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四章.doc_第1页
科学第四章.doc_第2页
科学第四章.doc_第3页
科学第四章.doc_第4页
科学第四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1岩石圈是指 ( )A地壳和地幔顶部B软流层C地幔D地壳2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是( )A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B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C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广大 D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是由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的 B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C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最厚D地壳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小4下列现象可能为地震前的预兆的是 ( )出现地光 井水喷涌 鸡飞狗跳 马不进圈A B C D都是5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A岩石圈B地核c软流层D火山口6地球由外到内可分为( )。A地表、地中、地心 B地幔、地壳、地核 C岩石圈、软流层、地核 D地壳、地幔、地核 7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喷发物主要有( )。 A岩石和火山灰 B火焰和氧气 C火山灰和岩浆 D地核中的物质8全球每年发生地震大约( )。 A5万次 B十万次 C500万次 D无数次9地震发生前可能会有( )。A气温骤降 B狂风暴雨 C洪水爆发 D井水冒泡10发生地震时,我们不应该( )。A快速离开房间 B抢救贵重物品C躲在桌子下 D躲进厨房里11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现象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地震中的绝大部分会造成破坏 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地震发生时躲到小房间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A、 B、 C、 D、12、发生地震时,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 双手抱头躲到桌子底下 B、 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C、 躲到卫生间或厨房 D、躲到高墙边13、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 地壳变动信息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上有海洋生物活动遗迹 华山北坡大断崖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A、 B、 C 、 D、14地球内部由内到外可分为 、 和 三层。其中 和 顶部构成岩石圈。15典型火山一般由 、 和岩浆通道组成。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 。其喷发物有二氧化硫气体、岩浆和等固体喷发物。16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地壳的这种升降运动是导致 的重要原因。 和 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17地震的发源地叫 ,一般位于地表以下O300千米处。震中是 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18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 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 山一带。19地球上的岩石圈主要由_和_的顶部组成,如果岩石圈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如同竹筷般地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我们称之为_。20如果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那么地幔相当于_,它大约有_千米厚,地球上最薄的是_(填地球结构),大约只有_千米。21地壳的_或下降都属于_,我们通过_痕迹、_ ,_可得知地壳确实在变动。 22消息一: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生物的化石。消息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以上二则消息说明了什么?23.目前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_余座,主要集中在_、等区域,富士山属于_(填“话”或“死”,下同)火山。我国长白山天池属_火山。24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_发明了_可用于测出何方发生了地震。25、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等方法了解一下现今有哪些手段可以减小地震的危害,你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请写下来。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2、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4、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并能通过练习,总结前一节课所学习的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从宏观上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地壳变动发生的原因 2、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三、教学内容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1. “大陆漂移说”的创立者是 ( ) A. 哥伦布 B. 达尔文 C. 孟德尔 D. 魏格纳2. 板块结构学说是在 “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3. 有关 “大陆漂移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全球有六大板块组成 B. 大陆是漂浮在海洋上面的, 不断地移来移去 C. 许多的小板块移动变成大陆地 D. 陆地本是一个整体, 后来分离漂移成现在的位置4. 下列不是由于板块碰撞形成的是 ( ) A. 化石 B. 火山 C. 地震 D. 山脉5. 有 “世界屋脊”之称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而东非大裂谷则是板块张裂形成的.6. 为什么环太平洋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答 因为环太平洋地区恰好在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 这些板块之间发生碰撞, 张裂, 使环太平洋地易发生火山和地震.地形类型特 征山地海拔高(500米以上),地面起伏明显丘陵海拔500米以下,地面起伏较小平原海拔高(200米以下),地面起伏小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等高线重叠处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陡坡等高线较密处缓坡等高线较疏处洼地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低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1常见的地形。 2等高线地形图 3、地壳的缓慢变化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生物作用(统称为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一、选择题1外力作用中,强大而普遍的侵蚀作用是( ) A风力的侵蚀 B流水的侵蚀 C冰川的侵蚀 D海浪的侵蚀2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搬运作用 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3、黄土高原上的沟壑纵横的地形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 )A. 流水 B. 风沙 C. 冰川 D. 海浪4. 下列地形类型的形成与流水的冲刷有关的是: 珠江三角洲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冰斗谷流动沙丘 黄土高原破碎地表 三峡A. B. C. D. 5. 有关内外力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 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C. 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高低地表起伏 D. 干旱地区的外力因子是冰川,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6. 沙漠中的沙丘形成的原因:A. 风化作用 B. 搬运作用 C. 风力沉积 D. 风力侵蚀作用7. 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重要原因是:A. 流水的侵蚀作用 B. 流水的搬运作用 C. 风化和风蚀作用 D. 冰川的侵蚀作用8下列不可能出现在降水丰富地区的地貌是( )。 A风蚀城堡 B黄土高原 C长江三角洲 D金华双龙洞9在河流中有许多被磨圆的卵石,这是由于( )。 A风力的作用形成的 B水流的作用形成的 C火山的作用形成的 D人工的作用形成的10下列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A造出裂谷 B堆出高山 C削低高山 D造出火山 11石灰岩地区形成溶洞原因是( ) A火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风力作用 D地震12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风 B流水 C火山 D冰川13黄山顶部的飞来石,主要受( )A风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火山的作用 D冰川的作用二、填空题14、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和持久的,主要作用是 、 ,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 发挥了较大的作用。15世界最大的峡谷是_,它的形成原因是_ 。16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_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17在_比较少的地区,受_作用下,常会形成风蚀蘑菇,沙漠,戈壁等。 18在高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可证明这里曾经是_;若海底发现煤层,说明这里曾是_。所以,地球上的陆地、海洋、高山、平原并不是永久不变的。、促使地貌变化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_,如:火山、地震;另一方面来自地球外部,如_和_的作用。19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分布着大面积的戈壁和_,而一般在河流的中下游,都会有_ 。20.矗立在海岸边的礁石,是千万年来_侵蚀的结果。 三. 连线题21根据所述内容,正确连线 A风 富士山 B流水 沙漠 C火山 角峰D冰川 黄土高原的沟壑四. 读图题 22读下面三幅地表景观图,填空回答。 (1)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_。(2)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_。(3)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