排了检测人员,落实了检测任务。二是开展蔬菜质量集中整治工作。县蔬菜局每年在元旦、春节、五一、县两会期间、迎奥运百日期间、中秋国庆节期间都开展了蔬菜质量集中整治,派出执法人员深入到蔬菜基地、农贸市场、超市、学校和酒店宾馆等单位开展蔬菜质量工作检查,尤其是对学校和超市实行重点跟踪,做到长抓不懈。三是强化手段,加强检测。县蔬菜局把蔬菜质量例行检测当作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工作来抓。尤其对重点区域(基地、超市、大型酒店、重点学校、市场)、重点时节(五一、国庆、元旦、春节和夏秋季)、重点品种(豆类、叶类蔬菜)加强了监测。今年,共实施蔬菜抽检1110个样,合格率达99.55%。从整个的检测结果看,据市局检测结果通报,我县蔬菜质量属一类范畴。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蔬菜标准化生产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双认”工作力度,提高认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认证的主体以龙头企业、规模生产基地、合作经济组织为主。在优势特色蔬菜区域布局规划中的主导和特色产业带,积极推进以县域为单位的整体认证。蔬菜规模生产基地、标准化示范区推行强制认证,增加认证蔬菜的数量、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绿色、有机等方面的认证。二是继续强化投入品监管和关键点控制,从源头上把好蔬菜质量安全关。严格监控高毒高残留农药销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