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doc_第1页
高中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doc_第2页
高中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doc_第3页
高中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doc_第4页
高中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学业不良常见表现、成因及教育对策杨楠 中学生不良行为在高中生这一年龄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学业不良、不健康的个人需要、认识上的片面性、家庭不良教育的内化、不良社会文化的熏陶是高中生不良行为心理成因的根源.我们矫治其不良行为,重点要从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改变不良行为的动机、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行为现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通过爱心这种外部条件,促使他们独立而复杂的内因转化,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今德育工作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做学生的知心人”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体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着全民族的素质水平与精神文明程度。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成因,找出教育对策,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调查分析通过心理测试和个别谈话等方式,我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和家长及时沟通,并进行了统计,分类结果如下:(一)15分以上:21%,父母较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1114分:37%,处于过渡状态;低于10分:42%,有很多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只是单纯的物质支持,建议及时改变教育方式,应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二)03分:30%很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较清楚的认识;47分:50%对自己的了解不够全面,为了更好地了解自我,还需要掌握一些客观认识自我的方法;810分:20%很不了解自我,需要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来提高对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出,学生常见学业不良行为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厌学。表现为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情结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及作业的错误率很高。(二)逆反。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常产生与常态相悖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经常和同学大打出手,对老师教育不但不听从,反而感到厌烦,对父母的劝导进行顶撞。(三)易怒。这类学生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结很容易波动,例如:生气、急躁、发怒等;这类学生报复心强,有时会无缘无故大声嚣叫,经常有干危险事或愚蠢事的冲动,和老师、和同学打架,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四)社交恐慌。一些学生对社会交往行为产生强烈的恐惧,往往寻找借口回避,即便是与家人、老师、同学在一起也感到不自在。这类学生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总是多愁善感,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入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等导常反应。 (五)嫉妒。一些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业成绩不如别人而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在同学面前说他人的坏话。 (六)不良嗜好。一些学生有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习惯,一些学生打游戏机上瘾,并由此产生不少问题行为,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七)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普遍,大多数较轻微,持续时间较短,轻微、短暂的焦虑有助于调动学习潜力。少数学生焦虑时间持久,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比较敏感,他们入睡难,易被惊醒,常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和心烦。这不仅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若不及时疏导和诊治,容易演变成恐怖症、臆病等多种心理疾病。 (八)抑郁。一些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颓丧,自我评价消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对学习缺乏信心,对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这类学生往往不引人注目,他们不影响课内外秩序,不妨碍教学和各项活动,但随着其不良情绪的发展,其内心紧张程度的加重,他们会日益消沉下去,严重的可能发展为抑郁性精神疾患,有的会做出自伤行为,甚至出现轻生行为。 二、高中学生学业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一)教育者对个别学生不够重视传统的思维决定了主要还是以学科成绩分数论成败,学习的任务,主要还是学生考上大学,而没有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受教育者,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仅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惟此而已,对那些不遵守规章制度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高中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教师在工作中常常会出现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把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加以处理,混淆了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的界限,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把学生的孤独心理和行为说成是脱离集体,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把性格内向的学生说成是不爱暴露思想;把学生的焦虑情绪看作是患得患失;把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引起的不稳定情绪和行为看成是故意破坏纪律;把因学习困难而无可奈何的现象当作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刻苦学习等等。这种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概当成是思想道德问题来看待,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来解决显然是不得法的,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而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往往从德育工作角度认为,这样的同学存在思想品德问题,严厉训斥,要求学生应该如何做,企图把自己的固定观念强加给学生,从而造成学生的“反抗的萌芽”。(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向偏离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的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使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有的家长总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这些对高中生养成良好习惯、文明行为、高尚品德的影响不利。此外,单亲家庭、残障家庭对子女教育也十分薄弱。(三)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传媒工具的日益增多,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等使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行为反应发生改变,学生喜欢玩电脑、上网聊天,穿紧身衣和牛仔裤等,而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则压抑了这些爱好,使他们觉得生活乏味,苦恼。 三、教育对策 (一) 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要从爱护、帮助学生的角度出发,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让学生敢于说真心话,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以朋友的身份主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二)指导人际交往,促进个性全面健康发展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使他们处理好与父母、老师、同学及异性的关系,体会父母老师的一片苦心,在自尊、自爱、真诚、友善的基础上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同时父母老师也要体谅学生要求独立、勇于进取的愿望,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三) 教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保持良好心境 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主动调理自己的心境、情绪、感情、意志乃至学习能力,达到心理卫生和生理预防的目的。如通过思想、语言进行自我暗示。在学习自我暗示时,要训练学生坚强的意志,让他们对自我暗示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坚持在实践中锻炼。 (四) 创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加强思想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利用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明辨真善美和假恶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与丑恶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