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赚钱靠的是什么 (9).doc_第1页
养猪赚钱靠的是什么 (9).doc_第2页
养猪赚钱靠的是什么 (9).doc_第3页
养猪赚钱靠的是什么 (9).doc_第4页
养猪赚钱靠的是什么 (9).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猪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水泥地面 近几年,所有的养猪户都在使用水泥地面,是因为水泥地面坚硬结实,便于清扫消毒;但今天我要说水泥地面尽管有很多优点,但缺点也非常突出,如果处理不好,对养猪来说是利小弊大,现在提出来,是希望养猪的人了解水泥地面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水泥地面的危害。 一、水泥地面的弊病,这里我说三点主要弊病 1、营养缺乏 水泥地面比较坚硬,里面的成分猪是无法啃动的,所有的营养只能是靠母乳和饲料提供,容易使部分营养缺乏。比如,母猪的奶水中容易缺铁,在土地面养猪时,小猪可以通过啃咬土而从土中获得铁,但在水泥地面上却无法得到铁的补充,必须人工补铁。不要小看这点铁,我国在七十年代大量模仿外国养猪建筑,许多大猪场使用水泥地面,曾经发生过一种特殊的病,小猪在哺乳期间消瘦、贫血、最后大面积死亡;因初次发现这种病,只有水泥地面有,而土地面却没有,当时人们起名为“水泥病”。后来经过研究,是因为缺铁造成的;以后采用多种途经补铁,才将这个问题解决。 另外,土还可以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如果我们注意,土圈中养的其它猪往往比水泥圈中的猪身体结实;水泥地面养猪还可能缺乏其它营养成分,只是养肥猪时间短,还没有明显表现出症状而已。所以,如果是水泥圈中养公母猪,必须考虑营养缺乏。 2、过硬,容易伤害肢蹄 我们都有体会,在水泥地面跑步或打球,时间长了,很容易引起关节疼,这是因为地面太硬,缺乏弹性的缘故。而猪与人相比,腿更细,蹄部面积更小,猪的体重更大,更容易使肢蹄受伤。我国以前引进先进品种时,曾大量引进丹麦长白猪,但到国内后,因肢蹄病的发作导致大量的淘汰;最后查原因,是因为这个品种的腿更细,身体长,瘦肉率高,肢蹄往往承受不了过大的重量;而外国养这些品种时,不单纯使用水泥地面,而且都采取了防范措施;后来我国在引种时,一直在考虑腿部的结实程度,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现在,养进口品种的猪场仍有大量种猪的淘汰是因为肢蹄病造成的,特别是高瘦肉率的公猪。 3、导热性强,不利于保温 水泥地面相对于砖地和土地来说,导热性强,保温性能更差;这一点对大猪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对小猪来说,则是致命的伤害。猪有一个特点,是“大猪怕热,小猪怕冷”,大猪怕热是因为猪缺乏汗腺,无法靠出汗来散热;而且大猪身上常年都要穿一件保暖内衣(体内的脂肪),而小猪的外衣(毛)不保暖,内衣还没有造出来,是最怕冷的。如果温度不足,小猪的抗病能力大大降低,容易发生各种疾病。而水泥地面属于凉性地面,也就是说导热性强,小猪的热量都让水泥地面给吸走了,更容易因冷出现问题。科学研究,猪在水泥地面躺卧,有效温度要比实际的空气温度低5,而在垫草或木板上,有效温度却能高5;也就是说,同样是20温度,猪在铺有垫草的地面躺着,不会感到冷,因为有效温度提高了;而在水泥地面上躺,往往感到很冷,是因为有效温度降低了。 上面的这几个危害,并不是说水泥地面不能用,而是说我们知道了水泥地面的危害,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并解决它。下面的一些办法可供参考: 二、解决办法 1、使用全价饲料:如果猪需要的营养都可以通过饲料得到满足,就不会出现营养的缺乏,特别要注意的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现在人们都在使用配合饲料,营养应该是充足的,但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如果饲料存放时间过长,部分营养容易失效,就有可能引起这种营养的缺乏;另外,饲料配方是经过详细的计算得到的,配方是不能随意改变的,所以如果自己不了解各种饲料原料的特点,不要轻易更改配方,或者是减少料精(或预混料)的用量。 2、补充容易缺乏的营养(初铁,补青饲料、红土、煤渣等):前面提到全价饲料,但全价饲料也有时会出现营养的缺乏,那就需要人为地弥补。主要有这个几个地方:一是哺乳仔猪必须补铁,因为母猪奶水中的铁不能满足仔猪生长的需要,有条件的可以直接打补铁针,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给猪圈内撒一些没有污染的新土,仔猪会自己去添食。二是种猪容易缺乏营养,可以考虑补充青绿饲料,也可以给圈中撒些新土或煤渣等材料。那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公母猪要补,而不考虑肥猪呢?因为营养缺乏往往是数量和时间的累积,肥猪的饲养期很短,有些营养缺乏并不表现出缺乏症状;公母猪饲养时间长,缺乏营养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比如说有种维生素叫生物素,养肥猪时缺乏也没什么症状,但养母猪时,却会出现蹄裂,最后因蹄子疼痛而行走困难,无法正常的配种生产。 3、圈内设软地面(舍舍外活动):有的养猪户,在猪圈内既有水泥地面,又有砖地面或土地面,可以减轻水泥地面过硬的问题;如果是经常让猪到舍外的软地面活动,也可以减轻地面过硬的问题。如果饲养的是瘦肉型种猪,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4、地炕和地暖:水泥地面的问题是导热快,而小猪又怕冷;但如果水泥地面与猪体温度接近,那就不存在温差问题了,建地炕或地暖就是提高水泥地面温度的措施。地炕是把猪舍地面的一部分建成地炕,下面为火道,在火道升火,就可以提高水泥地面的温度,这是利用农村人家使用火炕的原理;另一个办法是已经设计成水泥地面,难以改动的情况下,可以在水泥地面上面铺设加热水管,水管上铺一层水泥面,在需要加温的时候,使用水暖锅炉和加压泵使铺设的水管进行热水循环,使地面温度升高的办法。这是效果不错的两个办法,即使舍内温度很低,但只要地面是热的,猪也会感到很舒服。 许多猪场根据这一道理,设计出价格便宜的仔猪保温箱,通过感温器调节温度。这是安徽省一个猪场设计的水泥保温箱,底部是水泥面,下有电热丝,边上有感温器,就和我们常见的空调一样。比如说温度控制在35-40,那低于35就开始加温,到了40就停止加温,效果非常好,而且价格便宜。 5、铺垫料:铺垫料是应对水泥地面的一个既省钱又实用的办法,只要是保温性能好的材料都可以,比如木板、庄稼秸杆、锯末、乱衣料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人们常说的发酵床养猪就是这个道理。下在这张图就是在地面铺高了锯末,猪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很舒服的。远远超过下面这张在水泥地面上的情况: 6、扎捆柴草保温:这种方法是把柴草扎成捆,竖着吊起来,这些柴草也就相当于保温墙,但却不影响猪的活动,这也可以防止柴草和粪尿混在一起,是以前农户养猪常用的保温方法。 7、提高舍内温度:如果舍内温度较高,也会减轻水泥地面的影响;比如猪需要的温度是25,而我们给猪提供的是30,那么消除地面有效温度降低的5,也是25,正是猪需要的温度。这样水泥地面不但无害,反而有利。 8、建小间:在大圈里建一个小的房间,可使局部温度升高,哺乳仔猪的保温箱就是这个原理。因为猪需要的是局部的小环境。比如说猪舍相对于外界来说,就是一个小环境,而建起来的小间相对于猪舍来说,也是一个小环境。对人来说,最小的环境是人的衣服,再冷的天气,穿上貂皮大衣也不会冷。但是猪不能穿衣服,小间就是猪的最小的环境了。 9、保持干燥:保持干燥也是减轻水泥地面冷影响的措施,因为干燥的水泥地面使有效温度降低5,而潮湿的水泥地面却使有效温度降低10,这是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的缘故。所以,在需要保温的季节,要严防地面洒水。 通过上面的措施,水泥地面的危害会大大降低;当然,如果明白了道理,还会有更多更好的的办法。水料同槽 让猪的饮水方式回归自然饮水器伸进料槽里(图片来自畜牧人论坛)限位产床因其带来管理方便、减少仔猪被压伤压死、易于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实施等优势,目前在我国规模化猪场中应用十分普及。但多年来存在的一个难题没有很好解决,那便是产床上普遍安装的鸭嘴式饮水器,在母猪咬饮时不可避免的出现漏水溅水现象,常致使产床前端床面潮湿,母猪头颈部与前躯被溅湿,尤其会将活动中的仔猪体表溅湿,从而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冬季对仔猪影响更大);除此之外,饮水器安装过高过低、水压偏低等都会影响母猪对水的摄入,继而影响母猪健康和泌乳量;现代基因型母猪,生产性能潜力提高,但哺乳期采食量低一直是个不小的问题,饮水不畅加剧了采食不足,其负面后果加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了水料同槽的设备,经近四年的应用效果证明,是一项简而易行且解决实际生产难题的福利性举措。现小结于后,以期引起关注。 1 设计思路 自从鸭嘴式饮水器问世以来,的确给生猪的饮水卫生带来了一场革命,但同时也剥夺了猪喜欢在水槽内自然饮水的习性。这种饮水方式的改变对于除产床中哺乳母猪以外的其他猪群而言已经习惯且利于动物健康(饮水器单位时间内流量足够的话),然而在产床上使用传统安装的饮水器却往往不尽人意,表现出前言所叙的种种弊端。 为了解决这一生产难题,笔者反复就材料筛选、供水途径、易于操作、方便母猪饮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现场探索,终于于四年前研制出了专用于产床上的水料同槽设备,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产床上的实际问题,而且使母猪的饮水方式回归自然。2 设备与安装用混凝土预制半球形水料槽。槽高40cm,槽壁厚3cm,槽口椭圆形(2522CM),槽口采用端向内平凸1.5cm,以防采食时将水料带出。饮水器直接竖立安装在槽内壁正前方,离槽底5cm。槽体向采食端倾斜10安装(替代传统铸铁食槽;见图片1)。3 应用与观察经多年实践,建议使用方法如下: 直接将干粉料依操作程序分餐按时投入槽内,母猪会根据自身喜好,少数的直接采食干粉料;多数的用鼻吻端乖巧地抵触饮水器放水,然后将干粉料调和成潮料或粥状料后采食。单独喝水时,母猪会用鼻吻端直抵饮水器,待水流入槽底后,以自然饮水方式饮用(猪是聪明的动物,由直接使用饮水器过渡到间接利用饮水器至槽内饮水,只需12天的时间即形成习惯)。 产床上采用水料同槽设备后,母猪饮水、采食时几无水料外渗,保持了床面干燥,特别有利母仔健康;仔猪再无溅淋之苦,减少了仔猪发生感冒、腹泻的可能(尤其在冬季);通过观察槽内料水自行调和提高了母猪的采食量,尤其是在酷热的夏季,比用常规的食槽每天可多采食0.5kg以上,这十分有助乳汁分泌量的提升;行自然饮水方式后,母猪可保持充足的饮水量,再不受饮水器流量或安装不当之限制,完全可满足因泌乳产出等因素而导致的相当高的哺乳期母猪饮水生理需求(夏季头日均饮水量高达30升以上)。4 小结与展望目前通用的高架漏缝地板产床,排泄的尿粪已不再是产床湿度过大的主要因子。欠合理的传统饮水器饮水方式常会溅湿床面,成为产床难以保持干燥的主要祸因。水料同槽设置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可维持产床的持续干燥。众所周知,产床潮湿对母仔均不利。 鸭嘴式饮水器显然不符合猪的饮水习性,尤其是不适宜对水有很高生理需求的哺乳母猪。在生产现场,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因饮水器安装不合理或流量不够(每分钟低于2升)而使母猪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有的跪饮、有的歪头饮、有的咬弄饮水器以发泄不满等, 由此常造成母猪有渴却不愿尽欲饮水,成为母猪便秘与制约泌乳量的重要原因。水料同槽设备使得母猪可以自由、自然饮水,从而避免了这些缺点。 现代基因型母猪泌乳潜力提高,但哺乳期母猪采食量偏低一直是令人头痛的问题。产床上采用传统饮水器饮水方式既难以保证充足饮水,又使得母猪只能以采食人工拌和的潮料或干料为主,这种现状实际上加剧了采食量问题的难度。 水料同槽设备从猪的生物学特性出发,在饲养于定位产床条件下,给予哺乳母猪更多采食饮水的个性自由,使其日均采食量至少提高0.5kg。这主要得益于母猪可以最大限度地依据自身喜好将料水调和成不同比例后进食(冬稠夏稀),另外可以随时以自然方式自由饮水。有不少试验证明,哺乳期母猪饲喂稀料比饲喂潮料或干料有提高采食量的表现优势,而采食量的多少和饮水是否充足将直接影响其泌乳力。 水资源的匮乏是许多猪场面临的问题。实际证明,水料同槽设备因几乎没有水的浪费,与使用传统饮水器相比可以节省约1/3的用水。 一般产床上的铸铁食槽在母猪进食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饲料随嘴带出等浪费现象。水料同槽设备由于槽口的特殊倒牙边设计,加上大部分母猪选择调和稀料,故饲料浪费现象甚微。 由于母猪不能用嘴咬合饮水器(只在需饮水时用鼻吻抵触),从而消除了部分母猪咬弄饮水器的刻板行为(反复无目的咬弄,常显示为不适感增加)。 四年来的实践证明,水料同槽创新设备实现了哺乳母猪在产床上自然饮水与随意进食; 使母猪难受的咬咽饮水方式成为过去;为吮乳仔猪创造了干燥的培育环境;有利于母仔健康和发挥更好的生产性能;节水节料;简单易制,操作与改造方便且成本低廉等(目前湖北随州共富养猪场、湖北襄樊东津养猪场、海南保亭养猪场等许多规模化猪场的产房换装了本设备,反馈使用良好;一个特制混凝土食槽成本在50元以下,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相信这项福利措施会被越来越多的养猪专家和同仁所关注、采纳并得到更完善的改进。发酵床养猪一年半 亲身体验其利弊我是吉林省吉林的,猪舍地势背风靠山,猪舍面向南面,双层塑料薄膜,顶棚白灰吊棚,上面是石棉瓦。有两幢舍,每幢舍500平方米,发酵床厚90cm。我用发酵床养猪一年半了,这一年半的体会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优势:1、省工,平时一个人负责两幢舍,包括喂猪、埋粪、日常管理、翻床。加锯沫时当然得大伙帮忙。 2、猪干净,猪在发酵床上身体特别干净。 3、适合猪爱拱的天性,有利于猪的身心健康。劣势:1、成本大,特别是第一次投入较大。我第一次投资:菌种5000元左右,锯沫等1万元左右。吉林的发酵床原料特别贵,现在锯沫子13元左右一袋,也就五六十斤。就是投入成本太大,不像水泥地一次投入就行。如果中间发酵床管理不好,很有可能死床,还得重做,又是一次较大的投入,现在的锯沫子还贵。 2、北方冬天太潮,现在两幢舍的走廊天天很多水。太潮的原因,猪舍经常雾气沼沼。 3、猪易患跂蹄病,在发酵床上的猪,再赶到水泥上都不敢走道。 4、猪易患口炎,发酵床菌太杂,这一年多,有五头猪患口腔溃疡,还不易治好。 5、猪的密度需适当,否则发酵床发酵不好。冬季猪舍改良的通风设备冬季养猪,通风和温度似乎永远是矛盾的,门窗紧闭,通风就差了,通风好了,温度就低了。到底是要通风还是要温度,提醒大家一下,相对来说,冬季通风远远比温度要重要。 冬季猪舍内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这三种,先看看这三种气体导致的危害。1、氨气的浓度过高,就会引起粘膜充血,眼结膜炎和呼吸道疾病,如浓度再大,就引起眼睛矢明,肺水肿,甚至导致中枢神经的麻痹,易造成猪的死亡。2、猪舍内的二氧化碳,经长期积累,浓度过高时,会造成舍内缺氧,使猪神经不振,食欲减退,增重减慢。3、猪舍中最有害的气体是硫化氢,该气体具有臭豆腐味,是较强的神经中毒剂,有强烈的刺激性,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猪眼结膜和呼吸道的炎症,严重时可导致猪窒息或神经麻痹而亡。 我们通常通风的方式都是在房顶开一个通风口,但效果却不明显,冬季呼吸道等症状仍然发生,也很少有养殖户能在圈舍中使用引风机等设备。建议大家在距离地面1米左右设置一个风筒,类似咱们东北的炉筒子,直接接到棚顶的通风口上,因为这些有害气体往往都在地面1米左右或以下,棚顶的通风口起到的作用很小。改良后的通风设备,会给您的养殖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建议大家使用!编后感: 冬季天气寒冷不宜直接开低窗通风,屋顶的通风口又通风不利的情况下,此法或可一试。当然南方猪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可直接开窗通风,通风效果还好。实话发酵床养猪近年来,“发酵床”这一名词着实在养猪界掀起不小的波澜,在过去的一年中,不论是大型养殖场,还是小型养殖户,都会或多或少的接触到发酵床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在各大畜牧业展会上,发酵床的展位更是人头攒动。由此可见发酵床这一技术的传播,以其显著的优势,已经在养殖业内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下面,就郑州碧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09年一年的推广经验,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发酵床养猪”这一技术有很多种说法,比如:懒汉养猪、自然养猪、生态养猪等等。说到底都是本着为猪只创造最适宜的生活环境为思想,以发酵床为主体,以生态养殖、福利养殖为指导的一项养殖技术。网络上的呼声是相当厉害,在百度、谷歌等各大搜索引擎上输入相关词汇,都有海量的内容供人们参考。在实际生产中,大部分养殖户都多多少少见过或者听过发酵床的生产。政府方面更是对这项技术的推广尽心尽力,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和各大养殖场的老板四处参观学习。各个公司培训班的开展等等一系列的事件在推动着发酵床这项技术的快速推广。然而,在推广的过程中更是出现不少让人们头疼,让人们值得深思的问题。一、这项技术到底怎么样 发酵床这一技术在实践过程中,到底对生产一线起到了什么作用,省劳力80%?省饲料30%?提前15天出栏?这些个吸引人们眼球的宣传,到底在生产中能不能实现?这个是值得思考的。实践证明,发酵床养猪不用清理粪便,单单这一项,环保是没的说。但是管理中发现,粪便不用清理,但是需要管理(定期撒粪,翻垫料),这项劳动力的投入并不会比将粪便外运有多么的明显的省工,要说省,前提是管理一直很好,发酵床运行很好,才会相对来说省一点,但是绝对没有那么的明显。因此,夸大的宣传,使一部分养殖对发酵床产生了负面的看法。针对省料、提前出栏来说,有许多的厂家说在使用发酵床得过程中,猪会拱食垫料,通过食用部分的垫料,省下了部分饲料,更是夸大的宣传。实践证明,猪会在发酵床上吃一点垫料,但是量是非常小的,代替一部分饲料是不可能的。环境好了,猪的整体生产性能提高,相对来说降低料肉比,会节省一点饲料,但是不要想的很明显,提前出栏更是建立的好的环境中。个人认为,发酵床是一项好技术,只是在推广过程中,部分厂家经销商大肆夸大使用效果,从而使众多养殖户对发酵床看不到厂家所说的那样,对发酵床失去信心。因此,在发酵床的推广过程中,首先让养殖户建立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观念,在使用过程中,才会将发酵床的作用最大的发挥。二、发酵床制作所需材料问题 针对材料来说,也是很多正在使用发酵床,或者是想使用但找不到材料的用户的一大难题,更是阻碍发酵床这一技术的推广的一大绊脚石。 实践证明:发酵床使用稻壳+锯末的材料配比是效果最好,可以用在各个猪群结构中,是使用过程中最理想的。成本会在大部分地区相对较高,但是如果养猪的效益明显增加,也是可以的。如果材料相对都很难找到的时候,可以用花生壳,玉米芯,树枝粉等含木质素较高的材料代替。 在推广过程中发现有的厂家用纯锯末来制作发酵床,这个只能用于仔猪保育,一旦到育肥猪时期就会出现大面积板结,湿度过大,粪便管理必须人工翻埋,不能利用猪只的跑动,拱食试粪便和微生物菌群自主充分混合,增加人工,严重的最终会导致死床。 有些厂家直接用粉碎的玉米秸制作,从材料成本分析上来说,是适用的。但是养过一批猪之后垫料就所剩无几,必须重新填料,增加了菌种的成本。玉米秸含糖量很高,如果垫料的湿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霉变变质的危险,因此隐患比较大。三、发酵垫料的制作问题 发酵床的制作必定要通过发酵过程,使微生物菌种在垫料中快速大量繁殖,最后处于稳定数量,上猪之后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某些厂家会采用干撒式制作,省了前期制作时的人工,但是没有微生物离开水可以生存繁殖。只有等上猪之后,猪粪便为发酵床提供可怜的水源,发酵速度慢,而且发酵效果不持久。更有甚者,让在前期发酵时期,往垫料中添加鲜猪粪、鲜牛粪等外界污染源,对于养殖来说是最起码的禁忌。四、饲养密度 养猪的人都想尽力在单位面积内多养猪,减少土地使用成本,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越集约化集中饲养,对当地的环境压力越大。生产过程中产出的猪肉品质不高,鉴于细节化,单位面积内饲养一定数量,超出这个数量,产出效率比很低,从成本上来看亦是不划算的。提倡福利养殖,给予猪只必须的单位面积,也是间接的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等于间接的提高了单位面积内生产产量。 在发酵床的推广过程中,发现很多养殖户看着发酵床效果不错,将大量的猪只饲养在小面积的发酵床上,最终发酵床因为负荷过大,微生物大量死亡,导致死床。因此,发酵床养殖一定要保证每头猪的单位面积,方能使发酵床高效运行,相对的减少人工。 以上是本人个人见解,供养殖朋友借鉴参考,郑州碧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愿与养殖朋友共同推进发酵床的发展,使之能最终服务于养殖行业。天气降温保温御寒:检修猪舍搭棚挂帘核心提示: 近期全国范围内普遍降温,猪场要准备保温措施,以下是一些保温措施,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对猪舍进行检修和维护,对有损坏的圈舍、墙壁、顶棚进行修理。猪舍门窗悬挂草帘:猪舍的门窗在入冬前可搭草帘遮盖或整个门窗用塑料布覆盖,以保暖御寒。搭塑料棚:塑料棚具有投资少、效益高、制作方便等优点。农户分散养猪一般可按圈舍模式,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塑料棚透光聚温,可提高舍温5左右,有利于猪的生长和增重。猪舍加保温层:封闭式猪舍,天棚高度距离地面1.8-2米,棚上加锯末和稻壳,地面铺垫草供猪躺卧。天棚每两间留一通风口,以排出舍内氨气和潮气。增加饲养密度:在冬季一般舍内养猪头数可比平时增加1/3-1/2,猪舍进新猪应在天黑时进行,用酒或有气味的低浓度来苏儿喷雾猪身后再进行合群,同时饲养员需要观察几小时,以防止猪打架。猪舍保持干燥:猪舍的湿度越大,猪就越感觉寒冷,并极易引起猪的皮肤病、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发生。为防潮湿、防漏雨,舍内要勤垫勤换干草和松土,要让猪定点排粪尿,保持猪伏卧处洁净和干燥,给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促进冬季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再冷也要通风,发酵床猪舍不例外核心提示: 所有的猪舍都需要不断地通风,以移除猪舍内的热量、水分、灰尘、气体及病原体,发酵床猪舍也不例外,即使在寒冷的黑龙江,这一点也尤为重要。1 气体流动的原理气体的流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无外力的影响下,密度高的气体位于容器的下部,密度小的气体位于容器的上部;气体总是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降低,气体向上运动;气体总是遇冷后体积减小,密度升高,气体向下运动。2 良好通风的重要因素一是通过猪舍的气体有一定的流速,二是进入猪舍的气体要均匀地分布到猪舍内的所有区域,并且使新鲜空气与室内的空气充分混合。3 发酵床猪舍内的气体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分解猪的粪尿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热量将垫料内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通过猪舍的气体交换,完成猪舍内的水汽和热量的移除。发酵床的发酵是一个耗氧过程,如果猪舍内通风不良,微生物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分解粪便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发酵床上大量的粪便蓄积,厌氧菌种的活动能力增强,氨气味道加重,猪舍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等等不利的因素。携带大量水汽的空气密度小,会不断向猪舍的上方运动,因此,猪舍的排气孔要在猪舍的屋顶。如果猪舍没有排气口,湿热的气体就会在屋顶遇冷凝结成水珠,造成水珠反滴,造成发酵床的水分的二次蒸发,加大了发酵床的工作强度。气体的交换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有舍外气体的不断流入猪舍内。在黑龙江,由于年平均气温只有4.5-零下6度,一年中的大多数月份都很冷,猪舍的进气口应该高一些,这样进入猪舍的冷空气可以先与舍内的空气混合后,才到达猪的体表,不会因为冷气直接达到猪的体表而引起猪的疾病。4 通风的方法 通风换气有两种方法,一是自然通风,二是强制通风。5 自然通风的设计自然通风主要是依赖穿越猪舍的气流,也就是要有风的流动。所以猪舍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通风。要根据猪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猪舍的通风系统。 猪舍要建造在开阔的高处,远离任何挡风的障碍物。 猪舍间的距离要较大,这样可以减少不同猪舍间的疾病的传播。 猪舍的长轴要与当地的主风向垂直。 猪舍的跨度不要超过15米。 通风口的设计非常重要。表 自然通风猪舍的最小通风尺寸猪舍跨度屋顶的通气孔屋檐的通气孔10米0.18米0.09米12米0.20米0.10米13米0.22米0.11米通风口的尺寸务必合适,必须安装在正确的位置,这样进入的新鲜空气均匀散布,并与舍内的空气充分混合。 冬季发酵床养猪管理要点核心提示: 有的人把发酵床养猪叫成懒汉养猪,这其实大错特错,懒汉是养不好猪的。发酵床养猪比传统水泥地面养猪或水泥条板漏缝舍养殖省工,节能,环保,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但是,如果真成了懒汉一样,只是把猪赶到发酵床上就什么也不管了,那是不行的。没有人管理的发酵床或者管理不善的发酵床会出现很多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免维护的发酵床。冬季天气寒冷,对发酵床养猪的垫料要进行特殊管理。 发酵床冬季常见问题有: 氨气味浓烈,湿度大,垫料温度低,垫料板结。解决方案如下:1 增加垫料厚度在东北,由于气候严寒,发酵床损失热量严重,没有一定厚度的保证,发酵床是运行不好的。单纯使用锯末制作的发酵床建议最低厚度为80厘米,锯末与其他垫料混合制成的发酵床建议100厘米厚,实际上,垫料的厚度是制作发酵床一个很关键的要素。不会因为你选用了某种特殊的发酵剂,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发酵床的厚度,当然,如果因为现有猪舍的条件限制,不得不制作60厘米厚的发酵床,这样的发酵床就存在经常需要补充大量的垫料,它比较适合南方的地区。在北方尤其东北是绝对不行的。 2 降低饲养密度由于冬季猪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通风不足,舍温低,湿度大,把发酵床的饲养密度由1.2-1.5平方米/头调整到1.8-2.0平方米/头是比较接近于实际的。3 发酵床的采光很重要发酵床的垫料表面应当设计成阳光普照,利用太阳的辐射热加快垫料表面水分的蒸发,这一点十分重要。千万不要小看太阳辐射的力量。 4 保持垫料松软,透气的特性垫料只有保持一定的空间结构,空气才容易进入垫料的空隙,正常的发酵才能够持续。新鲜的垫料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它的物理性状就会改变,垫料容易板结、粘滞、透气性下降,这都是正常的现象,这是由于猪的踩踏和化学分解造成的。不会因为某种发酵剂的使用改变这种生物进程。因而必须对发酵床上的垫料进行翻动。当然猪也会进行一些拱掘的翻动工作,但是人为的翻动是必不可少的。 5 保持垫料干爽这是发酵床得以持续运行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强猪舍的通风,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暖,补充垫料,增加垫料厚度,降低饲养密度,来达到保持垫料干爽的作用。6 定期换垫料这种说法尽管听起来很吸引人,很多人之所以采用发酵床养猪也是冲着这句话来的。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广告语言,是谎话。发酵床并不是不清粪,而是猪的粪尿转化成了微生物和代谢产物,与垫料混合在一起,还是需要定期清除的。一般情况下三年换一次垫料,依据猪的饲养密度及使用情况时间上可加减。一头育肥猪180天的育肥期所产生的粪尿经过微生物的转化、贮存,相当于价值150元的化肥价值,你说这种垫料的经济价值有多高?关于这一点的科学依据可以参考-澳大利亚发酵床舍养猪标准技术资料 ,国外很多生产者采用发酵床养猪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粪尿的垫料增值作用。对发酵床一知半解的人在宣传永不清粪,永不起圈,是不真实的。 猪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核心提示: 呼吸道疾病是猪的常发病,许多因素可诱发该病的发生,如空气中高浓度氨气或粉尘,变化较大的温度。生产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这些刺激因素,降低猪呼吸道发病的几率。1 气候因素 温度:在低温环境下,特别是冬季,如贼风、寒冷的地面、低温环境下对猪不当的冲洗、保温条件差都可降低猪的抵抗力,增加肺炎的发病率。随着夏季温度的升高,致使室温过高,也可造成肺炎发病率提高。 湿度:湿度过高,病原体易生长繁殖,增加发病的机率,但对于室内饲养的猪,适当增加室外的湿度可增加尘埃等悬浮物的沉降速度,从而减轻肺炎的发生。 通风:大部分猪舍每小时的通风次数只有24次,对于饲养密度高的猪舍是不可能降低空气的危害的。在肺炎发病率高的猪舍,其通风往往比肺炎发病率低的猪舍差得多。 季节:不管是从死亡率上看,还是通过屠宰检验,都可发现冬季饲养的猪肺炎的发病率高。养户常常因为冬季为了保持猪舍的温度而减少通风,使空气的污染加重,同时冬季温度和湿度的波动范围也较大。 2 密度和群居 年龄:肺炎发生的高峰在1619周龄,这与饲养密度有关。 猪群的大小:在同一空间内猪的数量越多,发生肺炎的可能性越大。500头猪以上的规模显得太大了,250300头可能更好。 栏内群体:在一个猪栏内饲养超过12头猪的猪场,发生肺炎的多。 空间:肺炎发病率高的猪场猪的空间小于3立方米/头。在Pointon等人的研究中,每立方米内饲养猪的公斤体重,大约范围为1724千克/立方米肺炎发病率低。猪场推荐育肥猪的空间不少于4立方米/头。 地板面积:每头猪躺卧面积小于0.5平方米可提高肺炎的发病率。每头猪的躺卧面积应不少于0.5平方米,而总的面积(包括排便区)应不少于0.7平方米,这样肺炎的发病率会降低。3 管理因素 生产方法:生产的方法可能是影响肺炎发病率的最重要因素。自繁自养猪场呼吸道疾病少,而外购育肥猪的猪场呼吸道疾病多,但仅从一个猪场购买仅仅比自繁自养的猪场发病的危险性略大一些。 育肥猪舍的组织: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大大改善了清洁程度。 粪便系统:采取干粪处理系统的猪场肺炎的发病率低,特别在实行连续饲养方式的猪场。 转群:转群会增加应激,从而降低抵抗力,在断奶到断奶后2周是一种急性应激反应的时期。Tile等人发现,转群一次的猪肺炎发病率为15,转群2次的猪为17,转群超过2次的猪,肺炎的发病率可超过21。 饲喂方式和猪栏的结构:每头猪的料槽长度小于0.3米可提高肺炎的发病率。猪舍间采用实墙密闭间隔能够防止不同栏之间的交叉感染,可降低肺炎的发病率。4 空气的污染安全的建议通常涉及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浓度,而对其它有害因素,如细菌、内毒素或其它有机物考虑得很少。然而,所有这些污染物相互协同,大大增加呼吸道疾病发病率。 气体:有害气体的吸入,可以干扰粘膜纤毛的清除机制或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机能,容易造成病原体在呼吸道的定植和破坏作用。氨气的浓度应控制在20ppm以下,硫化氢浓度在l0ppm以下。 尘埃:育肥猪舍是尘埃浓度最高的猪舍,猪的活动更加剧了尘埃浓度的升高。猪舍内尘埃的浓度控制在10毫克/立方米以下。 细菌:在猪舍空气中发现104106的细菌菌落形成单位(buff)/立方米,这些细菌中有部分是致病的。减少空气污染的途径有四条。首先重要的是减少饲养密度;其次是良好的通风;再次是改善猪栏内的清洁卫生;四是有效的消毒。发酵床养猪三大优点核心提示: 近几年发酵床养猪技术在我国兴起,今年更是盛行,但是业界对发酵床养猪技术看法褒贬不一,对发酵床养猪的问题,需要深入猪场实际,客观分析研究运用这种方法养猪的优缺点。笔者也看过多个利用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猪场,认为发酵床养猪技术对任何一个猪场都有三点优势:没有通常猪场的环保压力、猪呼吸道疾病大大缓解、提高猪的福利。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近几年从日本引入的一种养猪技术,由于其在猪的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没有粪尿污物排除影响环境,因此通常称为零排放技术,这种养猪生产工艺技术不仅实现环保的零排放,而且可以减轻有害气体对猪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减轻呼吸道疫病感染机会,同时猪采用群居饲养方式,对实现猪福利饲养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被称为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在这项工艺的宣传中,个别地方有相当多的夸大和不实之处,以至于混淆人们对这种工艺的客观了解,比如:“发酵床养猪是懒汉养猪”,“发酵床大大节约成本”,“发酵床养猪不得病”等等,有的地区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垫料的来源、猪群的实际健康状况、发酵剂的供应厂家和技术服务的实际能力等),由政府出面宣传和推广,这种推广方式容易造成一哄而上(反正是花政府的钱!),一哄而下,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笔者认为,这项工艺技术目前在业内已经比较广泛地流传,各地各猪场可以多看看,多想想,多问问,可以先搞个试验,得到经验后再算算账,与传统的生产工艺比较一下有缺点之后,再做最后决定才是科学的。笔者参观多个大型养猪场的发酵床养猪,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是传统饲养工艺无法实现的。 一、环保零排放,环保部门认可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是当前制约生产发展的第一位问题,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几乎没有一家养猪场能够达到COD、BOD以及臭味排放标准。我们国家的政策是达标排放收费,超标排放罚款,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地的环保部门一定会找你算账的!而采用发酵床技术养猪,这个问题就就解决了,环保部门不再找你了! 二、猪减少呼吸道疾病发酵床中的功能微生物能将猪的粪尿的有机物分解,二氧化碳、水蒸汽等气体会散失到圈舍外,整个发酵床圈舍内空气清新,干爽,闻不到臭味和氨气等刺激性气味,所以猪场采用发酵床模式养猪后,呼吸道疾病会大大减少,笔者参观多个猪场很少发现猪只咳嗽。 三、提高猪的福利发酵床养殖方式,让猪回归天性,主要体现在让猪有一个回归群居的感觉:不仅创造了猪拱地拱料和活动的环境,而且群居的自然习性得以实现,减轻应激压力,与通常的水泥地面圈养相比,有利于猪的福利和健康发育。如何解决当前养猪与环保的矛盾核心提示: 有句农谚,“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传统个体养猪,猪粪尿还田,是很好的农家肥,没有污染问题。但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大量的猪粪尿未经彻底处理集中排放,势必污染环境。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养猪与环保的矛盾日趋激化,“限养令”、“禁养令”及强行拆移已履见不鲜。养猪与环保的矛盾为何日趋激化有句农谚,“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传统个体养猪,猪粪尿还田,是很好的农家肥,没有污染问题。但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大量的猪粪尿未经彻底处理集中排放,势必污染环境。 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养猪与环保的矛盾日趋激化,“限养令”、“禁养令”及强行拆移已履见不鲜。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有4大原因: 1 对养猪场粪尿污水排放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猪只食量大、粪尿多,粪尿污水浓度高。一个存栏6000头的猪场,每天消耗饲料约12吨,约产生猪粪12吨、猪尿19吨、污水约70吨150吨,排放量很大。一个万头猪场的排污量相当于2.5万人的排污量。此外,猪粪尿污水COD浓度很高,猪粪约为21000mg/l,猪尿约为18000mg/l,污水约为12000mg/l。许多政府主管部门和养猪户对养猪场粪尿污水排放量之大和污染之严重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只管养猪不管排污,先污染后治理。 2 猪场场址选择错误 2006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建设畜禽养猪场和养殖小区。但由于许多地方早期甚至到目前还没有规划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以致有不少规模养猪场建在禁养区内。 3 猪场环保投资严重不足,工艺设施不完善 规模养猪场大量的粪尿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转变成肥料、能源(沼气)等可利用物质,这就需要投资。国外养猪场一般用于环保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20%25%,而我国大部分猪场环保投资不足10%。现在建一个万头猪场总投资为800万元1000万元,环保投资达到80万元100万元的都很少。投资不足,工艺设施肯定不完善,粪尿污水不能完全处理及利用,“达标排放”也只是一句空话。 4 规模过大,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规模养猪场即使建设在适养区,也有个环境承载能力问题,规模与环境要匹配。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后必须就近利用,特别是污水,否则运输成本太高。现在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和利用的工艺很多,工艺不同,地区不同,要求匹配的环境空间也不同。(见表1) 表1 南方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工艺与配套环境的要求 饲养规模主要处理工艺配套环境万头猪场(存栏6000头)人工不捡粪全自动冲洗1000亩菜地或400亩鱼塘人工捡粪固液分离500亩菜地或200亩鱼塘人工捡粪固液分离一级厌氧200亩菜地或80亩鱼塘人工捡粪固液分离二级厌氧120亩菜地或48亩鱼塘菜地、鱼塘、果园、茶园、牧草地和其他农田都是猪粪尿、沼液、沼渣的好去处,当然适量施用很重要。有些地方由于认识不足,盲目扩大饲养规模,搞几百万头养猪大县。小区城、大规模,猪粪尿污水无法就近处理利用,这是养猪与环保激化的又一重要原因。政府和养猪户一起努力是解决养猪与环保矛盾的关键1 政府的职责 养猪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政府扶持养猪产业发展责无旁贷。政府扶持养猪产业内容很广,解决养猪与环保问题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解决养猪与环保的问题,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有作为,而且要从长远着想,千万不要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政府主管部门主要工作有三个方面: 尽快规划界定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尽快规划界定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是解决养猪与环保矛盾的当务之急,各级政府规划部门要把它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尽快落实。近几年规模养猪场发展很快,在禁养区、限养区随便建场的情况履见不鲜,过不了几年又将面临拆迁的困境,既劳民伤财,又影响社会和谐。 加大对新老猪场环保工程的扶持力度。政府必须加大对新猪场环保工程建设和老猪场环保工程改造的扶持力度。 养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利用工程一次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