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谬误.doc_第1页
价值观的谬误.doc_第2页
价值观的谬误.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价值”观的谬误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12月24日 中国至少有三代人,都是在前苏联“政治经济学”的教育下成长的。这些人对于“如何衡量价值”,有如出一辙的观念,即认为“价值”不仅是商品内在的本质属性,凝聚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还决定了商品价格的高低。换句话说,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它不应该背离价值。 要指出,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不符合科学规范,也缺乏对现象的解释力,甚至还衍生了很多更为严重的谬误。 “价值”不科学 首先,“价值”概念不符合科学规范。它的问题在于,“任何物品都有其内在价值”的说法,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推翻。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错误错得厉害,却难以看出。实际上,这类错误早在柏拉图(Plato)的著作里就有了,但要到本世纪初科学哲学兴起后,人们才逐步看清其真面目。柏拉图认为,万物都有其内在“本质”,人们看到的只不过是本质的“表象”,而不是“本质”本身。例如,国家有“国家的本质”,美有“美的本质”,善有“善的本质”,而政府机关,美丽的鲜花和助人为乐的行为,都是这些“本质”的某种“表象”而已。表面看来,柏拉图这种思想洞幽烛微,高深莫测,但说穿了,他只不过是在发明新标签,并把标签贴到各种现象上罢了。谁都可以照样画葫芦。只要发明一套标签,就自创了一套学问。但在科学哲学的角度看来,一种理论若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就不是优点,而是致命缺陷。政治经济学认为“价格”应该围绕“价值”波动,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这是因为,到底“价格”什么时候算作与其价值“相符”,什么时候算作“波动”,什么时候又算作“背离”,是完全没有标准的。“价值”这个概念的缺陷,就在于它是个空中楼阁,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有趣的是,每当遇到什么商品太贵时,受过“政治经济学”训练的人就会说:“这么高的定价,背离了商品应有的价值。”我们不禁要问:除了可观察的成交价外,我们凭什么说商品的价值“应该”是多少?到底是我们的经济理论要向现实靠拢,还是现实要向我们的经济理论靠拢?“价值”无解释力 价值概念对现象的解释也是乏力的。经济社会中,有很多司空见惯的经济现象,都是“价值”概念难以解释的。百年邮票为什么那么贵?明星喝一口汽水的广告费为什么那么高?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但价格为什么越来越便宜? 这些现象,本来只要使用现代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就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但如果非要用“价值”理论来解释,就不得不加上很多牵强的附加条件,才能自圆其说。应该说,作为一种理论,“价值”概念也能解释部分经济现象。然而,凡是“价值”概念可以解释的,仅用“供求关系”就足以解释了;而许多“价值” 概念难以解释的经济现象,“供求关系”也可以轻松解释。所以,从解释功能来看,“价值” 概念是多余的。对照“个人估值” 相比之下,经济学并不谈“价值”,它倒是强调了“个人估值(personal worth)”的概念。经济学指出:一个人对某件物品的“个人估值”,就是这个人为了换取或保有这件物品所愿意付出的其他物品。这个定义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不存在什么内在的、本质的、客观的价值。任何“个人估值”都是与某个“个人”息息相关的,没有了个人的评估,就没有物品的“个人估值”。第二,“个人估值”的大小,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愿望”,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为”。光说你“觉得”一幅对联很有价值,那是没有用的,你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才能作数。只有可观察的交易行为,才能反映“对联”和“银两”在你内心的轻重。“价值”引起严重误解 使用“价值”的概念,还会引致更加严重的谬误。相信“劳动力价值论”的人以为,商品凝聚的人类劳动越多,商品的价值就越大。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在生产中投入多少资金和劳动,产品就具有多少价值,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有多少增长。例如,一条好端端的路,挖了又补,补了又挖。在计算GDP的时候,人们会误把所有挖挖补补的成本,都算作它的“价值”,仿佛投入得越多,它就越值钱似的。但实际上,无论怎样计算GDP,路也还是这么一条路。人们对这条路的“个人估值”,是不会因为铺路时浪费了巨额投资而有丝毫增加的。同样,某些沙漠开发工程,要投资数以亿计的资金,铺设蜿蜒的水道,延伸到干涸的沙地,目的是在那里种几棵菜。那几棵菜固然凝聚了千万资金,它的“价值”或许有几千万吧,但它的“个人估值”,却只是顾客愿意支付的那几块钱!这里有两个概念,一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二是经济学中的“个人估值”。确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